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來源:文萃谷 2.78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精選7篇)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培養文言語感,理解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和含義;

2、學習情景交融、寄情於景的寫法,體會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3、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過了兩篇以記為體裁的文章,《小石潭記》先借尤為清冽的潭水、參差披拂的青樹、往來翕乎的游魚,表達自己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又借四面環竹,空寂無人的環境道出了自己孤獨無助、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岳陽樓記》借遷客騷人的憂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由此可見,記這一文體,明為記,實為寄也。它們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借題發揮,融記敍、描寫、議論與抒情為一體的名篇佳作。下面我們學習《醉翁亭記》,且看作者歐陽修如何借題發揮吧!

二、朗讀指導

1、教師範讀。學生給生字詞注音並注意語音停頓:

學生齊讀、聽錄音讀、個人讀,理解重點字詞句:

⑴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⑷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⑸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⑹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特別提示:也字的用法,而的輕重讀法。

三、課文理解,學生帶問題朗讀課文

問題設置:

1、結合課文內容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出恰當的修飾語:

之琅琊;

之釀泉;

之醉翁亭;

2、醉翁及醉翁亭的來歷是什麼?醉翁的樂趣在不在酒?

3、作者在寫醉翁亭之前寫了哪些景物?它周圍的景色如何?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朗讀中討論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四、他山之石

我國中時有一個老師性情豪爽,嗜酒如命,每餐無酒不食,每飲四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不間斷,常常容光煥發,心樂之,口歌之,手舞之,足蹈之,且自號曰醉翁,他的宿舍被我們戲稱為醉翁亭。那麼他這個醉翁之意全在酒,或借酒澆愁,或借酒作樂,但教書功夫卻很了得,對學生寬嚴有度,他是教數學的,文學功夫頗深,很得同學的敬重。不幸於上月死於腦溢血。我還特意寫了一首輓詩給他:

恩師一朝乘鶴去,山愁水悽萬里煙。三尺講台潤無聲,一生桃李遍涯天。

從此不得聆面訓,長恨華佗早千年。但願蓬萊仙境在,青鳥殷勤為探看。

而本文的醉翁之意卻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五、課文探究

1、作者寫早晚之景和四時之景都抓住了的____________特點,從而寫出了山間的無窮樂趣。

2、課文第三段寫人物活動,作者設置了幾個場景?請用文中的詞語概括。

3、本文寫了作者的哪些快樂之事?他的快樂僅僅是一己之樂嗎?

六、小試牛刀

試結合課文註釋以及你對課文的理解翻譯課文。

七、小結

本文借對醉翁亭及其周圍景物的描寫,通過人物活動場景的安排,表現了作者的山水之樂,與民同樂,以文為樂的豪邁情懷,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成為成語為世人所稱道。

八、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隨着你年齡的增長,你一定遊歷過不少的名山大川,請就其中的一處景物,表達自己的人生志向或感悟,500字左右。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歐陽修的主要經歷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瞭解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端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娛情山水以排解抑鬱的複雜思想感情和“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3、學習寫景與抒情自然結合,語言駢散相融,節奏富於變化的寫法。

教學設想:

1、對文章字詞的學習,用自主參與教學法,充分利用課內時間,學生進行閲讀思考,教師解疑釋難,減少講解和分析。

2、通過示範朗誦、自讀和齊讀等環節掌握“也”和“而”字的語氣,瞭解本文語言駢散相融,節奏富於變化的寫法。

3、通過“線條串聯法”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背誦全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理解導入

二、解題

“記”是古文中一種以記敍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體裁,多用來描寫作者的旅行見聞。它的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類似的文章有:《岳陽樓記》、《小石潭記》、《始得西山宴遊記》、《滿井遊記》、《桃花源記》等;類似的古文文體還有:“銘”(《陋室銘》)和“説”(《馬説》、《愛蓮説》)。 s

三、簡介作者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後來他考取進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

歐陽修在歷史上以獎掖後進著稱。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詢、蘇軾、蘇轍、曾鞏,還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門下,得到過他的栽培。

歐陽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曉暢,委婉多姿,自成風格,在北宋以至後來的文壇上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我們通過《醉翁亭記》,對歐文的風貌也可窺見一斑。歐陽修不僅以散文著稱,他的詩詞、文評也有很高的成就。

歐陽修還是著名的史學家。“二十四史”中有兩部是他編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書》。

