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9.15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1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學設計一定要有科學性。我們提出了“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十要素:教學目標要優化,教學重點要突出,教學內容要全面,教學過程要流暢,教學方法要靈活,教學活動要多樣、要有實效,教學指令要清晰,教學結構要嚴謹,教學語言要規範,教學時間的安排要合理。根據這十條要素,教師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指導學生輕鬆學習、高效學習、學習。

一、教學目標要優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依據。教學目標決定着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着教學內容、方法、途徑的選擇,決定着教學效率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目標制定明確,便能發揮如下功能:對指引師生的教與學,有定向功能;對教改程序的有效進行,有控制功能;對知識與能力的雙向發展,有協調功能;對減輕學生因題海戰術而盲目訓練所造成的負擔,有效率功能;對教改工作的科學評價和管理,有競爭功能;對統一標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穩定功能。

一節課的內容很多,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總想把所有知識全部教給學生。這樣往往把教學目標定得過高、過大。我們提出的優化教學目標,就是要求教學目標要細化,要明確,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設計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課之前,先確定這一節課我要講什麼內容,要學生掌握哪些內容,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關健。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哪些一定要明確,否則一節課下來什麼都沒掌握,也等於上了一節白空,做了無用功。同時在教學目標中要體現出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地制訂最佳的教學目標,可以實現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課堂教學。那麼,怎樣確定課堂明確合適的教學目標呢?非常簡單。一般地,教學目標只有兩個:知識和能力。也就是説,這節課要教給學生什麼知識?這節課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把握好這兩個問題,也就可以將課堂教學目標制定好。至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能定為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所有教育過程中都應該貫穿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一點點滲透的。

明確了這樣的課堂教學目標,老師才有可以將自己的教學轉變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不應把重點目標確定為三角形的概念,不要過多地去強調三條線段是組成的還是圍成的。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研究上。明確了這樣的課堂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明確自己這節課中學了什麼。才可能讓學生説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興趣,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二、教學重點要突出

俗話説“打蛇要打七寸”,其意在於:只要抓住了事物的關鍵,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存在着任務重、時間緊、結構密等特徵。如果在教學上做到面面俱到,無疑會成為“灌注式”;若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則使學生收之甚少。如何在課堂的教學中使四十分鐘有質量,學生有收穫,課堂有效的教學效率得以實現,就成為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此,我認為,解決這個平常,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對老師所教學的新內容很快表示理解,並對模仿性的練習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練習或調研題時,很多學生就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錯誤,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學生常常錯的或預測學生可能會錯的題,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

那麼,如何準確確定教學重點呢?確定課堂教學重點並不是單單講“這節課着重的多花時間地講某些內容”,而是以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知識結構為依據,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的。

首先,就一篇課文來説,確定教學重點要以課文的中心、寫作目的、文章結構特點、語言文字等為依據。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從內容到中心,從遣詞造句到佈局謀篇等,都需要認真推敲,仔細琢磨,理出與課文中心有密切關係的詞、句、段的訓練,從而確定教學重點。

其次,就一組(一個單元)課文來説,應確定單元的教學重點。 再次,不同年級的訓練重點也不同。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字詞句的訓練 ;中年級的教學重點通常是“小節”和“段”的訓練;高年級則側重於篇章,段與段的聯繫,寫作方法等的訓練。

以上三個方面是作為確定教學重點過程中必須認識與考慮的。

三、教學內容要全面

我們需要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課堂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關注他們的需要,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學生主動思考,才能學會知識,學會學習。 由於我們必須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知識,有正確人生觀,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是教學內容。 文本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在教學設計中是精彩的,也是教學內容和學生需要結合點,應引導學生去體會。 總之,我們需要的教學設計不是對傳統教學設計的反叛,而是完善。

做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科學地組織練習,設計練習有梯度、有層次,並且將學生的困惑誘發 出來,把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產生“未發先抑”的效果。我覺得設計練習通常要注意有 “打基礎”的基礎性練習。再設計“上台階”、“見成效”的綜合練習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在“練”中學,在重視雙基的基礎上加強能 力培養,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過程要流暢

流暢是一種美的形式,課堂教學流暢當然是教師追求的一種美的境界。老師要認真設計教學流程,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教學環節絲絲相扣、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要有流暢性。教師要注意教學環節的連接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教學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轉換是否恰當合理。在轉換之間,教師的指令是否清楚。學生是否能夠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教學要講究生動性,要求教學過程充滿變化,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不斷的期待。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會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只有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出新,教學結構嚴謹,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工程,它牽涉到教與學過程的諸多因素 ,因此,其流暢不同於簡單的線性狀態,它是多種美的因素的綜合。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儘可能地讓教學流暢,拒絕“卡殼”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但我認為起碼得到:1、在設計教學時,注意到學生的心理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讓教學過程心中有數,那麼遇到任何問題也不用驚慌了。2、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流暢。語言要有邏輯性。用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深入淺出而簡煉含蓄。更要有趣味性。用一些演講技巧 ,如幽默、懸念、包袱、先抑後揚,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3、豐富的經驗,為什麼老教師與新教師的最大差別我認為是在經驗上,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得教師處理“卡殼”遊刃有餘。經驗得靠自己積累。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2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而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除教師本身素質外,還取決於教學設計,即看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的構思和安排是否達到最優化。下面就筆者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 堅持教學目標切實可行是前提

教學目標是教學雙方積極活動的準繩,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師教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的方式起着決定和制約作用。因此,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問題:

1. 使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麼程度

2. 鞏固哪些知識?

