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6篇)

來源:文萃谷 9.08K

翻譯是在準確(信)、通順(達)、優美(雅)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翻譯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通用6篇)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着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註釋:

①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②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別京都的距離。

③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④花:比喻國家。即:到。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着“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敍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脱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裏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迴歸的喜悦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後,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樑章鉅寫信,商討國事,並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歎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並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脱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脱離官場,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説“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後》),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旨: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複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於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原文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温文。

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

譯文

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時候就竭力地讚譽你,是你又狂放又俠義又温文爾雅。

示人以肝膽就像秦時的明月那麼亮,送給我的友情又像山嶺上的白雲那麼多。

註釋

苦譽:竭力讚美。苦,竭力;盡力。

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盦(一作定庵)。漢族,浙江臨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4

原文: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註釋

⑴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齡《放歌行》:“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喑(yīn),沉默,不説話。

⑶天公:造物主。抖擻:振作,奮發。

⑷降:降生,降臨。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鋭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5

原文: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註釋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

賞析: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龔自珍因事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於農歷四月二十三日動身南歸。詩人客居京城達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今日一旦離去,已屆四十八歲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師,冷署閒曹,俸入本薄,性既豪邁,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觸動時忌。”其辭官離京時的萬端棖觸,可以想見。

首句“浩蕩離愁白日斜”,以“浩蕩”二字,極為凝練地寫出離愁的'深廣。“白日斜”三字一筆勾勒景物,以夕陽西沉、暮色蒼茫的氣氛,強化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種種情懷。詩人南下,本是回到故鄉,然而他卻感慨道:“吟鞭東指即天涯”。離京標誌着龔自珍政治生涯的終結,他仕途蹭蹬而一事無成,此次離京無望重返,於是當聽到馬鞭抽響,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斷腸之感。滿懷愁緒的他,無心賞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會增加他的悵惘。可是他的視野裏出現了落花--他在好幾篇詩中吟詠過的“薄命花”、“斷腸花”!當他觸景會心的一剎那,想必有一絲幽怨、幾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塵,不象徵着自己的遭遇和命運麼?如果詩人沉浸於感歎年華已逝、青春不再,那麼他就不是龔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詩人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瑰麗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羣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這哪裏是落花的葬詞?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讚歌!

龔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書院,聚徒講學。他不無怨恨、不無留戀地告別了過去,但又滿懷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於培養年輕一代。他對國家民族的那一份執著的忠忱,至此化為薪盡火傳、澤被後人的一種使命感,“落紅”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徵。反覆吟誦此詩,便會深感詩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膽!

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跡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櫫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