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空氣》教案

來源:文萃谷 1.5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空氣》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它是看不見摸不着的,知道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

感知空氣

活動難點:

瞭解空氣

活動準備 :

空箱子一個,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氣球、吸管、口杯等實驗材料。

活動過程 :

一、開始部分。

律動,幼兒聽音樂《十個印第安人》自由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認識空氣。

1、空氣的特點。

教師通過做遊戲請幼兒用鼻子聞一聞,耳朵聽一聽,小手摸一摸,然後説一説禮物的特點,請大家來猜一猜,這個箱子裏邊到底裝的是什麼禮物?

小結: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2、瞭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1) 請幼兒閉上自己的嘴,並用小手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憋得喘不上氣來,因為我們的身體裏沒有空氣。)

(2) 請幼兒做深呼吸再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受?為什麼?(這次我們能堅持一會了,不是那麼憋的荒了,因為我們肚子裏吸進空氣了。)

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空氣呢?(動植物)

3、空氣在哪裏。

老師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和空氣玩一玩遊戲,好不好?”

“可是空氣在哪裏呢?誰知道?”

(1) 幼兒自由發言。師小結:其實空氣無處不在,到處都是,現在我們想辦法把空氣裝起來。

(2)教師給幼兒提供教材(氣球、塑料袋、吸管、口杯等)讓幼兒找空氣,並把它裝起來。

(3)用吸管對着手吹,告知幼兒空氣還是流動的,這就叫做風。

(4)幼兒交流: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裝空氣?(瓶子可以裝空氣、輪子有空氣、衣服兜裏有空氣等等)

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三、結束部分。

《空氣娃娃》的製作

方法:把塑料袋裝進空氣打結,做娃娃頭;用口杯做娃娃身體;用吸管做娃娃尾巴;用準備好的圖形做娃娃的耳朵、眼睛、鼻子、嘴 。

活動延伸:

幼兒和家長共同給空氣娃娃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我參加國培所上的一節公開課。幼兒是從培訓所在地幼兒園找的大班的孩子,課堂上幼兒很興奮,參與也很積極。幼兒通過看、聽、聞、做對空氣有了新的認識、瞭解。在空氣娃娃的製作中,也懂得了廢物利用。這節公開課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學員的認可。

但是課後,我也發現存在許多的問題:

1、課前應和幼兒有一些必有的交流,這樣就可以避免授課中出現冷場。

2、教具出示的順序應考慮到整個課程的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幼兒打翻口杯裏的水。

3、時間安排不夠,結束部分處理不到位。結束部分計劃指導幼兒做完空氣娃娃,可是我剛講解完畢時間就到,慌亂之下結束授課。我應該講解完畢之後,把製作娃娃部分留給幼兒和家長做親子游戲。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2

活動目標:

1、探索生活中空氣壓力的各種現象的興趣。

2、按照實驗步驟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實驗操作中,感受空氣的壓力。

活動難點:

能夠按照實驗步驟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玻璃瓶、紙片、玻璃彈珠、水。

活動流程

直接導入——實驗操作——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空氣在哪裏?

空氣有力量嗎?從小實驗中找答案。

二、實驗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氣能形成壓力

1、材料介紹

猜一猜紙片能拖住玻璃杯裏的水嗎?

2、驗證

(1)教師演示

重點步驟講解:水倒滿玻璃杯、用手輕壓紙片、慢慢翻轉。

(2)幼兒操作

兩人一組完成實驗。

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

3、實驗結果

(1)幼兒交流

杯子倒過來水沒有流出來,是誰在幫忙?

(2)為個別實驗失敗幼兒糾錯

為什麼水不加滿,杯子倒過來水會落下來。

小結:杯子裏的空氣和外面大氣壓相互抵消。

(3)小結: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能形成一股力量,我們叫它空氣壓力,幫助紙片托住玻璃杯裏的水。只有做了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結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氣壓力大

1、設疑

裝滿水的玻璃瓶裏如果再放入彈珠,紙片會掉下來嗎?

2、幼兒操作

數一數,放幾顆彈珠。

提醒幼兒注意實驗要點。

3、實驗結果

幼兒交流

放了玻璃彈珠後,紙片掉下來了嗎?

你放了幾顆?