3. 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

4. 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哪些知識、技能的教學來培養

教學目標要定得恰如其分,過高、過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於執行和落實。當然,並非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要包括上述幾個方面,但必須有所依據,如《鹵族元素》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

(1) 在學習氯的性質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質以及它們的化合物。

(2) 使學生初步掌握鹵素的原子結構及其性質的關係,並通過鹵素性質的比較,初步形成元素同族的概論,為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作準備。

(3) 通過鹵素性質的比較,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依據現象作出結論的能力。

(4) 掌握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觀點。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把教學的認知目標突出了,但對教學的非認知目標卻比較忽視。如在教知識的運用和發展階段,把練習內容一步到位與大學聯考“接軌”等,而較少考慮如何教。內容聯繫社會和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日顯得更重要,我們應該自覺的堅持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二、 堅持教學過程的科學化、合理化是根本

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指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精心做好以下三個設計:

1. 課堂教學結構設計

一般認為,按時間序列把化學課劃分為課的開始、課的中心和課的結束這樣固定的三個部分較為合適。課的開始,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一節課的內容、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使他們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課的中心部分是一節課的核心,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這一部分,所以課的開始和課的結束都要緊密。圍繞課的中心來進行,在課的結束部分,要使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得以歸納、概括,重點強化。加深理解和記憶。便於使本節課和下節課更好地銜接起來。

2. 問題設計

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對於教學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創設多種問題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如學習《氮氣》一節,講氮氣的化學性質時,首先分析分子的鍵能,提出:氮氣在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如何?當在高温條件下,氮氣分子獲得足夠能量後,從氮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來看,氮氣可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由於學生帶着問題去學,必然對所學內容產生強大的好奇心,效果不言而喻。

3. 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

對於課堂練習的設計,着重考查學生對剛學過的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起到及時反饋,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所以要緊密配合上課內容,適時地穿插安排難度不大,絕大多數學生都可以答對的習題。對於課外作業的設計,要配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達到加深理解,綜合運用,並逐步形成化學知識結構的作用。因此,課外作業題的綜合性、題型的多樣化、例題的靈活性及答案的隱蔽性等都要比課堂練習高一些。這樣經過相當時間的培養、訓練,學生的答題能力就會伴隨着教學進程的發展得到提高。

由上可知,化學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值得去探討,教師在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學效果就越好。新形勢下的化學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使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行動上趕上時代教育的步伐,這就要求我們中學化學教師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改變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去,使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能的殿堂。在此基礎上,我們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才會有根本性的保障。學生才會肯學、樂學,在新形勢下的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提高。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3

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那種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妨礙提高全民族素質這一總目標的實現。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中心。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課堂教學應該抓好每一個環節。

一、教學目的、任務明確具體

國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着眼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要以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矗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有着廣泛的聯繫,對於我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組織一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是教學的綱,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課,一方面有主要的一兩項目的。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

二、知識教學優化

現行的化學教材是面向全國的。它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一般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傳授,是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大綱,鑽研教材。鑽研教材不僅是對教材的理解、領會、還包括對教材的加工處理。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實驗設備、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繫和前後照應,並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後學習作好輔墊。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重點概念要使學生透徹理解,重點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要形成一個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前後有序,張馳適宜的知識結構。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教師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語言規範準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苟的學風。反之,講課模稜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將使知識的本來面目全非。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

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

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國中生學習化學,往往反映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並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也不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理解重要的事實、述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脱節,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

比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共同點?表明了什麼道理?應當得出什麼結論?並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國中學生關於化學的準備知識是薄弱的,加以化學運動形態較物理運動形態更復雜、更抽象、一般難以直接地、簡明地重現,這就給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再加上國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要努力化難為易,多聯繫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在學生認識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得出結論,上升為概念和理論。國中學生一般不大講究學習方法,或習慣於按照學語文、數學的方法來學習化學,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從一開始就運用典型實例,給學生以指導,要結合實驗或實物來記憶物質的性質,變化的條件,以及反應後的產物。要注意聯繫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學習過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後,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個記憶和再現的順序,就便於聯想和回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繫氧氣的物理性質來學習、記憶。再比如,當學習到有關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濃度的計算時,學生往往習慣於按數學計算的思路,急於代公式求解,這時教師要把住方向,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確了計算依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找準相關項(量)的關係後,再求解。在這裏的關鍵是明確正確的解題思路,掌握符合邏輯的解題格式和方法。

