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來源:文萃谷 1.2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將花片進行分類、排列、記錄,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2、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學具:

1、幼兒人手一份雙面操作板和積塑(大、中、小各十個)。

2、記號筆人手一支。

3、同樣長度即時貼兩條。

教具:

1、示範用操作板兩份。

2、小橘子、大蘋果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花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這裏有什麼?(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不一樣。

(1)教師講解操作要領。

師:請你們幫忙做件事,給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隊。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問:

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

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字記在後面的格子裏。

(2)幼兒操作,用花片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並討論“為什麼都是十個,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因為小花片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觀察紙板另一面,提問:

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花片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一樣;不一樣)

(2)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尋求答案。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花片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3)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討論:為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花片用的數量多,大花片用的數量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出示橘子和蘋果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橘子和蘋果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麼?

(橘子小,排的隊伍長;蘋果大,排的隊伍短。)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橘子和蘋果誰用的.多?為什麼?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蘋果用的數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數量多。

(2)師幼遊戲“走鋼絲”。

老師和一幼兒走“鋼絲”,全體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為老師和幼兒點數步子。

師:“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大家幫着數數用了幾步?”

討論:為什麼老師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結:走一樣長的“鋼絲”,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腳小,用的步子多。

師:讓我們把今天的許多新發現、學會的新本領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硬紙片模型鍾若干件。

2、課件PPT3、玩偶一個活動過程:

一、引入並簡單認識鍾及其作用1、引入並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鬧鐘鬧鈴引入提問:⑴你們猜猜是什麼聲音?(鬧鐘的鬧鈴)⑵家裏還有哪些鍾?是什麼形狀的?(有鬧鐘,手錶,掛鐘和大座鐘)⑶鐘有什麼作用?(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長度不同)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摘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

(教師操作鐘表)提問:誰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教師反覆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麼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着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着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鍾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牀,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結束部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羣目測數羣。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羣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教具:5、6、7、8、9、10的實物卡片共6張。

學具:幼兒用書,鉛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目測數羣,感知10以內的數。

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説一説:圖片上有什麼?有多少?l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帶領幼兒一一點數,並説出物體的總是。

(2)學習按羣測數。

教師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説出總數,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x x?説一説:你們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快?為什麼?組織幼兒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帶領幼兒看5的實物卡片,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説出總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6——7的'實物卡片,鼓勵幼兒自己用這種辦法説出總數。教師藉助手勢,啟發幼兒用手畫圈表示總數。

2、操作活動。

(1)看實物和圓點連線。(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和圓點的數量,説一説,圖上有什麼?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請你給多的一組打√,再寫上數字。

(2)統計活動。

觀察畫面,説説:圖上有哪些動物?請你將同類的動物圈在一起。啟發幼兒按標記在格子裏寫上相應的數字。

3、活動評價。

(1)重點評價:“看圖連線”和“按標記寫數字”,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過程。

(2)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2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麼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遊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遊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共7頁,當前第1頁1234567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接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萌發探索興趣。

2、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並能完整地表達。

活動準備

1、紙環,繩子、夾子、鈕釦、訂書機、紙張、固體膠、小棒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連接

1.教師:小朋友,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吧!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你們就去找朋友,

音樂停止時,你們也停下來,老師看看誰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遊戲:找朋友

教師:嗯,老師看出來了×××和×××是好朋友,老師説的'對嗎?

你知道老師是怎麼知道的你們兩個是好朋友嗎?

因為你們兩個拉起手來了,連接在一起了。

二、嘗試連接

(1)出示兩個紙環

教師:誰能想辦法把這兩個紙環連接在一起呢?

(啟發幼兒積極動腦筋,想出多種辦法連接。)

(2)出示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東西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都叫什麼名字?

它們也想找好朋友,你們能幫它們連一連嗎?

