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原文及賞析(優秀)

來源:文萃谷 2.62W

鸚鵡原文及賞析1

原文

鸚鵡原文及賞析(優秀)

嵯峨峯頂移家住,是個不唧溜樵父。爛柯時樹老無花,葉葉枝枝風雨。故人曾喚我歸來,卻道不如休去。指門前萬疊雲山,是不費青蚨買處。

譯文

家搬到嵯峨的峯巔居住,是一個並不地道的山野樵夫,每日裏與圍棋為伍。相伴的是不開花的千年老樹,風雨摧折枝葉扶疏。老朋友曾勸我再回歸宦海,我説那裏遠遠不如我這山居。你看這門前萬疊青翠山巒和滿空繽紛彩雲,是不要花錢買的最的美的住處。

註釋

鸚鵡曲:曲牌名。一名“黑漆弩”,又名“學士吟”。《太平樂府》注正宮。雙調五十四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後段四句兩仄韻。

山亭:山中的亭子,代指隱士棲遊之所。

嵯峨:山勢高峻。

不唧溜:不伶俐,不精明。

青蚨:即錢。

賞析

大德六年(1302年)冬,馮子振留寓京城,與幾位朋友在酒樓聽歌婦女御園秀演唱白賁的《鸚鵡曲》,馮子振一時興發,按原韻和作三十八首,即景生情,抒懷寫志,登臨感興,弔古傷時,筆鋒所及,頃刻成篇而不失韻律,其胸中才氣,筆底波瀾,為古今所罕見。此首乃發筆第一篇。

創作背景

馮子振在散曲方面極有天賦,這首曲子通過敍述閒逸生活,表達他的高潔追求。這首散曲以“山亭逸興”作為第一首,更是直白地道出了他遠離官場而歸隱山林的心願。首句“嵯峨峯頂移家住,是個不唧略樵父”介紹了這首曲子的主人公,一個受人尊敬的老樵夫,從別處遷居到這險峻的峯頂居住。“唧嘈”二字表明他對採樵一事並不精通。

“爛柯時樹老無花,葉葉枝吱風雨。”描述了老樵夫在山中的生活。“爛柯”出自《述異記》裏的一個典故。此典故用在這裏用以説明老樵夫閒逸的生活狀態如神仙一般。但是,他的物質條件並沒有神仙那麼美好,伴隨他的'只是不會開花的老樹,殘枝落葉,於風雨中飄搖。

這段形象生動的描述,表面上是寫老樵夫的生活,實則是作者在表明心志:無論山中的物質生活多麼悽苦,不管山中有多少毒蛇猛獸,我依然願意過着歸隱的生活,不願回到那富貴的名利場中,所以接下來作者在曲中寫道:“故人曾喚我歸來,卻道不如休去。指門前萬疊雲山,是不費青蚨買處。”老樵夫的朋友不忍他一人在山中受苦,所以來叫他回去過那俗世間富足的生活,但是老樵夫並不願意,他覺得山中固然貧苦,但那官場中的爭名奪利更加讓人痛苦不堪,所以他指着門前的高聳人云的羣山,對他的朋友説:“你看,這裏的風景,這裏的一切都不需要用金錢去買,也不需要用權力去爭奪。”到此處,老樵夫淡泊名利的形象躍然紙上。

馮子振在這首散曲中用凝練生動的語言營造了含蓄悠遠的氛圍,有力地刻畫了老樵夫這一豐滿的藝術形象,充分展示了歸隱山林的士大夫們逍遙清高的情懷。無論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想上,這首曲詞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無愧為散曲中的名作。

馮子振

馮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元大德二年(1298)登進士及第,時年47歲,人謂“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學,先召為集賢院學士、待制,繼任承事郎,連任保寧(今四川境內)、彰德(今河南安陽)節度使。晚年歸鄉著述。世稱其“博洽經史,於書無所不記”,且文思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頗豐,傳世有《居庸賦》、《十八公賦》、《華清古樂府》、《海粟詩集》等書文,以散曲最著。

鸚鵡原文及賞析2

同蔡孚起居詠鸚鵡原文

鸚鵡殊姿致,鸞皇得比肩。常尋金殿裏,每話玉階前。

賈誼才方達,揚雄老未遷。能言既有地,何惜為聞天。

註釋:

1、鸞[luán]1.傳説鳳凰一類的鳥:~鳳。~飄鳳泊(喻夫妻離散或才士失意)。~翔鳳翥(形容書法筆勢飛動)。~翔鳳集(喻人才會聚)。2.古同“鑾”。2、鸞皇:luán huáng ㄌㄨㄢˊ ㄏㄨㄤˊ (鸞皇) 亦作“ 鸞凰 ”。 1.鸞與鳳。皆瑞鳥名。常用以比喻賢士淑女。

賞析:

胡皓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同二相以下羣官樂遊園宴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敍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裏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鸚鵡原文及賞析3

原文:

鸚鵡滅火

南北朝: 劉義慶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鸚鵡自念,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捨。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

天神言:“汝雖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區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善待,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於火也!”

