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八篇

來源:文萃谷 3.71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在前面幾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已經介紹了許多教具和學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計算器等。結合本冊的`教學需要,介紹幾種使用效果較好的教具和學具,以供參考。

1.圓形紙板作為演示分數計算以及認識圓的教具。可以用硬紙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圓若干個。拿其中的兩個圓形紙板做成如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第14頁介紹的教具,用來演示不同的分數。作為教師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為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小一些。

2.圓規教學圓的認識時用。教師要準備可以在黑板上畫圓的圓規。每個學生也要準備一套自己用的圓規。

3.説明圓面積計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頁的圖用紙板製作,供教師演示用。另外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同樣的圖,學生可以剪下來貼在紙板上,作為操作用的學具。

4.方格作圖紙學習位置時用。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幾幅10×10的方格紙,可以讓學生剪下來用。

5.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製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位置時在本地區的簡易路線圖上畫上方格子作為教具;教學百分數時,可蒐集一些含有百分數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標籤作為教具或學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製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按照“圖形間的規律—數字間的規律—數組中的規律—找規律解決問題”這一順序進行復習的。同時在細節上又注意以下幾點:

1.知識點、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易於學生掌握。

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對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層次清晰,難易適度。關注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複習效果。

2.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找規律的相關知識。(板書:找規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學期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有關找規律的知識呢?

(圖形的排列規律,數字和數組的排列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找規律相關知識的複習,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為下面的複習作鋪墊。

⊙複習整理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這兩方面的知識。

1.複習圖形的排列規律。

(1)課件出示。

(2)提問:這組圖形是按照怎樣的規律排列的呢?你能繼續畫下去嗎?

預設

生1:這組圖形是按照一個正方體,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一個正方體,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重複出現的規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繼續畫下去,應該接着先畫出一個正方體,再畫出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

(3)如果只出示

這一組圖形,你還能找到它們的排列規律嗎?(引導學生説出不能找出規律,只有三組以上重複出現的一組圖形才能確定排列規律)

(4)提問:如果用數字表示出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該怎樣表示呢?(學生獨立完成)

(5)鞏固練習。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師小結。

圖形、數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顏色、形狀及其他形式為一組重複排列,就稱之為有規律的排列。

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是相對應的,圖形的排列有什麼規律,數字的排列就有相應的變化規律。

2.數的排列規律。

(1)課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細觀察,發現數的排列規律。

(所給數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後一個數總是前一個數加3得到的)

(3)根據發現的規律填出橫線上的數。

(4)教師説明:這組數中相鄰兩個數的差都是相同的,這樣的一列數叫等差數列。

提問:你能根據等差數列的特徵,自己寫出這樣排列的一組數嗎?

(引導學生自己寫出一組等差數列,並説明自己寫出的數列的排列規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八冊《國小點的認識與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引出課題

1、改寫下面的單位 (先填分數再填小數)

25釐米 =()米 9分米=( )米 3釐米=( )米 7角=( )元 6分=( )元

2、讀數

180.018.00 1.800 1800

為什麼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呢?(小數點在移動)(板書:小數點) 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師:(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哦,原來小數點要搬家了。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法嗎?

生:小數點為什麼要搬家?它怎麼搬家的?……

二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觀看課件:

1.話説森林裏,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顧客可真不少。小數點就説:“我去玩一玩,一會兒再回來。”説完就“嗖”的一聲跑走了。誰知它一走,顧客也跟着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電話:小數點快快回家。小數點接到電話急忙回家。它隨便找個位置就跳了上去。(¥4.00)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麼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説:“我要搬搬家!”於是小數點搬到了4的前面(¥0.40)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小數點很開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數點又往左再搬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着“我真是個天才!”

(二)分析探討,找出規律

師: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的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山羊快餐店從一個客人都沒有,到現在生意比以前更興隆。這是為什麼呢?

