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秦兵馬俑句子

來源:文萃谷 2.58W
  讚美秦兵馬俑句子一

1、 一個擁有長江。黃河。長城。兵馬俑的聖地;一直聳立在地球上的金雞;一條盤旋在東方的巨龍。這便是我們的祖國——中國。

讚美秦兵馬俑句子

2、馬在古代也是建功立業的功臣,“馬到成功”就是由此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馬之功居其半,兵馬俑可為一證。唐太宗連年征戰,六駿戰功顯赫。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兩大洲時,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任何動物像馬這樣深入地影響着人類的歷史。

3、塑造他們的能工巧匠們,把每一個兵馬俑都裝扮得栩栩如生,每個最細微的地方都不放過。

4、在兵馬俑的坑道里感悟歷久彌堅的遠古輝煌

5、祖國啊,我們在您博大的胸懷中生息了五千年,骨子裏早已鑄就不變的“中華魂”;生生息息,代代相傳“勤勞、勇敢、善良、百折不撓”。謳歌我們的歷史,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迸發出生命的光芒;謳歌……;有老子、孔子的聖明,幾千年的文明聖火把我們的歷史,那狼煙裏衝出兵馬俑威武的陣容。謳歌那雄偉聳立的豐碑,萬里長城的剛強。謳歌……千萬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壯。

6、在西安臨潼出土的秦兵馬俑,舉世無雙,都是精美的藝術珍品。

7、“國運-20”西安首飛成功,世界為之一振,山姆大叔有點頭暈,富士山愁白毛髮數根,兵馬俑心情格外興奮,找菲傭按摩銷魂。祝看短信的朋友開心逍遙。

8、 在我的家鄉河口的東北部,有一片萬頃槐林,如果你走進去,就是走進了天然氧吧。一棵棵槐樹枝繁葉茂,鬱鬱葱葱,筆直地排成列,就像列隊的士兵,又像秦始皇的兵馬俑,保衞者祖國最年青的土地——黃河三角洲。葱蘢的枝葉遮住陽光,投下一片濃濃的綠蔭,只有幾縷細碎的光線透過一片片橢圓形的小葉子的縫隙,投到地上,地面一片斑駁。林中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在林間迴響。這片茂密的槐樹林啊!

9、我的左撇子夥伴愛旅遊,而且是以左為主遊。所謂的“左”就是我國的西部。你看,他遊過西藏的布達拉宮;爬過四川的西嶺雪山;停留過雲南的麗江古城;踏過內蒙古的草原;觀過陝西西安的秦始皇陖兵馬俑……從西南到西北遨遊。

10、中華文明淵遠流長,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時間的累積造就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藴。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等,這些古代所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資源,使得中華民族成為智慧的民族。當國外的眼光為中華文化的“寶藏”所驚歎時,我可以自豪地對他們説:“我是一箇中國人。”中華民族,我的家,給了我深深的自豪,胸腔中迸發出情感的激流:“有家真好!”

11、兵馬俑、長城、故宮都是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但它們又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什麼作用呢?

12、萬里長城,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比起那夢想萬世不滅,築造長城、阿房、兵馬俑的贏政,不管多普通的老百姓不是高明的多嗎?

13、 秦兵馬俑的製作技藝精巧,勝過天然,享有盛譽。

14、馬在古代也是建功立業的功臣,“馬到成功”就是由此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馬之功居其半,兵馬俑可為一證。唐太宗連年征戰,六駿戰功顯赫。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兩大洲時,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任何動物像馬這樣深入地影響着人類的歷史。可以説人與馬所組成的騎兵部隊是最具威懾力的軍事力量,幾千年的刀光劍影中馬和人一起創造了歷史。

15、 我的祖國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如:北京的萬里長城。。頤和園。圓明園。故宮。等等,而秦兵馬俑,更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秦兵馬俑位於我國西安,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歷史文物。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個性鮮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讚美秦兵馬俑句子二

1.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們製作用來為他陪葬的,就埋在離秦始皇凌不遠處的地底下。1974年2月,當地農民楊志發等人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

2. 二號坑大部分還掩埋在地下,挖掘出來的陶俑都已破損,倒在坑內,或一隻正在抽刀的手,或一個跪射的姿勢,或一個頭,或半個馬臀,一個車輪子,似乎是一支多兵種的特殊部隊。

3.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了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的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4. 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是誰用泥土塑造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軍官、士兵--那是勞動人民啊!這證明了我們祖先的智慧與才幹!