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譯文: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鸚鵡自念,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捨。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

有鸚鵡飛到其它山棲息, 山中的飛禽走獸都喜歡它。 鸚鵡想: 在這山雖然快樂,但不是我長時間居住的地方, 就離開了。好幾個月後, 山中起大火, 鸚鵡遠遠地看見, 心裏急得像在焚燒,於是用水沾濕羽毛,飛過去灑向山。

天神言:“汝雖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區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善待,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於火也!”

天神説:“你雖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麼用呢?”鸚鵡回答:“我雖然知道一點點的水不能救它們。但是我曾經寄居在這座山, 飛禽走獸友好地對待我如同兄弟, 我只是不忍心看見它們被大火燒死罷了!”

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天上的神讚揚它的行為, 立即為它熄滅了大火。

註釋:

有鸚(yīng)鵡(wǔ)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zhé)相愛。鸚鵡自念,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捨。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

集:棲息 ,停留。念:想。皆:都。去:離開 。然何足道也:但是怎麼能夠滅火呢?足:能夠。然:但是,然而。僑居:寄居,寄住。志:願望;指滅火的心意 。見:看見 。

天神言:“汝(rǔ)雖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區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qiáo)居是山,禽獸善待,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於火也!”

雖:即使 。是:這 。善:好的。嘗:曾經。皆:都 。對:答。即:就。他山:別的山頭。相:互相。相愛:喜歡它。遙:遠遠地。足:值得 。汝:你。

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嘉:讚美,嘉獎。為:給……做事。

賞析:

1.幫助他人,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顯示一片誠心。有人捐一元錢幫助病重的同學,有人出五十萬支援受災的百姓,各盡其力,這“義”的分量是相當的。

2.盡心盡力去做看似無用的事情,而以誠心感動了他人並得到幫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這股力量是多麼的微小, 持之以恆的應對 ,一定會有回報的 。

4.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艱鉅的任務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貴人相助就簡單得多,但是貴人(天神)並不是隨意幫助別人的,所謂天助自助者,自己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如果所從事的任務是基於一項偉大的情操,則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大家一起共襄盛舉。

5.我們要知恩圖報,不要忘恩負義。

6.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善待親人,善待友人,善待路人……你會收穫更多。

7動物也有靈性,它們就像人一樣,也是通感情的,所以我一向都尊重每一個生命.總覺得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它們的眼下,而它們對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一次又一次的忍讓.其實它們才是自然中最偉大的,而並非人類最偉大.

8 有時候人會被感官所迷惑,但動物卻很少出現這中情況.因為它們真正的用上了心去感受世界,用真心去愛護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所以"神"才會被它們所感動,所以大自然報復的往往也只是不愛護它的人類...

9.對待朋友要真心真意我覺得我們確實應該反思,我們所做的究竟是對是錯,是過錯還是真的讓大自然覺得幸福...

10.這個故事跟愚公移山有點像,但更加入了感人的友誼。

鸚鵡原文及賞析4

望鸚鵡洲懷禰衡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

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羣英。

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譯文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個天下,在他眼裏,禰衡只是一隻螞蟻。黃祖則是一個斗筲的小人,殺掉禰衡遭到千古的罵名。禰衡曾在吳江即席寫作《鸚鵡賦》,落筆便壓倒在座的羣雄。字字鏗鏘如金玉,句句飛動似雲龍。不幸這隻孤鳳竟死在惡鷹的血爪下,這一千古悲劇使我傷情。如同五嶽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禰衡才高為什麼得不到施展?只因見識短淺而喪失了性命。就是因為他的孤芳自賞與剛傲,鸚鵡洲上至今不見蘭蕙的.蹤影。

註釋

⑴禰衡:東漢末名士,字正平。《後漢書》有傳。鸚鵡洲:長江中的一個小洲,遺址在今湖北武漢漢陽西南。

⑵魏帝:魏武帝曹操。

⑶黃祖:劉表部將,任江夏(今武漢武昌)太守。斗筲人:謂小人。

⑷“吳江”句:指禰衡在黃射大會賓客宴席上作《鸚鵡賦》。

⑸鷙鶚:一種猛禽。喻黃祖。孤鳳:喻禰衡。

⑹千春:語出梁簡文帝詩:“千春誰與樂。”

⑺天刑:語出《國語·魯語》:“糾虔天刑。”

⑻芳洲:語出《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或上元元年(760年)春所作。當時李白在江夏寫了長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雲:“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可見李白對禰衡是很敬仰的,這首《望鸚鵡洲懷禰衡》,可能是同時所寫。

