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吆喝》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05W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吆喝》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吆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並能運用文中的重點詞語。

2、瞭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

3、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及賞析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蒐集整理本地的吆喝,以增加對吆喝的感性認識。

2、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懷想,引人體味藴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但中學生,對於舊時的吆喝相當陌生,這就為教學帶來了的難度。為幫助學生撥去知識的疑難,教學時先讓學生走出課堂,蒐集、整理本地的吆喝,瞭解本土文化;另外,課堂上教師藉助音像資料,增強學生對北京吆喝的瞭解,以此讓學生對吆喝有個感性認識。同時也為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去民間採風”作準備。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掌握以下詞語。

囿 鈸 招徠 餑餑 秫秸稈 隨機應變 合轍押韻 油嘴滑舌

2、讓學生課前蒐集身邊的吆喝(提示:學生可以向父母、爺爺奶奶瞭解,也可以上網去搜索),以便對吆喝有點感性認識。

3、教師準備有關吆喝的音像資料。教師也蒐集一些本地的吆喝以便與學生交流。宿松本地的吆喝有:“磨剪子——,鏟——刀——”“收破爛,有破爛的收誒”……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播放侯寶林先生的《賣布頭》,由此引入新課。

思考:通過聽《賣布頭》,你從中得到了有關吆喝的哪些信息?

明確:吆喝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有廣告的作用。

二、走進《吆喝》,把握文章內容

要求學生自主閲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寫了哪些內容?

提示: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

學生可能涉及到的語句有:

1、“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2、“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裏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

3、“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所以也得變着法兒吸引顧客。”

4、“有的小販吆喝起來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5、“特別出色的是那種合轍押韻的吆喝。”

師生討論,明確:第1句是過渡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第2句是總領句,總領第5—10段,介紹北京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不同的吆喝聲;第3、4、5句是段落中心句,分別介紹了各種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從而讓讀者對吆喝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師生歸納文章內容及思路:

第一部分(1——3):吆喝的種種音響。

第二部分(4——10):早晚及四季的吆喝。

第三部分(11——14):吆喝的文化內涵(包括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

三、聽吆喝,感受原汁原味的吆喝

登錄網址:老北京吆喝 zhuanti/yaohe/,讓學生聽有“北京吆喝大王”之稱的`臧武老先生的北京吆喝。

四、賞吆喝,品味京白語言的特色

1、蕭乾先生在《北京城雜憶》第二篇《京白》中介紹了京白的幾個特點,其中説到:名物詞後邊加“兒”字是京白最顯著的特徵。

如:“葫蘆兒——剛蘸得”“小玩藝兒賽活的”“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慄兒味兒的白薯”“蘿蔔賽過梨”“葫蘆兒——冰塔兒”“冰棍兒——三分嘞”

另外,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也摻合着運用了京白語言,如:(1)還要會現編詞兒;(2)聲音厚實,詞兒樸素;(3)到學校還可以大嚼一通兒……

2、賞析吆喝的文化內涵。

①、有點滑稽,卻也牢牢地抓住了過路人的心理,一想,八成你也坐下來等開鍋。如:“餛飩喂——開鍋!”;“葫蘆兒——剛蘸得”。

②、運用誇張的手法,讓人產生一種購買的慾望。如:“喝了蜜的柿子”;“就剩兩掛啦”(言下之意趕快來買,實際上還有許多);“小玩藝兒賽活的”;“蘿蔔賽過梨”。

③、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如:“慄兒味兒的白薯”;“葫蘆兒——冰塔兒”

④、詼諧幽默。如:老太太(那個)真行好,給個餑餑吃不了。東屋裏瞧(那麼)西屋裏看,沒有餑餑賞碗飯。

⑤、較為詳細介紹製作過程的。如:“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

⑥、詞兒樸素的。如:“硬麪——餑餑”。

3、教師請一名學生模仿本地的一種吆喝,然後比較本地吆喝與北京的吆喝有什麼不同。

五、悟吆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問:介紹各種吆喝聲的過程中,作者流露了什麼情感?

學生找到的句子可能有:

①“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更值得一提”能夠表現出作者提到北京吆喝時的一種自豪及喜悦的心情。

②“從吆喝來説,我更喜歡賣硬麪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就一聲‘硬麪——餑餑’,光宣佈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 “更喜歡”表現出作者的對樸素的吆喝的衷情與喜愛。

③“一聽‘烤白薯哇真熱乎’,就非買上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裏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這句話聽了讓人多温暖,勾起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我們讀了以後,也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④“有一回他在我身後‘喲’了一聲,把我嚇了個馬趴。”誇張中帶有寫實的成份,令作者多年後回想起來也覺有趣,值得津津樂道。

教師總結歸納:作者在介紹這些吆喝時總體上是充滿了美好的懷念之情的,那種對往事的美好的回憶,那種至今想起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裏行間。

六、延伸拓展

1、學生交流介紹自己蒐集到的宿松本地吆喝,並試着表演。

(教師可以通過示範一兩句吆喝的方式來消除學生的尷尬。)

2、對一些吆喝進行再創作,給它編詞。

七、課外實踐活動

1、全班登錄宿松縣政府網站()“市民心聲”發個貼子來個宿松吆喝大徵集,再寫一篇介紹宿松本地吆喝的短文。

2、探究一下“吆喝”漸漸遠離了我們的原因。

3、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可以閲讀蕭乾的《北京城雜憶》。

  【板書設計】

吆 喝

蕭乾

器樂

吆喝 聲樂:早晚、四季

廣告

思想感情:愉悦、懷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