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閲讀答案附賞析

來源:文萃谷 1.03W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關於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閲讀答案附賞析

貫休(唐)

水香塘黑蒲森森, 鴛鴦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後壟桑柘②深, 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chì):一種像鴛鴦的水鳥。②柘(zhè):一種樹。

(1).詩歌的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2).詩歌的頸聯和尾聯出現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池塘裏,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1分)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1分)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葱蘢的桑樹和柘樹,長勢繁密幽深。(1分)描繪了一幅靜謐安恬的田園之景。(2分)

(2).蠶娘是一個勤勞的、因喜獲豐收而內心喜悦的形象。一條碧波盪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可見其快樂、頑皮。(2分)山翁則是一個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對我説,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表現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2分) (結合詩句1分,性格特點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給1分。)

  【賞析】

前三句寫自然景色。池塘裏,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前村後壟”猶言“到處”,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葱蘢的桑樹和柘樹。這三句中雖無一字讚美之詞,然而田園的秀色,豐產的景象,靜穆的生活氣息已是觸目可見,具體可辨,值得留戀。且不説桑柘的經濟價值,單説蒲,蒲嫩時可食,成熟後可織蓆制草具,大有利於人。再説鴛鴦鸂鶒尚且寧靜地生活着,何況乎人!這就又為第四句“東鄰西舍無相侵”作了鋪墊與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長,總離不開人的辛勤培植。詩句不言村民勤勞智慧,而頌揚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麗、物產豐盛、生活寧靜、村民勤勞的環境裏,“東鄰西舍”自然相安無事,過着“無相侵”的睦鄰生活。沒有強凌弱、眾暴寡、爾虞我詐、互相爭奪等社會現象。很明顯,通過農家寧靜生活的描寫,詩人作為佛門人士,也不免寄託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這自不待言。

詩的後四句,一口氣寫了包括作者在內的四個人物,在同類唐詩中,這還是不多見的。這四句從生活在這一環境中人物內心的恬靜,進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愛。瞧,一條碧波盪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蠶娘在淥溪邊漂洗着白花花的蠶繭。牧童哥吹着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對我説,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寥寥幾筆,把繭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聲悦耳的客觀景緻,寫得逼真如畫;蠶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難想見,蠶娘喜獲豐收,其內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頑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誼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詞語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動作、情態、聲音、笑貌及其淳樸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進一步顯現出來;而詩人“我”,處在這樣的環境裏,不待言,其流連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詩在末尾用一“熟”字狀“西坡瓜豆”,繪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迴應上文滿塘黑壓壓的蒲與到處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見了喜煞。全詩至此戛然而止,卻留下耐人回味的餘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