歐陽修稱得上是位飽學之土。他一生對我國的文學、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三、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師範讀文章,學生標示生僻字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學生齊讀一遍文章。

四、學生分四人小組疏通文字障礙(提醒學生利用課下註解和古漢語字典等工具書)。

教師解疑釋難,明確:

1、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環:環繞尤:尤其、特別山:沿着山路

翼然:像鳥的翅膀的樣子臨:高踞、靠近作:建造

名:取名、命名謂:稱呼、叫、是輒:就

在乎:在於開:消散歸:聚集、回家

幽香:散發出幽幽的香味繁陰:形成濃郁的樹蔭

傴僂:代指老人提攜:代指小孩

前:在前面酣:正濃絲竹:代指音樂

頹然:醉醺醺、搖搖晃晃的樣子已而:不久

陰翳:枝葉茂密成蔭樂:樂趣、快樂、以┅┅為快樂

2、需重點掌握的句子。

①環滁皆山也。

②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間之朝暮也。

⑤野芳發而幽香……山間之四時也。

⑥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⑦至於負者……往來而不絕者。

⑧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五、總結歸納每段大意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解釋“醉翁”及“醉”的意義時轉入對寫山水之愛,點出“樂”字。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點“樂”字。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遊山的情形。仍與“樂”有關。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情形,並點出作者名姓,仍點到“樂”而“樂”中又嵌入兩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由此縱觀全文,“樂”字貫穿全篇始終,“樂”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第二課時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作者的情況和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並且疏通了字詞障礙。這節課我們要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誦全文並且理解文章的寫法和主旨。

二、播放《醉翁亭記》的朗誦錄像,學生注意欣賞和模仿。

三、學生分段朗讀。

1、學生齊聲朗讀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師事先標明朗讀的節奏和生僻字的讀音)。

2、教師簡單點評學生齊聲朗讀的情況,並提出新的要求: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第三和第四段(難度加大,沒有標明節奏和生僻字的讀音)。

3、教師點評學生單獨朗讀的情況之後全班齊聲朗讀第三和第四段。

四.思考下列問題(投影),理想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樂”二字提摯全篇。“醉”是事物的現象;“樂”是事物的本質。“醉”“樂”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説出,全文脈絡十分清楚,試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1)開頭一段介紹了醉翁亭,它包含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後一層介紹,其中跟文章脈絡關係最為密切的是“”這句話。

(答案:(l)開頭一句話含兩個層次:前一層次介紹醉翁亭的環境美;後一層次介紹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脈絡關係最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中間兩段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兩層;第一層寫,先用“”一詞領起,後用“”總收一筆。第二層寫,先用“”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並列的,然後依次寫了、、和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這句話。

(答案:(2)中間兩段描寫醉翁亭的遊樂,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樂,先用“若夫”一詞領起,後用:“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總收一筆。第二層寫太守眾賓、遊人之樂,先用“至於”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路前一層是並列的,然後依次寫了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太守醉”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這句話。)

(3)結尾部分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這兩層中間用“”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部分用“”這句話,把“醉”和“樂”統一起來,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答案:(3)結尾部分也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宴會散、賓客歸、禽鳥樂的情景:第二層寫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部分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把“醉”與“樂”統一起來,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五、總結、拓展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遊人之樂的敍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複雜感情。寫景和抒情相結合,文字簡練而生動句式錯落有致。

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因為,本文描摹山水,抒寫遊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後的沉淪表現,實質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

六、師生共同探討文章的寫法(線條串聯法)。

1、通過剛才的反覆朗讀,我們對文章的內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大家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呢?

明確:醉翁亭的地理環境和得名的原因、山間朝暮四時的景色、眾人出遊的情況、醉罷晚歸的情景。

或者:亭外山水風光——山中朝暮四時——亭下官民同樂——宴後太守醉歸

2、如果每一部分都與醉翁亭掛上鈎的話,可以歸納為:點出亭——亭外景——亭中宴——離亭歸(此處為教師專門做出的範例)

3、那麼我們能不能讓每一部分都含有“醉”字呢?

明確:醉翁之意在山水——醉於山間朝暮四時——醉於眾人出遊——醉在自己的樂趣

4、如果要求大家每一部分都用含有“樂”字的短語來歸納,該怎樣歸納呢?

明確:總寫樂——山水之樂——宴酣之樂——醉歸之樂

或者:總寫山水之樂——賞景之樂——與民同樂——自知其樂

5、能不能每一部分都含有“醉翁”和“樂”呢?