(3)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所給材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三、經驗交流

(1)你是選用哪兩樣東西的?用什麼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

(讓幼兒分別説説自己的連接方法。)

(2)連接的方法很多,可以粘貼,串,釘,套,夾,掛等等。

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連接方法。

四、探索操作

1.請幼兒發揮想像,再次將物品連接起來。

2.教師觀察指導,並給予提示和幫助。

五、展示作品

幼兒介紹自己的連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培養幼兒的運算能力。

2.激發幼兒學習10以內數字加法的興趣。

3.練習加法和組成,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

難點:練習加法和組成,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撲克牌5-6副,並將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示範玩法。

幼兒分成5人一組玩石頭,剪子,布遊戲,確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來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師指導幼兒遊戲。

1.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依次輪流摸牌,每人摸5張。

2.從桌上的牌中再翻開5張擺放好。

3.確定出要湊的數目(如湊10)

4.幼兒觀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尋找是否有可以湊成“10”的牌(用兩張或三張牌湊成“10”均可)。

5.由能湊成“10”的幼兒出牌,並將湊成“10”的牌收為已有;不能湊“10”的'小朋友可隨意出一張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後,再輪流摸牌,將手中的牌補齊始終保持5張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張牌。

7.根據以上規則繼續玩遊戲,最後得牌多的為勝。

結束部分:

小朋友分組按以上玩法進行遊戲。

活動延伸:在家庭或活動區中繼續玩此遊戲。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屬於遊戲型活動。這一遊戲,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定出要湊的數目,按對幼兒年齡特點,一般從5開始比較合適,以後逐漸增大到10;在遊戲中可啟發幼兒用多張牌湊出規定的數目如,3和2湊成5,也可用兩個2和1湊成5,以培養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兒的運算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這節課也可以做減法遊戲,方法與其相反,另外,把這節課用別的教材來講也可以,如;用各種水果模型來玩也可以,反正,無論用哪種方法來講,幼兒理解而實際生活中運用每節課所學的內容,才能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一)中1~10的數卡(2~3套),教學掛圖(四)中小動物樓房。

2.學具:操作材料,1個空白信封,鉛筆。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數字,你在哪裏見到過數字?它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2、引導幼兒從時鐘、電話、汽車站牌、商品標價等多方面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瞭解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師:你家的門牌號碼有數字嗎?門牌號碼上的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如果我們家中的地址沒有數字,會發生什麼問題?

2、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四)及信封,以“小狗郵遞員來到小動物樓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給誰”為由,引導幼兒討論分析原因。

三、討論明確門牌號碼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1、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是多少,隔壁鄰居家的門牌號碼及樓上和樓下鄰居的門牌號碼又是多少。教師隨幼兒的講述進行記錄。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記錄的門牌號碼,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師:你知道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1、討論: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為什麼前面的數字都是4呢?為什麼小朋友的家是401,樓上是501,樓下是301呢?為什麼後面的數字都是一樣呢?

2、引導幼兒發現門牌號碼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樓層,後面的`數字則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401、501樓層不一樣,位置一樣,401、402樓層一樣,位置不一樣。

五、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

1、教師出示“小動物樓房”的作業單,交待設計門牌號碼的規則與要求。

六、 教師:看看小動物住在新樓房的哪一層?然後為每家設計門牌號碼。每家的號碼不能相同,要讓別人能從門牌號碼中看出每隻小動物住在幾樓,誰和誰是隔壁鄰居,誰和誰是樓上樓下的鄰居。

1、幼兒為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教師對出現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和幫助。

七、展示佈置設計結果,相互學習同伴間的各種設計。

1、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絨板上,並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

2、觀察個別幼兒的作業單。

八、教師:這幢樓房都有哪些門牌號碼?它們一樣嗎?從門牌號碼中能夠看出××(如小狗)住在幾樓嗎?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隔壁鄰居?哪些門牌號碼是它的樓上樓下鄰居?

1、幼兒相互交流各自設計的門牌號碼,感受數字在表示門牌號碼時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好門牌號碼的一幢幢樓房組成一個小區,引導幼兒為整個小區內的每幢樓房設計樓號。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一、題目

7的分解。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裏》。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四、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

1、拍手遊戲:教師採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隻羊羊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二)羊羊大戰

1、數字7裁判為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後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並説出你分的依據是什麼?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後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並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3、幼兒彙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於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3、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4、數字7裁判評出優勝獎,給予鼓勵。

(三)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教師發給每位幼兒一張數字卡片。

2、找朋友。

(四)音樂:《我的朋友在哪裏》

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1、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2、彙報。

例: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們學習了數字2至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對稱》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2)為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説説為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裏?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單雙數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遊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着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係,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麼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遊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遊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為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

目標: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 話建築,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為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 爭回答,數積木

(一) 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為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 造房子,數“磚塊”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 學做小小建築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 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並統計、記錄。

2.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類記錄卡。

2.音樂《找朋友》。

3.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幼兒操作模切卡片,將樹葉摳下,仔細觀察,討論這些樹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如果把這些樹葉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清幼兒給樹葉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3.彙報交流,分享成果。

