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7.02K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通用10篇)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相遇問題中數量關係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的分析。

教學難點:

解答問題時對速度和的理解和運用。

教具準備:

演示軟件、實物投影機、幻燈機。

教學過程:

開場白:

同學們,過去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有關行程問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在過去的知識基礎上,把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為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現在我們把一些相關知識進行復習。

一、複習鋪墊:

口答:

1、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654=260(米)

提問:為什麼這樣求?誰會用一個數量關係式表示?

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板書:速度時間=路程。並由學生説明:張華行走的速度是每分鐘走65米,時間是4分鐘,求一共走多少米?就是求張華所走的路程。

2、李誠每分鐘走70米,走了4鍾,由學生補充問題並進行計算。

二、新授:

1、導入新課:剛才我們複習了一般的求路程的行程應用題,它是由一個物體運動完成的。下面我們研究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應用題。

2、出示準備題:

①讀題看演示,初步理解題意。

問:題中告訴我們,張華和李誠是怎樣出發的?他們行走的方向又是怎樣?(兩人同時從家裏出發,向對方走去)

板書: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

②邊演示邊帶學生填寫P58表格的數據,並分析數量關係。

這是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我們看看1分鐘的情況(演示1分鐘的情況)教師問:張華1分鐘走60米,李誠1分鐘走70米,那麼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現在兩人的距離是多少?怎樣計算?下面請同學們按表中的四個要求填寫2分、3分的路程變化情況。

學生翻開課本第58頁填寫。(教師巡視)

師生繼續填寫完這個表格,邊演示邊讓學生回答2分、3分時的情況。填寫完後,教師指表的第4列問:縱觀此列,每經過1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有什麼變化?(縮短了1個60+70米)當兩人距離為0米時,説明兩人相遇了,這時他們用的時間都是3分鐘。板書:相遇。問: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正好相等)。學生回答後板書: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兩地間的距離。

3、小結並揭示課題

像這樣,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最後相遇,他們所走路程之和正好等於兩地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相遇問題。現在我們就學習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書課題:相遇應用題。

4、講授例5。

①出示例5,教師讀題,學生説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問:小強和小麗是怎樣運動的?(兩人同時從自己家裏走向學校)也就是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4分,兩人怎樣?(相遇在校門口)

②啟發學生學習第一種解法

演示後提問:

a、小強小麗走的路程各是哪一段?用色段表示。

b、兩人4分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相距的米數有什麼關係?(正好相等)。

c、要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可先求什麼?(先求兩人到校時各自走的路程)再怎樣?(將它們合起來)就得出時各自走的路程)再怎樣?(將它們合起來)就得出兩家相距的米數。

指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54+704=260+280=540(米)

問:654和704分別表示什麼?為什麼要相加?

③啟發學生學習第二種解法。

問:這道題還有別的解法嗎?讓學生列式計算。

指一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5+70)4=1354=540(米)

問:65+70求出什麼?乘以4表示什麼意思?請講出你的解題思路。

相遇時,兩人是否一共走了4個65+70米的路程呢?我們演示來驗證一下。(演示)

④小結: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通常有兩種解法:一種是先求出兩個物體各自走的路程再將它們合起來求得總路程,另一種是先求每分鐘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即是兩人的速度和,再乘以相遇時間,就等於總路程。邊説邊板書: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學生齊讀關係式。

⑤學生看第58頁的例5。

三、鞏固練習:

1.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志明每分鐘走54米,小龍每分鐘走52米,經過5分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用兩種方法解答)

學生讀題後,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訂正答案。

2.兩列火車從兩個車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2.5小時兩車相遇。兩個車站之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讓學生自選一種方法解答。

3.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出示題目,請一名學生讀題,演示後由學生獨立完成。

提問: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也就説明兩輛汽車背向而行,兩輛汽車開出後有沒有相遇?(沒有)求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能用相遇問題的解法嗎?(能)為什麼?(因為甲乙兩車每走1小時,兩車之間的距離就拉開44.5+38.5千米的距離,3小時後,兩車就拉開3個44.5+38.5千米的距離,也就是兩車相距的米數。)

小結:當兩個物體同時從一個地方背向而行,它們的結果是相距,兩個物體所走的路程的和等於兩地間的距離,同樣可以用速度和乘以經過時間,求得相距路程。

4、思考題: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後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出示題目,全班讀題,演示後讓學生獨立完成。

