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1.81W

教學中,老師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鬆、愉快。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精選10篇)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1

生活情境是數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數學活動的平台。今天我聽了一年級數學教師魏霞老師的課,感觸頗深。魏霞老師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較好地詮釋了這一標準,創設出一個和諧、互動的生活課堂。

一、童話故事的創設,和諧的課堂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堂課中老師首先從課前板演一個簡筆畫——課堂儲蓄罐入手,生動有趣,而且為後面課堂教學打下伏筆,接着通過猜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並引入課堂,這樣的交流促使學生從無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為創設和諧課堂建立了一個基調,課中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使課堂一環緊扣一環,學生不自覺的在學習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購物活動,頒獎嘉賓等,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機械學習變成意義學習。師生之間,整個課堂充滿着和諧的氛圍。

二、師生共同參與,互動的課堂

課堂需要合作。本課帶領學生步入情境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相互介紹一下“你認識了哪些人民幣?”在課中教師與學生互扮角色進行購物演示,在活動環節中更讓學生直接購物,互動的過程是有效的,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當講到到分的單位時,更播放《一分錢》的兒童歌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對學生的健康發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為一舉兩得。

三、學習生活數學,生活的課堂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該老師根據教材很好地設計了內容。例如在認識一元時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從而明確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的,現由人民幣上面的國徽闡述了愛護人民幣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現象。再如生活中購物的場景,朱老師移入了課堂,如何購物,要找對錢,要文明購物等等,這些生活經驗的培養正是對學數學、用數學的最好標註。生活是現實的,課堂中的生活情景也應尊重事實,一本本子多少錢請學生猜一猜,再給出條件估一估,最後揭示“5角”,與學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由此説明生活課堂的創設是成功的。

此外課堂中不斷獎勵學生各種五角星:智慧的、傾聽的、合作的...並説明這將是一生的財富,即要教書也要育人。項老師充分利用了教材與課堂給了我們完美的解釋,但課中我覺得也有幾處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討論:

1、課堂中項老師的課件中讓小豬買一個棒棒糖,讓學生例舉了5角錢怎麼拿?有四種方法,其實生活中學生已經瞭解,不如把思路放寬一點,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拓展與提高,即設置疑問:一個棒棒糖8角,小豬怎麼付?這樣的提問思維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幾角加幾角的拿法,還可以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的付法,這樣應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2、課堂結尾,由於時間關係,故事的結尾沒有“呈現”有些可惜。其實這兒也隱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錢開不了店,也就是説故事講述的還不是十分詳密,有點牽強,不如趁此機會教育學生節約用錢,不要像小豬那樣吃光用光,應積少成多,最終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為習慣、社會風尚的完善正是要從孩子抓起。

3、魏老師出示各種一元信封,驗證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組成,由老師一人演示,一人驗證似乎太過於單調,其實這個環節的設計思路還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讓學生説説一元除了由10個1角組成,還可以怎樣組成,如有學生能利用已有經驗説出2個伍角、5個貳角等,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再加以驗證,更能使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4、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幣的真假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教師適當加以介紹,如人民幣中的水印、盲文、金屬線以及新版人民幣的介紹也是有必要的,畢竟新版人民幣在生活中大量存在並使用着。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2

上週聽了一(2)班覃老師的《找規律》這一課。這是一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找出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還要通過認、塗、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堂課覃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一﹒首先,創設情境。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在教學中覃老師巧妙利用低段學生的特點,在課的一開始就設計了觀察主題圖,讓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再讓學生觀察彩旗、燈籠是怎樣擺放的,生動有趣的課堂引入,使學生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

二﹒本節課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

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覃老師這節課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規律。教師先是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再讓學生觀察彩旗、燈籠是怎樣擺放的。在呈現學生圍成一圈的情景時,許多學生説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規律,覃老師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但由於是圍成一圈,不便觀察。課件及時呈現學生站成一排的畫面,將複雜的圖形簡單化,許多學生紛紛説出了(女生到男生)的規律。

