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國小數學教案合集10篇

來源:文萃谷 2.1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合集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複習內容: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並夠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餘數的除法。

2、通過對有餘數的除法的複習,使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提高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學會歸納、和應用。

教學重點:

提高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會歸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梳理。

1、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行有餘數的除法計算時,結果中的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中:①商和餘數都有單位。②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有可能不一樣。

3、公式。被除數=除數×商+餘數除數=被除數÷商-餘數

商=被除數÷除數-餘數

1、有餘數除法的含義:通過平均分一些物體,有時有剩餘,就出現了餘數。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23÷5=4(組)……3(盆)

()()()()

其中,被除數23表示();除數5表示();商4表示();餘數3表示()。

2、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在有餘數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餘數必須比除數小。(餘數﹤除數)

如:23÷5=4……3,其中(餘數3﹤除數4)

3、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或被除數=商×除數

如:()÷()=7……7,除數最小應是(),

這時,被除數是()

解決

問題1、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列式:答:

2、十二月有31天,有幾個星期?還多幾天?

列式:答:

一、計算題,要細心啊!

1、口算。

12×0=-174=80÷2=800-610=

295×8≈52÷7=400×2=38×4≈

2、用豎式計算。

88÷9=30÷7=26÷3=33÷8=18÷4=27÷5=40÷5=39÷9=54÷7=67÷8=

二、填空:

1、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圖:()÷()=()……1

☆☆☆☆☆☆☆☆☆☆☆☆☆☆☆

2、括號裏最大能填幾?

()×7﹤57()×8﹤464×()﹤36

5×()﹤239×()﹤60()×6﹤32

3、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一定要比()小。

4、51天是()個星期零()天。

5、÷5=8……▲,▲最大是(),那麼被除數是()。

6、有32盆花,5盆擺一組,可以擺()組,還剩()盆。

三、:

筆算時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錯的,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第二課時:課堂練習

練習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並夠熟練地口算和筆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重難點:提高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一、斷對判錯。

1、28÷5=5……3()

2、如果△÷6=○……□,那麼□最大應是5。()

二、選擇題。

1、下面的數中,除以6沒有餘數的是()A、34B、24C、44

2、有34個李子,每盤只能裝5個,至少要()個盤子才能全部裝完。

A、5B、6C、7

3、☆☆⊙⊙⊙※☆☆⊙⊙⊙※……像這樣依次重複下去,第40個是()。

A、☆B、⊙C、

4、☆÷○=8……5,○最小是()A、4B、5C、6

5、下面式子中,計算正確的是()。

A、56÷6=8……8B、71÷9=8……1C、61÷7=8……5

三、解決問題:

1、有43人跳繩,5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2、一根繩子長24米,剪7米做一個根長跳繩,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繩。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繩?還剩幾米?

3、四年級一班有44人玩激流勇進的遊戲,每船可以坐5人,我們都玩激流勇進,最少該租幾條船?

4、兒童讀物每本5元,小紅帶了36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本?

5、劉老師給每8位小朋友發蘋果,每位小朋友分3個,最後還剩下2個,老師原來有多少個蘋果?

6、李老師有60張郵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張,才可以平均分給9位小朋友?

7、馬小虎在計算一道除法算式時,將除數9錯看成6,得到的商是5,餘數是2。正確的商和餘數各是多少?

8、幼兒園搞活動,發給每個小朋友4個小麪包、2瓶飲料和3個蘋果。現有39個小麪包、17瓶飲料和26個蘋果,能發給幾個小朋友?

9、用5枝康乃馨,3枝玫瑰,3枝水仙可以紮成一束花。31枝康乃馨,17枝玫瑰,8只水仙最多可以紮成幾束這樣的花束?

10、○○○○●●○○○○●●○○○○●●……那麼第21顆子是什麼色的?第43顆棋子是什麼色?

四、: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別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裏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裏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髮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係。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麼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並懂得上下、前後以及左右之間的關係,然後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係?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係?

(4)你發現了什麼?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在遙遠的大森林裏,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小動物們都要來幫忙,可熱鬧了同學們相不相去幫忙呀?我們就去看看,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出示課件:場景1)

2、師: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來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請你數一數、找一找。(反饋交流,請學生説説是用什麼方法數的?)

  二、引導比較、學習方法

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數出了來幫忙的小動物的個數。現在動物樂園的老師要點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動物來得多,哪些動物來得少。於是小動物們就爭論起來了。(課件出示爭論的場面及聲音)小熊和小鹿爭論得最激烈,你們能不能幫助他們呢?

