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文萃谷 4.11K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多麼幸福啊!不過有一個小女孩,她在大年夜還赤着腳在街上賣火柴,她在街上賣火柴會發生了什麼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什麼?通過預習你瞭解到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生答)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大家都是一羣愛學習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錄象能幫你解答一些問題。請同學們留意畫面,用簡潔的言語説説故事的內容。

2、錄象畢竟太直觀了,而我們想了解這位來自丹麥的童話大師筆下的精彩,還必須讀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3、好,請大家讀下面的句子。(生讀)老師相信你們把這些句子放到課文中,會讀得更好。

4、現在,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説説你認為小女孩怎樣,哪些地方的描寫讓你最感動?在四人小組裏交流。

5、你覺得小女孩怎樣?,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憐。)“可憐”這個詞用得好,還可以用別的詞嗎?(悲慘)

6、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從那些地方體現出來呢?

三、理解課文,交流感受。

以彙報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生:我從“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夜——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體會到小女孩很可憐,本來大年夜是閤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卻在街上賣火柴,多可憐啊!

生:我從“她的舊圍羣裏兜着許多火柴,手裏還拿着一把。這一整天,誰也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知道小女孩是多麼悲慘,她生在一個人情冷漠的社會裏,那裏的人沒有一點同情心。

生:我從“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體會到小女孩很淒涼,爸爸不疼愛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又死去了。

生:我還從小女孩在牆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體會到小女孩很悲慘。這裏作者運用的是側面描寫。

師:大家同意這説法嗎?(生異口同聲:同意)誰來談談你的見解?

生:我來談。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爐;因為餓,她就幻想有食物;因為聖誕節就要來了,她就幻想聖誕樹;因為現實沒人疼愛,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生:就是因為現實與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區別,幻想越美好,就讓讀者覺得她更悲慘。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小結:多麼感人的故事!多麼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對冷冰冰的天氣、冷冰冰的親人、冷冰冰的社會,小女孩悲慘地死去了。

2、延伸: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慘,你們可以為她改寫命運嗎?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1)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願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及疑點

(一)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二)難點

從最後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小女孩死後為什麼嘴上帶着微笑?她真的能飛到“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嗎?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所需要使用的表格(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質疑問難

1、師包含深情地説:在上節課裏我們認識了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看大年夜的晚上,她正在大街上哆哆嗦嗦地走着,又冷又餓。(課件出示風雪中的小女孩,同時播放悲悽的音樂)

2、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説什麼?(生答:小女孩的生活多麼悲慘!小女孩多麼飢餓、多麼痛苦、孤獨啊!小女孩真可憐!)

3、可是文章結尾卻説“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課件出示這句話。齊讀。你有什麼疑問?(生問:為什麼會感到幸福?幸福是什麼含義?她看到哪些美麗的東西?)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一)有感情朗讀五次描寫幻景的句子。

1、她擦了幾次火柴?她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東西,請快速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指名回答。

2、請用“—————”畫出描寫這些幻景的有關語句有關,讀一讀。最喜歡的語句大聲地多多幾遍。讀了以後有什麼感受,能不能用一些詞語來概括?

3、交流反饋:

(1)、同學們找到寫幻景的句子嗎?讀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2)、是啊!這些幻景確實非常美妙、神奇,那麼我們進入文章的字裏行間去感受一下吧!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至二個幻景認真地讀一讀,去感受幻景的美妙、神奇,然後用你的朗讀把那種美妙、幸福的感覺表達出來。(學生練讀)

(3)、朗讀反饋(按照學生朗讀的順序交流)

第一次幻景:我們先請讀第一個幻景的同學來讀一讀(評議)

朗讀處理: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輕讀:讀出盡情享受、陶醉;重讀:讀出驚喜)齊讀

第二次幻景:在第一次幻景中,小女孩盡情享受火爐帶給她的温暖,那麼第二次幻景帶給小女孩的又是什麼呢?誰願意來讀?為什麼讀的時候,聲音放輕了,放慢了?(課件演示,感受)是啊,看到這噴香的烤鵝向她走來,萬分飢餓的小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第三次幻景:想讀的同學一起讀,説説你有什麼獨到的朗讀處理嗎?(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要讀得快些,讀出驚呆了)

第四次幻景:

a、最後一次小女孩看到了她親愛的奶奶,看到了世界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她是怎樣對奶奶説的,誰來讀讀?請女孩子當那個小女孩,把她又驚又喜又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好嗎?

b、奶奶確實沒有離開,而且變得更加高大、更加美麗——教師範讀(結合課件演示):她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好好讀讀這段話,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那麼這一段話,你準備怎樣來讀?指名讀,談感受。

4、連讀四個幻景:

(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我們把四次美妙的幻景連起來讀一讀,怎麼樣?)

