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精選9篇)

來源:文萃谷 3.07W

“等量關係”特指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是數量關係中的一種。數學題目中常含有多種等量關係,如果要求用方程解答時,就需找出題中的對等關係。以下就是應屆畢業生小編整理的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精選9篇)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4-65頁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功能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通過蹺蹺板情境,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具體情境中的等量關係,通過反覆體驗感知找出等量關係,本節課的教學對學生學習方程、解方程及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學生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起始課,在本單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係的活動中瞭解等量關係,知道同一個等量關係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體會等量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找出等量關係

教學難點: 找等量關係

教 法: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發現等量關係,並能用語言和算式來表述,並在反覆體會和深入探究中多角度理解等量關係。

學 法: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在探索和交流中感受、體會和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週末都喜歡去哪兒玩?為什麼?

生:公園、遊樂場等。

2、出示蹺蹺板:

①師:喜歡玩嗎?説説玩蹺蹺板的感受?

生:起、落,有意思。

②師:看圖並説説三幅圖分別是什麼意思。

生:(1)1只鵝比2只鴨重

(2)3只鴨比1只鵝重

(3)1只鵝與2只鴨子和1只雞一樣重

二、 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等量關係

師:蹺蹺板怎樣就平衡了?你能嘗試表示這組相等的關係嗎?

生:1只鵝的質量等於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1只鵝的質量=2只鴨子+1只雞的質量

師:像這樣的關係,我們就稱之為等量關係。

2、進一步體會等量關係

①師:生活中有很多的數量關係,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姚明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他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特別高)對呀,他的身高是226釐米。笑笑和妹妹跟姚明比了一下身高。(出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關係)

②讀懂信息:哪兩個人之間的身高有關係?什麼關係?

③你能表示出妹妹、姚明和笑笑身高的關係嗎?

合作要求:

1、藉助體現數量關係的句子,理解、抓住關鍵句子。

2、可以用文字、畫圖等形式來表示,選你們喜歡的方式。

④展示彙報:

師:哪一組願意彙報你們組的合作結果?

生:文字、式子、畫圖。

⑤小結

説説怎樣找等量關係?

3、多角度認識等量關係

師:老師從剛才的信息中也找到了一些等量關係式,我們一起來看看,你能看懂嗎?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釐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釐米

師:觀察這3個等量關係式 你從中有什麼發現?

生:妹妹身高有兩種表示形式,通過妹妹身高的兩種形式我們得出了又一個等量關係即: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釐米

師:看來同一等量關係有不同的表示形式,還可以從不同的表示形式中獲得信息中沒有的等量關係,找出這些等量關係對我們以後的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三、 鞏固練習

課本“練一練”第1題,第2題,第5題

四、 課堂小結

説説這節課你的收穫

五、 作業佈置

尋找我們身邊的等量關係

板書設計: 等量關係

1只鵝的質量=2只鴨子+1只雞的質量。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釐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釐米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統計在數學中的意義,理解條 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掌握條形統計圖中橫、縱座標及單位的意義,能看懂統計圖中的數量關係;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統計 的結果分析得出相關的結論。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統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細心運算,學習數學研究的一般性方法,體會由數字規律得到相關結論的邏輯關係,從而提高判斷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字的分佈規律,體現數學 的美感和對於實際問題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體會數學的魅力和奧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的研究方法。

教具

座標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小同學們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進入到學習狀態。

二、導入新課。

1.師生互動:請每一位小同學把自己的生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圖表,請每一位小同學在座標紙上畫出與黑板上一樣的圖表,請班幹部在講台前統計各個季節生日的同學人數,老師在黑板上、同學們在座標紙上同時完成生日的條形統計圖。

2.教師講解:做統計圖時的注意事項,第一步,認真紀錄每一個數據;第二步,統計每一個範圍內的數據個數;第三步,在方格紙上認真畫出條形圖;第四步,由統計圖對數據進 行分析。明確橫座標、縱座標分別代表的數學涵義及單位量的大小。

重點:細心、準確、無誤、美觀。

難點:對於數據的分析,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理解最大值與最小值。

三、例題講解。

本例題通過師生互動完成班級內同學們的生日分佈條形統計圖,旨在要同學們在縝密的數學思維背景下理解統計的涵義,基於一組相關 數據的數理分析過程,瞭解通過統計的方法掌握某一數據的變化規律和內涵, 進行科學的分析。 掌握條形統計圖當中橫座標、縱座標的數學意義與單位量與數據量的大小關係及單位。