訂正時,師説:求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可以把鐵路分為兩段,一段是甲開出1小時單獨行駛的路程,另一段是兩車2小時共同行駛的路程。

還有不同的解法嗎?師生共同分析不同解法。

引深:如果甲車開出後2小時,乙車才開出,又該怎樣列式呢?指一名學生列式。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物體相向運動的行程問題,其中求路程的解答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先求出兩個物體各自走的路程再將它們合起來求得總路程;二是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時間得總路程。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瞭解相遇問題的特點,能整理相遇求路程實際問題的條件和問題,掌握求路程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説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能用不同方法正確解答相遇問題中求路程的時間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相遇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整理條件、問題的價值,瞭解並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聯繫,學會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方法,發展幾何直觀,提高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使學生能體會生活裏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會,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相遇求路程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並學會正確解答。

掌握畫圖和列表的解題策略,形成數形結合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求路程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並知道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在學習混合運算以及乘法分配律時,也積累了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激活經驗

1.解決下列問題。

出示: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70米,4分鐘走到學校。小明家與學校相距多少米?

提問:課前,時老師請同學們思考了這樣一道題,説説數量關係式並列出算式。(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引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行程問題的數量關係,知道速度×時間=路程。今天我們就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一步學習解決與行程相關的實際問題——相遇問題。

二、相向運動

1.出示例題,學生讀題。

小明和小芳同時從家出發走向學校。小明每分鐘走70米,小芳每分鐘走60米,經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提問:誰願意為大家讀一下題目,邊聽邊想:和剛才的題目最大的區別在哪裏?

區別:1個人的行程問題,2個人的行程問題。

師:這就是今天時老師要和大家研究的2個人的行程問題。

2.交流前置作業。談話:課前,我已經請同學們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整理的結果。交流畫圖的方式:

(1)出示兩段式的畫圖方式。

師:觀察這幅圖,圖中你知道哪些條件和問題?

預設:小明每分鐘走70米,小芳每分鐘走60米,走了四分鐘,小明和小芳一共走了多少米。

提問:從線段圖中得出的條件和問題,與我們題目給出的條件和問題一致嗎?有哪些信息沒有表達出來?

預設:同時、相遇。

追問:什麼叫同時、什麼叫相遇,你們能用手勢表示一下嗎?

學生用手勢表示。師説明:2個人分別在兩側,這是他們出發的地點,同時出發,注意運動的方向,最後在學校門口相遇,這是他們的運動結果。

小結:所以在我們畫相遇問題的線段圖時,除了關注速度、時間、路程外,還要表示出2個人出發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運動的結果。(板書:出發地點、運動方向、運動結果)

(2)出示一段式的畫圖方式。

談話:所以有的同學是這樣畫的,他的線段圖能不能表達題意?從圖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預設: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學校的兩側,走了4分鐘後在學校相遇,中間就寫了學校。他的問題是小明家和小芳家相距多少米。

提問:對比之下,你覺得那張圖更符合題目的.要求?(後者)

提問:我們剛才提到,畫相遇問題的線段時,要特別關注出發地點、運動方向和運動結果,從這三點出發,你覺得這張圖還缺少些什麼嗎?

預設:運動方向。

追問:誰願意上來幫他標出運動方向?(指名完成)

小結:2人最終在學校相遇,這是他們運動的結果,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用一面小旗表示他們相遇了。(師畫出小旗)(沒有學生提到就老師指出)

(3)出示較完整的一幅圖。

談話:這是我們班另一個同學畫的,他把每段的70米都表示出來了,這樣的畫法也是可以的。在這裏時老師説明一下,當運動時間較短時,我不妨一段一段表示出來,但當運動時間較長時,我也可以採用這樣簡單的畫法。

(4)談話:現在你會畫相遇問題的線段圖了嗎?請你馬上修改一下你課前畫的圖。

展示學生作品,根據這張圖,你能説説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嗎?

交流列表的方式:出示兩張表格。談話:交流完畫圖的策略後,我們來看一看列表整理信息。觀察這兩張表格,你有什麼看法?預設:前者沒有整理時間。小結:所以在列表整理條件時,千萬不能少整理條件。

提問:觀察這張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小明每分鐘走70米,小芳每分鐘走60米,走了四分鐘。

3.比較列表和畫圖。

談話:我們用列表和畫圖的方式對題目信息進行了整理,比較一下,你覺得畫圖和列表哪種方式表示相遇問題更合適?