分工:第一次——一、二兩組同學讀;第二次——三四兩組同學讀;第三次——男同學讀;小女孩的話——女孩子讀;最後飛走了——全班齊讀

問: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麼?

體會的幻景越美好,與出現破滅的結果一旦相聯繫,則更淒涼,為後面的比較作基礎。

大量時間的自讀自悟,體現人文性,珍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二)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幻景呢?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過渡:幻景是美好的,但幻景終要消失,每一次火柴滅了,小女孩面對的是怎樣的情景了?理解幻景破滅的句子

出示句子:

(1)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這時候,火柴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簡直成了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長長的紅線。

請學生談談不一樣在什麼地方?

輕聲讀讀這些句子,然後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幻象與現實的再次鮮明對比中,發現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沒有寒冷、飢餓、享受着快樂與疼愛。她是幸福的。當火柴熄滅時,她又會回到冷酷的現實,學生此時認識到小女孩這時的幸福是可憐的。

過渡:天空中閃爍的星星讓小女孩想起了奶奶,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最後一次是怎樣擦燃火柴的呢?生答。她以前是怎樣擦燃火柴的呢?請同學們找出有關語句。生回答。

(三)體會擦火柴時的不同心情

課件出示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來,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一根火柴。

她在牆上又擦了一根火柴。

她趕緊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問:有什麼不一樣?第一次的不敢,最後一次的急切、毫不猶豫,,反差時是多麼大啊,這裏,你又讀懂了什麼?連讀這五句話。

三、解疑內化。

1、讀後思考。

(1)齊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思考:死對平常人來説是件痛苦的事,但對小女孩來説也是不幸的嗎?

(2)交流討論。

(3)談談對文中兩個“幸福”含義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把發現留給學生,就是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嘗試着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使他們的學習活動充滿生氣和活力,充滿愉悦和欣喜,充滿思考和想象)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樣寫到:(引讀)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課件演示)

3、如果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中間,你會對她説些什麼呢?

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合理想象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學生在暢談中再一次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四、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寫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

1、初讀課文,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哆哆嗦嗦”等詞語

2、體會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 點難 點:體會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步 驟:

一、談話導入

1、師:世界文學寶庫裏,有許多中國經典作品,還有許多外國名篇名著,你們知道哪些外國的名篇名著呢?

2、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寫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話

二、初讀課文

1、按要求自讀課文

(1)讀通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卡片認讀本課詞語

3、指名回答: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引導學生讀句子:她死了……

5、再讀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什麼?

二、品讀語句

1、師:大年夜是多麼美好的日子,而小女孩卻還要去賣火柴,這是為什麼呢?

2、讀課文的1~4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窮苦的語句

3、指名反饋,品悟

(1)天冷極了,下着雪……

(2)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

4、教師和學生進行填空式小結

因為家裏太窮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風雪,赤着腳到街上賣火柴,她又( )又( )地向前走,一雙小腳凍得( )

1、卡片認讀“悽美”等詞語

2、説説“悽美”的意思

3、師:人們都説《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悽美的故事。上節課我們感受了它的悽慘,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它是一個美麗的故事的語句

三、瞭解五次幻象內容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文

2、為什麼説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3、她在凍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東西呢?找出描寫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幾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麼美麗的東西呢?輕聲讀第5自然段

5、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時小女孩心情怎樣?

6、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後想像到的,這對她來説是這樣的美好,而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7、按照剛才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餘下的四次幻象

8、你們從這四次幻象中體會到了什麼?