四、習題鞏固。

習題一: 四年級舉行的特色運動會,調查並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些特色體育項目。

習題二:班級要設立圖書角,調查並統計同學們最喜歡哪類圖書。

習題三:調查並統計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

五、拓展及小結。

1.基於某一類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進 行數據的表示,本節課僅利用條形統計圖作例,説明對於數據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對於數據的更有效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結論,採 取相應措施,體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性。

2.有關條形統計圖的優勢:體現 每組中的具體數據;易比較數據之間的差別。

3.統計圖有很多種,後續課堂還會學習到: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先有一個印象。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2.過程與方法:經歷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 化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規範有序的解決問題的步驟。

學習重點

能根據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折線統計圖。

學習難點

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並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

二、自學指導。

1.情景導入:

(用蒜苗生長的動畫圖片引入新課)

2.由學生動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

3.動畫演示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要強調學生注意觀 察畫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讓學生分析在格子圖中畫折線統計圖可以分成哪兩步。

三、習題鞏固。

課本P89練一練1。

四、實踐應用。

課本P89練一練2。

五、課堂小結。

1.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呢?

折線統計圖有利於直觀瞭解事物的變化情況。

2.怎樣畫折線統計圖呢?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連線。

3.統計圖一般有幾種形式呢?

統計圖一般有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三種形式。

4.進 行預測時,先要找出數量變化趨勢中的規律,再進行預測。

六、知識拓展。

為了尋找小玲跳繩成績提高的祕密,笑笑幫助小玲記錄了鍛鍊的情況,並製成了統計圖。

(1)小玲跳繩中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最快?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績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3)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多少,達到每分135個大 約是在第幾天?

答: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118個,達到每分135個大約是在第12天。

七、目標檢測。

1.要表示上海2013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用( )表示合適。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C .扇形統計圖

2.統計圖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李明從9時到11時由甲地到乙 地騎車行駛的情況。

(1)李明從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長時間?甲乙兩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 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嗎?如果停留了,那麼停留了多長時間?

(3)李明在最後30分裏行駛了多少 千米?比他騎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實踐作業。

根據十幾天觀察蒜苗得到的結論,寫一篇《我的蒜苗長得快》數學實踐小論文。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數遊戲等活動,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2.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步驟

活動: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數遊戲。

今天我們來做遊戲,把你心裏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於多少?

通過做猜數遊戲,引起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2.等於80。猜猜我想的數是多少?

3.你想的數是30。

4.你是怎麼猜到的?

5.學生交流,解決。

6.學生彙報。

7.如果淘氣想的 數為x,那麼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導學生解方程與等式性質結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數遊戲。列方程並解答。

9.通過剛才遊戲,你們有什麼收穫?

練一練。

1.按照笑笑的規則和同伴做猜數遊戲, 並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個數是x

4×x+10=90

4x=80

x=20

心裏這個數是20。

生獨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圖説一説等量關係,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課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動手實踐,認真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

通過天平遊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習難點

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填空:含有_______的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斷:下列這些是方程嗎:

1.x=10 ( )

2.32+x ( )

3.16+4=20 ( )

二、自學指導。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先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課本左邊主題圖 )

提示:

(1)現在的天平處於什麼狀態?_______,説明兩盤的質量_______。

(2)從左往右觀察每組兩幅圖片,天平的左右兩盤有什麼變化?天平有什麼變化嗎?現在你能把天平的規律描述出來嗎?換成等式呢?

2.現在再來觀察一組,和上面的 一組有什麼不同嗎?(課本右邊主題圖。)

對比上面一組 天平圖片的規律,你能説出這 一組圖片中有什麼規律嗎?用一句話來描述等式的規律。

請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這個規 律進行舉例説明。

三、實踐應用。

利用剛剛學習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這個方程裏,未知數x屬於這個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據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能想到這個方程的不 同解法嗎?試一試吧。

練習鞏固:

解方程:y-7=12 23+x=45

四、課堂小結。

總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 了什麼內容呢?

