月光曲公開課教案

來源:文萃谷 9.68K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給大家分享月光曲公開課的教案,歡迎借鑑!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後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回答課後1題的第1小題。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月光曲》音樂帶、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題

聽説咱們五(1)班的同學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誰來告訴大家它是誰創作的?介紹一下貝多芬。

二、新授

1、不過,今天老師不是上音樂課,而是上有關《月光曲》的課文。出題、讀題:

17、月光曲。

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感受一下音樂的意境。

聽《月光曲》後:在音樂聲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2、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繪得如詩如畫,那麼,課文又是怎麼來描

寫的呢?請找出來自己讀讀,仔細體會一下。(他彷彿看到了大海?)

(1)你讀懂了什麼?

霎時:極短的一點時間。

這部分由內容是曲子所表現出來意境,表現在音樂的旋律上該怎麼去體會?(曲調是一下子轉入澎湃激昂的?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過程?樂曲開始是輕而舒緩,後來是澎湃激昂。)

(2)師小結:邊出圖

(3)指名讀(評議),師範讀(伴音),自由讀(你認為讀得好的可站起來讀),齊讀。

(4)試説,結合出圖。

3、這麼優美動聽的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這其中還有着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説呢?

4、聽錄音、看課文(29節)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思考:傳説主要講了什麼?貝多芬共彈了幾首曲子?

反饋:(1)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詞。

(2)回答兩個問題。(板書:聽到琴聲,看到兄妹,遇到敵意)

5、傳説中,貝多芬並不認識盲姑娘,那他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曲子?你是怎麼

看的?(生答)

再看看課文有關段落,劃上説説你讀懂了什麼?(或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找到了什麼?)

(1)讀議:一天夜晚,、、、、、、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理解幽靜:幽雅寂靜

斷斷續續:説明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但彈得不熟練。

是他的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讀議兄妹對語。

(聽了幾遍,雖然家窮,買不起入場券,但譜子可以抄或習得起,假如有譜子,就會彈)

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充滿對貝多芬的崇拜,聽曲的願望。

重點:不過隨便説説:與姑娘內心是矛盾的,但她怕哥哥因為家裏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而心裏難過,所以這樣説,這是勸慰的話。

(窮還表現在哪兒?)

窮:茅屋、舊鋼琴、歌的話。

其實她是十分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説明她很懂了,體諒哥哥,同時也説明她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貝多芬的曲子。

這些對話該怎麼讀?(姑娘渴望而又裝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難過)

指名讀後:師引讀(分角色)

(3)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心裏會怎麼想?怎麼做?引讀4、5節。

你讀懂了什麼?

讀議: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哪句話最能表達他當時的心情,產生這種心情除了由於聽到説話外,還表現在貝多芬心理活動的直接表達)體現他同情窮人(勞動億)的思想品質,讀出熱情誠懇、充滿激情的語調。

6、學到現在,你們可知道為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曲子?(出問題)

7、再讀25節,讀出語氣。(先自由準備讀、後齊讀)

三、小結:你學到了什麼?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2

一、教學目的要求:

1、瞭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 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並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音樂曲時的情和景。

三、教具準備: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 新課。

板書:9. 月光曲

(三)講授新課。

1. 弄清彈奏第一音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

(2)這琴聲為什麼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指名讀這一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4)貝多芬為什麼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幹了什麼?

(6)他為什麼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説的?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8)為什麼盲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環境。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着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麼?

(3)盲姑娘彷彿看到了什麼?(放錄相,老師範讀,學生體會。)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

(5)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沒有?為什麼?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詞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幹什麼?

(7)記的是什麼曲子?

(8)為什麼要連夜把它記錄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

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並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繫後面幾課。

1、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

2、按事情的發展,瞭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還要進一步學習。並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練習

1、學生朗讀《月光曲》8、9自然段。

2、佈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月光曲公開課教案3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他與一對窮兄妺之間的故事,描述了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麼問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學生是充滿好奇的,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很善於動腦筋,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自己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為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為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鼓舞]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麼?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説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現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閲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這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問題是教學的生命,只有學生不斷的生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才構成了有生命的教學。]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麼?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他肯定很驚訝,很好奇,這麼一個小鎮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他是誰呀?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感情。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麼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願。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説自己不過是隨便説説罷罷了,實際上她非常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畫龍點睛式的一問,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探究。]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換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願。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師:“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從盲姑娘的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麼好。

生2:從兩個歎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師:理解得好!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動

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説,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此環節,教師牽引的成分多一些,不要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設計教學進程,要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哪怕是脱離的文本的內容與價值,教師也不必緊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必要求是程序性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學導向是先順其發展,再策略的迂迴,這樣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藉着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麼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以讀為主,是閲讀教學遵循的規律。要體會出情感,帶着情感讀。讀要有指導,要讀出問題,讀出語感。]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説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小節。

(生讀)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麼意思。

生:從“甦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説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六:作業:

1、蒐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聯繫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我們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要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目的是促進學生的閲讀量,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課外的拓展要注意與課文建立密切的聯繫,不要任意增加閲讀內容。]

板書設計:

(好奇)聽到琴聲————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兄妹對話————進屋演奏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