9、這四次的幻象中還有不 少感人的語句,請同學們畫下來讀一讀

四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 渴望

火爐 温暖

烤鵝 食物

聖誕樹 歡樂

奶奶 愛撫

奶奶 幸福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國小六年級下冊的精讀課文,是安徒生童話經典之作,對於這樣語言悽美、情感強烈且富於變化的文章來説,“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對作家和作品的解讀,培養學生一種悲憫情懷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瞭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見到的幻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3、 瞭解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最後三個自然段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飢餓在街上賣火柴。沒有歡樂,沒有人關愛的她痛苦地坐在牆角里,她覺得很冷很冷。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於是,她擦燃了火柴,那麼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麼?

2、自由讀5-10自然段,畫出幻象的句子,大聲地讀出來。

 二、學習課文5-10自然段。

  (一)品讀幻象中的“幸福”

1、學生讀文,畫句子。

2、學生反饋,品讀感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總裝着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

(2)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裏。桌上鋪着雪白的枱布,擺着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裏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着香氣。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裏跳下來,背上插着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3)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聖誕樹下。這棵聖誕樹,比她去年聖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着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裏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

(4)奶奶出現在亮光裏,是那麼温和,那麼慈愛。

(5)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設計理念:所體會的幻象越美好,與幻象消失一旦聯繫,則更悽然,為後面的比較作基礎。】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學們想想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幻象?

4、教師根據反饋小結:現實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飽、渴望愛、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過渡:火柴終究是要滅的呀,火柴一滅,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沒有?讀課文,找出火柴滅了有關句子。

(二)品讀現實中的“痛苦”

1、學生找句子。

2、學生反饋。

(1)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牆。

(3)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3、指導學生讀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後的失望、傷心和現實的痛苦。

4、再次品讀奶奶的句子,體會小女孩的心情和現實的痛苦。

過渡:美好的時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當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出現時她急迫地叫了起來。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就會不見的!”

②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見到奶奶迫切、激動、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話都用上了感歎號,表達了什麼?

5、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這一次與前四次相比,特別是與第一次擦火柴有明顯的不同。

比較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讀讀前後兩次擦火柴,抓住重點詞,想一想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2)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運用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髮現,殘酷的現實迫使小女孩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後的果斷,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費“一大把”火柴,這一整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

(1)出示句子: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3)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課文11-12自然段,深化課文主題

1、配樂,師深情朗讀。

2、質疑:①小女孩死了,為什麼她嘴上還帶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慘地凍死街頭,是那麼的不幸,作者卻為什麼説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

5、教師引導,(前一個“幸福”是因為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後一個“幸福”是説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6、在當時的社會,對一個窮苦的孩子來説,死就等於幸福。這告訴我們什麼呢?(社會的冷酷,人們的無情。)

7、、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情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配樂朗讀)

【設計理念:通過強烈的對比,體會小女孩面對寒冷、飢餓,面對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層次襯托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社會的冷漠。】

  四、回顧全文,總結寫法

安徒生爺爺含着辛酸的淚寫下了這個故事,他是通過殘酷的現實和美

麗的幻象對比,這種表達方法是虛實結合,看,幻象越美好,現實就越痛苦,這 樣的表達方法有什麼好處?(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慘。)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同學們,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覺得自己生活過得怎樣?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的身邊,你想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設計理念: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幸福自己比較撞擊了學生美好的心靈,讓學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課堂總結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讀者,他一生寫下了一百多篇童話,受到全世界兒童和大人的喜愛,希望同學們用心去閲讀,相信你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七、作業

1、閲讀安徒生的作品

2、朗讀課後習題習4《你別問,這是為什麼》,寫幾句話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

  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 温暖

温暖 快樂 關愛 (虛)幻象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同情(實)現實 寒冷 飢餓 沒歡樂沒關愛 痛苦 憎恨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藉助MTV精美的畫面,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劇,社會的不公,從而產生高興——————悲傷——————悲憤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女孩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出作品中藴涵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深入體會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現形式,描寫最悽慘結局的寫法。

三、教學設計: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在運用課件時,遵循整體優化的原則。根據本課主題和重、難點,從“情感領悟”“朗讀指導”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能渲染氛圍,使學生得到情感薰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出示幻燈片(一):

一張“天鵝”的圖片,同時播放聖桑的《天鵝》,營造一種悲劇氣氛。同時顯示本課主題“享受讀書”動畫效果出示“盧老師寄語”,並指名讀。

“去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盧老師寄語

通過讀這段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作者與文本產生對話,從情感入手,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出示幻燈片(二),彩燈閃爍的聖誕樹和本課課題。

1、同學們喜歡用什麼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着讀、兩個人一起讀)

“好,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自由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説説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

説説你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三)藉助MTV動畫《火柴天堂》,進一步加深感受,關掉MTV音樂,老師根據畫面配音解説。

畫面上小姑娘那閃爍的大藍眼睛中交替出現的希望與失望的眼神,能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動容,為之流淚。這一教學情景的創設,有利於課文內容的展開。

(四)看完動畫後,繼續談感受。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個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頓。

生:我想給那個女孩送吃的。

生:當女孩眼前產生幻象高興時,我也替她高興。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興、難過、生氣?