1.會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數準確。

五、目標檢測。

1.通過研 究我們明白了:等式兩邊都_______(或_______)同一個數,等式_______。

2.解方程:x-12.3=3.8。

3.結合我們身邊的事例,編一道題,列出方程並解出來。

六、作業佈置。

課本P69頁第2題、第5題。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之《密鋪》。

教材分析:這是一節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實踐活動。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用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初步理解什麼是圖形的密鋪。第二部分通過動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否進行密鋪。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知道有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而有些則不能;從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密鋪的含義,更多地瞭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徵。第三部分,通過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進一步感受圖形密鋪的奇妙,獲得美的體驗。並能夠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學情分析:

(1)知識水平: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旋轉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具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來探究問題;

(3)心理水平: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是還是有較強的好奇心,也有較強的表現欲;

(4)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以直接經驗為主,間接經驗相對較少。在學習過簡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印象,並能準確的認識各種簡單平面圖形。對於密鋪,學生已經有了較為直觀的生活體驗,只是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密鋪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是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加工,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初步抽象的理論知識。在這個知識系統的幫助下 ,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頭腦風暴,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基於以上認識,本課的設計重 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作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通過經歷與組內同伴動手拼圖以及設計密鋪圖形等活動過程,知道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密鋪,並知道有些圖形是不能密鋪的。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參與到組內討論,並指導。最後在學生活動和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自我評價和反思,內化知識經驗與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密鋪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密鋪;通過拼擺各種圖形,探索並瞭解能夠進行密鋪的平面圖形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多邊形密鋪條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和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欣賞密鋪圖案和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轉換,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欣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享受由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知道什麼是密鋪,瞭解有一些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可以密鋪的。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密鋪的原理

教學手段:

基於以上幾點的認識,本節課採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重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能夠自主的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自學或者是進行各種探究實驗,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課中擔任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但,由於每個孩子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掌握層次不盡相同,所以為孩子們提供了多種渠道來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動,並在活動中有不同的體驗。

課前準備:

1、 信息技術準備:廣播教學的教學系統,可以用來廣播教學,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電腦上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簡單應用基礎,學生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對基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學生能在多媒體設備上完成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同時也能對自己整個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反思。

2、 道具準備:剪刀、卡紙若干。

3、 素材準備:某客廳地面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與學生談話,想了解學生家裏的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客廳地面是由什麼鋪成的。

2、教師請學生用一個字或者是兩個字來形容一下自己家裏客廳的地面。學生單獨彙報。(如:大/密/美麗/漂亮/寬敞/平整……)

3、教師出示從朋友家拍來的客廳的地面(兩幅圖),請學生欣賞。並問學生分別是由什麼形狀的地磚鋪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師問學生覺得這兩家的客廳鋪的怎麼樣。(如果學生説鋪的好或者是鋪的很平,就追問:好在哪裏?平在哪裏?並用手勢提醒學生髮現每塊地磚之間是一塊挨着一塊的,也就是沒有空隙的。如果沒有説出沒有重疊,就追問:有沒有把兩塊地磚疊在一起?引導孩子發現沒有重疊。)

5、揭示課題:我們把像這樣,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的鋪法稱為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談話方式引入 ,從學生的身邊去發現和感受密鋪的存在,從而引出課題。

二、實驗探究,領悟新知

(一)動手操作、感受密鋪

1、教師請學生們觀察“密鋪”這一個詞,問學生哪個字更重要。(學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師及時追問:“密”怎麼體現?引導學生髮現“密”體現在沒有空隙,不重疊。)

2、教師拿出幾個長方形,請一個學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操作完以後,教師請學生觀察有沒有做到密鋪,並追問是如何判斷的。(學生會説出,是密鋪,因為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4、教師對學生們的善於觀察和一學就會的寶貴品質進行肯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認“密鋪”一詞和請學生動手鋪長方形,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密鋪。為後面的動手實驗探究做鋪墊。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初步判定

1、教師追問學生: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們還學過什麼圖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

2、教師繼續問學生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並先讓學生猜測。

3、教師提示學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鋪,可以怎麼做。

4、學生説一説要驗證三角形能不能密鋪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來操作:

(學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師追問,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會説試一試或者是鋪一鋪,師再追問:拿什麼試?拿什麼鋪?學生應該會回答:要準備幾個三角形,然後再鋪一鋪。師再追問,準備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樣嗎?師:那我們就來按照這兩個步驟實驗一下:第一、取出①號信封裏面的卡紙(如下圖),沿着上面的線剪開,得到幾個三角形;第二、把剪下來的較大的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鋪一鋪。(以上步驟由小組合作完成))