明確:醉翁喜山水之樂——醉翁愛賞景之樂——醉翁樂遊人之樂——醉翁醉自己之樂

教師小結:這個環節我們通過線條的串聯理清了文章的層次,不難發現貫穿全文的線索是“醉”和“樂”字。而“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面現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那麼作者想通過這種寫法表達什麼樣的主旨呢?

七、師生共同探討文章的主旨。

1、請大家通過以上分析,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兩人小組討論一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麼?

明確:(圍繞以下三點發揮均可)

①作者自號“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實際上是借寄情山水來排遣內心抑鬱的心情。

②在寫“太守宴”之前先寫“滁人遊”,是為了表現與民同樂的旨趣。作者被貶到滁州,由於自己的努力,滁州變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樂其樂”乃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裏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複雜的情感,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鬱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績,——政通人和的欣慰。

2、知識拓展:文章告訴我們,作者此時的身份為滁州太守,他怎麼能不務政事而整天遊樂呢?

明確:作者雖然被貶謫,但並沒有消沈,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滁州“政通人和”(滁人遊、溪深魚肥、山餚野蔌),是一種盡責之樂。

梁啟超:盡責最樂;盡得大的責任,便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便得小快樂。<<飲冰室文集>>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江澤民:無官一身輕(盡了責任後的最大放鬆)。(黨的十六大結束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八、佈置學生綜合全文的內容設計文章的板書。

九、在設計板書的基礎上理解性背誦全文。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文。教學要結合九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習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讓學生掌握本課的難解生字詞和句子外,還要抓住“樂”這條主線,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敍: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太守樂。抓住了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學習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中的難解字詞。

2、體會古人“與民同樂”的思想。

3、理解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並介紹寫作背景。

複習《岳陽樓記》由范仲淹導出歐陽修:慶曆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二年,寫了。《醉翁亭記》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後寫的一篇散文,在這裏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於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

二、投影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通過展示學習目標,哪些是重點難點,通過這一課要學習什麼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三、檢查預習情況。

請説出下列紅色字的正確讀音

林壑暝暝傴僂凜冽

佳餚陰翳觥籌交錯

四、新課學習

一、簡介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二、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三、學生自學交流。

四、重點字詞檢查。

望之翼然若夫山水之樂

林霏開晦明至於傴僂

提攜絲竹觥籌交錯陰翳

五、結合問題思考。

1、第一段作者是從哪裏落筆,如何觀察按什麼順序寫的?

作者是從遠山落筆,立足於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視,然後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峯,點出瞭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裏,先聞水聲,後見泉水,最後峯迴路轉,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境,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寫。

2、第二段作者寫了哪些風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你的感受如何?

作者主要寫了一天中清晨和傍晚之景,讓人遐想神弛。然後又寫了春天,野花香氣無處不散,夏季綠樹成蔭,微風習習。秋天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日裏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種詩情畫意,真是美不勝收。

3、第三段主要寫了哪幾幅圖?為什麼寫太守宴圖之前先寫滁人遊?

滁人遊圖、太守宴圖、眾賓歡圖、太守醉圖。駝背彎腰的龍鍾老人,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絡繹不絕的遊人,可以看出百姓安居樂業,快樂無比。太守自然也就樂得其醉了,他沉醉於這方山水之樂,也更沉醉與民同樂之中。

4、第四段中,作者寫了哪些樂趣?這些樂中誰的樂的涵義最豐富?

山林之樂、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太守之樂。

5、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文章如何表現主旨的?

主線是“樂”字。“醉”與“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到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

6、結合課文説説寫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討論並歸納:

(l)寫亭的環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六、全文總結

1、結構嚴謹。

2、寫景、抒情、敍事緊密結合,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3、語言極具特色。

七、課外延伸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對比閲讀

相同點:

兩篇散文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和情懷,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兩篇散文的語言都非常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

不同點:

1.結構技巧有別。

《嶽》文開頭扼要記事,中間生動寫景,借景生情,最後精闢議論,點明主旨。作者把記事、寫景、抒情、議論四者巧妙融合,從而使得文脈結構嚴謹而不板滯、條理清晰而有波瀾,行文變幻跌宕,曲徑通幽,引人入勝。《醉》文則以“樂”字提挈全篇,環環相扣,構思精巧。開篇用長鏡頭層層推進的寫法,點出“醉翁亭”,以後又從解釋“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樂”,接着連用幾層描寫和敍述來抒寫“山水之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照應和伏筆。細品全篇,“醉”字或隱或現,聯前顧後;“樂”字或明或暗,前伏後應。總之,整篇文章以“樂”“醉”來貫通,不蔓不枝,一氣到底,形成了嚴謹而完整的藝術構架。