2:我們先來數一數小熊吧!出示課件(小熊從場景中跳出來)學生邊看邊數。小熊有多少隻?(生反饋,師板書)我們再來數小鹿有多少隻?課件出示小鹿,學生齊數。(板書)

3:小熊現在要找小鹿當朋友,一隻小熊只能找一隻小鹿,你發現了什麼?(出示課件——對比)(小熊4只,小鹿4只,它們是同樣多的)

同樣多我們用什麼表示呢?(我們用等號表示。4和4中間就用等號連接起來。)

出示課件(等號)這就讀作4等於4。(指導學生讀一讀,再學習等號的寫法。)

4:現在我們來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出示課件)

請學生擺小圓片當作小白兔、小三角當作小猴子。

師:現在你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們找找看,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操作後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就是5比3大,5更大寫在前面,3更小寫在後面。

那麼5和3中間應該用一個符號表示,用什麼呢?

(出示課件)我們就用這個符號表示。>這個叫大於號。這就讀作5大於3。

(請學生讀一讀。)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於3,那麼誰更少呢?

(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3更小寫在前面,5更大寫在後面。3和5中間也要用一個符號來表示,猜一猜,我們用什麼符號表示?

(我們用這個符號(出示課件),<這個符號讀作小於號。

這個算式該怎麼讀?(請學生讀一讀。)

6:師:剛才我們幫助小白兔和小猴子解決了誰多誰少的問題,學習了大於號和小於號,(指着板書)還知道了大的數在前,小的數在後,我們就在中間寫大於號。

小的數在前,大的數在後就在中間寫小於號。你們會寫了嗎?

(學生在書上練習寫大於號和小於號。)

寫後進行反饋交流,並説一説怎樣分清這兩個符號,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他們?

(引導發現:一條大魚和小魚,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口子大的朝大數;開口朝左的是大於號、開口朝右的是小於號;開口朝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合作交流、嘗試比較

1、師:剛才我們幫助了小鹿和小熊,小白兔和小猴子比較了誰多誰少的問題,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你還能找到哪些小動物進行比較,小組的説説是誰多誰少?怎樣表示?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試着用符號表示書本13頁反饋練習,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進行全班反饋。)

2、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四、實踐練習,鞏固拓展。

學生獨立完成13頁的填一填,完成後進行交流反饋。

(有的方框裏能滿足條件的數不是唯一的,不要求學生找出所有的答案,只要能寫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即可,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尋求其他的答案。)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又有些什麼收穫呢?(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動物樂園

4=44等於4

5>35大於3

3<53小於5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0.1與1之間的進率是10。

2.使學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再一次加深對0.1、0.01、0.001之間的進率認識,加強學生十進制的觀念。

  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階段:

1.用小數表示數射線中的分數(p18/2)

我們已經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師直接告訴學生“0.1,0.01,0.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開門見山地講授知識。]

中心階段:

利用導入階段的數射線。

(一)出示p18圖1:提出疑問

學生討論彙總

10個0.1是——“零點拾”

10個0.1是1

請學生説説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個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圖2,引導學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個問題

學生討論彙總

11個0.1就是10個0.1再加上1個0.1,就是1.1。

(三)出示p18圖3,引導學生理解

[通過學生看圖,同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練習階段

1.P18試一試

[在練習中,鞏固知識點,幫助學習困難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根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求比例尺;會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

2、理解比例尺的應用,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方程求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中國、浙江地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會畫長方形嗎?

現在請大家在本子上畫一個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你能嗎?怎麼辦?

我們在繪製地圖和其它平面圖形的時候,要把實際距離縮小(或擴大)一定的倍數後再畫到紙上,這時就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比例尺。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1。一條步行街,長240米,在平面圖上用12釐米的線段來表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根據題意,寫出比。

(2)單位不同,要化成相同單位以後,再化簡比。

12釐米:240米

=12釐米:24000釐米

=12:24000

=1:20xx(或)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或:=比例尺

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後項)是1的比。

上題中的比例尺可以寫為:

由上面關係式,已知其中兩個條件,能否求出第三個關係式?(請學生説出其它兩個關係式)

3、教學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圖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3.5釐米,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1)思考:怎樣根據比例尺的數量關係求出實際距離。

(2)請學生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做後對照書本。)

(3)如不用方程解可怎麼做?