據《後漢書·禰衡傳》記載:禰衡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孔融深愛其才,在曹操面前稱讚他。曹操因被他所辱,把他送與劉表。劉表又不能容,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黃祖之長子黃射在洲上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令禰衡寫賦以娛嘉賓。禰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辭采甚麗,鸚鵡洲由此而得名。後黃祖終因禰衡言不遜順,把他殺了。李白一生道路坎坷,雖有超人才華而不容於世。這時,他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望鸚鵡洲而觸景生情,思念起古人禰衡來了。故作此詩以表敬仰。

鸚鵡原文及賞析5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

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灘頭日落沙磧長,金沙熠熠動飆光。

舟人牽錦纜,浣女結羅裳。

月明全見蘆花白,風起遙聞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翻譯

昔日每次登上黃鶴樓,最愛的就是遠眺鸚鵡洲。

沙洲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碧綠的江水繞過沙洲緩緩流去。鴛鴦和鸂鶒鳥在洲邊水中嬉戲、漫遊。

在長長的沙堤之上灑滿了落日的餘輝,金色的沙灘在夕陽的照耀下閃着熠熠奪目的光彩。

岸邊船伕正在繫緊小舟纜繩,挽起羅裙的浣紗女正在水邊忙碌。

月光皎皎遠處白茫茫的蘆花連成一片,夜風拂過帶來陣陣杜若香。

你此次離去不要忘了我呀!

註釋

鸚鵡洲:在湖北武漢市南長江中。

逶迤:曲折綿延貌。

繞:全唐詩校:“一作還。”

鸂鶒:水鳥名,多紫色,較鴛鴦為大,成雙游水中,又稱紫鴛鴦。

灘:全唐詩校:“一作沙。”

沙磧:淺水中的沙石。

熠熠:閃光貌。

飆光:風吹水動,沙光閃耀。

錦纜:華美的系船纜繩。

杜若:一名杜衡,香草名。

采采:盛貌。此就鸚鵡洲的風光言。

賞析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將遊江東,作者作詩送別。開篇二句先從昔日登黃鶴樓遙望鸚鵡洲的印象,逗出一個“愛”字,為此時的遊賞作一鋪墊。“洲勢”以下,即着意描寫鸚鵡洲的勝景:碧流、水鳥、夕陽、沙石、舟人、浣女、明月、蘆花、江風、杜若等,從傍晚到月夜,從無生命體到有生命體,依次寫來,濃墨重彩,聲光滿紙。最後以“君行采采莫相忘”作結,點出送王迥出遊之意。鸚鵡洲的故鄉的`象徵,“采采”是對上面所寫繁花勝景的概括,又暗寓作者送行的感情,於是作者勸友人此行不要樂而忘返,以至忘了家鄉和友人的一片深情,全都包含在這一句的臨別贈言之中。

鸚鵡原文及賞析6

《正宮·鸚鵡曲》

馮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縣人。(子振贈朱君壁詩作於是月)以後年在七十一歲。以外仕為承事郎,集賢待制與天台陳孚友善,孚極敬畏之,自以為不可及。 子振於書無所不記,當其篇文時,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據案疾書,隨紙數多寡頃刻輒盡。事料醴鬱美如簇錦,嘗着居庸賦,首尾幾五千言,傳誦一時,有海粟詩集存元詩選中。所作散曲至多。今存小合四十餘首,以鸚鵡曲篇最著名,大德六年(公元一三零二年)作於大都。

馮子振《正宮·鸚鵡曲》

儂家鸚鵡洲邊住,

是個不識字漁父。

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

覺來時滿眼青山暮,抖擻綠蓑歸去。

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註釋】

①鸚鵡洲:在今武漢市漢陽西南長江中。

②父:對老年男人的稱呼。

③覺來時滿眼青山暮:醒來時感到滿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④甚也有安排我處:甚,此處做“是”講。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漁父。

【譯文】

我家就在鸚鵡洲旁居住,我是個不識字的漁夫。乘一葉扁舟任它在浪花裏飄流,在江南煙雨濛濛中酣然睡名。醒來時天晴雨住,滿眼青山更加蒼翠,抖動着蓑衣回去。看來是從前錯怨了老天爺,真是也有安置我的去處。

【賞析】

乍看該曲是禮讚隱逸生活,實則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説自己是個不識字漁夫實為對社會的憤激之語。以下所描繪的'自由自在的漁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觀。“算從前錯怨天公”的“算”字,是習用的勉強承認的詞。“錯怨天公”作者是怨天公沒有給他安排一個能夠發揮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處”也並非從心裏表示滿意。此處“甚”字,也是帶有勉強承認的語氣,實質是對天公的安排,極大不滿,暗含着懷才不遇的怨憤。這種情緒,在元代一般漢族文人中普遍存在。當時,在民族歧視政策下,漢族文士多不能為國所用。白賁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為時短暫。這支曲道出了當時一般文士共有的心聲。

鸚鵡原文及賞析7

原文:

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翻譯

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繡着金鸚鵡,胸前繃子牀上繡着鳳凰。暗中左顧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這樣嫁給他,作一生的鴛鴦吧。

註釋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望秦川》、《風蝶令》等。楊文生考此詞曲調本。

金鸚鵡:金色鸚鵡,此指女子繡件上的花樣。

偷眼:偷偷瞥視、窺望。

形相:端詳、觀察。

從嫁與:嫁給他。

從:跟、隨。

作鴛鴦:比喻結為夫妻;

鴛鴦:鳥名,形似野鴨,雌雄雙柄雙止,偶居不離,古稱“匹鳥”。

創作背景

温庭筠有七首《南歌子》小令,《草堂詩餘別集》在此調下有題“閨怨”。可見此詞是為閨中女子代言之作,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賞析

“手裏金鸚鵡,胸前繡鳳凰。”這是一個很有點氣派的公子哥兒,手裏擎的是名貴的鸚鵡,身上著的是繡着鳳凰的錦服。“偷眼暗形相”,這是女主人公的活動。“形相”,端詳、打量也。一“偷”一“暗”,一個思春心切又不無嬌羞的`少女出來了。“不如從嫁與,作鴛鴦”。一番“形相”之後,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擇。在這裏,作者為人們展示了一個鳥的意象系列:活的鸚鵡、繡的鳳凰、抽象的富於像象徵意味的鴛鴦。唐人多以鸚鵡、鳳凰對舉,如駱賓王詩云:“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裏落梅花。”又如杜甫詩云:“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但詞中的鸚鵡、鳳凰似乎只是為了招來鴛鴦。他端詳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裏的鸚鵡、胸前的鳳凰,於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鴛鴦,選擇了鴛鴦。“不如從嫁與”一句頗覺突兀,而“作鴛鴦”又使“不如從嫁與”變得順理成章,意象的轉換揭示了少女的心理變化進程。

温庭筠藉助民間藝術中常用的比興手法使這首流於淺近的詞饒有趣味,為人們描繪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民間生活小景。

鸚鵡原文及賞析8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作者:劉長卿

朝代:唐朝

汀洲無浪復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獨一作:“戍”)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

韻譯

鸚鵡洲在長江中浮沉,無浪也無煙;我這楚客思念中丞,心緒更加渺遠。漢口斜映着夕陽,飛鳥都紛紛歸巢;洞庭湖的秋水,煙波浩渺遠接藍天。漢陽城後的山嶺,傳來悲涼的號角;濱臨江邊的獨樹旁,夜裏泊着孤船。當年賈誼上書文帝,全是憂心漢室;他卻被貶謫居長沙,古今誰不衰憐!

註解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鸚鵡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屬楚國境。

3、孤城:指漢陽城,城後有山。

4、角:古代軍隊中的一種吹樂器

賞析:

該詩當是詩人在至德(唐肅宗年號,公元756年—758年)間任鄂州轉運留後,出巡到夏口一帶時所作。

該詩是遭貶後觸景感懷之作。詩中對被貶於岳陽的源中丞,表示懷念和同情,也是借憐賈誼貶謫長沙,以喻自己的遭貶謫。前六句主要是描繪江鄉浩渺靜謐之景。首聯寫詩人為身邊景物所觸動,而想到貶於洞庭湖畔岳陽城友人,通過寫江上浪煙來寄託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間兩聯所寫,都是詩人由夏口至鸚鵡洲一路的所見所聞。“夕陽度斜鳥”寫時間已晚,無法到達;“秋水遠連關”寫地域遙遠,只能相思,不得相過。最後兩句“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為勸慰元中丞語,憂憤之語傾瀉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境遇作結,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際的寫照。全詩以寫景為主,但處處切題,以“汀洲”切鸚鵡洲,以“漢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陽。最後即景生情,抒發被貶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源中丞寄詩的意圖。

鸚鵡原文及賞析9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落羽辭金殿,孤鳴吒繡衣。

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

古詩簡介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作者以鸚鵡自比,通過鸚鵡的遭遇,抒發自己的憤懣情懷。

翻譯/譯文

落羽的鳳凰不如雞,離開了金鑾殿,只好扇動錦衣孤寂哀鳴。

槍打出頭鳥,誰叫你那麼喜歡提意見?那麼會説話?那麼會作詩?讓笨嘴鳥兒妒忌,現如今只好飛回隴西的故林了。

註釋

⑴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題一作《敕放歸山,留別陸髓御不遇,詠鸚鵡》。金門,漢代宮門名,又名金馬門;侍御,侍御史.官名,唐為御史台成員。王侍御、陸侍御,名字不詳;鸚鵡,鳥名。種類甚多,羽毛色彩美麗。舌肉質而柔軟,經反覆訓練,能模仿人舀的聲音。

⑵落羽,羽毛脱落。金殿,金鑾殿。唐宮殿名。

⑶繡衣,御的代稱。《漢書》:"王賀為武帝繡衣御史。"

⑷隴西,古地區名。菠指隴山以西地區。約當今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張華《禽經注》:鸚鵡,出隴西,能言鳥也。李白祖籍也在隴西。西:一作山。

賞析/鑑賞

這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而是從金殿裏來的,金殿裏的鸚鵡為什麼來到此地?因為這鸚鵡有兩大問題,一是敗羽了,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歎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懷,李白不就是那敗羽而多言的鸚鵡嗎?