小結:列表不能完全表達題目的意思,而畫圖更直觀的表達了題意。

4.根據線段圖列式解答。

提問:現在請你們根據表格和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並列式解答。完成的可以和小組成員説一説先求什麼,想想有沒有不同的解法。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交流。

(1)方法一:70×4+60×4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小結:求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即把“小明走的路程+小芳走的路程=兩家相距的路程”。(結合課件展示,板書:小明的路程+小芳的路程=兩家相距的路程)請你想一想,在解決2個人的相遇問題時,我們這裏一共涉及到了幾個路程?(3個:小明的、小芳的、總的)

(2)方法二:(70+60)×4

交流:這種解法又是先求了什麼,再求了什麼?

課件演示:經過1分鐘,小明向前走了70米,小芳向前走了60米,兩人一共向前走了130米,經過4分鐘,也就是走了4個130米,所以乘4。

提問:這個算式對應的數量關係式是什麼?

預設:速度×時間=路程。

小結:既然是求路程,肯定都符合最基本的數量關係:速度×時間=路程,只是這裏的速度是“兩個人的速度和”,路程是“兩個人的路程和”。

5.比較兩種解法。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能聯想到什麼?

與乘法分配律的聯繫:乘法分配律就是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由一種方法很快想出另一種方法。

6.回顧反思。

提問:回憶一下整個解題過程,我們是如何解決2個人的行程問題的?

總結:理解題意、畫圖或列表整理、分析數量關係、列式解答。(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拓展)三、相背運動、環形跑道相背運動、同向運動。1.談話:剛才小明和小芳同時從家出發到學校,兩個人是面對面地走,兩個人除了面對面運動,還可以怎樣運動?(背對背運動或同方向運動)

提問:(出示三道習題)時老師這邊有三道練習題,請你快速瀏覽題目,想想題中的兩人在做怎麼的運動?

出示題目:

(1)張小華和趙麗同時從同一地點口出發。張小華向東走,速度是60米/分;趙麗向西走,速度是55米/分。經過3分鐘,兩人相距多少米?(先畫圖整理,再解答)

(2)小星和小娟同時從甲地出發到乙地,小星的速度為64米/分,小娟的速度為60米/分,經過6分鐘,兩人相距多少米?(先畫圖整理,再解答)

(3)小張和小李在環形跑道上跑步,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反向而行。小張的速度是4/秒,小李的速度是6米/秒,經過40秒兩人相遇。環形跑道長多少米?(先畫圖整理,再解答)

預設:第(1)小題是背對背運動、第(2)小題是同一方向運動、第(3)小題是在環形跑道上背對背運動。(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運動方式)

2.小組合作。

談話:接下來請你們在小組裏完成這三道練習題。誰來為大家讀一下小組合作要求:

(1)組員獨立完成三道練習題,注意先畫圖整理條件和問題,再解答。

(2)完成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説説你是怎樣畫圖的?計算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有困難的可以請組內成員幫助。

(3)請組長負責收集作業。

3.請三個小組進行彙報交流。

第(2)小題:

提問:要求“兩人相距多少米”,就是要求什麼?

預設:小星的路程-小娟的路程。

追問:他的數量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

小結:只是這裏的速度是“兩個人的速度差”,路程是“兩個人的路程差”。

四、總結交流

1.四題比較異同。

不同:從相遇問題看,最大不同是方向不同。第1題是面對面的運動(相向運動),第2是背對背運動(相背運動),第3題是同一方向運動(同向運動),第4題是環形跑道上的背對背運動(環形相背運動)。

相同:都有兩種解題思路。

2.課堂小結。

談話:今天這堂課,時老師和大家一起研究了——相遇問題。其實相遇問題還有很多種情況,今後我們將繼續研究。

六、佈置作業

完成練一練和練習十一第2、3題。

七、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速度×時間=路程速度和×時間=路程和速度差×時間=路程差

(70+60)×4(64-60)×6

出發地點=130×4

運動方向=520(米)

運動結果小明的路程+小芳的路程=兩家相距的路程70×4+60×464×6-60×6=280+240=520(米)。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3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過程與方法:模擬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的運動過程,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習重點:

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學習難點:

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理解不同的方法解答。

學習過程:

一、知識鋪墊

小萍每分鐘走65米,從家出發6分鐘可以到棧橋。小萍家到棧橋有多少米?