4、試一試。P55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1、2、3、4題

四、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劃出書中概念。

3、熟記三個數量關係。

五、《作業本》第24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過程

一、 動畫引入,感受策略

1.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播放動畫《曹衝稱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質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稱大象,沒有那麼大的秤!又不能殺掉大象。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曹衝究竟想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策略?(板書:策略)

2. 小結:曹衝想到把大象轉化成同樣重量的石頭,稱出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體重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其實,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很多策略。(板書:解決問題)

[説明:教材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重在相對集中地介紹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經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題策略。學生第一次接觸策略,對策略的含義並不清楚。教學一開始,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曹衝稱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決問題,初步體驗策略

1. 學會列表。

談話:我校同學在小書蟲俱樂部成員的帶領下積極參與了讀書快樂,快樂讀書的各項活動,為了及時記下讀書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購買筆記本。(出示例題情境圖)

引導:仔細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將信息進行整理;從問題出發,找到有關聯的信息。

引導:老師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題目中小明買筆記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誰的信息?(小華)5本填在哪裏?多少元填在哪裏?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回顧:為什麼每人購買的本數和所用的錢數填在同一行?(買的本數和錢數是對應的,3本用的錢數是18元)

你覺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麼好處?(清楚、簡潔)

[説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學會收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並按一定的結構填寫在表格裏。在教學中,教師注意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初步設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裏。]

2. 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

引導:根據表格的第一行,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麼?(1本的價錢)再看錶格的第二行,求小華買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麼條件?(1本的價錢)

提問: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引導學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 嘗試從問題想起,列式解答。

提問:剛才我們是根據表格從條件想起的。如果從問題出發,可以怎樣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提問:這樣想該怎樣列式?

小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1) 從條件想起:根據買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價錢。

(2) 從問題想起:要求買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説明:為什麼要列表?列表有什麼好處?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感覺清晰、簡潔上,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學時,注意充分引導學生分別觀察表格的每一行,體會既可以從條件出發想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想條件,初步明確地感受綜合法和分析法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體會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從而形成對這一解題策略的體驗。]

三、 嘗試解決問題,進一步體驗策略

1. 列表解決問題。

出示:如果小軍用42元買筆記本,他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嗎?(學生自己填表)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裏説一説。

引導學生分別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提問:通過兩次用表格整理條件和問題,你體會到什麼?(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係比較容易)

談話:根據上面兩題的解答結果和表格,如果把兩次的表格合併起來,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小軍

( )本

42元

我們把這張表格再簡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學生在書上第66頁填出括號裏的數。

觀察:從左往右看,你發現了什麼?(本數與錢數對應,每本價錢不變)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買幾本,都要先算出什麼?

觀察:從上往下看,又發現什麼?(本數增加,要付的總數增加)如果買10本,要付的錢跟42元比會怎樣?

[説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嘗試列表整理題目中的信息,並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學生進一步體驗策略是及時而有效的。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再次經歷對數量關係的完整認識,更清晰地體會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係的基本策略,積累豐富的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四、 解決問題,鞏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略)

2. 書法長卷。

介紹:我校的才女邱葉紅同學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小書法家。為迎接20xx年的北京奧運會專門書寫了20xx米書法長卷,已經被載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葉紅同學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書寫20xx米書法長卷,一個星期寫了210米,照這樣的速度,她10天能寫多少米?

學生獨立列表整理信息,並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重點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4. 投籃比賽。

出示相關信息:姚明在兩場比賽中投籃30次,投中21次,得分為42分。奧尼爾在三場比賽中投籃40次,投中30次,得分為60分。

解決下面的問題:

(1) 假設姚明保持這樣的.狀態不變,下面的五場比賽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場比奧尼爾多得多少分?

[説明:練習以教材為基礎,同時適當補充一些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問題,着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列表的策略。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不管具體的問題情境怎樣變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從而能夠自覺地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運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於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以前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下面請同學們看黑板上貼的長方形紙,塗色部分分別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對它們進行操作,並引出新課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4 出現教材中的圖形

然後問:畫斜線部分是1/2 的幾分之幾?又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由此明確: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

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樣列式?

求1/2 的3/4 呢?

師問:你能列算式並看圖填寫出書中的結果嗎?

打開書p45完成

提示:根據填的結果各自想想怎樣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

學生進行討論得出: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學例5

(1)讓學生説説23 ×15 和23 ×45 分別表示23 的幾分之幾?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結論計算這兩道題嗎?

