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觀察與反思記錄內容

來源:文萃谷 1.57W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及時發現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幼兒園大班反思記錄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幼兒園大班反思記錄資料,歡迎閲讀。

幼兒園大班觀察與反思記錄內容

  篇1:幼兒園大班反思記錄

時間:20xx年2月27日

地點:本班圖書區

觀察目的:觀察圖書區投放幼兒自帶圖書後幼兒的閲讀行為表現

觀察記錄:

涵涵來到圖書區很興奮地拿起《恐龍大災難》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頁後,他開始皺眉頭,然後拿着書去找洋洋,説:“洋洋這本書是你帶來的,能給我講一講嗎?我看了一半後面看不懂了。”洋洋把自己的玩具收了,來到圖書區給涵涵A一頁一頁的講起來,兩個人邊講邊交談:“對,我在自然博物館見過這種化石,”“沒錯,這是食草性恐龍。”整個活動區時間他倆都在看這本書。不時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

分析:

我班根據幼兒園的早期閲讀活動進行了“家園閲讀合作行動”。圖書區經常有投放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

從家裏帶來的圖書幼兒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夥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閲讀,這對於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閲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

1、教師還應有重點的選擇圖書為幼兒講述使幼兒瞭解圖書內容。

2、鼓勵帶來書的幼兒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述。

3、與家長溝通配合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反思:

當今社會,閲讀是人們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基本途徑,閲讀能力已經成為21世紀成功者、領導者的核心能力。閲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每一門學問都從閲讀書籍開始。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説,閲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只要與閲讀

活動有關的任何行為都可以算是閲讀。分享閲讀活動注重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兒童現有的經驗、讓兒童成為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和行動者、重視個體的差異、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提供與生活相關的有意義的跨不同發展領域的學習經驗。關注以往的“分享閲讀”研究,能夠很好的加速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但形式上多為讀本閲讀,幼兒更多獲得的是語言領域的發展。筆者認為,閲讀學習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是緊密相連的。凡兒童視野所及的內容,凡兒童親身體驗的內容,都可以轉化成閲讀材料,可以在各領域活動中豐富、延伸兒童的語言、閲讀興趣、習慣與能力。在幼兒園開展“分享閲讀”的拓展活動,旨在增進刺激性的生活體驗,通過其豐富性的拓展活動為兒童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筆者也認為,閲讀能力和多元智能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閲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每一門學問都從閲讀書籍開始。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説,閲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只要與閲讀相關的感官,幼兒都可以能通過這些感官進行閲讀,進而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的發展。

  篇2:幼兒園大班反思記錄

短的幾天,但是我發現他的變化很大。以前他做事總是急噪,脾氣也很不好,總是愛和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還容易在不滿的情緒下打小朋友。經過這幾天的觀察我發現他變了:變的聽話了,跟小朋友也能和平的相處了,老師説話他也能認真的聽,最重要的是在上課過程中他非常的認真,看到他的變化我真的替他感到高興!

反思:老人常常會説“三歲看到老”我則有着不同的觀點,幼兒期是孩子發展的不穩定期,在這一時期家長和老師要及時關注到幼兒的變化,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孩子在轉變期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和技能。及時對他們有所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不同的閃光點。

  篇3:幼兒園大班反思記錄

大班角色遊戲觀察記錄

觀察實錄:

“風味小吃店”是我們班孩子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遊戲。根據幼兒的需要現在風味小吃店的食品有:水餃、饅頭、湯圓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兒都喜歡參與風味小吃店的遊戲,擺弄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有一次,王禮傑選擇了風味小吃店遊戲,他賣起了羊肉串。遊戲中,他發現製作羊肉串的謝煒辰離開了,立刻跑去擺弄製作羊肉串的材料,覺得挺好玩的。謝煒辰回來後,與王禮傑吵了起來。因為,此時的王禮傑怎麼也不願意離開製作羊肉串的崗位,他讓謝煒辰去賣羊肉串,陸宇航不願意,他據理力爭,跟謝煒辰説道:“明明是我在做羊肉串的,我先來的。”王禮傑想了想説:“那我們石頭、剪刀、布”。結果,王禮傑輸了,他又去賣羊肉串了。

分析與思考:

遊戲進行到一定的時間,在同一遊戲中出現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應有自己不同的職責。觀察中,幼兒之間因為“你該做什麼?我該做什麼?”發生爭吵,這説明幼兒的遊戲在進步。在之前的遊戲中,幼兒的遊戲的角色少、不穩定,沒有明確的'角色分工。隨着遊戲的逐步開展,遊戲角色增加了、遊戲的情節豐富了,幼兒常常受遊戲材料和參與遊戲人數等因素的影響而離開自己當前的角色,參與到其他遊戲,甚至強佔他人的角色。這些現象的出現告訴教師,幼兒的遊戲需要規則,需要明確的角色分工,幼兒在遊戲中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職責。