6、學生按照剛才所説的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並用IPad拍一組已經完成好的圖片。

7、先請學生彙報實驗結果,並追問學生是如何判斷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如何判斷三角形能否密鋪到初步實驗發現三角形可以密鋪,為學生建立初步的表現。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研究密鋪原理

1、教師提出:如果把這些三角形隨便的鋪在一起,能密鋪嗎?如果不能,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呢 ?(學生髮現和三角形的角有關)教師接着追問和三角形哪個角有關(學生進一步發現和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有關係)。

2、師生共同提出:為了更好的區分這三個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標上∠1、∠2、 ∠3。然後再放在一起鋪一鋪,看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在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標出來,並且相同的角標上相同的序號)

3、學生再次鋪一鋪。在鋪的 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分別是哪幾個。

4、教師展示一組學生完成的密鋪作品。並請學生認真觀察一下,這個小組標完角以後,在拼接點處有幾個角呢?

【(6個角),哪6個角??這個角1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這個角2就是老師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這個角3就是老師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這個∠1、∠2、∠3也是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師再問,在這個拼接點處有幾個角1?幾個角2?幾個角3?】

教師小結:看來三角形真的可以實現密鋪,而且和三角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討論、探究,發現三角形能密鋪是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有關係的。讓學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夠密鋪並非偶然,這其中隱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這種必然性就是密鋪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實現密鋪之再次驗證

1、教師問學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種三角形來鋪一鋪,學生們想要怎麼做。

2、學生思考,並提出可以先標出角,再鋪一鋪。

3、教師請學生把剛才剪下來的較小的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標一標,鋪一鋪。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師用IPAd拍一組完成好的。

4、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種三角形能不能密鋪。再展示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問學生這一次實驗和之前的實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有什麼新發現。

5、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這樣看來這一種三角形和前面一種三角形一樣,也可以密鋪,而且也和它的三個內角有着密切的關係。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再一次的鋪一鋪的活動,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鋪 的,而且再次領悟三角形能密鋪是和它的三個角有關的。

(五)探究四邊形能不能密鋪

1、教師引導學生:既然三角形能夠實現密鋪,那如果是這樣的四邊形能實現密鋪嗎?(師拿出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貼到黑板上)

2、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鋪,動手實驗一下就行了。

3、教師請學生打開②號信封,取出裏面的四邊形動手鋪一鋪,並提醒學生思考動手鋪之前可以先做什麼。 (標角)

4、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提示動手實驗,教師觀察每一組完成的情況,並用IPAd記錄其中一組完成的情況。對於已經鋪完的小組,請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看看有什麼發現。

5、反饋:教師先請學生判斷這樣的四邊形是否可以密鋪。然後請學生説説有什麼發現。

6、學生先判斷是可以密鋪的,因為這幾個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並且發現拼接點處有4個角,而且這4個角分別是這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如果有學生能發現這四個角加起來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結: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發現,這種四邊形也是可以密鋪的,而且也與四邊形的內角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前面幾次實驗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自己猜測、驗證。通過實驗發現四邊形是可以密鋪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樣,也和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有密切的關係。

三、小結及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今天研究了密鋪,知道了長方形可以密鋪,正方形可以密鋪,三角形可以密鋪,四邊形可以密鋪。並提問學生: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呢?

2、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如梯形能不能密鋪?五邊形能不能密鋪?六邊形能不能密鋪?……

3、教師清學生藉助計算機操作來驗證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是否能密鋪。

4、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5、學生操作完後,進行反饋,通過廣播教學體系請其中的幾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請其他學生幫助判斷。通過實驗、討論發現,正五邊形不可以密鋪,而正六邊形可以密鋪。

小結: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密鋪,有的不可以密鋪。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計算機實現人機交互操作,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可以密鋪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實踐作業

用上今天所學的密鋪的知識為你自己的家設計一款漂亮的地磚。

五:板書設計

密鋪

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並熟記平均數概念及運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並掌握如何求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平均數概念和性質的探究,使學生能夠利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發展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氣温變化的幅度與上海的氣温變化的幅度比較,哪裏的氣温變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過計算比較這兩地氣温變化幅度的大小嗎?