四、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顯明、省時、準確、安全。學生實驗一定要課前準備好,課上教師組織、指導好。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形式,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識的動力,學生是否帶着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的智力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4

國務院關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又基於紮實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讓其全面發展的教育。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對社會最有用的人”。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對教學方案進行設想和編制的系統規劃。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程序的預設狀態,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對教學方案進行設想和編制的系統規劃。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程序的預設狀態,具有超前性,尤如文章的“謀篇”。好的教學設計應具有如下的特點:有一定教學理論支撐,體現科學性;把握和權衡教材特點、學生學習狀況,預設教師引導、學生主體活動程序和教學效果,力爭全面性;將教學理論轉化為教學技術,注重實用性;集教學改革成果和素質教育精髓,突出創造性。

電大開放教育的課程輔導教師,與一般學校的教師不同。它不僅需要教師具備一般教師所具有的素質,而且還具有以下特點:(1)需要教師學習、熟悉信息技術,要求教師把通過網絡採集到的最新的活的信息補充到課程教學中。

(2)教學演示工具從黑板、粉筆轉換成計算機媒體。

(3)要求教師熟悉國際上的相關網站,並能在授課的適當時機進行鏈接。近幾年來,我一直擔任開放教育會計(本)課程教學任務,這些課程不論是中央電大的電大在線,還是寧波電大的網上課堂都有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如何適當地利用這些資源,並對其進行整合,為我所用,這是課程輔導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和必備的技能。

基於上述認識,筆者認為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應着重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一、合理駕馭教材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環節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主要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完成教學任務。隨着國家一系列財經制度的修訂和課程教學的改革,許多會計類專業的教材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出單位課時容量大、層次多、重理性、深分析等特點。教材體系的改革對傳統的教材處理方法提出了挑戰性的課題。 在如何合理駕馭新教材的設計方面,我主要嘗試採取了兩種做法:第一,對老內容、但業務處理不同的較常用知識結合實際,予以重點講解,對新增加的又不太常用的業務採用簡單介紹或忽略。 第二,按整體性原則合理取捨教材。傳統的取捨教材原則是確定重點、難點,然後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體現了以知識點為核心取捨教材的痕跡。現代教育觀強調教學中從整體觀念出發,以能力為核心重新聚合配置知識,以“線面體”的結構整合,取捨教材。按照整體性原則取捨教材要旨是確定一節課的教學主題和教學主線。主題、主線確定後,圍繞主線配置主次知識,設計能力目標,這樣便於形成明確的知識鏈、能力鏈,這種設計可以使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培育“智能之樹”,遠比攀折“智能之枝”和摘取“智能之葉”要好。而且主題和主線的確定,也便於教學雙邊活動思路明晰地將教學時間和教學手段向主線傾斜,做到節時增效。

在啟發思維能力的課堂教學設計上,第一,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層次性原則 。第二,在教學三大目標的設計中,要突出能力培養目標的設計,並要把能力目標具體落實在教學主線和相關的重要內容上。如財務報表分析課程,重點要求學生從網上公佈的網上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該企業的資金運轉能力、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着重突出培養學員的分析能力。第三,啟發學生思維能力的設計。我在這方面進行的嘗試是:1)讓學生在問題“異境”中發揮創見。如講授資金的時間價值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今天你手裏的100元和一年後今天你手裏的100元,相等嗎?”“ 你手裏的100元怎樣才能使它們增加?”第四、重視學法指導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主,所以只重視教法的設計,很少留心學法的指導。隨着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已成為教育教學界的一種共識。一個人一生中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不過短短十幾年,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是一個人適應社會和生存下去的內在需求,因而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會學”遠比“學會”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教師的職能必須由過去的“教學生學會”轉變為“教學生會學”,亦即通常所説的“授之以漁”,給學生通往智慧之門的“鑰匙”。

學生在自主化學習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自己解決不了的。我告訴他們可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1)小組內學生進行自我討論。因為有時有些學生認為難的,其他學生可能不一定感覺到難。

(2)通過E-mail或電話與我進行聯繫,我會幫助他們。但因我平時課程任務較多,可能一時聯繫不上,則可用以下措施。

(3)進入我們的學校網站課程討論區,學校為校內教師的每一門課程都設了課程討論區,我會及時回答。如上學期,《高級財務會計》的學生在課程討論區發貼30多個;《財務報表分析》的學生髮貼30次,我都給予及時回答,學生點擊約900多次。