小結:原來空氣的壓力能夠托起玻璃杯裏那麼多、那麼重的彈珠,空氣的壓力很大。

活動延伸:

生活中的空氣壓力

實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氣壓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並知道空氣的重要性,活動中主要通過多次實驗,探索利用小紙片使杯子裏的水倒過來而不流出來的方法,來感知空氣的壓力。環節中粘鈎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3

實施策略

為了更好的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與價值,幼兒園的研究團隊羣策羣力,歸納總結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四環教學法"。

第一環: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從經驗入手)

第二環:問題引路--猜想設疑(從問題入手)

第三環:操作實踐--探究發現(從操作入手)

第四環:表達交流--解決問題(從生活入手)

本次活動,通過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而《杯子出來了》《吹氣球》兩個小實驗,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空氣壓力這一科學現象,運用從實驗中獲得的新經驗解釋生活中的有趣現象,體驗空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通過猜想-嘗試-分享-再嘗試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現空氣壓力的存在,瞭解空氣壓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引發幼兒探究合理利用空氣壓力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瞭解由空氣壓力產生的有趣現象。

2.能在實驗中主動探究、自主發現空氣是有力量的。

3.對科學遊戲產生興趣,簡單瞭解空氣壓力對生活的幫助。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主動探究空氣壓力的有趣現象,瞭解其和生活的關係

教學準備

紙杯、塑料杯各19個,大飲料瓶、吸管、氣球各19個,記錄表1張、即時貼若干,磁鐵10塊,課件及視頻

教學過程

(一)由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導入,引發幼兒對空氣壓力的興趣,知道空氣有力量。

1.課件:邀請幼兒進入米奇科學之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遊戲《壓不扁的瓶子》。提問:為什麼瓶子壓不扁?瓶子裏面充滿了什麼?

小結:蓋上瓶蓋後,裏面的空氣出不來,頂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勁也壓不扁。得出結論:空氣是有力量的。

(二)通過遊戲《吹氣球》,讓幼兒在探究中發現空氣是個大力士

1.遊戲《吹氣球》,提問:米奇妙妙屋裏的科學遊戲可真有趣,咱們繼續出發,看看米奇又為我們準備了什麼?

2.通過吹氣球-猜想放到瓶子裏的情況---嘗試操作---得出結論:放到瓶子裏的氣球是吹不起來了,因為裏面充滿了空氣,空氣真是個大力士。

(三)通過遊戲《杯子出來了》,讓幼兒瞭解空氣無處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紙杯和塑料杯)。請幼兒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紙杯裏,不用手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塑料杯子出來?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組織幼兒討論:杯子為什麼飛出來了?

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它不僅可以讓我們呼吸,空氣的壓力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四)通過分享交流、觀看視頻,瞭解空氣壓力和生活的關係,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氣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幫助?

2.觀看視頻,教師總結:空氣的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小朋友們從國小習科學知識,長大可以利用空氣的壓力的原理,創造出更多幫助人們生活的物品。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初步掌握做前思,多試試才知道的科學理念。

  活動準備:

1、袋子人手一個,氣球,紙袋子,瓶子,吸管每組一份;

2、教室二維圖一張,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揭示空氣的存在。

1、出示食品袋,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張開袋口直接朝裏看,自問自答地:裏面有東西嗎?

2、迴應幼兒的跟從與參與:邊説“到底有沒有”邊慢慢收緊袋口。讓幼兒判斷。

3、針對幼兒不同看法採用不同的迴應策略:

對a:讓其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對b:有什麼?什麼樣?

揭示“空氣”這個詞:或順應幼兒,或告知幼兒。

二、找一找,抓一抓,進一步感受空氣的無所不在。

1、幼兒找空氣、捉空氣

“你認為還有空氣嗎?哪裏有?”

“到底有沒有,試試才知道。”

交代要求:到你認為有的地方去找、去捉。聽到提醒就上位。

2、交流:

①個別交流:捉到了嗎?在哪捉到的?

②集體交流:並在空間圖上作標註。

師:通過試試,現在來看看,哪裏有空氣?