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什麼?

導:今天,我們將在這個知識的基礎上研究一種新的數學問題。(揭題:相遇問題)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理解題意

小萍和小明同時從家去棧橋,小萍每分鐘走65米,小明每分鐘走75米,經過6分鐘兩人在棧橋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思考:(1)從題中知道了什麼信息?

(2)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2、學生表演,加深理解

同時、相遇、相距(學生上台表演)

思考:小萍走了()分鐘?小明走了()分鐘?他們同時走了()分鐘?也就是從開始到相遇,經過了()分鐘?

(生彙報師補充完成線段圖)

列式計算:

方法一:

方法二:

3、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要求:①説説你是怎樣列式的;

②説清楚算式裏每一步算出的是什麼;

③記住用手指指着你列的式子説。

4、集體交流

師小結兩種方法。

5、看書質疑,提高認識

師:這樣的題目,我們稱為相遇問題,看書本P63,想一想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質疑:(65+75)×6中沒有小括號,行嗎?

三、鞏固練習

1、小方和小麗同時從家出發,經過8分鐘兩人在少年宮相遇,小方每分鐘走70米,小麗每分鐘走60米。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開出,5小時後相遇。甲車每小時行11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100千米。甲乙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拓展練習

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車站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5千米,開出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堂檢測

1、兩列火車分別從兩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經過5小時在途中相遇,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2、張麗和李雲同時從學校向相反方向回家,張麗每分鐘走80米,李雲每分鐘走60米,經過10分鐘,她們同時到家,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3、甲、乙兩艘輪船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甲船每小時行駛25千米,乙船每小時行駛15千米,經過10小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青和小紅同時從自己家走向學校,小青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65米,兩人走了2分鐘時還相距125米,她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4

教學內容:

課本應用題例5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路程)”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1、根據已知條件解答問題。

電腦演示一位學生邊走邊唱上學的情景。

“我是小小讀書郎,蹦蹦跳跳上學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學堂。”

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家到學校有多遠嗎?”

2、學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二、揭示特徵,化解難點

1、想想,説説

電腦演示兩個學生同時上學在校門口相遇的情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

①兩個學生是怎麼上學的?

(板書:同時相對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嗎?請兩個學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議議

①介紹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們約好,從家裏同時出發,對而行,3分鐘後恰好在校門口相遇。

②分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組彙報表中所填數據。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採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數據,加深對“相遇問題”特徵的理解,並初步感知相遇問題數量間的關係,滲透兩種解法。

“130米是什麼?”——表示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260米是怎麼得來的?”——滲透兩種方法即:140+120,130×2。同時説“2分”是“相遇時間”。(板書:相遇時間)

“390米是怎麼得到的?”——強調兩種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時間(130×3)。

“390米表示什麼?”——兩人3分鐘所走路程的和,實際上就是兩家之間的離。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5(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係,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同時行3分鐘”改成“同時行4分鐘”,其餘條件不變,仍然求兩家相距多遠?”學生讀題後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先求兩人4分鐘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兩人1分鐘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繫?

②概括“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這兩種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數量關係式。不過,第一種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時間,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後相加求和;第二種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時間。象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結果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要內容——“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課本第37頁上的`練一練,並説一説,是怎樣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麼?

2、變式練習。

電腦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學的情景。

①認識“相背而行”(板書: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鐘後兩人相距多遠?2分呢?4分呢?結果怎樣?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對而行”求總路程時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

3、拓展練習。

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腦演示:張教授、李經理分別從湖州、上海去杭州參加經貿會,臨行前一段對話情景。

對話實錄如下:

張教授:喂,李經理嗎?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經理:知道了,張教授,你車子的速度怎樣啊?

張教授:大概每小時行70千米吧!

李經理:這樣吧!我把車速控制在每小時行100千米,過2小時,我們就可在杭州見面啦!

張教授:杭州見!一路平安!

李經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見!

分組合作,進行探究。

①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看,從對話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②根據剛才捕捉的信息,能解決哪些問題?比一比,看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③彙報提出的問題,交流解決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問題,是不是一定都是這樣?有沒有別的情況?

4、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獲得什麼本領?