李白在京城長安時,一度頗得唐玄宗的賞識,供奉翰林,掌管機密詔命的起草。但是,他的浪漫性格和正義主張,終於使他遭受到權臣貴族們的排擠。他在長安僅僅三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變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説的"勃賜歸山"。這首詩就作於他離開長安之前,即"初出金門"時,去尋訪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鹼的鸚鵡,便借詠畫,抒寫自己遭受讒言,而被迫離開京城的苦悶和怨憤心情。

四旬詩既是詠畫中鸚鵡,又是寫詩人自己。前兩句説,鸚鵡羽毛脱落,離開了金殿,獨自依託在侍御家的牆壁上哀鳴,實際上是在寫自己遭受挫折,從翰林院失意歸來,形單影隻,前來向侍御史傾訴衷腸。後兩句説,鸚鵡能模仿人説話,終究要被遺棄,最後還得飛向隴西出生之地,實際上也是在説,冉己敢於陳述意見,終究見棄於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題畫與言情,兩相齧合,取譬精巧,可見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詩人用鸚鵡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華,既然自己不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迴歸故里了。古時隴西盛產鸚鵡,而隴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詩人對鸚鵡有同病相憐之感。詩中以"隴西"與"金殿"對舉,其失落之感尤為強烈。而這隻鸚鵡不是一般的鸚鵡,是從金殿裏來的,金殿裏的鸚鵡來到此地的原因:一是敗羽,二是能言。正因為這樣,所以只能孤鳴在野,而且歎息自己失去了錦繡衣裝。因為"能言"而"終見棄",所以只能獨自飛向隴西,其實這是詩人以鸚鵡自比,寫鸚鵡的遭遇,其實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懷,自己就是那隻敗羽而多言的鸚鵡。

鸚鵡原文及賞析10

白首此為漁,青山對結廬。問人尋野筍,留客饋家蔬。

古柳依沙發,春苗帶雨鋤。共憐芳杜色,終日伴閒居。

譯文

風雨把春天送歸這裏,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

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着俏麗的梅花。

梅花雖然俏麗,但並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會感到無比欣慰。

賞析:

該詞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於1961年12月,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梅花,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徵或意趣的指向。由於審美情趣的差別、吟詠時心緒不一,他們筆下梅花的風姿與味道卻各異其趣。

毛澤東這首詞前有引語:“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創作契機。“陸游詠梅之詞,全篇重一個 “愁”字,毛澤東的詠梅詞重點卻在最後一字——“笑”。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兩位作者經受的磨難,以及不同的面對和心境。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詞的起句就以健筆凌雲之勢,表現出了與陸游明顯不同的胸襟與氣魄。“風雨”、“飛雪”點出了四季的'變化,時間的更替;“春歸”、“春到”着眼於事物的運動,既給全篇造成了一種時間的流動感,又為下文寫雪中之梅作了飽歷滄桑的準備,詞句挺拔,氣勢昂揚。

接下來“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描繪出寒冬中梅花嚴酷的生存環境。但就在逼人的環境和險惡的氛圍中,竟然“猶有花枝俏”。“懸崖”表明環境是如此險峻,“百丈冰”顯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這冰凝百丈、絕壁懸崖上俏麗地開放着,一個“俏”字,不僅描繪出梅花的豔麗形態,更兀現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傑的精神氣質以及不畏嚴寒的性格特點。作者筆下的梅花充滿着自豪感,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游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結合毛澤東這首詞的寫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畫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時正值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原蘇聯領導人有挑起中蘇論戰,對中國施加政治上的、經濟上的、軍事上的壓力,內憂外困,此時的中國國力也不富強,經受着嚴峻的考驗。“已是懸崖百丈冰”正是那時政治環境的象徵。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寫這首詞本是託梅寄志,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後勝利。雖然“已是懸崖百丈冰”,但“猶有花枝俏”--中國共產黨就是傲霜鬥雪的梅花。就是那俏麗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為報春的使者,進一步熱情禮讚。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唱到:“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種無私無慾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為豐滿。