③期間,穿插對“空氣會流動”特性的關注。

請兩名抓到和沒有抓到空氣的孩子上來演示,同他們動作的差異中發現“如果手不抓緊空氣就會從袋子裏跑出去一部分”,感知空氣的流動性。

三、做一做、玩一玩,進一步感知空氣的流動性。

介紹操作要求

師: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在流動的時候還會發出聲音呢,想想看你有什麼辦法讓這些材料裏的空氣發出聲音。

幼兒操作。

引導幼兒通過擠一擠、吹一吹的方法,讓操作材料發出聲音。

分享結果,教師小結。

①師:你是用什麼方法讓瓶子發出聲音的?(吹一吹)猜猜是哪裏的空氣流動起來發出聲音的?(瓶子裏的空氣)你有什麼辦法證明是瓶子裏面的空氣在流動,而不是瓶子外面的空氣在流動?(引導幼兒朝着瓶子外面和瓶口吹起來證明。)

②師:你是怎麼讓氣球發出聲音的?(幼兒示範放出氣球的氣)這又是哪裏空氣在發出聲音?

③師:這個紙袋子能發出聲音嗎,你是什麼做的?(引導幼兒用力將袋子壓扁)為什麼會發出“嘭”的一聲?

小結:我們做了這麼多的實驗發現空氣在很快流動起來的時候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四、延伸:

我們去科學角來用更多的材料和空氣玩一玩發聲音的遊戲吧。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空氣的屬性、作用。

2、發展幼兒智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豐富詞彙:空氣、氣體、燃燒。

4、知道空氣具有支持燃燒的作用,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氣球、蠟燭、瓶子、玻璃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師來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兒歌好不好?兒歌的名字叫《空氣的話》”

教師朗誦兒歌:“看不見、聞不到、摸不着、抓不住,你需要,我需要,大家誰也離不了。”“小朋友,你們聽完了兒歌,你們認為空氣的對話不對呀?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空氣的話為什麼是對的?”“噢,看來小朋友都知道空氣的話是對的,但卻不知道是為什麼?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空氣,一起來解答你們心中的“為什麼”好不好?”“好!”

二、基本部分

讓幼兒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到處都會流動的氣體。

1、 兒與教師一起做一個深呼吸的動作。提問:“小朋友,剛才我們吸進來的是什麼?(空氣)小朋友聞到什麼味道了嗎?這説明空氣有沒有味道呢?

2、 教師出示氣球,讓幼兒觀察,問:“小朋友,氣球現在是什麼樣?(扁扁的)”老師吹氣球問:“現在是什麼樣的?”“圓的。”請幼兒摸一摸有什麼感覺?(鼓鼓的)

教師將氣球的空氣放出,在放氣的過程中,請幼兒仔細觀察,放完後問幼兒:“你們剛才看到空氣沒有?”“沒有”“那現在誰能告訴老師:空氣是什麼樣的?”“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的。”

小朋友,現在請把你們的手放在嘴邊,往外呼吸一口氣,你們的手有什麼感覺?(因為空氣可以流動)噢,空氣還是可以流動的,所以説它是一種會流動的氣體。

三、小實驗

前面我們知道了空氣的特性,下面我們來看看空氣還有什麼作用呢?

1、 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把兩隻蠟燭點燃,讓一位小朋友拿玻璃杯蓋住其中一隻蠟燭,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被蓋住的蠟燭為什麼熄滅了?這説明了什麼?

這就是空氣的另一個作用:空氣具有支持燃燒的作用。用玻璃杯蓋住蠟燭,外面的空氣就進不去杯中,所以沒有了空氣,蠟燭就滅了。

2、 將兩隻小昆蟲分別放入兩個玻璃瓶內,其中一個用蓋子蓋住,幾分鐘後觀察,兩個瓶內的小昆蟲有什麼變化?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6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讓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和重要性。

2、通過討論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醒幼兒綠化樹木能淨化空氣。

3、培養幼兒積極去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袋,衝氣玩具,空玻璃瓶,兩隻蠟燭,火柴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探索發現空氣的存在:

(1)請幼兒想辦法把桌上的塑料袋、衝氣玩具都鼓起來。(不能裝東西)

(2)提問:它們是怎樣鼓起來的?裏面裝的是什麼?

(3)請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嚐嚐空氣,有什麼感覺?

