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通用8篇)

來源:文萃谷 1.07W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於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而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進度、課程評估等做出系統設計的一門學科。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通用8篇)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1

一、導入

1、上課!大家好,請坐!同學們,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國被分裂成了七個國家(課件:七國方位圖)秦、齊、楚、燕、韓、趙、魏。其中,趙國比較弱小,又地處強大的秦國之東,因而常受至秦國的欺負,由此,也就有了《將相和》這個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2、一齊讀讀課題

3、《將相和》課題三個字中,你會特別注意到哪個字?

4、為什麼,“和”字使你想知道什麼?(將相為什麼會和?)你還想知道什麼?(將相為什麼不和?)師:也想知道的舉手,很好,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就一定能學好!

二、體會將相不和的原因

1、將相不和,文章哪寫了將相不和?劃出相關語句(課件出示問題)

2、學生劃句子,師巡視

3、文章哪寫了將相不和?誰來讀讀你劃的句子?(課件出示:廉頗説的話)很好,也劃到這的舉手!

4、廉頗是什麼人?他是一位怎樣的將軍?師介紹:有一次,廉頗攻打齊國,長驅直入齊國境內,威震列國。

5、然而,此時,這位驍勇善戰的廉頗將軍心裏是什麼滋味?我們一起讀讀這段,體會體會。

6、廉頗心裏什麼滋味?(不服、忌妒)很不錯,你會從人物語言去感受人物內心,表揚!

7、我們看,廉頗為了表達自己心中強烈的不滿,不服,他用了一個什麼句?(感歎句)對,很明顯,感歎句有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還用了一個什麼句?(反問句)哪句是反問句?意思是什麼?

8、但廉頗用反問句來説,那表達的語氣和感情就更強烈,誰來讀讀這個反問句?抽兩個學生對比讀。(表揚,他鑽到廉頗心裏去了。)

9、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這段中還有哪個字也表達了廉頗極度的憤慨?(哼)很好,你哼一下,這廉頗生氣嗎,誰再來哼一下

10、看來,廉頗雖是武將,也很會表達,我們要表達內心強烈的感情可以用感歎句,反問句,還可以用語氣詞。我們一起讀讀廉頗説的話,讀出廉頗不服,氣憤。

11、廉頗説藺相如沒能耐,你贊同嗎?(不贊同)你的意思是藺相如有能耐?認為藺相如有能耐的舉手!

三、感受相的勇敢機智

1、口説無憑(課件出示:藺相如的哪些言行可以證明他是有能耐的?劃出相關語句)

2、學生劃句子,師巡視。

3、好的,我看大部分同學都劃好了,我們小組內快速交流一下,看看劃得對不對?

(一)學習“完璧歸趙”

1、誰來讀讀你們組劃的句子(課件出示:騙璧部分)也劃到這的舉手!

2、這句能證明藺相如有什麼能耐?(機智)何以見得?

3、藺相如不僅這一騙的方法機智,而且在表達上也很機智,(板書:機智)想想,藺相如説這話時的語氣會是怎樣的,秦王才會相信?(温和的,假裝膽小的)

4、誰來讀讀他説的話?抽兩個學生對比讀,看看哪位藺相如更會讓秦王相信?(嗯,很好,他簡直是藺相如的化身)

5、還有哪也能證明?(課件出示:撞璧部分)

6、從這,能證明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勇敢並板書)為什麼?師:秦王是什麼人,強盛的秦國之君,是天下最可怕的人,藺相如呢,一個小小的趙國的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小的使臣,竟然敢威脅秦王,這要何等的勇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7、如此勇敢,又是如此機智,用個成語來讚美他?(智勇雙全,有勇有謀、大智大勇)

8、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還有很多地方都體了藺相如非常機智,勇敢的,我們就不一一分析了。

(二)學習“澠池之會”

1、我們再來看看,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的?誰來讀讀你劃的句子?(課件出示:逼秦王擊缶部分)

2、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看看這段中,哪個詞會一下就跳入你的眼簾?

3、哪個詞?(課件:“同歸於盡”變色)

4、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藺相如愛國)師:是啊,藺相如為了趙王的面子,為了國家的尊嚴連命都不顧,真可謂是赤膽忠心。

5、從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可以證明,廉頗是錯的,藺相如之所以封為上卿靠的是什麼?(課件出示:填空)

四、將相握手言和

(一)相顧全大局

1、奇怪了,我們能看出藺相如有能耐,為何與他同朝為官的廉頗將軍沒看出呢?他比我們傻嗎?為什麼?(他當時在氣頭上)師:是啊,當一個人產生忌妒心理時,在氣頭上時,對別人的評價總是有失公正的,我們就不要犯廉頗將軍這樣的錯了。

2、(課件出示:負荊請罪圖)可為什麼後來,這位驍勇善戰,居功自傲的廉頗將軍又去向藺相如請罪呢?為什麼?什麼原因促使廉頗來個180度轉身?到文中找原因,劃出相關語句。

3、誰找到了廉頗負荊請罪的原因?(也就是藺相如説的一番話,課件出示)

4、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藺相如説的話,看看,從藺相如的話中,你聽出了什麼?