三﹒練習達標。

此外,規律內容的教學也由簡單到複雜,鞏固練習環節中的練一練,設計了5組圖形的排列,讓學生從簡入繁地找出它們的規律,及時將所學知識得到鞏固;讓學生在説一説、擺一擺、塗一塗中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深化理解,“有規律的排列”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清晰。可見覃老師十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已有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所以在施教的過程中,覃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情比較靈活的駕馭課堂教學的流程,既讓教學活動的開展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能不失時機的處理好課堂教學中隨機生成的情況,教學的有效性得以較好的實現。

四﹒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覃老師多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她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藉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一節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美當中,感悟着各種有規律的排列。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3

《認識鐘錶》這節課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陳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説一説、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在這節課中,以下這幾個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老師用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後,在他們的彙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後,又通過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處理,使學生看了一目瞭然。

二、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注意創設了很多輕鬆愉悦的情節。如:老師創設了“老師是早上7時起牀,你是什麼時候起牀的?”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後,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來獲取知識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導入新課後讓學生自己觀察上的鐘面,説説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老師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説説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説一説:“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着幾?時針指着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師説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4

《認識人民幣》一課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的一個難點內容。聽王忠強老師上這一課主要是為診斷其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體來説,課堂教學設計比較合理,內容比較全面,課件和學具比較有趣味性,學生興趣較高。下面就存在問題提幾點建議:

一、課前習慣

一年級正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一定要在平時堅持貫徹學生習慣培養工作,這方面恰是做為新教師的王老師所欠缺的。可以在課前準備書本、放東西、拿學具、發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幫助孩子一點一滴地養成習慣。由於低段孩子的好動和喜歡趣味性的東西的特點,可採用歌訣、動作方式來記憶和養成習慣。

二、目標落實

王老師對本課的目標設計基本合理,教學環節也能與教學目標相對應。不足之處在於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有些走過場,有些環節沒有落實到位,僅點到為止。建議王老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如何把目標落實到位,採用哪些環節、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讓孩子得到怎樣的提升自己心裏最好有數。重點難點的知識,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探討,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並學會,不能草草而過。

三、課堂組織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採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教學,同時要經常組織課堂紀律,表揚、肯定和提醒結合,把課堂組織做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環節學習時提要求要包括紀律、興趣、注意力等的引導。特別是本單元的學習多次用到人民幣學具,孩子可能只顧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師的教學和教室裏的學習情況,因此更要時時對孩子加以提醒和行為上的指導。

四、引導思考

教學中王老師常常問題一提就讓孩子回答,有些孩子問題都沒聽清楚,有些孩子還來不及想。這樣的話,學生缺少思考的機會,可能會變得依賴老師和同學的答案,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五、教學調整

王老師在教學中一直站在講台前,沒有下來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沒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如果課前不能做好預設的話,就只能在課堂上加以補救,要隨時注意學生當堂出現的錯誤,想辦法調整教學程序。

做為新教師,這些方面都是需要自己平時在教學中長期鍛煉出來的,沒有什麼快捷方式,唯有多想多做多學多問,慢慢提高自己。希望王老師嚴加要求自己,在教學方面努力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數學教師。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5

數學家們説數學十分有趣,可對於尚未對數學入門的小朋友們而言,實在很難體會數學中藴藏的趣味。本節課從與數學相關的遊戲中領略其中的奧妙,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樂趣。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遊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經歷填數遊戲活動,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闖關遊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伊始,教師出示了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羊村的羊羊們,創設了和羊羊們一起闖關的遊戲情境,把新授內容由淺入深有序地結合在了一起,激發了學生了學習興趣。整節課,孩子們始終處於亢奮狀態,課堂效果很好。

二、引導細膩,注重學法的指導。

在遊戲第一關,馮老師耐心的引導學生讀規則,解讀規則,在孩子們明確了遊戲規則後,引發孩子思考,讓孩子們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有的放矢,降低了填數的難度。在展示環節,教師留足了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充分地交流,明確:“在填數前要先觀察每行每豎,找只留一空的那行或那豎來填。”有了這樣細膩的引導,孩子後續的填數遊戲已是水到渠成。