(2)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受?

(五)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高興的句子: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美麗幻景。怎樣才能讀出小女孩當時高興的心情呢?

抓住重點詞語,注意語氣助詞。

重點指導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讀本段: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

讀出小女孩面對美麗温暖大火爐那喜悦與舒服的感受。

讀出火柴光亮熄滅回到現實的冷酷無情。

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討論:

小女孩為什麼會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爐?

依照這段的讀法讀其餘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六)通過對比,揭示中心

1、幻景的美麗,現實的殘酷,造成了什麼結果?

找出描寫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後三個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三)小女孩凍死在牆角,手裏捏着一把火柴。圖文對照,朗讀後三個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

多數學生認為是痛苦的,部分學生認為是幸福的。

小女孩願意死嗎?

生:願意,因為她活着太痛苦了

生:不願意,她還太小,還沒嚐到生活的甜頭。

一個學生説: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總是打你,那你不願意死嗎?

全班交流,找出依據。

4、動畫出示:“女孩之死誰之過?”幾個大字。

5、小組討論以上問題,並簡單列出原因,作好記錄。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餓

(3)小女孩沒人同情她

(4)她爸爸打她

(5)社會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脱。可現實生活並沒有天堂,那隻不過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此處對學生進行生命可貴的教育。

(七)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孩子們的同情心

1、作者為什麼安排這樣的結局?你對這樣的結局滿意嗎?

2、如果讓你改寫結尾,你將怎樣寫?

(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的美好,表達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八)迴歸全文,經歷整個過程。

這個童話以它永久的魅力,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人們把這個故事排成電影,編成歌,製成動畫。下面讓我們再次用心靈來感受一下這篇童話的美麗與悽慘。

再次播放熊天平製作,齊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學生的整個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之中,達到享受讀書的目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6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二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百讀不厭。作為國小生學習語文的載體,該文經典且極富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文中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極易引起學生的同情和關注。學習這篇課文讀懂不難,而要真正達到文情交融則並非易事。泛析精講走捷徑不可取,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立足主體以讀為主,在讀的基礎上,兼以評、議及聯想的訓練,努力實現人文合一。

一、課前活動:

聽爸爸、媽媽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讀、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原文。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同學們,昨天,爸爸媽媽都給你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嗎?講得怎樣?你們一起讀了這篇課文嗎?你們覺得文中的小女孩怎樣?(學生談感受,談收穫。)

(二)初讀入景。

1、播放朗讀課件,學生閉着眼睛靜靜地聽,然後讓學生各自談談自己獨特的感受。

2、學生獨立地小聲的朗讀,認真地進行圈點批畫,邊讀邊想邊將自己的收穫批註在課文的旁邊,同時擬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錄音導讀,學生閉眼靜聽,讓學生進入文本,這是進行深層對話的基礎。]

(三)互議釋疑。

將各自的收穫和問題放到小組裏去討論。

1、確定學習小組。可以按座次劃定,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分組時,還可以突破常規,用婉轉、激勵的語言將語文水平稍差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由他們自己在班上選聘熱心的、自己信任的同學擔任小組長,也可由老師直接任他們的小組長。適當降低要求進行交流。

2、確定小組長,可以由同學推選,也可以自薦,小組長選定後,讓他(她)舉舉手。

3、各小組共同確定一句口號:如“勇攀高峯,才能勝利”,“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勝利屬於我們浪花組”等。

4、開始交流,要求如下(可用課件出示)。

(1)各自談談自己的收穫,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認真地讀一讀。

(2)談談自己的疑惑點,同組的成員依據課文重點採取依文朗讀、釋疑的方式進行探討。

(3)對於小組內通過朗讀,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要作好記載,以備彙報時,求得全班其他同學的支持。