(1)請2~3名幼兒給大家講講是怎麼分類的,分的結果如何。鼓勵幼兒大膽連貫講述,並進行集體驗證。

(2)引導幼兒知道同樣的樹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請幼兒閲讀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分類並記錄,相互交流分類的方法及結果。

5.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玩法:幼兒站成一圈,請出6位幼兒站到圈裏找朋友。《找朋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兒邊拍手邊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徵的幼兒手拉手成為好朋友,音樂結束時請幼兒説一説找到的好朋友是誰?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遊戲可進行3次,教師提醒幼兒按衣着、性別、頭髮等特徵來找好朋友。

活動延伸

1.關注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如家庭中櫥櫃的物品、超市中各種物品的擺放等

2.活動結束時,請幼兒分類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動反思

設計本課時,我以主題內一個故事的內容激趣引入,幼兒興致很高,在探討分類的方法時,幼兒紛紛發言,在指名板演時欲欲躍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通過協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徵把樹葉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結束時,設計送樹葉回家這個遊戲,既進一步強化了分類,又使幼兒認識“葉落歸根”的自然規律了,增長知識。整堂課,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掌握了分類的方法,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樂趣。本課存在的不足是,對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視不夠,如果一開始直接去撿樹葉回來就讓他們試一試分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課題生成: 幼兒數學活動要求教師們在活動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並掌握這一概念的的屬性。“星期”這一時間概念的屬性之一是其順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週期性(七天一循環,周而復始)。因此,此數學活動宗旨就是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這一概念。其次、還要注意到緊密聯繫幼兒已有的序數、鄰數的知識,聯繫幼兒生活中天天伴隨“星期×”的經驗,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課題名稱:認識時間“星期”(大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各一台,錄有童話電《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遊戲的課件,星其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枱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3分鐘左右)。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誰呀;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18,20分鐘)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裏講到誰?(老師出面期媽媽圖片)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

是認識“星期”,並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錄音,邊思考。

(2)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一期日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虧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其順序性。

(3)轉盤遊戲:找鄰居(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町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針指到星期×,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8~10分鐘)。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活動評價(2分鐘)。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淡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5、分組進往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説: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着星期一先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子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戈延續進行。

星期媽媽看着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都非常可愛,漂亮,於是她高興地説:“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説邊伸個食指,輕輕地點着那排圓溜溜的腦袋:“梅花、桃花、蘭花…~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樣嗎?”

星期媽媽又看着孩子們,想呀想,覺得它們都非常聰明,伶俐,於是她叉快樂地喊了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她邊説邊伸出一個食指,輕輕地點着那圓溜溜的腦袋:“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這不是跟小腮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腦袋自言自語地説:“啊哈!我真糊塗,七個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嗎?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媽媽説到最後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太彆扭了,她想了一下説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算取好啦!”

過了一會,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色的衣服説:“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大。星期媽媽説:“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於是她又拿來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説:“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手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效果評析: 此教學活動以遊戲貫串始終。開始部分以“數字娃娃排隊”“數字娃娃找鄰居”遊戲形式複習鞏固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激勵了幼兒學習熱情,為新授作了知識鋪墊。新授部分以幼兒喜愛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向幼兒介紹“星期”知識,幼兒在全神貫注地欣賞中,瞭解了星期的有關知識,並對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有了粗淺的理解。緊接着通過星期轉盤遊戲,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星期概念的內涵,透徹地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突破了星期週期性這一難點。然後通過活動評價,使幼兒主動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運用數學語言。最後幼兒在有趣的角色遊戲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輕鬆愉快地結束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寓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幼兒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並獲得成功的喜悦,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

專家點評: 看到本課題的生成,教師對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和步驟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師已能對所組織的數學活動進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兒園數學活動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我們白教師常常還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變化上,能從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麼、為什麼教、怎樣教的人還較少。希望幼兒教師學會從經驗到理論的提升。

反思與討論: 淡談你對有關幼兒數學教學方面理論的瞭解和認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設計思路:

幼兒對生活中的“0”,已經有了廣泛地接觸,對“0”也具有了初步地認識。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為了使幼兒對“0”有個較全面的瞭解,我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0”》。依據《綱要》和課改新的精神,圍繞市級《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師幼互動策略研究》研究的課題,此教學活動選擇的內容極具生活化,提供豐富直觀、形象的`課件、實物,意在擴展幼兒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採用“主動參與、樂於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與教師、與同伴、與材料有效的互動,使之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獲得直接的數學的經驗,瞭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瞭解、懂得“沒有”可以用“0”表示,並初步瞭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培養幼兒的觀察、思維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