(生説)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小數點回來後,快餐價格的具體變化。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

1.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2.小數點移動後這個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3.小組彙報 。

彙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小結歸納: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 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倍;

小練習:

1、口答:

(1)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是 ;

(2)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 ;

(3)把34.2縮小到原來的1/1000是 ;

2、我會算:

15.6÷10=60.1÷100= 73.5÷1000=

動腦筋想一想:

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這時,快餐價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讓學生先思考,然後在小組中交流,最後填書本上40頁的試一試 )。

試一試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 倍;

……

師:誰來説説小數點向右搬家的變化?為什麼後面寫着省略號?你能再填一句嗎?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小數點左移,原來的數就會縮小(板書)。

出示“四句歌”

小練習:

1、口答:

(1)把0.08擴大10倍是 ;

(2)把0.08擴大100倍是 ;

(3)把0.08擴大1000倍是 ;

2、我會算:

0.98×10=0.34×100= 0.87×1000=

三、實踐應用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能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嗎?(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四、綜合應用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傢伙,我們在學習中應如何應用它呢?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

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8528500.02850.00285

2、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那麼這個數擴大__倍;如果這個數要擴大到原來的100 倍,這個小數的小數點應向___移動___ 位。

3、小山羊要去進貨,途中要經過一條小河,你能幫它過河嗎?

4、我會選。

(1)把0.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擴大到原來的 ()。

A. 10倍 B. 100倍 C. 1000倍D. 10000倍

(2)把6.72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

A. 0.672B. 0.0672 C. 67.2D. 672

(3)把23.4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這個數就( )。

A.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B.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C. 縮小到原來的 D. 縮小到原來的

(4)把0.28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這個數就( )。

A.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B.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C. 縮小到原來的 D. 縮小到原來的

5、思考題: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小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板書設計:

小數點搬家

0.04 元0.40元 4.00元

小 10倍

1/100 數100倍 1/1000 點倍

1/10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從操作活動中理解因數與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因數和倍數等概念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認識因數與倍數,預習反饋

1、反饋主題圖,根據主題圖的不同情況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反饋:

1×12=122×6=123×4=1212×1=126×2=124×3=1212÷1=1212÷2=612÷3=412÷12=112÷6=212÷4=3

2、觀察並回答。

(1)這三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麼共同點?

(2)像這樣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之間還有另一種説法,你想知道嗎?

(3)這樣的三個數,我們也可以怎樣説?(2和6是12的因數),請大家也像這樣把其餘的兩組數也説一説。

請看教材12頁,2和6與12的關係還可以怎麼説?

(4)也就是説2和6與12的關係是因數和倍數的關係,這幾組數中,誰和誰還有因數和倍數的關係?

(5)提問:能不能説12是12的因數呢?

(6)小結:上面這三組算式中,我們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數。

3.討論:23÷4=5……3,提問:23是4的倍數嗎?為什麼?

誰能舉一個算式例子,並説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4.討論:0×3 0×10 0÷3 0÷10

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有什麼發現?

5.注意:(1)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説的數一般指的是整數,但不包括0。(2) 這節課我們研究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中所説的因數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稱的“因數”,兩者不能搞混淆。

二、鞏固新知

1.下面每一組數中,誰是誰得因數,誰是誰得倍數?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説法對嗎?説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數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數

(3)因為3×6=18,所以18是倍數,3和6是因數。

3.在36、4、9、12、3、0這些數中,誰和誰有因數和倍數關係。

4、完成P15第2題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講評時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三、思維訓練

1、判斷

(1)12的因數有:1、2、3、4、6、12。

(2)整數32的因數共有4個。

(3)自然數a的最大因數是a,最小因數是1。

(4)一個數的因數都小於這個數。

2.遊戲。記住自己的學號,聽老師説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學請舉手。

(1)( )是4的倍數 (2)( )是60的因數

(3)( )是5的倍數 (4)( )是36的因數

四、課後小結:

五、 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並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今天的課堂上,全班同學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大家都清楚自己小組的編號嗎?互相説説,自己分別在第幾小組?