最後,作者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作結,將詞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層。春天來臨了,人間充滿了柔和温暖的氣息,懸崖上終於山花爛漫,一片絢麗。梅花以自己的赤誠迎來了燦爛的春天。原來一枝獨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沒有絲毫的妒意,卻很欣慰安詳地隱於爛漫的春色之中。“叢中笑”三字,以傳神之筆寫出了梅花與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別是“笑”字,寫出了梅花的神韻--既謙遜脱俗、又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極大昇華了詞的藝術境界。在陸游的原詞中,梅花是遭“羣芳妒”的,與眾花是對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現了他孤芳自賞、離羣索居的情緒。該詞的結尾,突出梅花“叢中笑”的風度,從自喻的角度看,內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進一步引申,則表現了共產黨人鬥爭在前,享受在後的崇高美德和奉獻精神。

這首詠梅詞,結構精緻和諧,在塑造梅花形象時,上片重點寫背景,以背景反襯對象,使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精神;下片則濃墨重彩寫對象,突出梅花甘願隱於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慾的品格。一個“俏”字,成為過渡的橋樑,使詞的境界渾然天成。

鸚鵡原文及賞析11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

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羣英。

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翻譯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個天下,在他眼裏,禰衡只是一隻螞蟻。

黃祖則是一個斗筲的小人,殺掉禰衡遭到千古的罵名。

禰衡曾在吳江即席寫作《鸚鵡賦》,落筆便壓倒在座的羣雄。

字字鏗鏘如金玉,句句飛動似雲龍。

不幸這隻孤鳳竟死在惡鷹的血爪下,這一千古悲劇使我傷情。

如同五嶽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禰衡才高為什麼得不到施展?只因見識短淺而喪失了性命。

就是因為他的孤芳自賞與剛傲,鸚鵡洲上至今不見蘭蕙的蹤影。

註釋

魏帝:魏武帝曹操。

禰衡:東漢末名士,字正平。《後漢書》有傳。

鸚鵡洲:長江中的一個小洲,遺址在今湖北武漢漢陽西南。

黃祖:劉表部將,任江夏(今武漢武昌)太守。

斗筲人:謂小人。

“吳江”句:指禰衡在黃射大會賓客宴席上作《鸚鵡賦》。

鷙鶚:一種猛禽。喻黃祖。

孤鳳:喻禰衡。

千春:語出梁簡文帝詩:“千春誰與樂。”

天刑:語出《國語·魯語》:“糾虔天刑。”

芳洲:語出《楚辭·九歌·湘君》:“採芳洲兮杜若。”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詩的前四句,首先從刻畫禰衡落筆,寫他的性格和悲慘的.遭遇。曹操經營天下,顯赫一時,而禰衡卻視之為蟻類,這就突出地表現了禰衡傲岸的性格。黃祖是才短識淺之徒,他殺了禰衡,正説明他心胸狹隘不能容物,因而得到了惡名。

接着四句,舉出禰衡的名作《鸚鵡賦》,極贊他的傑出才華。這樣一個才華“超羣英”的人,命運卻如此之悲慘,令人極為痛惜。於是引出下面四句。詩人對禰衡的遭遇憤然不平,他把黃祖之流比作兇猛的惡鳥,而把禰衡比作孤悽的鳳凰。禰衡被殘殺使詩人哀傷不已,心中如五嶽突起,不能得平。

繼憤激之情而來的是無限的哀惋。最後四句,詩人為禰衡的才華不得施展而惋惜,為他的寡識冒刑而哀傷。結句把蘭蕙人格化,賦予人的感情,似乎蘭蕙也為禰衡痛不欲生了。

詩中刻畫人物十分精煉,抓住人物特徵,寥寥幾筆,以少勝多,突出了禰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華。這兩點是禰衡的不同凡響之處,也正是李白所引為同調的。詩中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黃祖之流比作“鷙鶚”,對兇殘的權勢者表示強烈的憎恨;把禰衡譽為“孤鳳”,愛慕、憐惜之情溢於言表。由於恰當地運用了這些藝術手法,全詩形象鮮明,感情深沉而含蓄。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或上元元年(760年)春所作。當時李白在江夏寫了長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雲:“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這首《望鸚鵡洲懷禰衡》,可能是同時所寫。

鸚鵡原文及賞析12

鸚鵡曲·野渡新晴

孤村三兩人家住,終日對野叟田父。説今朝綠水平橋,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邊巖穴雲歸,白鷺一行飛去。便芒鞋竹杖行春,問底是青帘舞處?