(4)進入寧波電大的BBS討論區,寧波電大有課程責任教師會及時給予回答,當然學生也可以看其他學生提的問題,説不定你提的問題別人早就提過了,你就直接可以獲得信息。

(5)進入中央電大——電大在線,進行課程討論,但一般得到主講教師回覆的時間較長,除非有較難問題,否則採用其他方式,速度較快。

強調個別化自主學習、小組學習。開放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以學生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為此,我非常強調學生的個別化自主學習及小組學習。對學生的個別化自主學習,經常予以檢查,特別是寧波電大網上課堂的學習記錄、BBS討論、以及學生的發貼情況經常查看,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有時我也會佈置一些作業,來要求學生。比如:上學期的《財務報表分析》,我要求學生用所學知識對某一企業作報表分析,案例可用寧波電大網上課堂公佈的內容,也可自己在網站上找一企業來分析,以增強學生應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思路。

二、改進教學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的根本轉變,這一根本轉變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學手段的改進和新設計,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各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主體參與,增強課堂教學的容量和質量,最終提高教學效益。

在這方面我的具體設想和做法是:

1、展示網上資源信息。“人才培養模式及開放教育試點”突出“以學生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改革設計思想,重視學生的個別化自主學習、小組協同學習,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指導者,學生要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基於這個出發點,在學期初第一次上課時,我就把和這二門課程有關的,在電大在線、網上課堂等所有教學資源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數,網上資源有多少,有些什麼資源,以便要自主學習時能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我所講授的《高級財務會計》及《財務報表分析》中央電大在線有各章教學輔導、IP課件、網上教研活動及期末視頻複習課件;寧波電大的網上課堂有各章的要點、作業、BBS討論、歷年試卷;另外,在期末時學校網站上,我會補充一些相關內容,綜上所述,這二門課程的教學資源相當豐富,基本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2、在面授時,改變過去教師一味滿堂灌、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面授輔導突出“少而精”的特點,“少”指的是上課時間安排的少,“精”指的是教師講課要體現課程的重點、難點及學生自學有困難的地方;探索以學生能動學習為主,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課時。在教學時,主要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如《高級財務會計》的合併報表問題、物價變動會計等;在教學內容上,結合書本的知識,但又不拘泥於書本上內容,如通過對有關知名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來縮小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嘗試實行“案例式”教學。

在期末時,安排學生看中央電大的網上視頻直播——期末複習,直接瞭解考試的最新信息。不過,有時因網絡關係,信號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讓學生回去再看網上教學活動文本。

三、啟發思維能力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

思維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實現的,以已有知識經驗為中介的,對客觀事物概括間接的反映。思維能力便是人在思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是運用“思維”學習研究歷史的能力。有人説:“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和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思維活動對於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維能力的高下更是體現人的素質的高下。由此可見,注意啟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是歷史教學的核心和根本任務。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5

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除教師本身的素質,還取決於教學設計的優劣。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如何設計和優化雙邊活動?我的幾點體會如下:

一、堅持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課程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準繩,是教學質量的度量。明確的目標、具體的教學設計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知識的學習,學到什麼程度?

(2)鞏固哪些知識?要哪些知識準備?

(3)什麼內容和目前的生產和生活相結合?

(4)培養學生的什麼技能?到什麼程度?等等。

二、堅持教學過程的科學化

科學的教學過程是指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來獲得在課堂教學中的最好成績。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做的是精心的設計課堂教學。一開始上課,學生應明確學習目標和課程的要求,使他們瞭解要學什麼和做好心理準備是很重要的。學習的核心部分是如何完成該課程的主要學習目標,這部分關係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學習過程要緊密圍繞這個中心。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將發揮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可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由於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他們學習什麼,必然產生強大的動力,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課程目標”中明確規定:“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是深思熟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佈置不同類型、適當數量的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嚴格要求學生完成好練習。對於課堂練習的設計,研究的重點主要是學生如何學會理解知識,起到及時反饋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作用。因此,與教學緊密合作,及時穿插安排練習,做起來並不難,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可以滿足學生的知識學習,增進理解和綜合運用,並逐漸形成知識網絡的作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好的板書設計,應該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板書設計應體現以下原則:

(1)反映學習目標,一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重要的知識點。

(2)教授知識的完整性,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3)反映整個過程教學,成為學生關注課堂的中心。

三、堅持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由於教學對象的不同,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教學方法會相應不同。教學方法,教無定法,保證教學的順利實施。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任務,這是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的,教師在這方面不斷的努力,以使學生得到更良好的教育。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6

“課堂教學是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鐘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運用計算機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必須考慮影響學習的激勵因素。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影響學習的因素可充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它最適合臨時性的板書以及在班級學生面前進行數學運算或類似的練習。但黑板的短處之一是難讀難寫,而且教師不得不背對學生,從而失去了對班級的控制和與學生的目光交流。投影儀、錄音機等先進教學儀器的引入,曾經給課堂帶來了生機,但仍因其不能將聲、像,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結合起來而缺乏生命力。於是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極為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且正顯示出它無以倫比的優勢。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所取得的可喜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和每個教學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國小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對學生的直接興趣始終是國小生學習動機的穩定組成部分,數學論文《運用計算機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如果教師善於用色彩鮮明適度的畫面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如我在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編制“唐僧師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課伊始,教師將屏幕打開,唐僧師徒四人出現在一荒草叢的大路上,被太陽曬得口乾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來到師傅面前説:“師傅,口太喝了,我去找點解渴的東西來!”並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師傅。不一會兒悟空抱着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回來了。悟空道:“師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聽瞪在眼睛,很不高興地説:“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卻分給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語音剛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悟空為什麼叫八戒呆子?”由於國小生特別喜歡《西遊記》,課一開始,同學們便被生動的畫面、富有個性的人物對話所吸引,每個情節歷歷在目,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爭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師緊接着追問:“八戒為什麼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欲言不能,教師趁疑而入,因勢利導,揭示課題。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新穎有趣的引入課題,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為學習新的知識鋪設了一條平坦的大道。