同學們,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於思考,就會發現許多數學問題,剛才大家出的問題,都有一定價值。有些問題現在我們可以解決了,有些問題還需要續學習,深入研究,將來去解決。

五、課堂作業

練一練第1——5題

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同時相對(背)相遇

速度時間路程

(和)(相同)(和)

⑴70×=280(米)⑶70+60=130(米)

60×4=240(米)130×4=520(米)

280+240=520(米)

⑵70×4+60×4⑷(70+60)×4

=280+240=130×4

=520(米)=520(米)

答:兩家相距520米。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5

一、教材分析:

《相遇問題》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第二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個物體運動中有關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主要是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今後學習較複雜的行程問題及工程問題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觀察、估計、畫圖分析、歸納、整理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鑑於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演一演”,“估一估”,“畫一畫”,“列一列”,“做一做”,“説一説”等活動,引導學生用方程解決有關類似“相遇問題”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模型思想。

三、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利用方程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用方程解決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中,掌握用ax+bx=c的等量關係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模型思想。

六、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想方案,喚醒舊知

1、出示書上情境並由教師講述故事:

淘氣和笑笑是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玩,一起做作業。

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及平時步行速度是這樣的,(課件出示)

有一天,淘氣到笑笑家做作業。淘氣回到家後,發現文具盒忘在笑笑家了,就打電話給笑笑,説:要拿回文具盒。聰明的同學們,想想看:淘氣要拿到文具盒有哪些方案?

①方案1:笑笑送去;②方案2:淘氣去取;③方案3:在途中交接。

2、揭示課題:

師:這三種方案,哪種方案淘氣能最快拿到文具盒?(第三種方案)

像這樣兩人對走,在途中交接的情形,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淘氣把文具盒忘在笑笑家,請同學想想看:淘氣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得到文具盒?”的情境,在學生説出有三種方法:“①笑笑送去;②淘氣去取;③在途中交接”時,既複習“速度、時間、路程”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又引出相遇問題,這樣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感受“相遇”的特點,弄清數量關係

1、模擬演示。

請兩個同學上台走一走,模擬演示一下,淘氣和笑笑途中交接這種方案的情形。

師:淘氣要最快拿到文具盒,他們該怎麼走?

兩個學生演示,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從他們的演示當中,你們有什麼發現?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同時相向相遇時間相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

師:結合剛才的演示,你們能估一估淘氣和笑笑會在什麼地方相遇?為什麼?

設計意圖:設計一個讓學生上台走一走的情境,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相遇問題的特點,從感性認識,抽象概括出相遇問題的特徵:同時、相向、相遇、時間相同、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經過師生共同對知識的梳理,進一步深化對相遇問題的理解。

2、用線段圖表示剛才演示情境,並寫出等量關係。

(1)請你們把剛才獲取的信息在本子試着畫出來,並寫出數量關係式,看誰畫得最簡潔、明瞭。

(2)學生獨立畫圖,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學生互評。

先由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畫的,然後進行互評。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誰應畫長一點?

設計意圖: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畫圖是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一種重要圖形表徵方式。畫圖是一種策略,讓學生嘗試用圖來表示數量關係,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需要。因為它是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體現數形結合的觀點。通過畫圖,學生能直觀地看出“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總路程”這一數量關係,從而加深對題目數量關係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

師:請同學們獨立用列方程解答。在解答過程中,思考你是根據哪個等量關係式來列方程的。

三、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1、交流反饋。

師:你是怎樣列方程的?根據什麼等量關係式來列?

2、回顧反思。

(1)檢驗結果。

師:我們怎樣可以保證求得的結果一定是正確的?

(2)回顧過程。

師:讓我們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的?

設計意圖:回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幫助學生建構系統化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

師:現在老師把淘氣和笑笑的速度調整了一下,你們還會嗎?動手試一試吧!

課件出示: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他們出發後多長時間相遇?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答。

(1)學生獨立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2)反饋時,指名説説根據什麼等量關係列方程。

(3)引導比較,滲透函數思想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道題,有什麼發現呢?

四、多樣素材,對比溝通,建立模型

1、師:求相遇時間你們會解決了,下面這道題該怎樣解答呢?請同學們試一試吧!課件出示:(學生自選一題解答)

(1)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於時間緊急,安排甲、乙兩名打字員同時開始錄入。甲每分錄100個字,乙每分錄90個字,錄完這份文件需要多長時間?

