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有的人》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73W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所以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有的人》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八年級《有的人》教學設計

  八年級《有的人》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課前準備】

魯迅的詩《自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

人都有生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態度。有的人活得崇高、偉大;有的人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問題上,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哪個同學能舉出這兩方面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評析、小結。

2、根據本課內容,介紹魯迅的《自嘲》和散文詩集《野草》。

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3、聽錄音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學生自讀詩歌。把握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

(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節分別與上面三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

二、小組合作,閲讀研討

1、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

(每節詩的後兩行。)

2、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三、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感情。

指名朗讀詩歌,讀出各節的真情實感。

(對學生把握不準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的內在感情。)

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小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細讀詩歌,體會詩歌對比的.寫法。

  八年級《有的人》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讀懂詩所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朗讀。

2、感受魯迅的偉大,培養準確的人生觀。

3、鍛鍊大膽質疑、自求自得的閲讀素養。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出示提示(幻燈片):

1、(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紹興)(早)(棄醫從文 )答案兩個字(生説了之後請説出原因,其中棄醫從文:魯迅最早想學醫來解除人民身體上的病痛,但後來他發現當時中國人民更可怕的病是心理上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喚起人民的良知、骨氣 。)

2、(匕首)(野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1936年10月29日下午5點25分 )答案三個字。

3、野草:魯迅認為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同時把地面比作反動勢力,把地下的熔巖比作革命的火焰。只要能讓革命火焰衝出地面,他願意在熔巖中與反動派同歸於盡。

二、揭示課題

1、幻燈片出示:

面對敵人他橫眉冷對,為人民他願作孺子牛。

2、組織討論偉人逝世,政府部門或者民間會可能舉辦的活動。

3、介紹寫作背景,揭示題目。

三、讀通讀順詩,個人大膽質疑

1、同學自由朗讀全詩,兩個要求:

⑴ 讀通讀順;

⑵ 讀出問題並做好記號。

2、檢查朗讀。

3、再讀詩。要求:

邊讀邊想,從讀懂一個詞一句話着手,把握每一小節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組織學習第一段。

5、小組自由學習其他段落。

四、質疑,理清課文脈絡

1、交流問題。

2、師設疑:

分別指得是哪些人?這些人分別得到怎樣的下場?

五、朗讀昇華感受

1、音頻朗讀。

2、學生點評。

3、齊讀。

六、組織拓展

1、以小組為單位模仿着本詩的格式也來寫兩節詩,寫的對象可以是一個人,如紀念雷鋒有感,也可以是一類人。

2、交流。

七、總結作業

1、背誦。

2、完成個人詩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