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屋頂》美術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6.24K

  一、教材分析

《紅屋頂》美術教學設計

本課主要是通過將表示相似題材的現代繪畫作品進行相關比較,從中尋找多種繪畫表示手法,初步瞭解一些現代派繪畫的面貌特徵。根據課程規範的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的同學應“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初步瞭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以現代派繪畫作為介紹點,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説,西方繪畫自現代派以後開始變得空前地形式多樣起來,藝術家特別強調把主觀感受納入到藝術創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繪畫多以描繪客觀對象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示物象的客觀存在。瞭解、認識現代派繪畫的發生時段、歷史背景、發展情況、形式特點等,可以從多維度豐富同學的視覺感受和文化記憶,有助於同學建立多元化的審美感、文明感和歷史感。

根據同學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本課是以題材的個案——紅屋頂來搭建認識、分析、綜合的橋樑。現代派藝術家對同一藝術表示題材獨具慧眼、苦心經營的發明,發生風格迥異的視覺形象,是教學互動中最重要的依託。同學能從一個具體的視覺形象入手,能夠在不同藝術作品的直觀對比欣賞活動中,觸摸到20世紀這一重要藝術思潮的脈搏,而不是停留在詞語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頁展示了三類有關紅屋頂的作品。一類是當代中國畫家的,一類是法國印象派畫家的,再一類是西方現代派畫家的。前兩類都是寫實性的,’後一類在表示形式上有明顯的變化。每幅作品造型的變化手法與形式特徵在教材文字上分別做了簡單扼要的介紹。

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比較、分析,可以引發同學對現代派繪畫的興趣,對其風格特點獲得較為明晰的印象,豐富視覺信息的貯存,拓展聯想思維。

第32頁出現的是當代中國畫家運用現代派繪畫理念創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風度》形式變化過程的圖例,使同學在欣賞中學會運用聯繫、發展的觀點,瞭解藝術創作中形式變化的過程,也是探究藝術家的視覺思維的過程,能協助同學豐富審美感受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機地交融,形、色、線、面從具體的客觀物象發展而來,又逐漸脱離具體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徵,獲得獨立的造型意義,張揚了個性審美感受,表達了一定的歷史內涵和民族審美精神。以此可以協助同學體會藝術形式與人文內涵的內在聯繫。

兩個學習活動的設計,是以同學為主體,着重在體驗和理解兩個方面。 “活動一”是一個體驗、消化的過程。 “活動二”是一個理解、深化的過程。討論中注意師生互動的方式,儘量使同學感到親切、自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同學從對現代派繪畫的困惑與疑惑,轉而到有興趣的學習,激發他們發生對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學習評價中要關注同學是否在不時地研討,不時地表達,能否對美術作品表達自身的所思所想。

“資料庫”和“學習大空間”既有相關知識介紹,又有通過實踐加深理解、拓展同學聯想思維的活動設置,給同學提供了繼續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途徑。

  二、教學目標

1、能夠對比保守西方繪畫,掌握一些現代派繪畫形式變化的基本特徵。

2、能夠嘗試運用不同的繪畫表示形式,表示對物象的感受和表達自身的情感。

3、能夠初步建立以發展和辯證的眼光認識、品評美術作品的審美觀念。

4、能夠以積極的探究精神來考慮現代派繪畫藝術在藝術史上的作用。

  三、教學思路

這一課與八年級上冊的《絢麗的陽光》有着密切的聯繫。從古典寫實到印象派再到現代派,其發展脈絡,用圖片來展示是有趣和直觀的,課前應準備一些古典寫實主義和印象派繪畫的相關作品圖片。

本課建議以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首先從強化作品視覺感受入手,可以直接展現教材上幾張描繪紅屋頂的不同作品,對比保守繪畫與現代繪畫作品形式處置的差別。

在“活動一”中,可以採用教學分組的方式展開學習競賽,教師組織每組同學重點研究討論教材上某一幅現代派作品的形式特點和與保守繪畫的差別,通過比較哪組同學的看法更為合理的評價活動調控課堂的學習氣氛。每組可選派一名中心發言人闡釋本組的基本看法,提倡本組其他同學積極補充,鼓勵其他組的同學提出補充意見或者不同看法。