學生試做

訂正完後問:你能用什麼方法來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呢?

(2)驗證比較

讓學生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紙上先塗色表示23

再畫斜線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學困生進行指導

看看操作的結果與你計算的結果是否一致?

學生觀察比較

3、歸納總結

比較剛才計算的每個積的分子、分母與它的因數的分子分母,討論有什麼發現?

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三、練習

1、完成p46的試一試

提醒學生注意: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在計算

通過交流進一步明確計算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四、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推廣

同學們,下面着幾道題你回計算嗎?

出示:2/11 ×3=

4×5/6 =

請同學們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學生把整數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來計算

討論: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於分數和整數相乘嗎?為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1)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也適用於分數和整數相乘

(2)實際計算時可以直接按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分數和整數相乘,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3)也可以整數與分數直接進行約分後再計算。這樣更簡便

教師進行示範如p46

2、練習

完成p46的練一練

引導學生用直接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

五、綜合練習

1、做練習九的第1題

先在圖中畫一畫再列式計算

2、做練習九的第3題

説出錯的原因

3、做練習九的第4題

看誰算的最快

六、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

七、作業

練習九的第2、5題

教後記:本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知道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也適用於整數和分數相乘,把分數乘法統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基本達到教學要求。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裏是零散的。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整理歸納,把這些圖形練習在一起,建構初步的圖形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定性,並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徵。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在圖形的認識的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形的特徵,將圖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準備:

由硬紙片做成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提問: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圖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或找出相應的圖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據各圖形的特徵進行分類呢?教師板書課題:圖形分類

(一)分一分:讓學生獨立嘗試分類,採用標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畫出圖形來分類)。並與同桌交流分類的方法。

彙報與交流:分小組彙報分幾類及分的理由。

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1)立體圖形;

(2)平面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線段圍成的)。

師:剛才我們分出的平面圖形還能再分類嗎?試一試。

1.平面圖形(根據是否線段圍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五邊形…) 圓形

2.平面圖形(根據角的數量或根據邊的數量)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3.平面圖形(根據是否有直角組成)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生共同小結分類的方法。

二、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徵)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活動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拉一拉,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交流。

2.彙報與板書。

小結: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展示課件。觀賞這些圖形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鞏固與應用。

斷一斷

1.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定性。( )

3.由四條邊構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

畫一畫

1.請你用一根線段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2.請你將下面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可抽生回答。或採用集體回答的方式。

五、作業

1.用你自己的方式,畫出圖形分類表。

2.完成校園作業本13頁。

板書設計:

圖形分類

立體圖形

圖形: 曲線圍成的圖形

平面圖形

線段圍成的圖形

我們發現: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本單元教學100以內的數,是在認識了11~20各數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分認識整十數、認識非整十數、整理100以內的數、比較數的大小、單元複習與實踐活動五部分編寫。每個部分都有教學重點,呈現了全單元的教學線索,組成了系統的知識結構。在認識整十數這部分教學計數單位與數位,整十數與一百的意義;在認識非整十數這部分教學數的組成和讀、寫方法;整理100以內的數教學完成百數表,鞏固認、讀、寫數的知識技能,發現有趣的規律;通過比較數的大小加強數概念,發展數感;通過實踐活動體會100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利用實物圖形、小棒、計數器等教、學具,幫助學生認識數位,理解數的意義,初步感受十進制計數法。

學生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要經過形象抽象的過程。實物表示的數比較直觀,數字組成的數比較抽象。在認數時,實物圖形、小棒能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進而逐漸形成數的概念。計數器十位上的1顆算珠表示1個十,百位上的1顆算珠表示1個百,比實物表示的數抽象,又比數字表示的數形象,在形成數概念的過程中有特定的作用。

(1) 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的教學編排了數數和表示數兩道例題。在數數的例題裏,通過數小棒的捆數繼續體會十,初步認識百。先從3捆是三十根、6捆是六十根直觀形象地感知幾捆就是幾十根。再看着小棒圖十根十根地從十數到一百,進一步體會幾個十就是幾十,接受10個十是一百。在表示數的例題裏,把用計數器的算珠表示數和用數字表示數結合起來,教學數位及順序,整十數的意義和讀寫。這種結合,有利於數概念的形成,能提高教學效率。這道例題首先在計數器上確定百位(認識11~20已確定過個位和十位),描述三個數位的位置順序。然後把十位上的1顆算珠表示十擴展到幾顆算珠表示幾十,以及百位上1顆算珠表示一百。撥珠與寫數的過程都體現了十進制計數法的位值思想。