小結: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氣體。

實驗:將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後慢慢將瓶子傾倒,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2、認識空氣

(1)讓幼兒閉上嘴巴,捏住鼻子,説出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小結:人和動物都離不開空氣,否則會因缺氧而死。

實驗:空氣助燃把兩隻點燃的蠟燭粘在平板玻璃上,將大小不同的兩個玻璃瓶同時到扣在兩隻蠟燭上,看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

小結:空氣能幫助燃燒,大瓶裏的空氣多,蠟燭燃燒時間長,小瓶裏的空氣少,蠟燭燃燒時間短。

實驗:驗操作,探索活動。

1、身體裏的空氣以小組的形式,請幼兒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氣,感知身體裏空氣的存在。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2、土裏的空氣。

以小組的形式,幼兒分別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並將自己看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一)幼兒集體討論。

1、讓幼兒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2、請各組輪流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二)教師小結: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我們就會死掉,小動物和小花、小草,還有土也需要空氣,可是有的工廠排放出來黑黑的氣體,污染了我們的空氣,就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要一起來保護環境,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很健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

你還知道空氣有那些用處?

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

結合幼兒的接受能力,老師簡單講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的危害,教育幼兒要將衞生,保護環境,讓空氣保持清新。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是個難點。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7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空氣的特點,瞭解空氣的用處。

能力目標:能夠用塑料袋捕捉空氣,並且製作空氣小玩具。

情感目標:喜愛參加科學活動,體驗抓空氣的樂趣。

  活動重點:

知道空氣的用處和特點,體驗抓玩空氣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夠獨立用塑料袋等物品捕捉空氣製作空氣玩具。

  活動準備:

塑料袋、夾子若干,彩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律動導入 (邊唱邊做動作)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裏?眼睛在這裏,用手指出來。

展開

  二、提出問題,幼兒猜想

1、師出示保鮮袋,並提問,這是什麼?

2、小口袋餓了,想吃飽,請幼兒們想辦法讓小口袋吃飽

  三、教師示範,引導幼兒感知空氣

1、師用塑料袋捕捉空氣,向幼兒解説,小口袋吃飽飽了,小口袋吃了什麼呢?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呢,並且組織幼兒討論

2、進一步向幼兒提問,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呢,空氣在哪裏呢,有什麼作用呢

3、幼兒自由發言

總結:小口袋吃了很多空氣,變得的鼓鼓的,胖胖的。空氣無色無味,存在在我們身邊的,比如電風扇吹出來的風就是空氣

  四、幼兒嘗試裝空氣,感受空氣的流動

1、向幼兒解説如何用塑料袋裝空氣,鼓勵幼兒嘗試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請每組一個代表幼兒發言,説一説如何捕捉空氣,怎麼樣不讓空氣逃跑

4、打開口袋放走空氣,請幼兒説一説袋子為什麼不鼓了

小結:空氣寶寶很淘氣,喜歡跑來跑去(空氣是流動的)

  五、自制空氣小玩具

1、出示彩紙、塑料袋,引導幼兒説出自己的創意,引發幼兒製作的熱情

2、幼兒分組進行製作“塑料袋風箏”,“先用彩紙裝飾,用馬克筆在塑料袋上繪畫,在裝滿空氣”

3、教師進行分組指導

結束:幼兒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解説

活動延伸:

延伸至户外,拿着自己製作的塑料袋風箏去户外遊玩吸水的?組織幼兒,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裏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裏有東西嗎?(杯子裏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 現。

3、討論:手帕為什麼沒有濕?水為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着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麼沒濕? 第二次手帕為什麼濕了呢?

6、總結。

四、活動延伸

將一隻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活動,幼兒都能很好地認識空氣並知道空氣的重要性,環節中粘鈎的運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動效果很好。本次活動圍繞目標進行,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空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9

  活動目標:

1、對空氣有初步的瞭解,感知空氣是到處都有的,無處不在的。

2、通過小實驗,使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

3、對科學小實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玩塑料袋的經驗,喜歡參與户外活動並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氣

2、物質準備: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氣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動重點:

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

  活動難點:

通過小實驗,使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

  活動過程:

  一、找空氣。教師變魔術,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變魔術,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哦。

1、教師出示塑料袋變魔術,並提問:變變變,剛才扁扁的塑料袋現在變成什麼樣的'了?

2、幼兒回答。

3、師:誰能告訴我是什麼讓塑料袋變的鼓鼓的嗎?那你知道老師是從哪裏找到空氣寶寶的嗎?