北京得氣温變化大,通過兩地得最高氣 温和最低氣温得 温差計算比較得出。

2.表1給出了某户居民2005年下半年的 電話費用,請你幫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費了多少元電話費?

表1某户居民2005年7-12月電話費用統計表

月份789101112電話費(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 (元)。

二、例題 講解。

每3秒呈現10個數字,淘氣小朋友5次記住數字得情況統計表

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記住數字的個數54759

①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

淘氣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

②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是怎麼的出來的?

平均數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為:(5+4+7+5+9)÷5=6(個)。

③淘氣哪一次也沒有記住6個數字啊!這是怎麼回事?

“6個”是幾次“勻”出來得。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得代表。

④説一説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平均數。

我們班同學得平均身高、這個月得平均 氣温。

四、實際應用。

小明期會考試,語文、數學、科學三門的平均分是91分,其 中語文考了89分,英語考 了91分,小明期會考試數學考了多少分?

解:由題知總分為91×3=273(分)

所以數學考了273-89-91=93( 分)

答:小明期會考試數學考了93分。

五、習題鞏固。

1.下面是科技館一星期售出門票情況統計表。

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張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約售票多少張。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約900張。

(2)星期六售出門票1700張,星期日售出門票1460張。這個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值與5天的平均 數相比,有什麼變化?

這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數:(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張)。

這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數大。

2.小熊冷飲店 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本月前3周賣出冰糕情況記錄,第一週7箱,第二週8箱,第三週9箱,那麼小熊本週進多少冰糕合適呢?

按平均數進貨比較保險,每週都在增加,第四周還可以增加一箱。那麼本週可以進冰糕10箱。

六、課後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賽中。奇思前後4次投中的個數分別為7個、7個、6個、8個。用什麼數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個數?

用平均數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個數。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氣温記錄。請你分別算出這星期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得平均值。

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氣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氣温/°C1818202224202521

3.一農機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還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還可以用幾天?

解:由題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還可以用:240 ÷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還可以用2天。

七、小結。

通過本節課得學習,我們學會了如何看圖表以及平均數得計算原理,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重在計算和生活上得應用。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奧運信息,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解決體育賽場上的有關問題,體會數學與體育之間的聯繫,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奧運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2016年第31屆奧運會在里約舉行,同學們知道我國運動員一共獲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項目還打破了世界記錄,尤其是中國女排,頂着巨大的壓力,通過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終於獲得冠軍。那麼同學們對奧運會有哪些瞭解呢?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情景圖。

引導學生觀查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奧運中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

1.師出示課件教材第79頁問題一。

(1)學生觀察表格,交流彙報:可以知道三名運動員各自的成績分別是多少秒。

(2)出示問題: 前三名運動員的成績分別相差多少?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後在小組內説説是怎麼做的,互相交流訂正。

(3)課件出示教材第79頁兩幅衝刺情況圖,並提問:根據剛才的數據,你能判斷哪幅圖能描述當時決賽的衝刺情況嗎?

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彙報。師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根據剛才計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們之間的距離應該很近,而他們和劉翔的時間相差很多,所以距離應該相對遠一些。

因此第二幅圖能更好的描述當時的衝刺情況。

(4)當時男子110米欄的奧運會記錄是12.95 秒,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再全班彙報。

2.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二

(1)引導學生閲讀短文,你能獲取什麼數學信息?

學生閲讀後,指名彙報交流:在最後一跳之前,何衝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凱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課件出示問題1。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後在小組內説説是怎麼想的。指名學生彙報,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問題2。

①讓學生觀察“最後一跳的得分情況表”。

②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小組交流,指名彙報。

根據學生彙報,師歸納:何衝最後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後一跳前,秦凱落後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後一跳,秦凱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凱。

3.師出示教材第80頁問題三。

(1)引導學生閲讀短文,並從中獲取數學信息。

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學生彙報,集體訂正。

(2)出示課件射擊比賽場景圖。

同學們先觀察圖片,再獨立通過想象判斷,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理由,小組內交流。

指名學生彙報,集體討論驗證。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和同學們説一説。

四、課後練習

四年級《等量關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經 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係。

2.提高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進新課。

1.等式兩邊都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 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

解:等式成立。

2.請你用發現的規律,解出我們前面列出的方程。

4y=2000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確嗎?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確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隨堂練習。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結

等式兩邊都乘 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成立。

五、作業。

教材P71第5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