實施措施:

1、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做什麼工作?”鼓勵幼兒與教師共同想辦法,製作標誌如牌子、圖片、衣服等,表現相應的角色。

2、根據幼兒討論,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服飾,幫助幼兒明確自己和同伴的角色。

3、遊戲中,有意識的詢問幼兒,讓幼兒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務是……”

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及職責,在遊戲時能自始至終。

活動反思:

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職責都應從幼兒的遊戲中來,教師在遊戲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幼兒討論、確定遊戲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職責。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幼兒是教師工作的重要一環,當我們的孩子發生困惑、疑慮的時候,我們都要及時地給予幫助和鼓勵。因為幼兒遊戲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需要幼兒自我的積極探索外,更需要我們教師的外力去引導和推進。

  篇4:幼兒園大班反思記錄

班表演遊戲的觀察與反思

一、觀察紀錄

蘭潤小朋友帶來了《白雪公主》動畫片,孩子們對其中的部分情節和角色非常感興趣,並在表演區藉助各種材料、自由分配角色、設計台詞進行表演。

在最初的遊戲中,孩子們特別喜歡錶演“巫婆炮製毒蘋果殺害白雪公主”這一段。博睿小朋友首次擔任了巫婆角色,並當起了導演,和小夥伴一起設計情節開始了第一次遊戲。他從圖書角拿來了書籍當作巫婆的魔法書,從美術角拿來顏料瓶當作魔法藥水,用皮球當蘋果,念起咒語,將老巫婆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看到巫婆的角色表演起來非常有趣,大家都爭着要扮演巫婆。沒辦法,大家協商輪流扮演。在一次次的遊戲中,情節日漸豐富起來。

遊戲進行一段時間後,孩子們興趣鋭減。海澄提議,我們來表演白雪公主和小動物幫助小矮人打掃房間吧。嘉穎説:你扮演小鳥,她扮演小松鼠,我扮演小鹿運衣服。

玩了一會兒,扮演小鳥的蘭潤説:沒有鹿角,運衣服太少了。

扮演小鹿的浩冉:我有辦法了,用我們的手指頭表示鹿角(他邊説邊要求同伴將衣服掛在食指、中指之間)。

博睿:那是小兔的耳朵,小鹿的角是分叉的,而且那樣放衣服少,又不牢固。我用拇指、食指、小指來做鹿角(衣服果真放得多了,孩子們開始嘗試用4個、5個手指作鹿角)。

這時,老師介入遊戲中來:剛才,大家都是用手協助我們來表演鹿角,還有其他辦法嗎?

孩子們想到了小女孩的辮子,幾番嘗試後都沒有成功,大家總結出:辮子軟,衣服掛不住。怎麼辦呢?蘭潤想到了把辮子編起來,增加硬度,嘗試後也以失敗告終,結論是:頭髮太光滑。

有一天,蘭潤和嘉穎合作表演洗衣服的松鼠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原來扮演小松鼠的蘭潤用小烏龜的肚子當搓衣板洗衣服,孩子們積極嘗試,搓得烏龜哈哈大笑。

有了這些好玩的角色,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有一天,浩然在扮演掃灰塵的松鼠時,遇到了難題,他説他的尾巴掃不動灰塵,於是,老師鼓勵孩子們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嘗試,沒有成功。蘭潤想到了變換“灰塵”材料,讓它變得輕一點,比如用紙屑、羽毛。於是我們一起蒐集了較輕的灰塵材料,有各類紙、毛線、羽毛等,為了讓它們變得更輕一點,大家又通過撕、剪等方式,將它們變為紙屑、毛線頭。

浩然説:我還有一件事情要請大家幫忙,你們能幫我設計一張蛛網嗎?我想扮演小松鼠掃蛛網。大家積極獻計獻策,用毛線、用身體,還有一種更具創造性的打掃蛛網的方式,當松鼠用尾巴掃蛛網時,他們就立刻手拉手纏在“松鼠”身上,多好的創意呀!