2.語言表述有別。

《嶽》文在語言上駢句散句結合,抑揚頓挫,參差溢美;四字短語成雙成對,琅琅上口,婉轉有力。文章既整飭嚴密,句麗辭暢,又張弛有度,議論縱橫。且立意深刻,造詞精警。讀之,音調鏗鏘;思之,文情壯美。《醉》文雖也使用駢散結合的句式,但多用長句,且又有創新。僅用對偶句式就別具一格,獨領風騷。有單句成對的,有雙句成對的;還有三句成對的。醉翁用它敍事,則明快簡潔;用它寫景,則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則深沉含蓄。特別是二十多個“也”字的運用使得文章層次分明,聲律節奏起伏,音韻和諧悦耳。這些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飛昇。

3.主題深度有別。

《醉》文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敍述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而《嶽》文表達主題的方式是直抒胸臆。範公在比較了“遷客騷人”的仕途進退的悲喜之情後,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懷,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風亮節。這精警之句振聾發聵,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奮進。從這一點來説,範公明顯高出醉翁一籌,也是醉翁難以企及的。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及其積極意義。

3、背誦全文。

4、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用實詞的意義和重要虛詞的用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2、文言詞語的積累和課文背誦。

教學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作者簡介。

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導入。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慶曆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二年,寫了本文。歐陽修寫此文時不過39歲,文中所説“年又最高”“蒼顏白髮”,都是誇張的寫法。

六一居士的由來:歐陽修自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由一局,常置酒一壺,再加醉翁一個

二、聽配樂朗讀課文。正音

1、解釋主要詞語:

林壑尤美(  )名之者誰?翼然臨於泉上者4、飲少輒醉(

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負者歌於途( )傴僂提攜(  )( )觥籌交錯(   )

頹然乎其間者 (   )

2、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字,讀起來語氣不盡相同。

(1)陳述(2)肯定(3)感歎(用於直抒胸臆)。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後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一般來説,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凡作為連接詞語的“而”和有調整音節作用的“而”,則可以輕讀。如:朝而往,暮而歸。

此外,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句式,讀時節奏要富於變化,悦耳動聽。

三、藉助課下註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結構。

第一部分(1)醉翁亭記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來(琅琊山間、釀泉邊上)

第二部分(2)山間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4)太守與民同醉同樂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教師指導學生研讀第一段。欣賞第一個景點——醉翁亭

總領全文的是哪一句?(環滁皆山也)

2、劃分段落內部層次,理清文脈:

這段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

分兩層:第一層寫環境並點題:環滁皆山→西南諸峯→琅琊(鳥瞰)→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

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3、分析第一層的寫景方式:自遠而近,從大環境寫起,層層烘染,步步推進,一步步把讀者帶入佳景,並交代了下文的遊樂路線與環境。

4、對照圖片將學生帶到美麗誘人的風景區去感受自然之美。

5、根據提示背誦此段。

6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義: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二、按上述步驟,學生自讀第二段,教師點撥,欣賞景點之二:琅琊山早晚及四季美景。

這段分述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樂”的具體化。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物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

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雲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幅畫面。

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三、研讀第三段,欣賞景點三:官民同遊。

1、第三段寫什麼: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於”有什麼作用?

寫滁人、賓客、太守遊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為四小層。分別是“滁人遊——太守醉——眾賓歡——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

用“至於”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2、為什麼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遊”?為了給“太守宴”創設一個歡樂的氛圍,並藴含着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3、這段的結構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用三個並列的層次來突出最後一個層次。在大小環境和眾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4、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5、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間,可以體會出什麼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裏邊?