賞析

這首小令最顯著的特色,是佈局上的天矯流動。題雲“野渡新晴”,照常法當是先介紹“野渡”,再描寫“新晴”如何。但此作全然不同,從一處小小的“孤村”寫起。這孤村孤得可憐,只有兩三户人家,住着的則是清一色的種地的農夫,如今則再加上一位外來借居的作者。起首的這兩句如果非要對照題目的話,恐怕只能應上一個“野”字。然而這種僻野的環境與樸野的情味,卻為曲題的展現拓出了絕大的地步,這在下文自有分解。

作者撇開“野渡”暫不交代,到三、四句先述出“新晴”。妙在它得自於野叟田父的口中,更妙在是從“今朝綠水平橋”的徵象中,回點出昨日的雨,也即以雨後的餘情來襯出“新晴”。為什麼説這種迂迴的寫法妙呢,原來從前面“終日對野叟田父”的介紹中,已見出作者習慣了孤村隔絕的生活,足不出户,內心處於平靜恬和的狀態;如今聽村民提起昨夜的大雨、今朝的溪漲,便油然產生了出門觀賞大自然美景的願望。這“晴”連作者也是驟然意識,難道還不“新”嗎。——這是從“新近”、“新奇”的一面來説“新晴”。

〔幺〕篇的起首兩句,便順勢寫出了出村所見的春天景色。“巖穴雲歸”更顯出了湛湛碧天,一行白鷺熬過了宿雨的洗禮,至此正好展翅翱翔。這兩句充實了“新晴”的內涵,而這裏的.“新”,就是“新麗”、“新鮮”的意境了。

讀下去已經到了結尾,還沒有找到“野渡”的字面。但從末兩句宕開一筆的詰問中,讀者足以明確作者已遠遠走出了孤村。再掩卷細細領味,方發覺處處是伏筆隱線。原來“孤村三兩人家住”,自與外界隔絕。從中間四句的內容可知,隔離物是一道溪水。溪上有橋可渡至“溪南”,過了溪便有“巖穴”,有“白鷺”,則溪流已來到它的出口,即注入一道更為寬闊的水面。作者“芒鞋竹杖行春”,行到處正是這片水域邊上的渡口。正因渡口要道自非“三兩人家”的孤村可比,所以作者才有“問底是青帘舞處”的慾望。可見這“野渡”,明明白白存在於作者的行雲妙筆之中。田父從“野渡”而來,他們的介紹激成了作者的出行;而詩人的悠閒踏春,信意適興,則充分展現了“野渡新晴”所具有的詩情畫意。這種詩情畫意最顯著的特色是大自然的樸野本真,而這種野興、野趣,在一開始的起首兩句中就已潛伏了。清劉熙載在《藝概》中總結佈局方法時説:“局法有從前半篇推出後半篇者,有從後半篇推出前半篇者。推法固順逆兼用,而順推往往不如逆推者。”該篇的“局法”,從“新晴”的表現上是前半推出後半,從“野渡”的表現上則是後半推出前半;“推法”則皆為後文補足前文的逆推。筆力勁健,筆勢遊動,恰恰契合了作者回歸大自然的曠達心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這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只有兩三户住家,人煙稀少。和我朝夕相處的,是淳樸的農村父老。

他們説起今天溪水猛漲,水面齊平了小橋,又説昨天溪南今春的第一場雨,下得真是不小。

碧湛湛的天空中,雲朵飄回了山洞的舊巢。一行白鷺急着離開原地,撲翅飛得高高。

我當即穿上草鞋,攜帶手杖,乘興踏遊春郊。就不知掛着青帘的酒店,上哪兒才能找到?

註釋

芒鞋竹杖:草鞋和竹手杖,為古人出行野外的裝備。行春:古時地方官員春季時巡行鄉間勸督耕作,稱為行春。此處則為春日行遊之意。

底是:哪裏是。青帘舞處:酒旗招展的地方。

鸚鵡原文及賞析13

鸚鵡滅火

作者:劉義慶

原文: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鸚鵡自念雖樂,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捨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

天神言:“汝雖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區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善待,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於火也!”

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翻譯:

有鸚鵡飛到其它山棲息,山中的飛禽走獸都喜歡它。鸚鵡想:在這山雖然快樂,但不是我長時間居住的'地方,就離開了。

好幾個月後,山中起大火,鸚鵡遠遠地看見,心裏急得像在焚燒,於是用水沾濕羽毛,飛過去灑向山。

天神説:"你雖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麼用呢?"

鸚鵡回答:"我雖然知道一點點的水不能救它們。但是我曾經寄居在這座山,飛禽走獸友好地對待我如同兄弟,我只是不忍心看見它們被大火燒死罷了!"

天上的神讚揚它的行為,立即為它熄滅了大火。

賞析:

1、集:棲息,停留。

2、念:想。

3、濡:沾濕。

4、皆:都。

5、去:離開。

6、然何足道也:但是怎麼能夠滅火呢?