5、各小組成員分別自評一下:你在小組討論中,你認為自己做得怎樣。

6、全班性交流:小組長彙報各自小組的交流情況,若有疑點,全班進行互補性讀、議、釋。

[將語文中的學困生劃為一個小組,避免了絕大多數學困生只能當聽眾和看客的窘境,當然,將他們單獨設為一個組,要尊重他們的意願。讓學生自己評價一下在小組討論中的情況,能促使學生進行閲讀反思,激發其主動學習的信心。]

(四)表演昇華。

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成員可以選擇以下三種形式中的一種或兩種在小組表演(也可以自擬表演內容)。

1、小小故事家。將《賣火柴的小女孩》講給小組成員聽,要求儘可能的形象、生動。也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小女孩得救了……;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

2、小小播音員。將你最感興趣的地方(段落)讀給大家聽聽,要求情感真摯,能發揮“播音員”的最高水平。

3、我當小女孩。將自己置於小女孩的位置,講一講自己的遭遇,説説自己的願望。

(五)合理拓展。

1、以《小女孩,你真傻》或者《小女孩,你為什麼不回家》為題,合理想象寫一段話。

2、閲讀、積累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以便在下次讀書交流會上交流。

[一堂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讀了多少。語文課既要議論紛紛,更要書聲朗朗。這堂課的設計突出了讀、評、議和聯想。僅讀而言,形式多種多樣:與父母先講後讀、聽音樂伴讀、自讀、互讀、疑讀等。另外,讀後讓學生先談收穫後談問題,打破了“語文學習=問題解答”的學習模式。在學困生的處理上,尊重客觀事實,將他們分為一組,降低要求讓他們學有所獲。這不失為一個創舉。還有,鼓勵學生進行閲讀反思(進行自我評價),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和評價理念。後面的“表演昇華”更是畫龍點睛,將多因素對話推向了高潮,真正實現了“人文合一”。]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7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紀丹麥著名作家,“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作品,它寫於1848年。這個感人的故事,我們的父輩讀過,我們也曾讀過,而我們的孩子們也正在讀着。為什麼一個兩千多字的童話故事有着這樣恆遠的魅力?我思索着。是那份情,那份安徒生對窮苦人民真切,深沉的同情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據説,安徒生的母親,小時候家境貧寒,家人讓她沿街行乞,可她不願意,便整天蹲在一座石橋,冷極了,就伸出雙手温暖自己的小腳。安徒生便以母親為原型寫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見這個故事是安徒生用淚水與真情寫就。

設計特色

本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三個特色:

一、以教師的真情喚起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情促讀,以情促悟。

二、從老故事舊教材中尋找新的切入點,設計有創意的教學思路。

三、找尋這個老故事在新時代的意義,引導學生關注並關愛社會中弱勢羣體。

學習目標:

1、學習 生字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帶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4、學會關注、關愛社會中的弱勢羣體。

學生準備:認真預習,做好批註。

學習重點:

1、瞭解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較準確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個性化地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教師準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預習情況,由此來預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舊知入課

還記住小凡卡、楊科、小珊迪這些小夥伴嗎?這些孩子年紀相仿,雖然他們有着不同的故事卻有着相同的命運。那是怎樣的命運呢?

(讓學生一入文就關注主人公命運,及時抓住課文主線,把握文本中心。)

二、揭示課題

讀課題:關於課題,大家在字音和字形上有什麼要相互提醒嗎?(“賣”的寫法及“柴”讀音要稍加以注意)

(體現語文課的語文意識,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有針對性地解決字詞難點。)

三、走近安徒生

①讓學生根據自己收集資料簡介安徒生。

(要求抓住要點,脱稿介紹,將資料的信息理解、吸收後再表達,訓練學生處理信息的基本功。)

②師小結要點

a.瞭解安徒生的成就,瞭解安徒生是丹麥人民的驕傲。

(使學生更加敬佩、仰慕安徒生,產生閲讀安徒生的作品強烈願望,這是一種閲讀期待。)

b.瞭解安徒生貧寒的身世,知道《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以母親為原型,用淚水、用真情寫就。

(信息的溝通在為情感的激發做鋪墊,該預設力求使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

四、師生合作讀課文

這個環節以配樂方式,師範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小組讀及師導讀形式進行。

(師範讀第一自然,定好朗讀的基調:低沉、緩慢)