二、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突破重難點。

形象生動的圖是獲取知識的跳板。在國小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麼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

“相遇問題”歷來就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在教材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7

政治課在很多學生心目中,認為是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宣傳説教,因而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認為只要讀讀背背就能應付,因而他們不注意、不研究具體的學習方法。所以,只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政治課教學的質量,才能充分發揮政治課教學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這裏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談幾點體會。

一、指導科學的方法提高思維水平

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預習,我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是粗讀教材,把握課文的整體結構。其次是細讀教材,把握課文的重點知識。最後是理清脈絡,找出課文的疑難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容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表達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分析解決任何問題,有基本的思維方法和邏輯程序,第一步是讀懂問題,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第二步是選擇知識、應用什麼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一問題;第三步是理清思路,分幾步、幾層來分析問題和想法;第四步是表達問題,用準確的、清晰語言來表達觀點和情感;第五步是聯想發揮,是否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否從中生成一些問題和想法。組織學生問題探究、評價學生作業練習等,都可以指導學生按照這樣的程序進行思考。

我結合學生實際及時總結、反思自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並指導恰當的方法。課堂上不要安排得太飽滿,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總結這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探究的問題。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總結當天的學習活動,及時鞏固學習成果,發現存在問題,調整學習方法。

二、開展問題探究激活學生思維

亞里士多德説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疑問”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衝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可能實現創新。因此我在教學中以問題情景為知識呈現方式,以問題探究為教學互動方式,以問題評價為教師指導方式。根據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聯繫現實生活設計一些能夠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領悟知識、學會方法、發展能力。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時,把自己前幾天在商場裏買的“康帥傅”方便麪(仿冒了“康師傅”品牌)擺上了講台,向同學們訴説自己被坑害的事實,然後設計這樣一些問題:1、生產和銷售“康帥傅”方便麪的單位違反了市場經濟的什麼法則?2、你在生活中有無類似被騙的經歷?碰到了這種情況,作為消費者應該怎麼辦?學生為了弄清楚上述問題,必須仔細認真閲讀教材。我在出示問題情景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探索,還需根據學情適時點撥。當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準確地解決了出示的問題時,他們的心情是輕鬆的、激動的,同時又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創新發展

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不是簡單地提要求,講道理,而是滲透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實現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創設合理、生動的教學情景,通過情景引導學生開展緊張而有活潑的認知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如:在教學“維護祖國統一”這一內容時,我讓學生觀看香港、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歷史的瞬間莊嚴的場面,令每一位學生都親身體驗祖國的日益強大,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在客觀環境的作用下,學生很容易將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對象,這樣,知識和覺悟目標在創設堂情景中輕輕鬆鬆地完成。學生也感受到思想政治課原來也是如此引人入勝的,無形中改變了以往所認為的思想政治課枯燥的想法,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並使學生產生喜歡上政治課的念頭。

我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氛圍,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批判精神,不用統一的要求、“標準”的答案去限制學生的思維。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創新和實踐活動,給學生以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想象發揮的契機和時間空間。為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聯繫現實生活拓展學習領域

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強調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開展拓展性學習。當然這種拓寬學習決不是削弱基礎性學習,而是要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拓展性學習是着眼於開闊學生知識的視野,豐富學生素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習,對促使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能促進基礎性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校內校外的課程資源,密切聯繫現實生活,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又沒能脱離學生實際,拓展得過多過深,而以基礎性學習為依託,在基礎性學習的過程中拓寬和延伸,這樣能為廣大學生所接受。如我組織學生利用互聯網廣泛收集資料,開展“新聞發佈會”、“法制快訊”、“辯論會”、“環境小報”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政治的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開展政治活動課以後,自己才感到政治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以上是我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我深深感到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採取多種手段和途徑,來培養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素養並積極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來,從而提高政治課的教學實際,達到課改的目標。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8