4、教師換地方找空氣,引導幼兒説説是在哪裏找到的空氣。

5、幼兒變魔術尋找空氣引導語: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尋找空氣,但是空氣寶寶有點淘氣,如果你不緊緊的捏緊塑料袋口,空氣寶寶就會跑出去了,然後告訴我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空氣寶寶。

6、師幼交流:你是從哪裏找到的空氣寶寶的呢?

7、教師總結:你剛才找空氣的時候,你看得見它嗎?你聞到什麼了嗎?你來摸一摸,摸的到嗎?原來空氣寶寶既看不見又摸不到聞不到的,而且他到處都有。

  二、實驗:手帕的變化,進一步驗證空氣是到處都是的。

師:空氣寶寶還想和小朋友們變魔術,我們來看看他是不是到處都是。

1、教師出示幹手帕,並請小朋友們驗證。

2、實驗一:玻璃杯裏的空氣師:出示一隻空玻璃杯和一隻乾淨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請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裏的手帕有沒有濕?(出示玻璃杯裏的手帕)

3、教師提問:手帕為什麼是乾的?是什麼東西把水擋在了外面呢?

4、實驗二: 玻璃杯裏的空氣師:出示另一隻空玻璃杯和另一隻乾淨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傾斜倒扣在水槽中,請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沒有濕?(出示玻璃杯裏的手帕)師:為什麼第一次手帕沒有濕,第二次手帕濕了呢?(請幼兒回答)

5、教師總結:因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氣沒有進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沒有濕。第二次玻璃杯是傾斜的,玻璃杯裏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到玻璃杯裏,所以手帕濕了。

6、重複進行實驗一實驗二一次並總結。

  三、遊戲:氣球鼓起來。

1.教師出示瓶子和氣球。

師:這是一個塑料瓶,裏面什麼東西都沒有,把氣球套在塑料瓶上,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怎樣才能讓氣球鼓起來呀?我們一起來事實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隨機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3.教師小結:塑料瓶裏什麼使氣球鼓起來?我們的瓶子裏是空的嗎?裏面裝的是空氣。

  四、教師總結。

空氣是到處都有,無處不在的,看不見聞不到摸不到。

師幼手拿塑料瓶離開活動室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0

活動目標:

1、 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2、 保護孩子的求知慾,發展探索的能力。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氣球、打氣筒、紙、筆。

活動過程:

1、 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着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2、 探索:氣球裏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裏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説説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着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3、請幼兒在自己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慾望。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初步瞭解物質燃燒需要空氣。

2、引起幼兒探究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麼?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後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麼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三、動手做實驗: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裏有東西嗎?(杯子裏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麼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為什麼沒有濕?水為什麼進不了杯了?杯子裏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後將茶杯倒扣傾餘着放入水中,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第一次手帕為什麼沒濕?第二次手帕為什麼濕了呢?

四、總結:空氣就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的存在。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活動主要通過實驗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感知。真正促進了幼兒的科學素養的養成,發揚了個性,發展了能力。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不斷地探索中感知空氣的存在、壓力、作用等,並在活動中滲透環保意識。

2、鼓勵幼兒質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嚴謹的科學態度,並在活動中讓他們推理、判斷,表達探索方法。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大水盆每組一個。

2、吸管、毛線、透明膠、塑料袋、泥工板

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蠟燭

活動過程:

㈠集中活動談話:空氣在那裏?

1、引題:老師出示透明塑料袋,請幼兒説説裏面有什麼?(幼兒回答:什麼也沒有)。老師把塑料袋隨意一裝,捏緊問幼兒?"鼓鼓的塑料袋裏有什麼?"(請幼兒回答並感知)。

2、引導:如果塑料袋裏沒有東西為什麼鼓鼓的?按不下去,裏面到底有什麼呢?為什麼有東西,我們看不見呢?塑料袋裏到底有什麼?

3、遊戲:找空氣

⑴老師:空氣看不見摸不着,就象一個隱身娃娃,在和小朋友們捉迷藏,它到底躲在哪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

⑵老師提出遊戲任務:用塑料袋裝空氣,並説説在哪裏找到的。

⑶幼兒遊戲

⑷交流發現,老師小結:"到處都有空氣。"

㈡分組探索:

1、老師:空氣到處都有,空氣還有許多祕密,誰知道?