教師的範讀是為了帶領學生儘快走入文本,以自己忘我於文本的真情打動學生,使學生情動而相隨。學生各種形式的讀是為了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也為了防止有人濫竽充數或是老是一人在讀,大家都歇得鬆弛了的狀況。

五、抒發初讀感想

真情朗讀課文後,應該讓學生回味回味,此時教師不應立即打破這份美好的沉默,讓學生就這麼沉默着,沉默到大家都耐不住時,才讓學生在沉默中爆發,抒發自己此時感受。讓沉默給生成騰出空間。

(我口説我心,情動而辭發,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讓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真情的表達是最富有個性的,最有創意的。)

第二教時

一、用魯迅的話來解讀這個悲劇

(一) 課件出示魯迅先生對悲劇的詮釋:悲劇就是把人生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引導學生讀讀這句話,説説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第一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到文本中去找尋美好的東西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美好事物,劃出相關語句並旁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旁註有利於後面的交流)

2、學生交流彙報,師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

美好的大年夜:燈光輝煌 燒鵝飄香閤家歡聚,

美妙的幻象:温暖的火爐 噴香的燒鵝美麗的誕樹 慈愛的奶奶

美麗的女孩:金黃的長髮披在肩上打着卷兒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美好的事物。(為後面的撕碎做鋪墊。)

4、帶着不同的感受讀讀這些句子。在學生説到第五段“温暖的火爐”這一美妙的幻象時,重點引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的朗讀訓練可以這樣進行:

①師範讀。(繼續用教師對小女孩真切的同情打動學生的心。)

②説説聽了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什麼?

③自由朗讀這一段。(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通過朗讀體會小女孩幻象的美好和現實的冷酷。)

(三)第二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文中找找相關語句,説説這些美好事物是怎樣被一點點被撕碎的。

1、 生讀書並動筆。

2、 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3、師總結要點:

a.輝煌燈光、飄香燒鵝、節日的歡樂不屬於小女孩,她擁有的是寒冷、飢餓、孤獨,最後走向死亡。

b..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燒鵝、美麗的聖誕樹 ,最後都化作了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c、金黃披肩、兩腮通紅、微笑着的美麗女孩死了,她在被凍死在街頭。

教師依照學生髮言,輕輕擦去前面那些美好的事物,板書:(小女孩死了)

d、節日的歡樂沒有了,美妙的幻象消失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死了。一切都沒有了,那麼留給我們的是什麼?

e、生各自表達難過、失望、同情、悲憤……的感情。

⑤帶着同情,帶着悲憤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説説自己是怎樣理解文中的最後一句話的。重點引導學生談對兩個“幸福”的理解。表達感受之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這兩段。(把朗讀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才能讀出韻味。)

(以魯迅先生對悲劇的詮釋為獨特視角,牽一髮而動全身,兩次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目的不同,學生的感受就不同。一喜一悲的情感落差使學生的心痛了,情動了,與作者、文本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再通過朗讀表達、昇華這種情感。讓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情感激流在課堂穿梭、湧動。)

二、從插圖入手,尋找悲劇根源

過渡導語:小女孩死了,美麗的小女孩,善良的小女孩就這樣被凍死在街頭。那麼,誰是劊子手呢?

(1)讓學生仔細觀察書P97的課文插圖,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或是有什麼問題。

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坐在冰天雪地的小女孩正忍受寒冷的侵襲,飢餓的折磨,可她臉上的表情為什麼是祥和、寧靜的?

②小女孩四周是藍白冷色,而火光裏的幻象是令人悦目的暖色—金黃色,這説明什麼?

③小女孩擦着火柴出現那麼多幻象,為什麼插圖卻選擇奶奶緊緊地將小女孩擁入懷中的情景。

(2)重點討論:奶奶對小女孩意味着什麼?