教師的評價要重視引導同學直觀感受作品,不要無視他們個性的體驗和剝奪他們理解作品的權利。

為了促進討論的展開,教師應注意教學提問設疑的角度和方式來引導各組同學儘快進入研究狀態。提出的問題要有利於引導同學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處置的手段上。比方:①《工廠》一畫中,光線是不是從同一個角度射過來的?②在《秋天的山村》中,你能找出幾個較為完整的房屋形狀嗎?③找找《街》是以哪幾種主要色彩構成的?這些問題最好具有一定的遊戲性,使同學提高學習興趣,在線、形、色上得到審美體驗。

在同學有一定體驗的基礎上,比較、分析,緊扣主題和造型手段的關係。不同的造型手段展示不同的藝術美感,造型手段的個性處置豐富了美術的表示方法。將現代派繪畫與印象派繪畫、古典寫實繪畫進行對比,可以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比方:哪些作品造型處置接近我們實際中所見到的房屋?哪些作品相差較遠?哪些作品給你的感受最深?作品哪些處置讓你感受深刻?嘗試分析一下作品使人發生不同視覺感受的原因等。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要加入一些知識的相關鏈接,使同學認識到某個藝術事件發生在哪個時段,有哪些主要畫家參與;懂得畫家使用線條、色彩不是隨意的,而是和作品主題聯繫在一起的;體會到現代派繪畫拓展了人們審美的想像空間和聯想思維。

隨後進入第32頁的內容,這既是上一環節的延伸,又是“活動二”的醖釀準備。教材展示的是中國當代畫家的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上與現代派繪畫相距都很大。仍然用分組討論的教學形式,重點放在尋找兩者之間的聯繫。找到這種聯繫了,感受到這種聯繫了,同學的思路也就開闊了。當他們欣賞到為“活動二”準備的兩幅作品時,也就會。有想法。在教師的輔導下,提示同學寫好美術欣賞優秀論文需要從哪些方面着手,怎樣查找資料,鼓勵同學以自主學習的方式不時地空虛和完善自身的認識。

第二課時以完成作業為主要內容。作業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喜歡用文字表達自身感受的同學,可寫欣賞小優秀論文;喜歡用繪畫表達自身感受的同學,可以繪畫的形式改畫靜物參考圖片或者自身喜愛的圖片。後者在教材上是擺在“學習大空間”,可靈活運用。其評價可注意參照以下幾個方面:

參考圖片給你感受最強烈的是什麼?

在改畫中你選擇的表示方法能夠表示自身最強烈的感受嗎?

你怎樣看待同學對你改畫後作品的評價?

  四、教學選擇

課時選擇,教材上佈置了兩個活動,卻也可以支持三個課時的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教師引導同學分組討論教材上紅屋頂的作品,同學分組表述討論看法,在每組同學表述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評價調控,積極引導同學討論和看法的深入與合理。

第二課時,結合第一課時學習的創作方法,同學繪製命題創作草圖。根據一定主題和題材範圍,同學選擇更加獨特、具有個性的表示手法繪製作業。在同學繪製作業過程中,教師適時通過同學論述的創作意圖與表示技巧,激發同學的創作激情,啟迪與拓展他們的表示思路。作業完成後,教師可在同學自我評價基礎上,肯定同學的創作,並提出一些極積中肯的建議和提示,協助同學獲得更多的學習體會。

第三課時,作業評價和拓展活動。教師評價同學欣賞小優秀論文中的看法與觀點,協助同學在已有的審美認識基礎上,積極鞏固與深化對現代派其他藝術形式的認識。這樣的延伸與教學拓展,往往可以協助同學更為深入全面地感受現代派藝術,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選擇。

在掌握本課時的核心教學目標——引導同學欣賞體驗現代派繪畫藝術的特點與魅力之後,教師可以參考借鑑教材的出現方式,在更多形式變化多樣的現代繪畫藝術中尋找一組類似作品作為補充的教學題材。

  五、教學建議

教學要根據同學的興趣做靈活的佈置,進行“活動一”時,可以從其中任何一幅畫展開,然後再討論其他的作品。

在進行古典寫實、印象派與現代派作品比較時,有設備條件可播放相對應的樂曲,以豐富和加強同學的藝術感受,通過藝術的通感拓展同學的藝術感受。

假如能蒐集到具有形式個性特點的同學作品,在進入第32頁的教學內容時與當代中國畫家的作品同時進行賞析,效果或許更佳。

教學中,要提出一些與同學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比方用語言描述自身居住房屋的樣式,你是否關注過周圍房屋的變化,你希望居住什麼樣的房屋等。通過欣賞、交流,自然地轉到“活動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