今年,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同時,開始了教材實驗。為此,我們蕪湖市新蕪區一年級數學教研組制定了“合作學習中小組討論的方法、內容及策略的研究”這一實驗研究方案,並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這一課題研究落到實處。通過幾個月的教學實踐和本人所教一年級兩個班的教學實況,下面就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談談我的體會。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創設良好探究氛圍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不能放任自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在組建學習小組時,以前後兩座四人一組或同桌兩人為一組。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和同桌討論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適應的問題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學“加法”時,通過創設情境,請3個同學上台來表演一段場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與你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最後,再全班交流。讓學生感知: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學“長短”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物品有長有短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學生就説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有的説“我是看出來的”,有的説“把它們橫着平放在桌子上一頭對齊比另一端的”,有的説“我的把它們豎着戳在手心上來比的”,還有的説“把它們的兩頭都不對齊也能比較出來 ”。由於學生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種不同的結論,但是這些結論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給予了肯定。

在三種討論方式中,以小組討論的參與率和有效性較高,也就是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的綜合編組,在教學中我採用最多的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二、挖掘教材,開展探討活動

數學教材是專家編的供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要認真鑽研和熟悉教材,把藴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探討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書第24頁計算4+1=?。我在教學的時候,就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學生説我是撥手指1、2、3、4、5數的;有的説我是從4開始,再往下數一個數(4、5);還有的學生是利用數的組成的知識得出4+1=5。我肯定學生的3種不同思考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討論: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些比較簡便,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又如,在教學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時,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的鉛筆全部拿出來,然後讓互相交流、討論,看看可以怎麼分類,有的學生是按鉛筆的顏色來分的,有的是按鉛筆有無橡皮頭來分的,有的是按鉛筆有沒有削過來分的,還有的是按照鉛筆的長短來分的。教師肯定學生的這些分類方法是對的,並引導學生得出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能進行不同的分類。

經過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挖掘,並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三、故意示錯,開展探討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現錯誤處,故意弄出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讓學生來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如教學教材第31頁的思考題時,得出:右邊小猴的桃子比左邊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學看了書以後馬上反對,教師則“堅持錯誤”,要求學生拿出事實依據來,學生興趣很高,通過小組討論,跟老師據理力爭,教師終於“認輸”並得出結論“不能確定右邊小猴桃的個數肯定比左邊小猴多”,還向學生“道謝”。學生通過討論,經過跟老師的智力進行一番“搏鬥”,最後戰勝老師,“奪取”知識。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拋出課題,開展探討活動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佈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教學前,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調查某些項目;教學時,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等,對於學生的創造素質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如教學“生活中的數”時,課前就佈置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見過數,上課時學生就彙報出各種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中充滿着數,數就在我們身邊。又如,我在教學“數學樂園”時,設計了一個運彈子的活動,先是在組內進行比賽,然後以組為單位派代表比賽,看誰在單位時間內運的多,運來一個彈子記錄員就往黑板上貼一個圓片,最後根據圓的個數的多少確定誰運的多。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我感覺課堂討論的參與率不高。根據課堂上的觀察,發現集體討論的參與率比小組討論的參與率低,大部分學生只是處在觀眾地位,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等待尖子生回答,沒有進入到討論的氣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組的討論中,一般只是50%的小組討論比較熱烈,而討論熱烈的小組中也只有60%的學生能比較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討論不熱烈的小組參與率比較低,往往處在冷場的情況。小組討論時,有時小組會出現“羣龍無首”的局面。有班幹部或尖子生的小組中,班幹部和尖子生只顧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沒有組織小組全體參與討論的責任感或意識,使討論的參與率降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甚至部分小組在討論時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説服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而產生爭執。你説等於1,我説等於2,偏偏不説“等於1”或“等於2”的理由,成“頂牛”之勢,失去信息交流和思維碰撞。

針對數學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來關注並積極加以改進,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運用,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9

優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負擔對於學生來説,“負擔”不只是課業之“負擔”,更有學習心理之“負擔”,我們在提“減負”時,往往只簡單的想到要減學生課業之負,而對其心理之負擔往往忽視,優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負擔優化課堂教學。學生每天要在課堂上坐六、七個小時,還有早晚自習等。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呆板,語言乾巴無味,把學生的腦袋當作盛知識的容器,只管往裏灌,學生的心理負擔必然極重,對學習會感到厭倦,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説一堂生動活潑的課對學生來説是一種愉快的享受,那麼一堂呆板枯燥的課對學生而言則無疑是一種痛苦的精神折磨,學生只有在下課後才會感到如釋負重,假如真是這樣,即使資料再少,作業再少,“負”也未必能減下來。所以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要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對中學數學教師來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創設愉快情景,使學生樂於學習

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是內因;教師是主導,是外因。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關係,能使教師愉快的教,學生專心的學。但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生不注意聽課,做小動作,瞌睡等情況。怎樣處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關係呢?

1 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

2 當學生上課走神時不要批評,只用暗示,提醒或通過扼要提問使其注意力集中。

3 遇到學生對問題答不上來或答錯時,不要訓斥、冷淡,應耐心啟發,誘導並鼓勵學生答對為止,幫助他們消除心理負擔,進而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4 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促使學生知難而上,積極進取,在克服困難中體會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大膽猜測,小心求證,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認為: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嚴格演繹思維證明問題,而且要教學生學會猜測問題。他説:“數學家的創造性工作結果是論證推理,是證明,但證明又是由推理,猜想等非邏輯思維而發現。”所以他向教師呼籲:讓我們教學生猜想吧!

