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空隙的祕密》

來源:文萃谷 1.58W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極力、喚醒和鼓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空隙的祕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空隙的祕密》

  【活動目標】

1、大膽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隙的現象。

2、喜歡探索,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經驗

  【活動準備】

大石頭、小石子、沙子每組幼兒一份;帶蓋的大瓶子四個;幼兒記錄表(附後);PPT圖片(附後)等

  【活動重難點】

在實驗中發現物體之間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體填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感知材料。(目的:調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們要做個有趣的實驗,看看我們桌上的實驗材料是什麼。(石頭、石子、沙子)比較一下這三樣材料,有什麼主要的不同之處。”(大小、輕重、形狀不同)

  二、操作實驗,交流共享。(目的:在實驗、交流中引導幼兒主動發現物體間存在的空隙)

1、交代實驗要求

“今天的實驗三人一組合作進行,用三分鐘時間,試着把這三種材料全部都裝進大瓶子裏。想想怎麼放才能比較容易將這些材料全都裝進瓶子裏。在實驗時要記錄放材料的順序,什麼先放就記在1號空格,看看實驗結果能否把這些材料全部裝進瓶子裏”(出示記錄表並介紹)。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記錄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動中及時記錄操作過程及結果,可以幫助幼兒更清晰、全面交流經驗。

2、幼兒第一次實驗,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關鍵提問:試試看按照什麼順序裝這三種材料會把更多的材料裝進瓶子裏?

●補充提問:同樣多的材料,為什麼有的小組裝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組還有許多材料沒有裝進瓶子裏?

●交流、對比操作方法後小結:外面留許多材料的小組是瓶子中還有許多空隙,而按照石頭→石子→沙子的先後順序裝,容易將更多的材料裝進瓶子裏。

3、第二次實驗,集體交流實驗結果。

●幼兒藉助提供的有洞洞的籃子快速將三組材料分離開。(增強幼兒動手及相互間的合作能力。)

——根據第一次的實驗情況,已經成功的組提供多一些的沙子讓他們想辦法裝進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戰性,未成功的組借鑑經驗再次實驗,激發每一組幼兒參與探索、操作的積極性,讓每一組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收穫,增強信心)

●關鍵提問:這一次在裝三組材料時又會發現什麼祕密呢?

——通過第二次實驗探索、交流印證:按照石頭→石子→沙子的先後順序比較容易將三組材料都裝進瓶子中。從而發現:石頭間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間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搖一搖還可以裝更多的沙子。

●提升小結:原來,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物品,可以減少空隙,裝更多的東西。

4、教師激趣實驗:選擇幼兒認為最滿的一瓶,問是否還可以裝東西。然後倒水滲透進去,使幼兒發現空隙其實還沒有填滿,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物體空隙祕密的興趣。

  三、觀察圖片,遷移生活經驗。(目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的聯繫)

——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展開,我提供了幼兒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照片,在情境中引發他們進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多能為生活服務的有益經驗,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過渡語:今天我們在實驗中發現了瓶子裏的空隙,並通過合理的擺放方式填充了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裏的空間,讓瓶子儘可能的多裝一些材料。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合理利用好空間的例子,一起來看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張挨着一張擺放;或者從下往上疊起來放)

PPT二:真空袋收納家中靠墊

總結:看來合理安排、利用空間真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