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東西,有氣球、瓶子、杯子、手帕等等,我們一起動手找空氣有什麼祕密,好嗎?

2、分組探索:

⑴幼兒按意願自由分成二組,選擇喜歡的材料探索,説一説自己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等一下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A組:提供蠟燭、玻璃杯、火柴、手帕、泥工板,

遊戲:《不吹自滅》、《泡泡出來了》、《不濕的手帕》

B組:提供毛線、吸管、氣球

遊戲:《氣球火箭》

⑵幼兒分組探索空氣的存在、作用。空氣動力等特性,可互相交流發現,由老師記錄。

⑶幼兒交換遊戲

鼓勵幼兒大膽發現問題,思考討論找出解決的辦法,鼓勵幼兒質疑,發現不同問題。

㈢幼兒交流發現,老師小結:

空氣無處不在,它有動力、壓力,幫助人們做許多事,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

活動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緻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清水、手帕、塑料杯、每人一個塑料袋、每人一根塑料吸管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作用及特徵。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變魔術的遊戲(師示範)。

(一)將手帕團塞入玻璃杯杯底。讓幼兒觀察:

(1)杯子裏有什麼?

(2)杯裏除了手帕還有別的東西嗎?

(3)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裏的手帕會怎麼樣?我們來試一試,杯子裏到底有沒有其它東西。將玻璃杯倒扣壓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濕了嗎?為什麼?(師:杯子裏還有其他的東西,是它把水擋住,不讓水流進杯子裏,所以手帕沒有濕。)(二)杯子裏有什麼東西呢?請小朋友仔細往下看:將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們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東西從杯子裏跑出來吹出泡泡的?(空氣)(三)杯子裏有空氣,空氣把水擋在了杯子的外面,所以手帕沒濕。

二、尋找空氣:

1.空氣是個淘氣的小娃娃,平時最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了,今天我們一起把空氣娃娃找出來,好不好?

2.幼兒試驗:

(1)將幼兒分成三組,其中兩組每人一個瓶子,將瓶子橫放到水裏,觀察現象。

(2)第三組幼兒每人一根塑料吸管,用吸管往水裏吹氣,觀察現象。

3.水裏冒出了什麼?是誰在吹泡泡?空氣藏在了哪裏?(瓶子裏、我們的身體裏)。

4.除了這些地方有空氣,還有哪裏有空氣?幼兒討論後回答問題。

三、空氣的特徵和作用

1.空氣娃娃每天都圍繞在我們的周圍,誰來説一説空氣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幼兒講述)請小朋友一人拿一個塑料袋,我們來玩“抓空氣”的遊戲。請小朋友拿起塑料袋,把袋口張開,然後用力一晃,迅速的將袋口擰緊,用手慢慢向袋底擠,為什麼擠不動了?塑料袋裏有什麼?

(1)我們在哪裏找到的空氣?

(2)張開口袋看一看,我們能看見空氣嗎?

(3)能聞到氣味嗎?

(4)能摸得着嗎?

師小結:空氣娃娃一直都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但是空氣娃娃很會變魔術,平時我們是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的。

2.我們生活在空氣當中,如果我們離開了空氣會怎麼樣呢?幼兒討論。

3.我們一起閉緊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試一試有什麼感覺,當你堅持不住的的時候就把小手拿下來。

4.為什麼會有難受的感覺呢?因為空氣不能進入到我們身體裏了,我們不能呼吸了,所以會覺得很難受。如果時間長了,人就會慢慢死去的。你説空氣對我們的作用重要嗎?(非常重要)

5.如果沒有了空氣,我們就沒法呼吸,沒法生活了。所以説空氣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那如果空氣變髒了,我們呼吸了變髒了的空氣會怎麼樣呢?(幼兒講述)小朋友知道怎樣來保護空氣不受污染嗎?(多種樹,讓樹木來幫助我們淨化空氣;少開車,減少廢氣的排放等)

四、結束部分和幼兒一起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做運動。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説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説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4

【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2、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棉花、香煙、瓶子。

2、自制多媒體電腦教學軟件。

3、自攝的有關空氣污染的錄像片。

【活動過程】

1、瞭解空氣遭受污染的情況

(1)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可是現在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請小朋友認真看錄像,想一想這些事情對空氣有沒有影響。

(2)放映自攝錄像片,請幼兒觀看。鏡頭一:滿天飛揚的塵土;鏡頭二:汽車、摩托車排出的廢氣;鏡頭三:工廠煙囱飄出的黑煙;鏡頭四:焚燒垃圾時產生的濃煙;鏡頭五:燒香、放鞭炮時的繚繞煙霧;鏡頭六:正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有什麼危害?

