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聽課記錄

來源:文萃谷 2.38W

老師們,在聽了其他老師的課之後,我們要學會書寫聽課記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三年級數學聽課記錄,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三年級數學聽課記錄
  三年級數學聽課記錄【1】

10月18日下午第一節課我聆聽了張海玲老師執教的《加法的驗算》這節課,我覺得張老師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 老師能聯繫實際創設情境——“要開運動會了,學生需要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課件出示此情境圖後先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數學問題,最後學生自己列式解決了,接着老師提問:“你們的計算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呢?最後引出新課——《加法的驗算》,再讓學生分組交流體驗驗算方法:如驗算的方法有用183-135=48;183-48=135;48+135=183來驗算,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突破難點。

2. 老師非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驗算的方法,這樣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主要體現在第一、二環節上)。

3. 教學環節緊湊,準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這節課中,可以看出學生是在老師創設環境中先提出數學問題而後輕鬆學習新知的。

4. 老師非常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強調驗算的書寫格式等。

5. 教師評價學生的方法多元化,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鼓勵。

在聽的過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 在引入新課題時,由於驗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非常陌生,所以學生可能會説不出“驗算”這個詞來,我覺得是否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學生把一套運動服和鞋的錢計算出來後就用課件顯示教材中小精靈的話:你怎麼知道這個結果就是正確的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大約2分鐘後再回答:學生可能會説出:用口算再算一遍、也會有學生這樣説:我在草稿本上再計算一遍……這時老師就可以説:對!你們的方法很好,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就叫做驗算,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大家一起研究有關“加法的驗算”,大家有沒有信心!

2、 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從四道題中任意選一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或者分男女兩組各做兩道題後到視頻展台上展示。(讓1—2名學生重點講一講他是怎樣驗算的;如果四道題每個學生都做並且驗算的話會用去很多時間而影響後面的進程。)

3、 板書驗算方法時可以不用文字的形式寫出來;當學生彙報驗算方法時,教師直接這樣板書出來:①183-135=48;②183-48=135;③48+135=183 再讓學生在下面和同桌互説,比如生1説:“我是用183減去135看它是否等於48的……

4、 練習設計雖然有層次性但形式有點單一;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將練習展現在學生面前,如:誰是驗算大師、智慧大門我來開等形式。

總之,在這次聽課活動中,我汲取的一些好方法,將其也要嘗試到自己的教學中,力爭使自己也有一個提高。

  三年級數學聽課記錄【2】

我覺得羅老師的這節課講得好,讓我受益匪淺。羅老師的課堂能以新課標為教學準繩,以學生的學為主線,處處體現教師活用教材,創設性的使用教材,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把數學課上的輕鬆、愉快、紮實。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放手讓學生探究。

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安排教學過程、呈現學習內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因此,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精神得到培養,創新潛能得到開發。教師聯繫實際從“超市買東西”創設情境入手,觀察課件所示圖片,引起學生注意,先讓同學們動手計算,然後提問:同學們計算的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呢?引出課題(加法的驗算)。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總結驗算方法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數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數是不是183。用183-48,看得數是不是135。師:同學們的方法這麼多,你最喜歡哪種?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教師點撥引導,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突破教學難點。

2、 關注每一個同學的發展。

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樣的題目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層次。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並沒有提出統一的要求,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在交流時,各種合理的方法教師都給予了肯定。從教學效果上分析,我覺得教學效率較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受益面大,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3、體驗探究的樂趣。

這節課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情感活動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家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究和創新的積極慾望。

羅老師這節課帶給我了很深的啟示:在素質教育不斷髮展的今天,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並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化為教學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才會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在實踐和探索中豐富和改善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地發展!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事,學會了更是幸福的事“。

在這次聽課活動中汲取的一些好方法,我將其也要嘗試到自己的教學中,力爭使自己也有一個提高。

建議:情境導入簡單些,可節約時間,這樣鞏固提高就有時間了。

  三年級數學聽課記錄【3】

本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加減法的驗算,加強減法互逆關係的認識和滲透加法交換律和加減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而以前的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在新課標中則採用了加減法的集中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於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係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陸老師尊重教科書的編排要求,並非簡單地從一個純計算題入手,而是利用教材設計了兩幅買東西的情景圖,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購買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讓學生感到親切的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學習機會,又讓學生體驗在實際情況中驗算的必要性,吸引不同程度的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在小組討論中愉快的合作。

貼近生活的教學和快樂的學習是我對本節課最深的印象。就拿加法驗算教學來説吧,根據教材主題圖給出的生活情境:媽媽買一套運動服138元和一雙運動鞋48元,一共要多少錢?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引入加法的驗算教學。整個過程為了體現學生主體,林老師先所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引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一個探索新知的過程。驗算雖然初次接觸,但是許多學生因為有生活中檢驗的經驗做積累,有少部分學生通過觀察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很快找到驗算的三種方法,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是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自己的探究中得到結果,從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充分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本節課中林老師充分實行了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要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好教材,組織好教學,組織學生認真觀察主題圖。向學生提出問題:“請你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畫面的內容”如果要求“一套運動服和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樣列式(135+48=183元),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在183元,這一道題到底算得對不對?我們除了掌握計算法則外,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好習慣,以便能及時地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那麼,這一道題怎樣驗算呢?請各小組討論。在各小組討論時,林老師積極到各小組瞭解討論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瞭解個別差生的學習情況,參與他們的討論,多給他們學習機會,讓他們多想、多講、多練,發表意見的空間,最後由各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講授例2的時候,同樣用以上的方法進行教學,營造課堂氣氛,給學生兩次合作的機會,發表意見的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