2、教具、學具:3個罐子(內裝有硬幣、圖片)、數字0—6卡片4套;直尺、電話機、門牌號、車牌號、電話號碼、計算器、手機模型手機、温度計、秒錶、體重器、電風扇、小鈎稱圖片和實物等。

活動過程:

一、温故藴新,複習《拍手歌》

1、以玩遊戲的形式複習拍手歌。

師請幼兒各找到一個好朋友玩《拍手歌》遊戲,提示幼兒《拍手歌》唸到“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盪悠悠”即好。

2、“小猴子盪悠悠,盪鞦韆玩累了,肚子也餓了,心裏想:媽媽為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瞭解“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展示課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過程。

猴媽媽為小猴準備什麼食物?(桃子)

(1)盤子裏有幾個桃子?(2個桃子)

我們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2表示)出示數字“2”。

(2)小猴肚子餓了,吃了一個桃子,盤子裏還剩下幾個桃子?(盤裏還剩1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表示)出示數字“1”。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認識半圓形,能正確區分半圓形和其他圖形。

2、感知半圓形的基本特徵,初步體驗半圓形和圓形之間的關係。

3、對圖形感興趣,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個較大的圓,中間有切割線,能分成兩個半圓;小丑圖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圓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半圓形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看看是什麼啊?

2、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啊?引導幼兒説出圓形名稱。

3、看清楚哦,老師現在要變魔術了。

4、將圓形拆開成兩個半圓形,提問:現在看老師把圓變成了什麼形狀,你認識嗎?引導幼兒發現圓形變成了兩個一樣大小的.半圓形。

5、引導幼兒大膽地説説,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半圓形。

二、找出半圓形

1、為了歡迎小朋友,老師還帶來了一幅畫,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師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圓形的?數一數,一共找到了幾個半圓形。

3、認識了半圓形,老師想請你們幫我整理玩具,老師有許多形狀不一的玩具,請你幫他把半圓形的都找出來。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摸摸半圓形

1、我們一起來摸摸半圓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導幼兒觸摸半圓形的邊角,感知半圓形的特徵。

3、猜一猜,如果把兩個半圓形並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

4、遊戲:製作缺少半圓形的道具,然後邀請小朋友來用半圓形給他們補上。

四、圓圓和半圓

1、觀察討論,為什麼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圓形拼起來會變成圓形,有的不能?

2、共同總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才能拼成圓形。

3、找一找:帶着已有的半圓,從眾多半圓中找到一樣大小的半圓,並拼一拼看看能否成為圓形。

4、師幼共同驗證,跟半圓寶寶再見,結束課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2、善於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幼兒產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裏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現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麼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説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瞭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在可以説一説,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麼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説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這節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裏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教學反思

1、活動的`開始我先從幼兒身邊的事談起,通過啟發式提問,層層遞進,引發幼兒思考“假如沒有水,動物、植物、大自然、人類生活發生什麼變化”。為了拓展幼兒的視野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幼兒通過自由觀察、和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課件中,整個自然界從有水到沒有水的強烈變化,不僅增進了幼兒對水的作用的瞭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兒都發自內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處在於:在討論互動環節風有些匆忙,應該多給幼兒説的機會和時間而且還可以拓展到保護水資源同治要單純地停留在節約用水的方法上。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法,並複習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法運算。

2、能根據指定的算式,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義。

3、知道要愛護自己的操作用書,保護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3、操作材料(看算式畫圖)

活動過程

一、輪船開來了。

1、出示輪船開來了的三幅圖,請幼兒先説出圖意,然後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這件事。

2、啟發幼兒思考:2+3=5這道算式,除了表示輪船開來了這件事,還能表示什麼事?

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講述多種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想出的內容畫下來。

師幼共同講述、檢查幼兒繪畫內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打開觀察幼兒用書,觀察圖片的.變化,並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寫答案。

(1)看數序排列填空,並寫出標記圖。

(2)看算是畫圖。引導幼兒讀一讀算式,然後在下面三個方框中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評價活動

1、教師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中,看某道算式所畫的圖片內容,師生共同檢查。

引導幼兒瞭解: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們的數量變化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同樣的一道題表示。

2、表揚操作活動專心、書面整潔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户自己的幼兒用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