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自由落體運動公式複習

來源:文萃谷 3.81K
  國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公式複習

【—全部公式】自由落體運動是國中物理的學習中較為重要的公式概念,是我們在考試中必須運用到的知識。

物理自由落體運動公式複習

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方/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方;=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公式不同於一般的速度公式,它是特殊的速度。

國中物理物理教學中對比性實驗的運用

實驗是學研究的基本之一。近幾年我常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安排設計一些對比性的實驗,幫助形成正確的概念,掌握物理規律,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對比性實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於理解,設計對比性實驗,邊引導邊實驗邊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完成認識上的飛躍。例如,大氣壓強這一概念,對學生來

説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我設計兩個對比性實驗,每做一個實驗,都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步步深入。講課開始,做“水杯--厚紙片”演示實驗,讓學生思考,放開手後,厚紙片會不會掉下來?當學生看到厚紙片不會掉下來這個意想不到的現象時,無不感到新奇有趣。這時,因勢利導提出:“上述實驗中厚紙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為什麼厚紙片不會掉下來?”學生很自然領會到厚紙片不會掉下來一定受到一個向上的壓力作用,這個壓力只能是大氣產生的,由此可見,大氣對厚紙片產生了壓強。

進而向學生提出:“課本上要求做這個實驗時,杯裏要裝滿水,若杯裏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裝水,這個實驗能不能?”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又進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紙片與杯的接觸處撬開一個小口子,將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再做實驗加以驗證。實驗結果與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學生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接着進行“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對任何方向都有壓強,而且大氣壓強可以產生很大的力。從而使學生對大氣壓的理解具體而鮮明。

  二、用對比性實驗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

為了糾正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形成的錯誤觀念,建立正確概念,恰當地運用對比性實驗也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關於“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我針對學生認為質量大的物體下落得快,質量小的物體下落得慢的錯誤認識,設計了以下的對比性實驗。先從相同高度處同時釋放一個小鐵球和一張紙片,結果小球下落得快。不少學生錯誤地認為小鐵球質量大,下落快,因而得出下落加速度由其質量決定的錯誤結論。此時教師不要急於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接着分別演示:①兩張相同的紙片,其中一張揉成一個小團,再從同樣高度同時釋放,結果觀察到紙團下落快。②將一張質量較小的小紙片揉成一團與一張質量較大的紙片,同時從同樣高度開始下落,可觀察到質量小的紙團反而下落得快。當學生弄清紙片之所以比紙團下落得慢是因為空氣阻力對紙片影響大以後,進而提出:“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將會出現什麼現象”,讓學生思考。然後再過渡到解決問題的對比性實驗:“錢毛管”實驗。先觀察抽成真空的“錢毛管”中的金屬片、小羽毛、小軟木塞在沒有空氣阻力時,下落加速度都相同。接着打開“錢毛管”上的開關,讓空氣進入“錢毛管”裏,再把“錢毛管”倒立起來,這時可以看到這些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同的,前後兩次實驗的對比分析,突出了阻力對下落快慢的影響,形成了“重力加速度g與質量無關”的正確概念。

  三、運用對比性實驗導出物理規律

對於學生易於形成片面認識的物理規律,設計針對性強的對比性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認識上的飛躍,例如,初生對“二力平衡”條件覺得很簡單,似乎沒有什麼困難,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從日常生活中吊在電線上的電燈,放在桌子上的書籍等物體保持靜止狀態等實例引發,進而做“二力平衡的條件”的演示實驗(課本中安排的),讓學生仔細觀察並讀出小車保持靜止時兩邊吊盤裏砝碼的重力,並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二力在什麼條件下才會平衡?”學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結論:“二力平衡條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時引導學生再仔細觀察如下兩個有針對性的對比實驗。①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即用兩個小車拼合在一起代替原來的小車實驗);②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小車)上,但兩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論斷,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兩個力就平衡。”

  四、運用對比性實驗理解物理現象的本質

在浮力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水中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強差對物體造成的壓力差,我設計瞭如下浮力消失和產生的對比實驗,把一塊蠟塊的底面緊壓在平底的玻璃器皿的底面,使之緊密接觸,然後緩慢地注水於容器中,使整個蠟塊都浸沒在水中,蠟塊並不浮起。如果將蠟塊與器皿底接觸處推開一道小縫,讓水浸入,蠟塊則很快就浮起來。通過對比,學生對浮力產生的本質原因的理解就具體而深刻了。

國中物理凹透鏡試題及其答案解析

【凹透鏡試題解析】,國中物理可是很重要的的,是重點更是難點,趕緊來看看看下吧。

為了防盜,在門上裝一個“貓眼”,使屋內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個縮小的像),而屋外的人卻看不清屋內的人,則“貓眼”應該是( )

A.三稜鏡B.玻璃磚C.凹透鏡D.凸透鏡

考點:凹透鏡的發散作用;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專題:應用題.分析:(1)貓眼實際上是一個光學系統,它是由兩個透鏡組成的,物鏡即門外面的`透鏡是凹透鏡,目鏡即門裏面的透鏡是凸透鏡.

(2)門外的物體首先經過凹透鏡成一個正立縮小的虛像;

(3)凹透鏡成的像作為物體再經過凸透鏡成像.解答:解:(1)凹透鏡的焦距極短,它將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縮小的正立虛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鏡(凸透鏡)焦點之內,此時的目鏡起着放大鏡的作用,最後得到一個較為放大的正立虛像.