(2)挖一條長165米的隧道,由甲、乙兩個工程隊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向前挖6米,乙隊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這條隧道要用多少天?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分別説説是用怎樣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4、聯繫溝通,建立模型

師:前面我們解決有關“行程問題”、“打字問題”,“挖隧道問題”這些問題好像都不一樣,它們有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説出它們都是根據:“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全長”進行列方程解答。

設計意圖:從行程問題拓展到工程問題,拓寬解決問題的面。最後通過尋找相同點,溝通這些問題的聯繫,讓學生初步體會模型思想。:

5、舉例説一説。

師:同學們,其實我們的相遇問題並僅僅只限於這些,它還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試着把它找出來,好嗎?

五、拓展提升

師:相遇問題難不倒同學們,類似相遇問題的題目同學們也很快解決了。你們想不想挑戰難度更大的問題?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課件出示)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1980千米的兩個城市相對開出,12小時後相距180千米,甲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四、回顧梳理,總結反思。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問題?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6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讀、質疑、討論,以及師生的交互感應,來讀懂人物,理解主旨。

二、教學過程

(一)激活學生,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個偶然的事件會改變一個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我們今天要自讀的課文《列車上的偶然相遇》,就是這麼一個事例。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方法:帶兩個問題散讀課文。

問題1:列車上偶然相遇的雙方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問題2:有沒有在形、音、義上有障礙的字、詞?力爭通過工具書來加以解決。

(在散讀的基礎上,學生自由組合,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基本明確:故事的雙方是“父親”和“神祕的先生”;能講出故事的大意;大部分同學在以下詞語下畫了橫線或注音、作註解:神祕卑微克勤克儉蕭瑟應聘顛簸積攢忐忑不安翌日軌跡)

(三)確定目標,研讀課文。

(師生共同討論,確定大家感興趣、可接受的目標。)

目標一:讀懂故事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父親”和“神祕先生”。

方法:討論式,擂台賽。

(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甲組主要研究“父親”,乙組主要研究“神祕先生”。若干分鐘後進行“擺擂台”,即在規定的時間內,甲組代表首先主講,隨後,乙組同學質疑,甲組同學答疑,如答不上就“輸”了;若在規定時間內“問不倒,就是勝者。然後“換防”,乙組主講,甲組質疑。)

目標二:如何看待“偶然性”。

思考問題: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會不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

方法:獨立思考,“同質組”討論,大組交流,交互感應。

〖提出思考問題後,同學們再讀課文,獨立思考,若干分鐘後,亮出各自的見解。持相同見解的同學組合在一起,協作交流,力爭完善自己的見解。隨後,大組交流。〗

(同學的見解主要有二:

其一,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不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因為他失去了求學的機會,就他家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都不會給他以再求學的可能。

其二,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還是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因為他具有執著、認真的品質,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即使失去了這次機遇,以後也一定還會有機遇的。只要他的價值存在,就會抓住機遇。)

〖只要學生上台發言,均以熱烈掌聲給予鼓勵;學生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説,都予以肯定和讚揚。〗

(最後,教師作為一個交流者,談談自己的見解。)

師:“機遇”是有其偶然性的,但這種偶然的機遇只向具有真正價值的人敞開大門,而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人也必須善於捕捉機遇,否則,也難以求得發展。課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以他自己的“執著、認真”,應聘當上了列車臨時服務員,以他的忠於職守、規範服務贏得了“神祕先生”的'“青睞”,又以他的執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學,抓注了“偶然”,抓到了“機遇”,最終,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一家的發展軌跡”。

那麼,我們讀了課文,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呢?

(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説:“要做一個有真正價值的人。”有的説:“要學會抓住機遇。”有的説:“要懂得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

(四)教師總結

師:同學們,陶行知先生有這麼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想,這“真人”中,肯定包含課文中“父親”的那種“執著、認真”的品質。只要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鍥而不捨地追求理想,那麼,相信命運之神會向你張開雙臂,機遇之門會向你敞開。同學們,努力吧!(同學熱烈鼓掌。)

課外知識拓展:

普利策獎是美國一種多項的新聞、文化獎金,由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出版家約瑟夫·普利策出資設立。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14項新聞獎分別是:公共服務獎、突發新聞報道獎、調查報道獎、説明報道獎、深度報道獎、國內報道獎、國際報道獎、特寫獎、評論獎、批評獎、社論寫作獎、社論漫畫獎、突發新聞攝影獎和特寫攝影獎。7項文學藝術獎是:小説獎、戲劇獎、歷史獎、傳記獎、詩歌獎、普通非小説獎和音樂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佈,5月頒獎。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7

教學內容:

課本應用題例6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時間)”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求相遇時間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求相遇時間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求相遇時間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複習舊知

1、小明家離學校1500米,小明每分鐘行100米。從家到學校要用多少分鐘?