5、你聽出了什麼?(他愛國,顧全大局)板書:顧全大局

師:是啊,面對廉頗的有詆譭,廉頗的咄咄逼人,藺相如沒有斤斤計較,沒有肥脣相譏,而是寬容忍讓,顧全大局,一心為趙國着想,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肚量,我們一起讀讀這段,一同感受藺相如的高尚品質。

(二)將相“和”

1、藺相如的這些話最終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你想想,廉頗聽到藺相如的這番話,他心裏會怎麼想?文章寫了嗎?但我們可以體會得到,他怎麼想?(課件出示:情境寫話)

2、誰來説説,你認為廉頗會怎麼想?

3、廉頗不僅這樣想了,還這樣去做了,從他這一舉動,可以看出廉頗是個怎樣的人?(板書:知錯能改)

4、就這樣,將相和好了,但將相和好的關鍵是什麼?

師:是啊,他們都是為了誰?可見他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板書:愛國)

五、總結全文

1、是啊,(課件出示:對聯)藺相如“宰相肚裏能撐船”是為了趙國,廉頗“將軍背上可負荊”也是為了趙國,正是這種愛國情結,使他們握手言和,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2、這個故事離我們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們仍然在學習,不僅因為故事中的藺相如,廉頗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而且還給後人於啟示,想想,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要團結)

3、是啊,我們要團結,要以大局為重,要以和為貴!

4、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課後請同學們收集歷史故事中,生活中團結的故事,小組內開個故事會。(課件出示:課後拓展)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2

一、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根據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歷史故事。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也讚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

三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敍寫,故事間既相對獨立,又有緊密聯繫。前兩個故事中藺相如屢次立功,職位超過了老將廉頗,廉頗很不服氣,才有了第三個故事。

人物的性格在語言、動作描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本課主要學習“連詞成句地讀,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以提高閲讀速度。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自學能力和快速閲讀力,通過初讀感知,能夠理解故事的意思,結合課後習題能夠理清課文的結構。通過文中的語言、動作等描寫能夠初步體會人物性格,但是要通過人物的言行深刻地、多維度理解人物的個性和品質尚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璧、臣”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強、劃、削”的讀音,會寫“召、臣”等12個生字,會寫“無價之寶、召集”等15個詞語。

2.能儘量連詞成句地讀課文,提高閲讀的速度。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過渡句,瞭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於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預習了課文《將相和》,誰來説説課題的意思?(武將和文官和好)

2、既然是“和好”,説明將相以前有過“不和”,他們為什麼不和了呢?看看廉頗是怎麼説的?

⑴生讀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頗説的話,指名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⑵指導朗讀:讀書要讀得“聲情並茂”,老師教大家一個方法:邊讀邊揣摩廉頗當時的心理,想象他説話時的表情,動作,這樣自然而然就讀得“聲情並茂”了。想不想試試?

⑶生自由練讀後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3、找到將相矛盾的焦點了嗎?(師生討論交流)

4、小結:

在廉頗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會耍嘴皮子,沒什麼真本事。竟然爬到他頭上去了,心裏就不平衡,不服氣。那麼藺相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嘴到底厲害不厲害?官到底該不該升?這就是咱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二、新授

1、我們先來看“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找到描寫藺相如面見秦王説話時表現的兩個詞語,做上記號。

⑴生自由讀文。

⑵請兩位同學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理直氣壯大大方方)

2指名讀“理直氣壯”,理解詞意,指導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3、引讀: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説──

“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4、藺相如的理“直”在哪裏?請大家默讀2到8自然段,劃出重點句,組織好語言,替藺相如來擺擺這個理。(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5、導讀:

是啊,拿城換璧是你秦王提出來的,我把和氏璧給你送來了,你卻不交城。理由充分,説話才有氣勢。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説──

(生讀“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有理有據,所以藺相如面對的雖然是虎狼之國的秦王,卻仍然毫無懼色,言語中字字擲地有聲。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説──

(生齊讀“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6、討論交流:藺相如真的撞嗎?

(引導:秦王對和氏璧是愛不釋手,藺相如已看在眼裏。這是藺相如使的“金蟬脱殼”之計。)

7、除了金蟬脱殼之計,藺相如還用了幾個計。請大家接着讀書,看看誰能讀出來?

(生讀書後交流,師相機引導:“緩兵之計、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

8、過渡: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所以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他進宮見了秦王才會──(師指板書“大大方方”,生齊讀)

9、引讀: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説──

“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0、討論交流:藺相如難道不怕秦王殺他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請大家再讀藺相如的話,揣摩一下秦王當時的心理。

(相機指導: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殺了藺相如也沒有用。反而落下不講信用的惡名,讓天下人恥笑。)

11、導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已經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會殺他,所以才會大大方方地説──

(生齊讀“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2、你們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不畏強權機智勇敢)

13、小結:

藺相如憑着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你們説説,他這張嘴厲害不厲害?