想想做做緊扣數的意義進行設計。第1~3題數珠子、方塊和綵球的個數能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幾個十是幾十。第5題的填空能讓學生形成整十數和一百的數概念。

(2) 認識非整十數的教學也編排了兩道例題,仍然遵循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規律。

第29頁例題和想一想包括三個內容: 一是通過擺二十三根小棒和看出三十四根、三十九根小棒,體會幾捆和幾根小棒合成幾十幾根;二是三十九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四十根,形象展示這兩個數的相鄰關係,滲透個位滿10向十位進1的道理;三是一個一個地從四十數到一百,初步體會數的順序。這三個內容中,第一個內容是基礎,要利用教、學具或聯繫圖示讓學生理解2捆和3根是二十三根,並向三十四根、三十九根以及更多的根數逐漸擴展。第二個內容是難點,要抓住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實現3捆10根向4捆的轉化,從中抽象出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想想做做第6題呈現29個木塊添上1個的情境,通過填空引導學生理解29添上1是30的道理。教學時還可以通過擺一擺、想一想等活動明白四十九、五十九九十九添上1分別是幾。經過前兩個內容的教學,學生應該能從四十數到一百。每數到幾十九的時候,要提醒他們想一想下面的數是幾。

第30頁例題把非整十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融合在一起教學,設計了三個步驟: 首先是看計數器上的算珠説出它表示的數;然後對照計數器寫出數24、34和43;最後讀讀寫出的數,填方框體會各個數的組成。教材精心選擇34與43,給學生留出了比較的空間。通過比較這兩個數的組成和讀、寫,深刻地體會非整十數的意義。

2、把認數教學和相應的口算結合起來,促進對數的理解。

教材在初步認識整十數後,緊接着安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在初步教學非整十的兩位數後,緊接着安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口算。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運用對數的認識積極探索算法,並使教學口算的過程成為進一步認識數的過程。

(1)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教學30+20為例,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進行計算,不要求全體學生使用同一種方法。在算法多樣化的前提下,把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方法遷移到整十數減整十數中去。如果學生能從一位數加、減一位數類推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則是很好的,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題中也有這樣的引導,但教學中不要規定學生一定按這樣的思路去想。

(2) 結合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口算,教學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例題根據圖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讓學生運用兩位數的組成研究計算方法,

並在試一試裏計算另一道加法和另一道減法,體會計算思路。想想做做通過一圖四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兩位數的意義。

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教學主要採用讓學生有意義的接受這一學習方式。認識兩個加數很容易,區分被減數和減數也不難,記住加法的得數叫和、減法的得數叫差則稍難一些。想想做做第4題填出表格裏的和與差,讓學生結合計算鞏固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整理百數表,進一步理解兩位數的含義。

在學生初步認識兩位數後,教材及時對兩位數進行整理,並以百數表的形式呈現100以內的各個數。

百數表中給學生留了許多空格,先讓學生研究表中數的排列順序並把空格填滿。然後在表中橫着選幾行數、豎着選幾排數讀一讀、比一比,從中發現一些規律。在空格里填數,整理了數的順序,練習了數的讀寫。探索百數表裏的規律,比較同一行或同一排裏數的相同與不同,能加強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試一試讓學生在百數表上做框數遊戲,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用課前準備的框到百數表中每次框出幾個數,分縱、橫方向研究框內的幾個數間的聯繫,再現了前面發現的規律;第二步是猜數,即根據框裏一個已知的數猜出其他幾個數,併到百數表裏去驗證猜得是不是正確。學生進行框數遊戲時,會主動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讀數與分析數的組成上,對進一步理解兩位數的含義是十分有益的。要注意的是,框數遊戲是在特定的百數表裏進行的,離開了百數表或改變百數表的結構,框數遊戲就沒有意義了。因此,試一試不要作為考查的試題。

4、比較數的大小,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比較兩個數量多少的實際問題,初步積累了一些方法和經

驗。例題在比較46和38的大小時,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並在交流中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

教材倡導學生把估計與比較數的大小結合起來。46是四十幾、38是三十幾,這裏面有估計的成分。四十幾比三十幾大,是聯繫生活經驗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題也是為此而設計的。

學生在比較數的大小時,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會完全相同。教材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較,不強求全體學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總結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勵比較方法多樣化。