2、感知不潔空氣對人體的危害

(1)現在我們來做實驗,方法是現在瓶子裏放一團雪白的棉花,然後把一支點燃的香煙放進瓶子。

(2)在等待實驗結果的過程中,播放課件《人圖上半身內部器官圖》,重點突出呼吸道,顯示空氣在體內的循環現象及其過程。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空氣在人體內的“流動”過程,請你們想一想如果人吸進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氣,會有什麼影響?

(4)向幼兒展示實驗結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薰黃了,請幼兒聞一聞瓶子裏的氣味,説説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顯示人體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後呼吸器官受損的情況。顯示方法是設置一道黑色氣流進入呼吸道,把整個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結:如果我們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身體危害很大。

3、鼓勵幼兒學做“環保小衞士”。

(1)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衞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氣的行為,讓空氣變得更潔淨。

(2)幼兒操作鼠標,在自制多媒體電腦教學軟件上找出污染空氣的行為。

(3)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減少空氣污染,保護身體健康。(如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不隨便亂扔垃圾)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留意觀察日常生活中還存在哪些污染空氣的事,並能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減少污染。

中班科學《空氣》教案15

  一、理論依據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二、實施策略

為了更好的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與價值,幼兒園的研究團隊羣策羣力,歸納總結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四環教學法"。

第一環:創設情境--激情引趣(從經驗入手)第二環:問題引路--猜想設疑(從問題入手)第三環:操作實踐--探究發現(從操作入手)第四環:表達交流--解決問題(從生活入手)本次活動,通過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而《杯子出來了》《吹氣球》兩個小實驗,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空氣壓力這一科學現象,運用從實驗中獲得的新經驗解釋生活中的有趣現象,體驗空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通過猜想-嘗試-分享-再嘗試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現空氣壓力的存在,瞭解空氣壓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引發幼兒探究合理利用空氣壓力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瞭解由空氣壓力產生的有趣現象。

2.能在實驗中主動探究、自主發現空氣是有力量的。

3.對科學遊戲產生興趣,簡單瞭解空氣壓力對生活的幫助。

  四、教學重難點

主動探究空氣壓力的有趣現象,瞭解其和生活的關係

  五、教學準備

紙杯、塑料杯各19個,大飲料瓶、吸管、氣球各19個,記錄表1張、即時貼若干,磁鐵10塊,課件及視頻,

  六、教學過程

(一)由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導入,引發幼兒對空氣壓力的興趣,知道空氣有力量。

1.課件:邀請幼兒進入米奇科學之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遊戲《壓不扁的瓶子》。提問:為什麼瓶子壓不扁?瓶子裏面充滿了什麼?

小結:蓋上瓶蓋後,裏面的空氣出不來,頂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勁也壓不扁。得出結論:空氣是有力量的。

(二)通過遊戲《吹氣球》,讓幼兒在探究中發現空氣是個大力士

1.遊戲《吹氣球》,提問:米奇妙妙屋裏的科學遊戲可真有趣,咱們繼續出發,看看米奇又為我們準備了什麼?

2.通過吹氣球-猜想放到瓶子裏的情況---嘗試操作---得出結論:放到瓶子裏的氣球是吹不起來了,因為裏面充滿了空氣,空氣真是個大力士。

(三)通過遊戲《杯子出來了》,讓幼兒瞭解空氣無處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紙杯和塑料杯)。請幼兒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紙杯裏,不用手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塑料杯子出來?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組織幼兒討論:杯子為什麼飛出來了?

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它不僅可以讓我們呼吸,空氣的壓力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四)通過分享交流、觀看視頻,瞭解空氣壓力和生活的關係,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氣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幫助?

2.觀看視頻,教師總結:空氣的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小朋友們從國小習科學知識,長大可以利用空氣的壓力的原理,創造出更多幫助人們生活的物品。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