7、足:能夠。

8、然:但是,然而。

9、僑居:寄居,寄住。

10、志:願望;指滅火的心意。

11、見:看見。

12、雖:即使。

13、是:這。

14、善:好的。

15、嘗:曾經。

16、皆:都。

17、對:答。

18、即:就。

19、他山:別的山頭。

20、相:互相。

21、相愛:喜歡它。

22、遙:遠遠地。

23、足:值得。

24、汝:你。

25、嘉:讚美,嘉獎。

26、為:給……做事。

鸚鵡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鸚鵡

[唐代]羅隱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不要怨恨被關在華麗的籠子裏,也不要痛恨翠綠的毛被剪得殘缺不全,

江南氣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隴西十分寒冷。

勸你不要把話説得過於清楚,

話説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愛,要想飛出鳥籠就更難了。

註釋

雕籠:雕花的鳥籠。

翠羽殘:籠中鸚鵡被剪去了翅膀。

隴西: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以西,古傳説為鸚鵡產地,俗稱其為“隴客”。

君:指籠中鸚鵡。分明語:學人説話説得很清楚。

出轉:指從籠子裏出來獲得自由。

賞析: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託物言志之作。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後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後的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託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羅隱的這首詩,命意亦相類似。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詩人在江南見到的這頭鸚鵡,已被人剪了翅膀,關進雕花的籠子裏,所以用上面兩句話來安慰它:且莫感歎自己被拘囚的命運,這個地方畢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話雖這麼説,“莫恨”其實是有“恨”,所以細心人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儘管現在不愁温飽,而不能奮翅高飛,終不免叫人感到遺憾。羅隱生當唐末紛亂時世,雖然懷有匡時救世的抱負,但屢試不第,流浪大半輩子,無所遇合,到五十五歲那年投奔割據江浙一帶的錢鏐,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這時的處境,跟這頭籠中鸚鵡頗有某些相似。這兩句詩分明寫他那種自嘲而的自解的矛盾心理。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鸚鵡的特點是善於學人言語,後面兩句詩就抓住這點加以生髮。詩人以告誡的口吻對鸚鵡説:你還是不要説話過於明白吧,明白的'話你出去就更難了!這裏含蓄的意思是: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當然,鸚鵡本身是無所謂出語招禍的,顯然的是作者的自我比況。據傳羅隱在江東很受錢鏐禮遇。但禰衡當年也曾受過恩寵,而最終仍因忤觸黃祖被殺。何況羅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為譏刺的習氣,一時也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對錢謬產生某種疑懼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這首詠物詩,不同於一般的比興託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説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泄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説來,卻意味深長。

鸚鵡原文及賞析15

  望鸚鵡洲悲禰衡

  (唐)李白

  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

  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羣英。

  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

  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

  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乾元二年(759)冬或上元元年(760)春,李白在江夏寫了長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雲: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可見李白對禰衡是很敬仰的,這首《望鸚鵡洲悲禰衡》,可能是同時所寫。 鸚鵡洲在湖北漢陽的西南,是長江中的一個小洲,和禰衡有密切關係。

據《後漢書。禰衡傳》記載:禰衡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孔融深愛其才,在曹操面前稱讚他。曹操因被其辱,把他送與劉表。劉表又不能容,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黃祖的長子黃射在洲上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他就叫禰衡寫賦以娛嘉賓。禰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辭采甚麗,鸚鵡洲由此而得名。後來,黃祖終因禰衡言不遜順,把他殺了。李白一生道路坎坷,雖有超人才華而不容於世。這時,他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望鸚鵡洲而觸景生情,思念起古人禰衡來了。 詩的前四句,首先從刻畫禰衡落筆,寫他的性格和悲慘的遭遇。曹操經營天下,顯赫一時,而禰衡卻視之為蟻類,這就突出地表現了禰衡傲岸的性格。黃祖是才短識淺之徒,他殺了禰衡,正説明他心胸狹隘不能容物,因而得到了惡名。 接着四句,舉出禰衡的名作《鸚鵡賦》,極贊他的傑出才華。這樣一個才華“超羣英”的人,命運卻如此之悲慘,多麼令人痛惜啊!

於是引出下面四句。詩人對禰衡的遭遇憤然不平,他把黃祖之流比作兇猛的`惡鳥,而把禰衡比作孤悽的鳳凰。禰衡被殘殺使詩人哀傷不已,心中如五嶽突起,不能得平。 繼憤激之情而來的是無限的哀惋。最後四句,詩人為禰衡的才華不得施展而惋惜,為他的寡識冒刑而哀傷。結句把蘭蕙人格化,賦予人的感情,似乎蘭蕙也為禰衡痛不欲生了。

這首詩,前八句懷古,後八句抒慨,表達了對禰衡的敬仰和哀惜,透出詩人心底怨憤難平之情。高步瀛評此詩:“此以正平(禰衡)自況,故極致悼惜,而沉痛語以駿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唐宋詩舉要》)這話是不無道理的。 詩中刻畫人物十分精煉,抓住人物特徵,寥寥幾筆,以少勝多,突出了禰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華。這兩點是禰衡的不同凡響之處,也正是李白所引為同調的。詩中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黃祖之流比作“鷙鶚”,對兇殘的權勢者表示強烈的憎恨;把禰衡譽為“孤鳳”,愛慕、憐惜之情溢於言表。由於恰當地運用了這些藝術手法,全詩形象鮮明,感情深沉而含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