教室裏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台

第一組 第四組 第六組

第二組 第五組 第七組

第三組 第八組

一、 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並在教室的四個牆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要求學生説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後要求説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麼。

引導學生説説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 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 提問: 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彙報。

(2) 指出: 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 提問: 這裏有一個公園,這裏是體育場,這裏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彙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麼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裏討論一下,説説你想怎樣記。

學生彙報記憶方法。

三、 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指南針的圖)

提出要求: 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後彙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 談話: 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後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 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説的話,並在圖中呈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連線。

(3) 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實景照片)

説明: 青山鄉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 水果先後成熟了,有許多遊客來遊覽水果之鄉。你願意為來遊覽的遊客製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麼水果,並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後把圖片貼上去。

説明: 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製作平面圖。完成後進行展示。

四、 應用

1.遊戲。

(1) 提出要求: 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認識八個方向了,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八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誰來説一説,教室的西北面在哪裏?

(2) 示範: 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3) 請第五組的同學站起來。每一組的同學自己看一看,你們組在第五組的哪一面?第五組的同學也看一看,其他各組在你們組的哪一面?

學生討論彙報。

啟發思考: 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麼每個組説的都不一樣呢?

拓展: 第一組在第五組的西北面,第五組在第一組的哪一面?第六組在第五組的東北面,第五組在第六組的哪一面?

自由活動: 在小組裏説説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説對了沒有。

2.製作方向板。

談話: 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製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製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製作方向板,並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 把方向板中的北對着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裏?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説,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提問: 誰來説説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上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在實際生活中怎樣辨認這八個方向?

佈置課外活動: 現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台和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間裏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麼。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裏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麼。明天來説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遊戲。

説明: 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後,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裏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裏、報紙上經常看到、聽到開發大西北。今天回去後,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後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麼?(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麼要先算104+96呢?(後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麼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瞭然?

②這裏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裏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集合的有關思想(課本第108頁的例、練習二十四的第l、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學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被學生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方法。

教具準備:

利用教具,學具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今天老師將把同學們帶人“數學廣角”,讓同學們去認識體會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讀懂統計表。

教師用電腦課件出示統計表,列出參加語文興趣小組和數學興趣的學生名單。

説一説:從統計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議一議:三(1)班共有多少人蔘加了這兩個課外興趣小組?

教師引導:看來同學們已經發現了問題,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可以用圈來表示:

(2)認識集合圈。

①用多媒體課件分別出示兩個集合圈。

②讓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畫出集合圈,填上相應的.學生姓名,然後再彙報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多媒體顯示填寫內容。並讓學生説一説兩個圖中所表示的意義。

③提出問題:

有的學生姓名在兩個集合中都有,應該如何來表示才能更直觀、更形象、更簡單呢?

教師利用電腦課件再出來二個空白集合,並填上學生姓名再合併。

問:你們知道這個圖的意思嗎?(讓學生大膽猜想,説出自己的想法)。

填寫完成後,再讓學生説一説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然後再引導學生將集合圈和統計表進行比較。

(3)列式計算。

通過以上分析、討論,學生已經明白楊明、李芳、劉紅這三位學生既參加了語文興趣小組又參加了數學興趣小組,所以是重複的,在計算點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學生列式計算,並説説算式的意義。

三、鞏固運用

1、課內外作業:

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

第1題,首先要求學生根據動物的不同屬性“"會游泳的”和“會飛的”把它們進行分類。然後再要説一説中間位置“表示什麼”。

第2題,可以引導學生先把兩天進的貨中重複的部分找出來,然後再計算兩天一共進了多少種貨。學生計算的時候可以用加法進行計算,也可以直接點數。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説明

“面積單位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主要採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形式進行教學。

1.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上課伊始,以遊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複習與思考。

複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繫,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作鋪墊。同時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學生首先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釐米有什麼關係”,然後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最後利用遷移類推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片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遊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1釐米=( )毫米 1米=( )釐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後回答)

2.搶答比賽2。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釐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學生討論後彙報)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麼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設計意圖:用遊戲的'方式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並能夠正確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56頁上面例題。(課件出示)

(1)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片。(拿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紙片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分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學以釐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0釐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00平方釐米)

(3)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為什麼會出現兩個答案,並且這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4)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學生討論後彙報結果)

預設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釐米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生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釐米,邊長是10釐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釐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