如在教學“有理數的除法”時,教師先不進行直接教學,而是出幾個除法算式“—10÷5= -10÷ (-5)= 10 ÷ (-5)=0 ÷(5-)= ”,讓同學們猜一猜,這幾個算式的結果各是多少,這樣,大家的興趣來了,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對於種種答案,教師沒有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因勢利導,引入新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補充,最後學生總結出:“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

三 充分運用學習正遷移規律,達到“輕負擔,高效率”的目的

1注重強化新知識的生長點,形成遷移動勢,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思維處於積極主動、定向有序的興奮狀態之中。如在教學“絕對值”時,先複習“相反數”的幾何意義,再教學“絕對值”的概念。|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才能迅速地求出一個數的絕對值?有什麼規律?由於學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規律,在這樣一種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心理狀態中,學生的能力自然得到發展。

2要善於揭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新知識往往是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規律的。在教學中,新舊知識的連接揭示得越充分,越有利與此於知識的遷移。

四 結合具體情況,科學進行課堂評價

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科學地藝術地進行評價,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潛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在新知講解中,對發言積極,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你很會動腦筋”“精彩極了”等表揚;對思維遲鈍,不愛發言的學生則可採用“不要怕,大聲些”“回答正確,掌聲鼓勵”等語句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又如,在鞏固練習時,對解答正確,書寫工整規範的學生,教師可給予“你的作業真漂亮!”等評語;對練習出錯的學生,則説“再來一次,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如果這樣進行評價,學生就會覺得老師重視自己,對自己期望很大,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學習的動力,“負擔”不就減下來了嗎?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10

“萬世師表”的陶行知先生,早在1921年就提出:“(課堂教學)以使學生練習之多寡判斷教育之優劣,能使學生有充分討論、參與之機會,方為良師”。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是主渠道,課堂是主陣地,教師要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參與學習,使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不容置疑,為高中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們,知識水平都是很高的,絕大多數的老師不僅體現豐富的知識水平,同時也展示了很高的課堂教學藝術,堪稱“良師”。但有幾位授課教師,儘管水平很高,但表達能力較差,教學藝術不高,造成聽者不感興趣,或上課睡覺,或看其他書籍。出現這種現象與聽課者的適應力、自控力等因素有關,同時與教師的教法不無一定的關係。由此聯繫我們平時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一羣自控能力更差、情緒更不穩定的中學生,如果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教學藝術性,上述現象的存在也是肯定的。為此,現就教師的課堂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要適量安排教學內容,切忌“踩西瓜皮”

教學內容的安排要適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內容太多,教師不容易講清、講深、講透,會出現教師為完成教的內容顯得手忙腳亂,囫圇吞棗,學生為了完成學的內容,被動接受,不思不做,一知半解。內容太少,顯得課堂內容不豐富,學生收穫不大,浪費時間,效率不高,因此教師要適量安排教學內容。

要安排好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在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的前提下,認真備好課,確定一堂課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怎樣講,哪個知識點為教學重點,哪個為教學難點,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怎麼辦等等,教師在課前都要深思熟慮。只有做好了充分準備,才不會出現腳踩西瓜皮,劃到哪是哪的現象,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有血有肉,有條不紊。如《立幾》中“三垂線定理”一節,我想如果利用一課時完成,顯得內容太多,不易講透,因為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是《立幾》中重要定理之一,所以應安排兩課時來完成。在備第一課時教案時,我先由事例引入,讓學生髮現問題並總結這一定理,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論證,最後再應用三垂線定理解決有關問題。教學中顯然要把三垂線定理作為教學重點,三垂線定理中的“三線”(平面內的線、平面的斜線及其在平面上的射影)的關係應作為教學難點,要藉助幾何圖形來突破。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切忌唱獨角戲

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作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唱獨角戲,滿堂灌,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至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

陶行知先生主張: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我們是學校,不是教校,要把講授法改為教學法,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朗讀、討論、回答、實驗、製作等方式,採用自動的方法,啟發的方法,手腦並用的方法、教學做合一的方法,進行全面的教育。他主張“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要“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對學生既要管又要放,解放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的不同靈活採取適當的方法,多向學生問幾個“為什麼”、“怎麼樣”,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都是不可少的,是應該提倡的。

如在“兩角和與差的餘弦”一課的教學中,一開始我在複習三角函數定義及有關知識後,接着提出一個問題,不查表求cos(-435°)的值。學生利用誘導公式不難得到cos(-435°)=cos75°的值,到了這一步後,學生感到束手無策。於是我又提出五個問題:①75°能否寫成兩個特殊角的和或差的形式?②cos75°=cos(45°+30°)=cos45°+cos30°成立嗎?③究竟cos75°=?④cos45°+cos30°能否用45°和30°的角的三角函數來表示?⑤如果能,那麼一般地cos(α+β)能否用單角α和β的三角函數來表示?因勢利導,循序漸近,慢慢地學生認識到cos7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後是可以求出的。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要積極更新教學手段,切忌老調常談