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遊”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遊,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四、獨立閲讀第四段。

1、先朗讀(勾劃出山間夕照的起止句),後分析,再背誦。

2、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眾賓客:從太守遊而樂

3、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裏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複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鬱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後的欣慰。“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第三課時

一、背誦課文。

指導背誦,重點在引導學生從內容理解入手,儘量不死背。如第一段,共11句話,分作三層來理解背誦。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遠而近寫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這裏寫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號的由來。最後兩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誦,先分一分層,將內容相關聯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於記憶。

二、由學生自己邊背邊理清文章脈絡。

1、開頭部分介紹了醉翁亭,包括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亭的環境;後一層介紹亭名由來。

2、中間部分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兩層:第1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詞領起,後接“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第2層寫人遊琅琊山之樂,先用“至於”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然後依次寫了滁人遊、太守宴、眾賓飲和太守醉四項內容。

3、結尾部分也分兩層,第1層寫遊人去,禽鳥樂;第2層寫太守樂其樂—與民同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

4、貫穿全文的主線是:全文圍繞“樂”這一主線展開。

5、找出文中的成語:水落石出、峯迴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

6、本文的切入點是什麼?(醉)

7、太守為何而醉?(為景而醉:琅琊秀麗,釀泉迷人。為人而醉:滁人遊,眾賓歡。為情而醉:與民同樂

三、本文的記敍、寫景、抒情是如何相結合的?

以抒情貫穿於記敍寫景之中。第1段寫亭之概況,第二層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四、小結: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環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並理解其藴涵。

五、作業設計:

1、本文生字詞聽寫積累。

2、按要求從文中摘句並翻譯。

①寫山間四時的句子。

②寫滁人遊的句子。

3、運用本課所學,向大家介紹一處旅遊景點。要求能寫出景點的特色。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敍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與同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1、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歐陽修在同一次考試中發現並挖掘出“三蘇”的故事;

3、歐陽修“六一居士”的來歷;

4、歐陽修被貶滁州的背景。

二、文章誦讀

1、教師範讀,提醒學生注意字音,並體會“也”在文章表達語氣上的作用;

2、學生自由誦讀;

3、抽查部分學生朗讀文章。

三、文意理解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學生質疑,教師點拔。

3、重點詞語積累:

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然:……的樣子(蔚然、翼然、頹然)

活用詞:山(沿着山路)、釀泉(用釀泉的`水)

重點詞:意、臨、開、絲竹、籌、傴僂提攜、芳、秀

判斷句式:……者……也

四、自由誦讀

五、作業

按要求背誦語句:

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夏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春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秋冬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滁人出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太守宴請賓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眾賓客歡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太守醉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按要求誦讀

二、總結各層意思

1、醉翁亭的環境、地理位置及名稱來歷。

2、山間早晚、四季景色不同樂亦無窮。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山間之四時也。

3、太守及滁州人出遊、歡飲:

……滁人遊也;

……太守宴也;

……眾賓歡也;

……太守醉也。

4、層層揭示出文章主旨。

三、把握文章的主旨

1、先找出關鍵句(把醉與樂聯繫起來的句子)

2、提示:

醉翁之意不在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也無窮也。

……眾賓歡也。

……太守醉也。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之從太守遊而樂,卻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

3、完成板書:

山水之樂

醉能同其樂 宴酣之樂 與民同樂

樂人之樂

四、小結

《醉翁亭記》是一篇文辭優美的山水遊記,但它不僅僅是記山記水,而是融入了作者的許多感情,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五、作業

1、積累寫景的名句。

2、比較《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三篇“記”中作者各自不同的情感。

【課後小結】

文章寫景中自然融入了個人的情感,但怎樣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本文的難點,在小結時把該文與前兩篇記中作者的情感及各自的寫作背景進行了對比,進而讓學生體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歐陽修的“與民同樂”的思想。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中重點文言詞語和警句,體會文言虛詞“而”“也”的作用。

2.發揮想象,再現美文意境,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抓住“文眼”認識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鬱悶的心情及“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學習難點:

體會“醉”與“樂”之關係,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以練習題的形式出現)

(一)基礎達標

1.作者作品介紹:

歐陽修,字,號,晚年號居士,(朝代)文學家,史學家,“”之一,有《歐陽文忠公集》。

2.文體、背景介紹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歐陽修因上書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辯護,被貶為滁州知州。這篇遊記寫於他到滁州上任後的第二年。歐陽修寫本文時不過三十九歲,其中的“醉翁”、“蒼顏白髮”都是誇張的寫法。

3.字音、字形、詞語(給加點字注音)

環滁( )琅玡()林壑()輒醉()弈者勝()

陰翳()酒冽( )山餚( )野蔌()巖穴暝()

提攜()頹然()傴僂()()觥籌交錯()()

(二)初讀感知

1.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逐步達到以下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流暢。

2.對照註釋,查找工具書,疏通文意。

3.指導朗讀,注意“也”“而”的語氣,讀出味道。

(1)“也”的語氣:

a.陳述語氣(用於描述景物)

b.肯定語氣(用於介紹人名)

c.感歎語氣(用於直抒胸臆)

(2)“而”字讀時分辨輕重

a.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重讀.

b.作為連接詞語和調整音節作用的而可以輕讀。

二、合作探究

(一)研讀賞析

1.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表現作者情感的一個字。

2.作者圍繞“樂”字寫了哪些具體的景和事?怎樣描寫這些景?