蘭潤:這裏怎麼有女孩鞋呀?小矮人都是男人。

她的發現引來了大家的爭議,一迪説:也許是他們女朋友的吧。女鞋最終保留下來。我沒有發表意見。

白雪公主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角色,卻沒人扮演。經過交流,我瞭解到原來大家覺得這個角色表演難度大,要唱歌好、跳舞棒,長得漂亮,大家不敢嘗試。於是我向大家發出倡議:《白雪公主》童話劇馬上要開演了,現就主要角色――白雪公主向小朋友發起挑戰,請大家自願報名,競選主角。這個主意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第二天,小朋友的表演精彩紛呈,大家爭相表演,白雪公主終於“名花有主”了。

幾天之後,問題又來了,喜歡搞惡作劇的一鳴將衣服、鞋子、襪子扔得到處都是,妨礙了遊戲的正常進行,他卻玩得不亦樂乎。大家都紛紛指責他,教師和他一起觀看了別人愉快的遊戲,引導他思考聯想自己開心玩耍時因別人“搗亂”而使遊戲無法進行的經歷,並藉機鼓勵他向老巫婆角色發起挑戰,讓大家刮目相看,他同意了,並且演得相當出色。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們進行了演出,家長和其他班的小朋友觀看了演出。孩子們投入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尤其是一鳴表演的老巫婆效果極佳,此後,他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二、解讀

以上表演遊戲,突破了教師高控制之下,幼兒對教師模仿和服從的傳統表演遊戲模式,以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為宗旨,力求凸現遊戲中一種新型的師幼關係。教師除了提供時間、空間和基本材料外,很少干預幼兒的遊戲。如情節、台詞的設計、角色選擇以及女鞋問題是否保留等遊戲過程,都是按照幼兒的意願進行的。當孩子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或因思維受到限制、缺少創新而使遊戲無法繼續深入時,教師參與的策略核心都是引導孩子自己試着去解決,如:

方法一:拋出能啟發孩子思維的問題。

方法二:幫助孩子出謀劃策。

方法三: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遊戲材料,以鼓勵和支持他們進行多樣化探索。

方法四:為幼兒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討論氛圍,讓孩子們的經驗、困惑進行有益的碰撞,激發他們不斷思考,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有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段時間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等都有明顯的提高。

三、反思

1.提供充足的遊戲時間和空間,保證遊戲順利進行

因為每天遊戲時間充足,孩子們可以充分投入遊戲,這為遊戲多樣化、創新性地開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遊戲過程中以集體、分組、個體活動相結合的形式交叉進行,當孩子們不敢嘗試白雪公主角色時,為了保證遊戲繼續進行,我們還開展了幼兒、家長共同參與的“競選公主”活動,使得受“冷落”的公主角色成了“熱門”角色,激活了孩子們的表演慾望,將遊戲推向了高潮。基於遊戲空間的延伸,家長資源也給我們的遊戲注入了新的活力,浩冉和媽媽的“鹿角”創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投放豐富的遊戲材料,支持幼兒探究

根據幼兒興趣和遊戲需要,向幼兒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遊戲材料,有助於幼兒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如各種飲料瓶、易拉罐、紙盒、紙箱等。為了更好發揮遊戲材料的教育作用,教師還應在活動過程中啟發幼兒擴充材料和改造材料。如遊戲中,不變“尾巴”材料變“灰塵”材料問題是孩子發現的,我驚訝於他們敏鋭的觀察力和對已有經驗的遷移,並大力支持,積極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紙、羽毛、毛線等操作材料,創設探索空間,讓幼兒原有經驗在表演遊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調動、豐富、建構和鞏固。

3.關注幼兒的“搗亂”行為,引導幼兒學會換位思考

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很多矛盾衝突就是因為不能理解對方,所以引導幼兒學會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喜歡搞惡作劇的一鳴將衣服、鞋子、襪子扔得到處都是,妨礙了遊戲的正常進行,他卻不以為意。我和他一起觀看了大家愉快的遊戲,並引導他聯想自己開心玩耍時因別人“搗亂”而使遊戲無法進行的經歷,並藉機鼓勵他扮演老巫婆,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也使他從此變得自信和慢慢自律起來,樂於參與活動。

4.關注幼兒需求,適時引導

教師要在不干擾幼兒遊戲的前提下,參與幼兒遊戲,關注幼兒需要,並適時給予引導、支持。當孩子們在表演小鹿,思維侷限於用手錶演鹿角時,我及時提出問題,使孩子們突破原有思維,不斷探索和嘗試。當孩子們不敢嘗試白雪公主角色時,我巧妙利用家長資源,開展“角色競爭”活動,激活了孩子們的表演慾望,將遊戲推向了高潮。當個別幼兒沒有足夠勇氣時,我就建議他擔任烏龜、小老鼠、小鳥等角色參與遊戲。

要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是幼兒遊戲的夥伴;要讓幼兒在遊戲中玩得開心,玩有所得,教師就要用心觀察幼兒的遊戲行為,帶着童心去參與幼兒遊戲,重視良好遊戲環境的創設,營造良好的遊戲氛圍,引導幼兒參與遊戲環境、材料的創設。把遊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在遊戲中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為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不同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教師也在不斷的遊戲觀察、調整中,獲得專業化發展和自我不斷完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