2、口頭列式1500/100=15分鐘

3、複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係。

(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二、學習新課

1、例6教學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55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讀題分析

思考:這裏的`460米是幾個人走的?

兩人是怎樣走的?

一份鍾兩人一共行了多少米?

(第三問時: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嘗試練習

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

教師板書:60+55=115米

460/115=4分鐘

綜合算式:460/(60+55)=460/115=4分鐘

質凝:求相遇的時間應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你知道嗎?相遇時他們各行了多少米?

揭示課題:求相遇時間

2、試試

甲乙兩台機牀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甲機牀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牀每小時加工30個,加工完這批零件需要多少小時?完成時各加工了多少個零件?

三、變式深化

1、對比練習

⑴兩人同時從相距2400的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鐘行600米,另一個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00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⑵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鐘行600米,另一個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00米,經過3鍾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比一比你能找到兩題之間的聯繫嗎?

2、變式應用

自行車商店要裝配2500輛自行車,一個組每天裝配52輛,另一個組每天裝配48輛。兩個組同時裝配,完成任務要多少天?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你獲得什麼本領?

五、課堂作業

練一練的第2——5題

板書設計:

求相遇時間

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55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60+55=115米

460/115=4分鐘

綜合算式:460/(60+55)=460/115=4分鐘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8

一、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相遇問題》

二、教材分析及學生特點:

相遇問題是和人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數學的知識。本課研究兩個物體在運動中的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係。在這之前,學生已掌握的是關於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瞭解了速度、時間、路程的相關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欠缺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

三、設計思想及理念

設計思想:

(1)注重生活資源與課堂資源的整合,為學生創新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

(2)注重數學素養和信息素養的整合,為學生創新提供另一條思考的路徑。

理念:

(1)注重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教師通過書本、網絡所提供的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解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分析、概括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形成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人人蔘與學習和自覺把數學知識應用實際生活的意識。

B: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解題方法。

難點:掌握相遇問題的出發時間、出發地點、運動方向、運動結果的知識要點及相互關係。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複習舊知,引發聯想

畫面演示,畫外音敍述:

這是一列貨車,每小時行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4小時能行多少千米?

這是一列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4小時能行多少千米?

請學生談談對這兩道題的想法。

2、學生表演,理解概念

剛才,大家對前面的知識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就要在速度、時間、路程關係的基礎上,研究稍複雜的行程問題(師板書課題)。在學習新課之前,有四個詞,請同學們理解一下。可以一人單獨思考,用雙手演示進行理解,也可以兩人配合表演。

屏幕上依次閃動出現:相對、同時、相遇、相距

(1)請學生用動作和語言把這四個詞的意思表演出來。注意:相遇與相距的區分。

(2)老師敍述,學生表演。

兩個小朋友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5分鐘時,兩人相遇了。

提問:問這兩位同學,每人走幾分鐘,再問大家,他們同時走了幾分鐘。

(二)嘗試探索

1、出示例題

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裏走向學校。小強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經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提出問題

看到例題,你會想到什麼問題?

師生對問題進行篩選,重點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他們兩1分鐘走了多少路?2分鐘呢?3分鐘呢?

(2)4分鐘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

(3)他們相遇時,小強和小麗所走的路程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有什麼關係?(讓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思考)

3、列式討論

(1)請同學用算式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要能説出每一步的意思。

主要有兩種思路:

第一種:65×4+70×4

第二種:(65+70)×4

4、認識速度和

題目中的65米、70米叫做什麼?現在把65米和70米合在一起,誰能給這個和,起個合適的名字呢?

5、質疑

“對這道題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問題嗎”

(三)鞏固發展

1、基本練習

(1)兩隻輪船同時從上海和武漢相對開出。從武漢開出的船每小時行26千米,從上海開出的船每小時行17千米,經過25小時兩船相遇。上海到武漢的航路長多少千米?