陶行知先生認為“時代是不斷地前進,我們必須參加在現代生活裏面,與時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教育要“保證川流不息的現代化”。陶先生這種“教育先行”的主張,正是明確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更新教育觀念,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髮展。

如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越來越普通地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舉國上下已全面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正全面實施,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教學內容通過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多種形式,圖文並茂、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既能增大課堂容量,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作為知識傳授者,也要站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探索教學新的方法途徑,不斷改進和利用新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只有這樣,你的課才能常上常新,常新常上,不談老調,你的課才顯得有魅力,有吸引力,學生才願意聽你的課。應該説如果學生在你的課堂上睡覺,不是學生的責任,你應該考慮後面的課該怎樣上了。如在高三教學複習“函數的圖象”時,我利用多媒體輔助圖象變換進行教學。課前我利用Authorwar和《幾何畫板》等多媒體創作工具製作圖象的平移、旋轉、伸縮、對稱變換的各種動態圖,使學生輕鬆、直觀、形象地接收知識,很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篇11

隨着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人類社會的人才觀已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是對教師的一個挑戰,我們應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一代的人才。

一、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氣氛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師凡欲促進他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在他們的班倡導一種合作、民主、社會一體的作風,這也有益於集體創新能力的發揮”。一個教師的才幹不僅表現為擁有淵博的學識,而且表現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善於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是師生互動,達到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前提。

1、教師必須明確地意識到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地位、作用的變化。在新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發展負責,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出發,把學生看作一個能動的人,一個可合作的對象,在平等的合作中,使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實現他們的發展目標。

2、教師必須最大限度的理解、寬容、善待學生。我們的學生尚未成年,還正處在身心發展階段是非觀念還沒有成熟,出現一些毛病和錯誤,在所難免。在教學中要經常性運用鼓勵評語,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而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的進步。

3、教師在教學中要追求師生間情感交流的和諧。充滿愛的教育是最偉大的教育,教師只有在情感上獲得學生認同,教育才能發揮育人的作用。所以教師在工作中要坦誠相待,讓教育充滿人情味;對學生的説教要嚴而有度,嚴而有情;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與每一個學生交朋友。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自主探索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學生在老師創設最佳認知活動的條件下,積極自主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身情感體驗去實現知識的再創造的教學活動。應當説,自主探索是現實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要素之一,因為主動探索的目的不僅在於獲得數學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一些科學方法,從而增強學生自主意識,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慾望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演示電腦畫面,小動物們騎着不同形狀軲轆的自行車進行自行車比賽,誰能取得第一?為什麼是圓軲轆的取得第一?有趣的畫面,有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激起了學生的思維興趣。

情景創設的手段多樣,故事講述、實物模型、電腦動畫、演示實驗、表演操作等都能創設生動形象、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注意力專注於情境中主動開展各種活動,為學生學習提供條件。

2、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權威的講授者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數學知識的構建者。儘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悦,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

如“圓面積的推導”,課本是把圓平均分成16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進行推導的,顯然按照書本的方法進行探索,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在教學時,先引導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公式及推導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用剪、拼、擺方法把“圓”轉化為近似學過的平面圖形,接着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並在全班進行交流。結果,學生把圓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分別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就這樣,學生利用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公式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顯然,這樣的教學更具探索性,可使學生多角度靈活思維,學的更主動活潑,也能促進學生不斷地追求、探索、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學習方法進行大膽的猜想、遷移、推測、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三、創設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和機會

合作學習人人蔘與教學,人人投入探索,表現自我,積極主動,使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創新,形成良好的個性。因此,在設計教學計劃和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經常給學生組織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從而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數學,學會傾聽別人發表意見的好習慣。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長方形周長計算”時,出示一個長6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合作學習不僅使學生自己找出了長方形周長的三種計算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保持的強度,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相互啟發和訓練,,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

四、注重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

學習知識的真正意義就在於運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出知識應有的價值。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出既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時間能力的聯繫;不僅要解決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開放性的實際問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學習了圓的周長後,可以組織學生實際測量校園內大樹樹幹的周長,然後根據得的周長計算出樹幹的半徑和直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後,可以讓學生回家測量自己 卧室的長、寬、高,並計算出牆面的面積是多少。學習了統計圖表知識後,可以讓學生自己蒐集資料,並分析整理成相應的統計圖表等等。

數學是在人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是一門應用很廣泛的學科,它具有抽象性和複雜性,但同時又是那樣的生動具體,富有解決現實問題的魅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深切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數學課堂教學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我們必須要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改變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釋疑,直到豁然開朗。使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