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想象奶奶曾帶給小女孩的愛,領悟小女孩的痛苦不僅來自肉體,更來自心靈。因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

(3)第三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從哪兒看出小女孩所處的社會是一片愛的荒原,到文中去找一找。

具體句子是:

1、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衝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2、一隻怎麼也找不着,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他説,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3、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4、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她的爸爸會打她。

(4)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騎馬車的富人視她為無物,過馬路的小男孩捉弄她,譏諷她,來來往往的行人沒人關注過她,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更可恨的是她的家,那所謂家不僅沒有熱的温度,更沒有愛的温度—她的爸爸會打她。沒有了愛,小女孩便沒有了一切。所以,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

(4)師質疑:那麼,是誰奪走了小女孩的愛?(是社會、是黑暗的社會。冷酷無情的,不公平的社會不僅奪走了小女孩的愛,還吞噬了小女孩的生命。)

(5)關於“愛”的再思考。

如果小女孩生活的社會是一片愛的綠洲,那又會怎樣?

出示課件,如果擁有了愛,那飛馳的馬車會。

如果有了愛,那撿了女孩拖鞋的男孩會 。

如果有了愛,那些從女孩面前匆匆而過的行人會 。

如果有了愛,女孩的家。

(這一部份,讓學生聯繫課文來表達。)

如果有了愛,女孩將擁有 。

……(學生自由表達,傳達女孩的渴望與夢想。表達自己的祝福。)

(這是課堂引領學生第三次走進文本。讓學生“沉得下心品味”,是為了學生“浮得上來感悟”學生通過潛心讀書,感悟到只有愛,才能給予小女孩陽光般燦爛的童年。三次的走進文本使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入,直達心靈深處,呼喚出人類最珍貴的情感——愛。)

三、拓展延伸

讀到這裏,我們每個人都深深同情小女孩,都痛恨那個吞噬了小女孩的冷酷無情的社會。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還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有一位小朋友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了這麼一首詩:

1、課件出示: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爸爸給我穿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牀頭,

讓夢兒飛出我的被窩

我要把雪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它擋風雪,

在一塊兒唱那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你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 用真情朗頌這首詩。

3、 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有人貧窮,還有人需要幫助。我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4、 學生各抒己見,如何尊重、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們。

結束語:貧窮並不可怕,疾病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每一個人都願意為地球——這個愛的綠洲植一棵 幼苗。相信一切都會美好起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劇將永遠留在過去。

(兒童詩的出現不僅體現“超越文本“的教學理念,而且在文本與學生的人格塑造、價值取向之間搭了一座橋,那就是喚醒學生心底最深沉的東西——愛,關注、關愛身邊中的弱勢羣體。這正是這個古老的故事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具有的意義。)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為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採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饋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司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以達到教與學的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令你感動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女孩五次幻想的事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引導學生把讀、思、議結合起來,想像出畫面,議出感司,讀出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重難點:

1、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準備:

關於填寫擦燃火柴的表格、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

1、師:(配樂朗讀)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生:(師指一名學生朗讀)——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牀頭邊,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別問,這是為什麼?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請問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師:這是當年九歲的劉倩倩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個女孩(板書:女孩。學生讀一讀)。加上“小”字再讀,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生答)

2、師補充課題。要求學生默讀全文。並談一談:這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生默讀課文,之後彙報。)

3、師小結:從同學們的話語中,我聽到了可憐、美麗、悲慘、沒有疼愛的聲音,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又冷又餓又漂亮的小女孩形象。

〔設計意圖〕

(用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奠定

了本課以突出情感為主的教學基調;讓學生談對小女孩的看法,學生學有所獲,奠定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心的情感基調。)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層次

1、檢查生字詞

師:課文我們已經做了預習,讓我們一起來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師課件出示:乖巧、圍裙、硬幣、哎呀、櫥窗、飢餓、噴香、兜着)

2、這是一個可憐、孤獨、痛苦的小女孩,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小女孩現實生活的,哪些段落又是描寫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小女孩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將課文劃分為三部分:(1-4)現實生活;(5-10)幻想;(11-12)結局)生彙報。

三、品讀語句,體會小女孩的窮苦

1、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們輕聲讀文章1-4自然段,邊讀邊畫一畫: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了小女孩的不幸,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師巡視。

●生彙報。(預設)

生:“在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腳在街上走着。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從這體會出小女孩的冷,她根本就沒有鞋穿,赤着腳在街上走,這可是下雪的天呀!

●師:是呀,你讀懂了小女孩的冷,(師板書:冷)。還有誰也讀出了小女孩的冷?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我從這裏讀出了小女孩真的是冷到了極點,真是寒冷極了。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在向我們走來。

生:“這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我認為在這舉家團聚的日子裏,街上行人稀少,該買的東西早就準備好了,誰會在今天去買小女孩的火柴?