三、有始有終,注重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養成。

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1、激勵性語言的使用不到位

激勵性語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遊戲一過渡到遊戲二時,假若過渡語換成:這麼簡單的問題,大家都能解決,如果來點有難度的,大家有沒有信心挑戰?一種“挑釁”的激勵性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2、評價語使用欠缺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過程中,應適時給予適當的學習評價,如:你的思考真全面;你的思路真清晰;你的想法真獨特。

3、表達語言的使用不夠完整

先觀察哪一豎行、哪一橫行,學生不能結合語言進行較好的表達,是語言應用的缺失。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6

一年級組教師在課內比教學活動中,選擇《觀察物體》同課異構。縱觀一年級的這3節比武課,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傾聽的習慣這兩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現在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聽課的感想。

一、 學習材料的選擇

觀察物體一課,教材編寫者幫學生選擇的學習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錢罐。從該玩具的前後面與側面觀察到的樣子不一樣。有的老師建議用規則的長方體的粉筆箱,這樣就地取材,便於學生觀察。長方體有其特殊性,平視的時候,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觀察到的結果,可能是相同的。選用不同的學習材料,觀察到的結論是不相同的。那麼作為老師,如何做到數學知識的科學準確呢?我們不妨這樣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方向平視觀察(只觀察一個面),看到的樣子可能不一樣。

二、 學生能力的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發展與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師通力合作。不分年級,不分科目,朝夕努力。傾聽是低年級培養孩子的重要學習習慣之一,而本課的能力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今天我着重説説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在本課中的體現。

首先説觀察能力。本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現在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點:

①觀察的角度——平視。視平線與物體的最高點保持一致,學生只能看到物體的一個面。這樣觀察的目的是考慮到孩子年齡小的特點,儘量讓觀察結果簡單可述。一(1)班的李老師,把放學具的板凳托起來,與孩子的視線等高,這樣保證觀察方法的示範性。

②這節課應該讓孩子在觀察時,有意識的滲透有序觀察。在一(3)班的課堂中,當孩子觀察本班同學的照片時,孩子觀察到的結果是零零散散的。老師應該引導孩子,我們學習方位前後左右,那麼我們可以按方位有序觀察,有序陳述。

③如何引導學生小結觀察結論,可以用比較的方法。把前面與後面觀察到的結果比較有什麼不同;左右面觀察的結果又有什麼區別?

④觀察物體的目的最終是發展學生的空間感。觀察能力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向空間感提升,要發揮想象的作用。李老師就是這樣做得,在例題學習時先觀察説結果。在練習時反之,先猜想,再模擬觀察驗證結論。這樣讓觀察插上想象的翅膀,發展學生的空間感。只有這樣細緻的指導,學生觀察能力的發展才不是一句空話,才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基。

再來説説傾聽習慣形成的5個標誌:

①眼睛注視發言人;

②能擇關鍵詞做傾聽筆記;

③能複述別人的發言內容;

④能補充發言或提出建議;

⑤能對別人的發言做簡要評價。傾聽是學習的起始行為,更是人類交往的基本禮儀,所以我們應把傾聽作為學習習慣的頭一個重點培養。

三、 學習方式的使用

現在常用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像觀察物體這樣的以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合作。合作學習必須合作目的清楚,分工明確,有合作的必要。以觀察物體為例,如果是2人小組。那麼每人觀察兩個面,剩下的方向要觀察,孩子要轉動起來。如果是4人小組合作,那麼每人觀察1個面。觀察完畢,要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並和其他小組成員比較觀察的結果有什麼不同。因為是國小1年級,活動之前,老師應該給學生示範;示範之後,再小組內觀察。小組活動完畢,最後全班選小組彙報展示。只有這樣清晰的活動步驟,明確的合作安排。合作學習才不流於形式。

四、 三維目標的落實

三維目標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方面做了具體的描述。北師版教材在編寫時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一系列的情景串。教師應該用好情景串,把活動做出實效,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習得知識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經驗,學會數學的方法,滲透數學思想,有效的落實四基。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7

聽了小張老師執教的《左右》一課,收穫很大,她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左右。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單是教師口頭講述,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地困難。因此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先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左右,比如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説一説文具擺放的位置,自己動手擺一擺等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使之獲得切身的體會和理解。

