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賞析範文

來源:文萃谷 9.25K

關於 秦兵馬俑賞析大家瞭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秦兵馬俑賞析範文 ,一起來看一下吧。

秦兵馬俑賞析範文

秦兵馬俑賞析

一位教師教學《秦始皇兵馬俑》(蘇教版小語十二冊),在總結全文時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面對這雄偉壯麗的秦始皇兵馬俑,你覺得最應該感謝誰呢?

生1: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古代那些製造秦始皇兵馬俑的勞動人民。

生2: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會留下兵馬俑了。

生3: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第一個發現秦始皇兵馬俑陶片的農民。

生4: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考古專家。

生5: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生:我認為最應該感謝的是這篇文章的編者。

……

對每種答案,教師都大加讚賞,並讓同學們鼓掌表揚。

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化閲讀能力,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課堂創新的一個重要策略。學習課程標準後,許多老師認識到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上課時,注意設計發散性問題,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是很好的。但是,上面的案例是真正的發散嗎?對學生在發散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老師不需要指正嗎?

真正的“發散”,首先要設置有質量的問題(即發散點)讓學生思考。教學進入總結階段,不是讓學生“感謝誰”,而應該讓學生“怎麼認識兵馬俑”。雖然這個問題涉及到怎麼評價秦始皇、秦始皇製造兵馬俑的目的等歷史問題,但也應該讓學生有大體正確的認識,才能發掘文本的人文價值,使教學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感謝誰”這種膚淺的問題容易導致學生情感體驗的簡單化。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發散”應及時予以評價。學生説“感謝秦始皇”,可歷史上的秦始皇造兵馬俑並不是為了保存文物,而是為了在他死後到了地下也具有帝王的威勢,他造規模如此宏大的陵墓,使百姓疲憊、民不安生,這是一種歷史罪惡而不是歷史功勛。這些不給學生指出來行嗎?至於學生説應“感謝作者”、“感謝編者”,則更是近乎荒唐了!教師應該引的引,堵的堵,不能片面地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失掉教師的主體作用。

真正的發散要有利於師生在閲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對話,提升學生的認識,通過對話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引導學生體驗到母語的優美和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