(2)人從外向內看時,此時的門鏡相當於一個凹透鏡,凹透鏡對光學有發散的作用,所以看不到屋內成像情況物鏡.

綜上分析故選:C、D.點評: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光學儀器並不是單獨是由一個鏡子製成的,往往用到多個鏡子組合而成,如顯微鏡、望遠鏡、潛望鏡,以及題目中提到的貓眼等,記住其構造是解決此題題目的關鍵.

國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之汽化

【—總結之汽化】對於物理中汽化的知識點,需要同學們能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

汽化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汽化現象分為:沸騰、蒸發,兩種形式都要吸熱。

沸騰和蒸發的區別:

1.沸騰:

⑴沸騰現象:例-水沸騰,有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

⑵沸騰規律:液體在沸騰時,要不斷地吸熱,但温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⑶液體沸騰必要條件:

温度達到沸點、不斷吸熱。

⑷有關沸點知識:

①液態氧的沸點是-183℃,固態氧的熔點是-218℃。-182℃時,氧為氣態。

-184℃時,氧為液態。-219℃時,氧為固態。-183℃氧是液態、氣態或氣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紙鍋將水燒至沸騰。(水沸騰時,保持在100℃不變,低於紙的着火點)

③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擠癟(排盡空氣)後,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變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氣。酒精沸點為78℃,高於78℃時為氣態)

2.蒸發:

⑴蒸發現象:

①濕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會幹②教室灑過水後,水很快就幹了

⑵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

①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風加快了身上水的蒸發,蒸發吸熱)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斷蒸發,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於40℃。(蒸發要向周圍環境和液體自身吸熱。)

③在室內,將一支温度計從酒精中抽出,示數會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發吸熱,使温度計中液體温度下降,蒸發結束後温度回升到室温)

相信上面對物理中汽化的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給同學們的學習上面很好的幫助。

國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之看不見的光

【—總結之看不見的光】下面是對物理中看不見的光知識講解,供大家參考學習。

看不見的光:

1、 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往右其波長逐漸減小;散射逐漸增強;人眼辨別率依次降低)應用傍晚太陽是紅的,晴天天是藍的,汽車的霧燈是黃光。

2、 紅外線:紅外線位於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1)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温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打仗用的夜視鏡)

(2)紅外線穿透雲霧的本領強(遙控探測)

(3)紅外線的主要性能是熱作用強;(加熱)

3、 紫外線:在光譜上位於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1)紫外線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殺菌)

(2)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小孩多曬太陽),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3)熒光作用;(驗鈔)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

上面對看不見的光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哦。

八年級物理公式大全之熱量

【—八年級物理熱量的】公式定理:熱力學第零定律:若A物體與B物體達到熱平衡時,C物體與B物體達到熱平衡時,則A與C物體温度相等。(此定律應成立於第一、二、三定律之前,卻總結於之後,故被稱為熱力學第零定律)

熱量

熱力學第一定律:系統在任一過程中包括能量的傳遞和轉化,其總能量的值保持不變。也即能量守恆。

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在自發的情況下只能從高温物體傳向低温物體。熱傳遞的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這是克勞休斯的表述,也叫熵增加原理,它表明世界將變得越來越沒有秩序,越來越混亂。

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可達到。

計算公式與單位

①經某一過程温度變化為△t,它吸收(或放出)的熱量.Q表示熱量(J),

Q=c×m×△t.

Q吸=c×m×(t-t0)

Q放=c×m×(t0-t)

(t0是初温;t是末温)

其中C是與這個過程相關的比熱(容).

熱量的單位與功、能量的單位相同.在國際單位制中熱量的單位為焦耳(簡稱焦,縮寫為J).歷史上曾定義熱量單位為卡路里(簡稱卡,縮寫為cal),目前只作為能量的輔助單位,1卡=4.184焦.

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

△T=(t1-t0)

②固體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的計算公式:Q放=mq 氣體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的計算公式:Q=Vq Q表示熱量(J),q表示熱值( J/kg ),m表示固體燃料的質量(kg),V表示氣體燃料的體積(m^3)。

q=Q放/m(固體);q=Q放/v(氣體)

W=Q放=qm=Q放/m W=Q放=qV=Q放/v (W:總功)

(熱值與壓強有關)

SI制國際單位:

Q———某種燃料完全燃燒後放出的熱量———焦耳 國中物理 J

m———表示某種燃料的質量———千克 kg

q———表示某種燃料的熱值———焦耳每千克 J/kg

歸納總結:某一區域在某一時段內吸收的熱量與釋放、儲存的熱量所維持的均衡關係。

2016八年級物理熔化知識點總複習

【—八年級物理熔化總結】熔化的條件有兩個,一是 達到熔點,二是繼續吸熱。

熔化

是通過對物質加熱,使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過程。

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點,在標準大氣壓下,與其凝固點相等。晶體吸熱温度上升,達到熔點時開始熔化,此時温度不變。晶體完全熔化成液體後,温度繼續上升。熔化過程中晶體是固、液共存態。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體熔化過程與晶體相似,只不過温度持續上升,但需要持續吸熱。

熔點是晶體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體熔點不同。

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實驗表明,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在凝固時都要向外放熱。晶體在凝固過程中温度保持不變,這個温度叫晶體的凝固點(solidifying)。同一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凝固點和熔點。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熔化要吸收熱量,是吸熱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