(2)五(1)班舉行一個“藝術節”,分配小紅和小麗兩名同學摺紙鶴,小亮摺紙花,小紅平均每小時折20只紙鶴,小麗平均每小時折25只紙鶴,小亮平均每小時折18朵紙花。這三個同學一起折了2個小時,正好完成任務。一共折了多少隻紙鶴?

2、看圖説題,列出綜合算式。小組討論,一人説題,其他人列式。

3、遊戲

再請兩位同學表演,並提問兩人相對而行可能出現什麼情況?

(1)兩人相遇;

(2)行走一段未相遇;

(3)相遇後繼續行走。

給兩位同學帶上不同的頭飾。頭飾上標有65米、70米字樣,分別表示速度。

教師一邊敍述,一邊出示5分鐘時間的牌子。

(1)小紅和小麗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兩人走了5分鐘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2)小紅和小麗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兩人走了5分鐘時還相距2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3)小紅和小麗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5米,小麗每分鐘走70米,見面後兩人擦肩而過,5分鐘時又相距2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9

教學內容:

課本練習七(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解答稍複雜的相遇問題應用題。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求相遇問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頭列式

工人們修一條長120米的路,每天修15米,幾天修完?

一輛汽車5小時各地區32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火車每小時行85千米,行425千米要多少小時?

要求學生説出基本的數量關係式

2、指名板演 其餘同練習

⑴甲乙兩架飛機分別從兩城去同一個城市,甲機每分鐘飛行9千米,乙機每分鐘飛行12千米,40分鐘後,同時降落在同一個機場。兩架機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

⑵兩個水管同時向游泳池中注水,大管每小時放水16噸,小管每小時放水12噸。放滿224噸水要多少小時?

要求學生説清解題的.思路

二、變式練習 加深理解

⑴改變上1的條件:

甲乙兩架飛機分別從兩城去同一個城市,每分鐘飛行9千米,乙機每分鐘比甲機多飛行3千米,40分鐘後,同時降落在同一個機場。兩架機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

讓學生分析:與1 有什麼不同,要先求什麼?

列式計算:9+3=12千米

(9+12)x40=840千米

⑵改變上2的條件:

兩個水管同時向游泳池中注水,大管3小時放水48噸,小管每小時放水12噸。放滿224噸水要多少小時?

讓學生分析:與2 有什麼不同,要先求什麼?

列式計算:48/3=16噸

224/(16+12)=8小時

⑶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190千米的甲乙兩地相對開出,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兩車開出幾小時後,還相距95千米?

你能表演一下這種情況嗎? 其實是什麼以生了變化?

學生嘗試練習

列式計算:(190-95)/(45+50)

⑷甲乙兩地相400千米。一輛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68千米,在客車行了28千米以後,一輛貨車從乙地出發開往甲地,每小時行56千米。貨車開出後幾小時兩車相遇?

提問:現在的情況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哪一段路程是兩車同時行的?請你在圖上表示出來?

學生嘗試練習

列式計算:(400-28)/(68+56)

討論:剛才3、4兩題我們都可以通過轉化變成相遇問題,然後進行計算。

三、課堂作業

練習七(二)第9——14題。

數學四年級相遇應用題的教學方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徵,理解數量關係,並能正確熟練地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溝通“相遇問題”三種類型的內在聯繫,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溝通“相遇問題”三種類型的內在聯繫

教學用具: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組題練習溝通聯繫

1、練練

⑴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83千米,3小時後相遇。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⑵兩列火車分別從474千米的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83千米。幾小時後相遇?

⑶兩列火車分別從474千米的甲乙兩站同時相對開出,3小時後相遇。一列火車每小時行75千米,另一列火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説説

教師板書:

⑴(75+83)x3=474千米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⑵474/(83+75)=3小時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⑶474/3—75=83千米

提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比一比

這3題的條件和問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師要求學生填表:

條件

算式

一共行的路程

相遇的時間

速度

第一題

第二題

第三題

歸納小結:不管是哪一類總是先求速度和。

二、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小青和小剛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小青每分鐘行60米,小剛跑步每分鐘行的.路程是小青的2倍,兩人20分鐘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應先求什麼?為什麼?

學生練習(60+60x2)x20

還有別的方法嗎?

2、小青和小剛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小青每分鐘行60米,小剛跑步每分鐘行120米,兩人20分鐘後還相距400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學生練習:400+(60+120)x20

你能説説“兩人20分鐘後還相距400米”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課堂練習

課本練習八(一)第2——7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