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與反思

來源:文萃谷 6.77K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小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與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好聽的聲音》教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在玩瓶子過程中,發現聲音的大小。

2、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活動準備:

1、PPT

2、每人一隻塑料小瓶置於小椅子下面。小盆4個,黃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嘗試猜測生活中的不同聲音

1、談話導入:寶寶們,今天有這麼多客人老師來聽咱們上課,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客人老師是來找耳朵最靈的寶寶的,那我們來比一比好不好?你聽!(播放寶寶笑聲)

師:這是什麼聲音啊?誰的笑聲啊,大人的還是寶寶的笑聲?

師:你們猜對了,真棒!這是小寶寶夜裏睡覺做夢發出來的笑聲。可是天亮了,媽媽要請一個小動物來叫醒這個小寶寶,你聽聽是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的?(播放公雞叫聲音,幼兒:大公雞!)

師:大公雞怎麼叫的?(喔喔喔喔)

師:那除了公雞會叫寶寶起牀,還有什麼小動物也會叫呢?

師:會叫的動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媽媽可以請許多小動物來叫小寶寶,寶寶被叫醒了,(播放洗手聲音)咦!寶寶現在在幹什麼?

師:洗手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啊?(嘩啦啦)

師:洗完臉刷好牙吃完早飯,寶寶該上幼兒園了,寶寶坐着爸爸的汽車(出示汽車圖)上學了,汽車在馬路上會發出什麼聲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1、師:把瓶子拿出來玩玩,瓶子有聲音嗎?

師:怎樣讓它發出聲音呢?啟發幼兒瓶子是因為裝了東西而發出的聲音(教師倒出黃豆證實)。

小結:瓶子碰碰某個地方就能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師:寶寶也想讓你們的瓶子也發出好聽的聲音,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集體操作裝黃豆。

提問,我們的瓶子發出來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一個響聲大一個響聲小)

師:怎麼回事?幼兒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

4、搖瓶子游戲《大貓和小貓》

師:知道了瓶子寶寶的這個祕密,我們一起來表演大大的聲音和小小的聲音好嗎?(伴奏:我是一隻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隻小貓,我的聲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可進行兩次)

5、延伸活動

教師故意邊唱歌邊用一個裝滿黃豆(或兩顆)的瓶子(透明),用力搖,瓶子沒聲音(是小小的聲音),咦!怎麼回事呀?瓶子寶寶還有祕密呢?跟老師再去找一找它的祕密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背景入手,讓幼兒聽辨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從而引發對聲音的興趣。小班幼兒不善於集中注意力“聽講”,本活動採取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探索,瞭解了聲音輕重,在自由探索中發現聲音的輕重與裝豆子多少的關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運用各種感官,聽一聽,做一做,將藝術領域“節奏強弱”的內容自然地滲透到科學活動中,使科學探索和音樂活動巧妙的結合,達到動靜交替。充分突出幼兒為主體,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注重多觀察、少干預,讓幼兒在遊戲、體驗、操作中獲取新的知識,充分表現自己,從而達成活動目標。

而對於科學活動,幼兒操作是很關鍵的一環節,如何收放自如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幼兒的操作一定會有個體差異,所以勢必會產生幼兒操作的時間差(第一個完成的'幼兒和最後完成的幼兒)那麼對於動作快的幼兒教師在操作前一定要提清楚要求,讓他知道我接下來要做什麼而不是無所事事。

今後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也要圍繞着以下兩點進行:

(1)活動的材料準備是否充足,是否有效?

(2)幼兒操作活動前教師的要求是否明確?科學是嚴謹的,而幼兒的科學活動既充滿科學的探索精神又不同於成人所理解的科學。作為教師,作為組織者,在每一次的科學活動中都先問問自己:如何在具體的生活經驗中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科學認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