本節課小張老師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本節課的數學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聽口令做動作活動,讓學生準確的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也體會了其相對性。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建立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很多有趣的活動情境,如: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動手擺一擺,人人蔘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整節課充滿生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讓學生在實驗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會數學。教學中,通過在桌面上擺文具這一具有操作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的用處。

在本課的教學中,小張老師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以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為突破口,讓學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還為學生創設許多輕鬆、愉悦的情境,學生很自然地就參與到學習中來,輕鬆了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本節課從頭至尾做到了激發興趣,保持興趣,提高興趣,總之,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8

樑老師在執教《認識鐘錶》一課時,充分尊重學生位主體的地位,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教師將學習與平時的學習生活練習起來,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一、 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樑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自制的直觀教具,創設了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導入時利用猜謎語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更是利用兒童話的語言,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組織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

二、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樑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幾時上課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

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小耳朵注意聽,讓小手放到位,耐心的培養學生,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樣持之以恆的培養,學生一定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9

4月18日,學校教研活動按照計劃如期進行,在這次教研中,有幸聆聽了王老師講授的《找規律》一課,她向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的低段師生互動有效教學的課,受益匪淺。現在就王老師的《找規律》一課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有效。

在新課的導入階段,王老師通過啟發談話,通過數學學習的口號,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然後出示學生喜聞樂見,喜歡的六一節日的裝扮主題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十分親切自然,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接着,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燈籠,男女生的排隊跳舞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和猜測接下去物體的排列規律。在教學課件中用了劃一劃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物體的擺放都是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的,看起來更加一目瞭然。學生在觀察、探究、猜測中發現規律。

二、練習多樣,層次分明,鞏固有效。

在練習中,王老師通過塗一塗,説一説,演一演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從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如圖形的規律,數字排列的規律,聲音動作的設計規律,每個練習都精心設計,有明顯的針對性,鞏固性,實現了練習的實效性。特別是創新設計聲音與動作的規律排列,更是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三、習慣培養,始終如一。

王老師針對低段學生學習培養的特點,採取課堂中教師的提醒,學生的互相學習,口號提醒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

四、改進建議:

一節課下來,學生口頭表達的較多,自己動手做的較少,能否讓學生獨立動手完成一些題型。如畫一畫、擺一擺,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的評課稿 篇10

我參加了進修學校的課堂觀摩活動,本次活動我聽課的內容是《讀數、寫數》。《讀數、寫數》是國小數學一年的教學內容,是認識數字的基本步驟。

本次講授的是長江東路國小的骨幹教師孫楠老師,初次見孫楠老師便覺得她就是孩子心中的“好老師”,只見她温柔可親,笑容可掬,聲音清脆。聽她講完課後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眼神就覺得這節課達到效果啦!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讀數和寫數,課堂結構清晰合理,內容豐富,練習多樣。孫楠老師以複習鞏固開始讓學生練習讀數、寫數,讓學生區分讀數和寫數的不同之處,在課程的中間串聯數的組成這一知識點,讓內容更加的飽滿,並且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構建的重要性。本節課出現“計數器”數學使用工具,計數器的使用讓孩子明白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等數位的表示,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同學們!

課堂上學生們很活躍,都踴躍的展示自己,並且課堂的最後有學習總結:“我學會了什麼?”讓孩子們反思這一節課我究竟有沒有把握好,學到了什麼?

聽完本節課我更深的感受是因為智力的不同孩子們學習的內容有很大的不一樣。我所在的學校是輔讀學校,孩子們的智商都低於常人,我們教學的內容也是有限的。比如:培智學校的數學講授的內容大多是百以內的加減、九九乘法表和錢幣的使用。在這九年的教學中錢幣的使用是最難的,可能有些老師不理解,認為錢幣的使用是最簡單的,在普通學校是不用教的。可是我們輔讀學校的學生通常是不會用的,他們不理解錢幣的概念,更不會使用錢幣。

我們面對這些孩子雖然説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有限但是我們所做的是讓他們擁有愛人愛己之心,讓他們更好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