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橋之美》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05W

橋之美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説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橋之美》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橋之美》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此單元是學生在國中階段,首次接觸的一個説明文單元,學生對説明文的認知結構才剛剛建構。因此根據本文的特點(本文是一篇美學小品文,詩意化的描寫文字和説明性的文字相互間出),教學中一方面旨在加強學生對説明文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常識。

  【課文簡析】

這篇美學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説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文章的語言也極具個性色彩。此處,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從獨特的角度發掘了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讀者能夠從美術工作者的獨到的視角,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説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並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煥發着美的靈性與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能根據説明文的常識和小品文的特點去學會自我分析文章。

2、過程與方法:

⑴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並理解本文的主旨。

⑵通過與《中國石拱本橋》的對比閲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薰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並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由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2、找出文中説明性的文字,並指出其所運用的説明方法及其作用。

3、引導學生能對本文的重點語句,學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學手段】

本文藉助兩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媒體之一:有關盧溝橋、寶帶橋、趙州橋、風雨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英國的康橋、《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鄉間的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小橋等圖片。

媒體之二: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及一些問題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學的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新課導入

(約5分鐘)

1、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橋

2、提問:為什麼看了這些圖片之後,能給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⑴欣賞圖片。

⑵思考並回答問題。

  二、整體感知(約6分鐘)

1、提出默讀要求:

⑴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儘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不發出聲音來讀。

⑵對默讀的內容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記憶。

2、 默讀課文。

3、 根據記憶,簡單複述課文的內容。

  三、細研課文(約10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答案提示。)

1、説明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⑴從作者的角度看,橋之美主要體現在何處?

(讓學生把握被説明事物的特點。)

⑵本文的説明順序是怎樣的?在文畫出能表示這些説明順序的句子或詞語。

⑶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舉例説明。

⑷從説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如何?

⑸本文有哪些語句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試舉例説明。

2、從小品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⑴什麼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⑵找出文中詩意化的描寫性語句,並簡述這些句子中所藴含的情味。

①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並回答問題。

②學生查閲《現代漢語詞典》,以獲得其簡略的答案。

  四、合作與探究

(約9分鐘)

提出師生合作與探究的問題:

1、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橋之美的句子。並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得出那些審美的基本原理則?

2、從生活中舉出一些實例,來印證這些基本的審美原則

⑴找出句子,並簡答文中所呈現的三條基本的審美原則。

⑵從生活中舉出實例來印證。

  五、整合與拓展

(約13分鐘)

提出有關課文內容整合性的問題:

1、文的主旨是什麼?

(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揮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引領我們去品味、感覺美好而説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並教給我們一些簡單的審美原則如:對比、變化和和諧等,從而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水平。)

2、本文作者的寫作思路又是怎樣的?

(概述橋在不同環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從正面舉例具體闡述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景物既能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從反面舉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相互襯托、相互響應。

3、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與《中國石拱橋》的區別何在?試舉例説明

(《中國石拱橋》與本文的區別:中國石拱橋以準確的數據、例子等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了説明,是人對石拱橋有一個整體的瞭解;本文則用藝術家的眼光對橋的美進行了描寫和評價。)

4、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一些難句的情味,例如:

⑴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⑵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⑶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⑷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①根據文中的段落中心句,來思考並歸納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②從橫向對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達方式、結構、語言特點等方面來思考並回答問題。

③啟發學生:從這些句子在文中的語境、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審美原則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六、佈置作業

(約2分鐘)

1、必做題

研討與練習一、二。

2、選做題:

仿造本文的寫法,寫一篇題為《我校大門之美》的小短文,字數不少於200字。

學生課後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