(擦去黑板上“厲害”後的“?”,改為“!”)

14、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氣氣地送回了趙國。咱們懸着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藺相如決定接受趙王讓他帶璧入秦的使命時,他心裏有把握嗎?請大家讀書,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我願意帶着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⑴指名讀後自由讀。

⑵你們又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機指導朗讀)

15、總結提升: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一切盡在掌握。這就是大智大勇的藺相如。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板書:不辱使命)

16、同學們,如果你是趙王,面對這樣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要不要給他升官?

(師擦去黑板上“升”後的“?”,改為“!”)

三、複習檢查

進一步指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藺相如憑着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藺相如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預習第二個小故事:澠池之會。

【板書設計】

將(廉頗)負荊請罪

→不和→和

相(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學文學會十個生字,並能正確讀寫、積累詞語。

2、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故事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4、體會文章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激發愛國情感。

5、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物的精神。

2、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學案設計:

1、自主學習生字詞。

2、仔細閲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

3、把三個小故事講給家長聽。

4、讀文章,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連堂

一、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文中的三個小故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二、學生自讀課文,自主質疑。

三、學生質疑總彙??師生合作解疑:

完璧歸趙

1、和氏璧真的是有毛病嗎?藺相如這麼説的目的何在?

2、藺相如真的要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嗎?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3、秦王明明已經答應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藺相如為什麼還叫人抄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

4、秦王得不到和氏璧,為什麼沒有殺掉藺相如?

澠池之會

5、澠池會上,秦王為什麼要趙王鼓瑟,並叫人記錄下來?

6、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7、秦王擊缶後,為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負荊請罪

8、藺相如立功後職位比廉頗高,廉頗為什麼很不服氣?你是否同意廉頗的看法?為什麼?

9、藺相如是否很怕廉頗?他一再躲避廉頗是為了什麼?

10、廉頗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軍,為什麼要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11、你認為“將”“相”和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附重點題答案:

11、“將相和”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開闊胸襟,廉頗的知錯能改。從實質上是“將”和“相”共同的愛國思想。

5、秦王叫趙王鼓瑟,是為了表示秦王可以指揮趙王。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這對趙國來説是奇恥大辱;

6、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為了説明兩國之間是平等的,他冒着生命危險,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和榮譽。

8、不同意。每個人的工作和貢獻是不一樣的。藺相如雖然不能像廉頗一樣持刀作戰、立下赫赫戰功;但他的脣槍舌戰,也同樣是驚心動魄,同樣也需要用自己的生命為趙國保住尊嚴。一樣值得敬佩。

二、體會人物品質:

1、文章中,突出體現了“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物形象。請你用紅筆劃出文章描寫這兩個人物最精彩、最令你感動的片段,反覆讀讀,品品,用你自己認為準確的詞語歸納:你認為他們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2、談談你對“秦王”和“趙王”的看法,要説明理由。

三、把握文章的主體結構:

《將相和》中有三個獨立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你能説説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嗎?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是難點。

【教學準備】生字詞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1、讀準字音:

“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2、朗讀課文並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四、佈置作業

1、結合課後“思考練習”。

2、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麼説的?並讀一讀這些句子。

3、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1、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3、藺相如立下了什麼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複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

2、澠池會上秦王怎麼侮辱趙王?藺相如怎麼對付?用的是什麼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麼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鬥爭趙國佔了上風,功勞應屬於誰?為什麼?

(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麼聯繫?

6、複述故事。

五、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説要給他個“下不了台”,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麼要給他個下不了台?廉頗説的對不對?

2、藺相如怎樣對待?

3、將相怎樣和好?説一説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全文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為什麼不和又為什麼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堂練習

複述三個故事。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6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生字:

璧、允、廉、頗、侮辱、拒。

⑵新詞:

理屈、示弱、抵禦、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⑶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2、能力訓練點:

⑴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⑵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⑷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暴力、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2、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繫。主要是在反覆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突破難點。

3、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後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複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敍,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二、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五年級最新教學設計《將相和》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全文共講了哪幾個故事。

2、自學本課生字詞,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絕口不提”、“完璧歸趙”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3、按不同故事內容給文章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1、學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按不同故事內容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1、板書課題,讓同學齊讀,導入設問:

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呢?請你們自己先讀讀書,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初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並藉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表示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説。

示弱──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推辭──謙讓不幹。

抵禦──抵擋,抵抗。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説話有氣勢。

能耐──技能,本領。

攻無不克──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多指善於打仗。

負荊請罪──負。揹着。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着上身,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二、師生共同介紹歷史背景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好”(或“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完璧歸趙”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鑑定,鑑定的結果説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使辨別玉的專家來鑑定,結果同樣説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最後哭出了血。文王聽説後,就派人問他,説:“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説:“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説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文王於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於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由於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藺相如不畏強權,甘冒喪失性命的風險,完璧歸趙,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於“和氏璧”的珍貴。《將相和》教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