5. 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6.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

7. 從陶俑陶片斷面觀察,也證明了陶俑燒造之前表面曾用細泥塗抹,有的部位不只塗抹一次,陶俑表面還塗有一層薄薄的類似以膠質的物質,表面塗膠減少了陶俑兩者緊密地粘接起來,使之彩繪不易脱落。

8. 陶俑的髮髻、鬍鬚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從個體看,有的上着綠色長襦,下穿綠色短褲。

9. 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

10. 三號坑感覺像是一個指揮機關,整個坑凹形,總共只有六十多具陶俑,有一輛四匹馬拉的戰車非常完整,都是真人真馬的大小,非常逼真,威風凜凜的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似乎正在等待命令出發。

11. 兵馬俑,泥塑的世界,在這裏,可感受到那個久遠王朝的歷史氣息,其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等,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凝結成了一點,於是有了這兩千多年後的神祕魅力。

12. 我站在規模最大的一號坑前,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成長方形,有武士俑和陶馬六千多件,造型逼真,他們披堅執鋭,軍容嚴整,氣勢磅礴,彷彿就是一個臨陣的軍隊,就等戰鼓擂響,衝鋒向前。

13. 秦兵馬俑是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

現之一,被稱為“

世界第八大奇蹟”。它位於西安臨潼區,是秦始皇陵墓重要的組成部分。

14.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出土的藝術珍品,它體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精湛的雕塑工藝和高超的冶金技術。我家裏也有幾個秦兵馬俑的複製品,它們是我爸爸從西安帶回來的。

15.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你們看,那些身材魁梧,頭帶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是什麼俑?他就是將軍俑。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身的領軍人物了!

16. 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而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數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

17. 騎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持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18. 三號坑成凹字形佈局,佔地有520平方米,陶俑少而精,經專家考證和講解員介紹,這裏是秦軍的指揮系統,是秦軍的靈魂所在,是一代代秦軍將領的縮影。

19. 二號坑從它的佈局看,成曲尺形,有6000平方米,由戰車、騎兵為主,一千多個陶俑組成的四個混合陣隊。放眼望去,個個免盔束髮,挽弓挎箭,威風凜凜。從軍事角度觀察,這裏是秦軍的精華部分,是最有戰鬥力和殺傷力的軍陣。

20. 走在兵馬俑坑旁,一股熱血在沸騰,頭上是拱形的館頂,腳下5米是巨大的軍陣,生前這些人拼殺疆場,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集權制的封建統一帝國,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死後又默默地守侯着他們的君主,給兩千年後的人們展現了昔日的輝煌。

21. 大凡參觀過兵馬俑的人們,對於少數陶俑臉部殘留的彩繪或許還記憶猶新。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陶俑的戰袍上繪有硃紅、桔紅、白、粉綠、綠、紫等色。褲子繪有藍、紫、粉紫、粉綠、硃紅等色。

22. 秦俑表現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將士廝殺的戰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

23. 陶俑挖出的時候,還是豐富的彩繪,顏色很鮮豔,但是由於當時文物保護意識太差,沒有保護措施,陶俑表面的彩繪遇到空氣,不到兩個小時,就氧化變成了灰白色。

24. 一號坑最大,氣勢恢宏,讓人感歎,看那一排排兵陣裏的將士戰馬,似乎還能聽到來自兩千年以前戰場上隆隆的車馬聲、橫戈躍馬的廝殺聲,站在360度的圓形大屏幕裏這種感覺尤為突出,彷彿自己也置身於斬將搴旗的殺場上。

25. 看眼前形態各異的將士,雖然外形灰白,

可看那表情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兵陣陣法

嚴謹,戰袍俑、跪射俑、甲士、將軍等級森嚴,髮型裝束、儀態氣質各不相同,雖然在地下塵封了兩千年,仍然氣宇不凡。

26. 兵馬俑的製作,均是按照實際將士和陶俑一比一的比例製作的,看那卓絕的雕塑、高超的彩繪藝術,寫實主義的手法,甚至超過了此後的幾個封建王朝。陶俑兵陣之外,還有陶車馬、銅車馬、石質甲胄等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珍品。

27. 有人説:不上長城不算到北京,不去兵馬俑不算到中國,後一句可能是針對國外遊客來説吧,也是站在世界這一高度來看的,由此可見兵馬俑的整體歷史價值及地位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28. 兵馬俑坑位於秦皇陵東南大約5公里處,共有三個俑坑,總共面積僅佔秦皇陵的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這三十分之一,卻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所在,自己都不曾想有一天會站在這裏。

29. 望着那一尊尊默然挺立的俑人,我想,這其實就是一個個血肉之驅,黃土窯裏有他們的白髮父母,阡陌隴上有他們的妻子兒女,出發的前夜,他們是怎樣撕心裂肺的和家人告別的呢?

30. 一片殘瓦斷垣,被覆蓋在富麗堂皇的現代建築之下,一頁發黃的歷史,呈現出了溜光異彩的魅力,經過楚軍沖天大火的洗禮、舔血撫痕的兵馬俑終於在20世紀70年代走出黃土,熠熠生輝地復活在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