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語文課堂教學

來源:文萃谷 2.74W

電化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傳授知識,進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發展智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幾年的電化教學實踐中,我充分發揮電教優勢,在教學中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逐步從具體到抽象的演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電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意設境,激情引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一種自覺、能動的心理狀態,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實踐表明:能牽動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興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電教手段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激發思維,釋疑解難每篇課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來體現訓練重點的詞、句、段,也有意思比較深或內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的詞、句、段。在課堂上,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啟而不發時,當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關鍵處需要學生理解掌握,而學生難以掌握時,教師可使用電教手段。因為電教煤體具有對事物與現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的表現力。

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再現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從而激發興趣,啟發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趙州橋》一課,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麼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創舉。要想解決這個難點,必須使學生懂得趙州橋結構的獨特作用。由於建築學方面的知識對於學生比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我準備了一幅趙州橋的剖面投影片向學生講解:這個拱形的大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它道不受影響,所以,趙州橋雖然沒有一座橋墩,橋身卻仍然很堅固。這樣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內心圖象,而且不需宂長的解説,學生就輕鬆地理解了趙州橋結構的獨特。然後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種設計的作用是什麼,再出示趙州橋的投影片,請學生到前面指圖講解,這樣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時,再讓學生解釋創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創舉,難點自然而解。

二、運用電教手段,誘發學生的情感。

激起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語文教材中,許多文學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讓學生在閲讀這些作品時,通過不同的藝術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呢?這就要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並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因為從審美心理來説,情感是最活躍的因素,它既廣泛地滲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與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審美的感知由於情感的推動而進入想像,趨向理解。簡單地説,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着刺激作用,而電教媒體對於提供具體的形象和激發學生的情感有着顯著作用。

三、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識字效率。

加強信息傳遞,強化有意識記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項目之一,在識字教學中採用電教手段,可以加強信息的傳送,強化兒童的'有意識記,加強字、詞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識字效率。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漢字,運用投影圖片就可以再現日、月、山、川的具體形像。然後,教師再由具體的形像入手,引導學生識記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聲字,它用衣表形,果表聲。這個字筆劃多,學生容易寫錯。但是,運用電教化手段教學,則很容易解決這一致學難點。教學時,首先映出衣字,然後把和上下拉開,最後再將果字拉到和中間,構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動,顯示了投影造型藝術在識字教學中的優越性。

四、運用電教手段,滲透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在閲讀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愛美的情操。電教能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有聲、有形、有色、有動、有靜,有利於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器官,去感覺,去體會。如教《桂林山水》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時,利用桂林山水的錄像,再配以一段悠揚的鋼琴曲,讓學生欣賞美麗畫面的同時,切身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美,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愛美的情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電教手段,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愉悦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輕鬆愉悦的情景中,學好知識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