3.作者自號醉翁,他的“醉”與“樂”有什麼關係(結合背景資料)?如何理解太守的“樂其樂”?

(二)展示交流

點撥引導:研讀賞析問題2(怎樣描寫這些景?),可從寫作技巧進行賞析:

1.構思精巧,脈絡分明2.運用虛詞,表情達意

3.遠近映襯,動靜結合4.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示例:

三、拓展延伸(內容必須包含一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閲讀訓練)

比較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後問題

【A段】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彝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已而夕陽在山,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B段】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僚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壘矣,莊子日:“請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思。

(1)傴僂提攜。()

(2)起坐而喧譁者()

(3)俯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4)請循其本。()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3、這兩個語段講的都是出遊之樂。

【A段】主要寫的是;

【B段】主要寫的是。

4.這兩個語段圍繞一個“樂”字,描繪了兩幅不同的圖景,你怎麼看待這兩段文字中的“樂”?

四、佈置作業

(一)記憶作業:在理解基礎上背誦全文

(二)積累作業:

1.指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現象。

山行六七裏:名之者誰: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2.古今異義。

頹然乎其間者(古義:今義:)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古義:今義:)

野芳發而幽香(古義:今義:)

3.特殊句式。

(1)環滁皆山也()

(2)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3)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4)得之心而之酒也()

4.流傳至今的成語,並解釋。(3個)

5.翻譯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③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④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用課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寫“山間四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傴僂提攜”所指的兩種人是《桃花源記》

中則是用“”來指代。

(4)文中照應“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五、板書設計

28.醉翁亭記

美酒山水

醉美景酒不醉人人自醉與民同樂樂無窮四時樂

人和遊宴

理想樂其樂

《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3、教學過程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係,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

(1)《醉翁亭記》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一、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千古傳誦的散文名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於其中。那麼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什麼獨特的魅力?現在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這篇美文吧

師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

學生思考: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自號為“醉翁”?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麼,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

1、太守為什麼而醉?

2、我們為什麼而醉?

二、合作探究

一):太守為什麼而醉?領悟其思想內容。

1、依據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麼而醉。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板書:

2、那課文中那些句子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

(1)指名朗讀描繪的句子,想象畫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變萬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寫景的順序怎樣?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羣山環繞圖→琅琊秀色圖→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

第二段,利用時間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繫了起來。

(3)再讀寫景文字,讀出欣喜、熱愛之情。

3、領略文中的人歡。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麼,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

(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思考: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裏?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太守見到這些,有着怎樣的神態?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滁人遊,前呼後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餚,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説説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2)、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複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3)學生齊讀第三小節,讀出歡樂的氣氛。

(4)、那什麼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説説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含義?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於山水。更重要的在於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瞭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二):我們為何而醉?賞析其寫作特色。

歐陽修為這裏的景、人、情而醉,寫出瞭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麼,我們為何而醉?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醉?

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描寫形象、精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徵,生動傳神。記敍、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板書。(2)句式靈活,對散結合。有的單句成對,有的雙句成對,有的三句成對,它們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板書(3)韻律獨特,迴環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生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的節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總之,此文文美、情也美。板書

三、反思閲讀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你認為應如何欣賞一篇散文佳作?

學生朗讀課文、討論後指名試答

師:激勵、點評、補充

投影明確:

①誦讀感悟內容

②探究思想背景

③賞析行文特色

四、遷移練習:根據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記》中的語句填空。

1、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意在干涉別國內政。(醉翁之意不在酒)

2、這個案情十分複雜,撲朔迷離,但偵察人員決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個不可。(水落石出)

五、作業

1、學生朗讀背誦課文,要求動情、動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濃濃的醉意與樂趣。

2、課後習題2、3、4。

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時

以醉寫樂

太守醉醉人:滁人遊,眾賓歡

樂中含悲

醉情:與民同樂

形象精練,融情入景

文美

我們醉句式靈活,對散結合

情美

韻律獨特,迴環往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