例題先讓學生比較十位上不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然後在試一試中比較十位上相同的兩個兩位數的大小和比較100與兩位數的大小,既包括了比較兩位數大小的各種情況,又體現了由易到難,逐漸完善比較方法的意圖。想想做做第2~6題逐步提高學生比較數的大小的能力。第2題結合計數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直觀形象;第3題抽象地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讓學生掌握方法;第4、5題比較三個數的大小;第6題是開放題,而且是逆向思考。

5、聯繫實際,感受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生活中經常有比較數的大小的實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時除了應用數學思想方法,還要結合具體情境用適宜的語言表達。教材引導學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數感,另一方面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1) 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描述,體會詞語的含義。

例題裏貓做了38個五角星,猴做了34個五角星,學生已經知道38>34、34<38,在此基礎上教材示範貓做的比猴多一些,再讓學生試着説出猴做的比貓少一些,從中體會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

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題裏分別出現了少得多和多得多。在學生初步接觸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詞語以後,想想做做第4題先引導學生説50比45大一些和85比45大得多,感受大一些與大得多的不同含義。然後讓學生把10、48、92、42等數與45分別比大小,並用小一些、大一些、小得多、大得多來描述,他們的數感在選擇詞語時得到了發展。

(2)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選擇答案。

多一些與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是相對而言的。離開具體情境,不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很難選用這些詞語的。因此,教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選擇。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3題分別要求為比50個少得多比46下多得多比38人少一些比25元貴多啦選擇合適的答案,這種形式比較適合一年級學生。

6、實踐活動注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認識的數》組織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學過的數,設計了説一説猜一猜和數一數三個欄目。説一説中先讓學生用100以內的數説一句話,體會數能清楚地描述和表達生活裏的事物和現象。如我班有42名同學和我班有同學兩句話表達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再讓學生知道年齡都是用數表示的,引導他們關心家裏每個人的年齡,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猜一猜先抓一把蠶豆數數有幾粒,再分別抓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黃豆,估計有幾粒,並數一數粒數,評價自己的估計。這裏不要求學生估計得很準確,只要能體會到花生比蠶豆小一些,花生的粒數比蠶豆多一些;黃豆比蠶豆小得多,黃豆的粒數比蠶豆多得多。物體的大小關係到物體的多少是難點,教材在抓花生米以後,提出為什麼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蠶豆的粒數多這個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加以體會。

數一數指導學生在校園裏看看、走走、數數,用數表示校園裏的一些物體有多少,用數表述自己在校園裏的活動,從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一、引入課題。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聽後談感受與收穫,引出並板書課題:辨認方向。

二、調動原有經驗,感知現實中的新方向。

(一)、複習。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哪四個方向?(東、南、西、北)你能在教室裏辨認嗎?如果到了一個新環境,你怎樣辨認這些方向?(觀察太陽、樹木、利用指南針……)

(二)、探究新知。

1、你還聽説過哪些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果有學生説出南東、北東、南西、北西,教師也應有意識地對應板書。

2、藉助人們生活語言習慣,統一對方向的描述性詞語。

3、活動體驗一:讓學生嘗試在教室裏指一指東南方向,並思考:為什麼把這個方向稱之為東南呢?

學生可小組內交流,然後指名彙報,總結:東方與南方的中間,是東南方。

以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辨認東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

(三)、深化體驗。

1、活動體驗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學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彙報。

2、活動體驗三:指名兩位同學到講台前,讓其他同學説一説學生甲在學生乙的什麼方向?學生乙在學生甲的什麼方向?然後思考討論交流:同是兩位同學,但對他們位置的描述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使學生真切體驗到方向的相對性。

二、生活經驗昇華,探究地圖新方向。

(一)、複習。

教師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誰能在老師的方向板上標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指名板演。總結強調:方向板上的方向特點。

(二)、探究新知。

1、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方向板上標出其餘四個方向。學生可小組交流合作、互相幫助,教師巡視指導,最後彙報總結,展示自己製作的方向板。

2、出示課本第22頁的教學掛圖,讓學生藉助方向板辨認並口述各種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完成“認一認”。

3、深化感知。説一説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校在動物園的哪個方向?

三、拓展應用。

1、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練一練”的第1題。

教師先讓學生説一説在地圖上看到了什麼?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學生回答後,教師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強調向北的方向標,然後進行辨識方向的訓練。

2、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練一練”的第2題。

先讓學生小組內互説,再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

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