生:“她不敢回家,回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這天還要去賣火柴,足可見她家境的貧困,讓她有家而不敢歸,實在太可憐了。

●師:你們都讀懂了小女孩的寒冷,誰還讀懂了別的?

生:“再説,家裏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風還是可以灌進來。”家裏和街上一樣冷,這樣的家,回與不回又有多大關係呢?小女孩同樣是多麼的孤獨呀。她多麼渴望父母的關愛呀!

2、教學建議:

1)學生反饋句子,自由表達自己讀後的體會。

2)其他補充,發表自己的見解。

3)指導學生抓住加點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3、師引導:同學們,家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什麼感覺?(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喚起學生對家温馨的回憶,為後文作好鋪墊)

4、師:然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卻有家不能歸,不敢歸。文中有一句強調了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誰能告訴訴我是哪一句?生讀句子。

5、師:大年夜是人們一年一度團聚的時刻,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畢竟還是個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這大年夜裏能和家裏的人團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這更讓我們對她產生同情。孩子們,大年夜這三個字,你能聯想到什麼?(讓學生緊扣可憐,將小女孩的大年夜與我們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上女孩的痛苦與孤獨。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飢餓、痛苦、孤獨)

6、師:是呀,作者和我們一樣,都對小女孩有着同樣的感情,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

●生齊讀“可憐的小女孩!”師一次次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7、此時此刻,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生髮揮想象談一談)

8、播放風雪聲,教師和學生進行填空式小結:

同學們,因為家裏太窮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着風雪,赤着腳到街頭買火柴。她又_____又_____地向前走。一雙小腳凍得。但是,一整天,誰_____,誰_____。

〔設計意圖〕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語言的自我感悟,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暢談體會,感悟小女孩生活的窮苦以及命運的悲慘。在感情朗讀中體會作者流露在其間的情感。)

四、師總結:

大年三十夜裏,天冷極了,小女孩又冷又餓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裏走着,最後就蜷縮在了牆角里,她太可憐了,太冷,太餓了!於是,她擦燃了火柴,這為她悽慘的故事增添了一份美。這是一份怎樣的美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此時,對於這位小女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自由説自己彷彿看到的畫面)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進一步在腦海裏產生對小女孩的印象,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2、師:小女孩的結局怎樣?誰來讀讀小女孩死時的樣子?

(生讀句子“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角上帶着微笑。)

●引導質疑:小女孩死了,死本來是痛苦的,為什麼她的臉上反倒還有幸福的感覺呢?(生説自己的見解)

二、研讀,瞭解五次幻想的內容

1、師引入:這就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內容,小女孩在極度寒冷、飢餓當中出現了種種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5-10)自然段,邊讀邊完成下面的表格,並説説小女孩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讀文,師出示幻燈片)

2、學生完成表格的填寫。(四人小組每組一份)

●學生完成後彙報,師相繼顯示結果。

教師追問:小女孩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學生回答:冷……)

3、師請五位同學讀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讀完一次,師用語言將它們連接起來。

4、在這種種幻想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説説感興趣的理由。

(師請學生進行彙報,説説理由,並讓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讓學生從文中進行發現交流)

●師: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幻想?預設——

生:因為小女孩又冷又餓,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

生: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飢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這些。

生:小女孩無人關愛,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樂,因此,她的眼前出現了種種美

麗的幻想。……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現實生活中只有寒冷、飢餓、痛苦與孤獨。她渴望擁有這一切。當她擦燃火柴從幻想中,看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畢竟,火柴終歸是要熄來的呀,火柴一滅,所有渴望沒有了,每次的結果是怎樣的,作者是怎麼寫的呢?讀一讀,找找相關的語句。(現實與幻想的比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飢餓、痛苦、孤獨。)生讀文。師相機出示:“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火柴梗。““這時候,火柴滅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只見聖誕樹的燭光……一道細長的紅光。”

●師: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説體會)

●師:大家説得很好,小女孩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這一次與第一次相比,有明顯的不同。這兩次擦火柴,從哪些字詞裏體會到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生讀相關語句,並説説自己的看法。)師相機出示:“她敢從……終於抽出一根”“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讀,師指導讀,齊讀。

5、師:此時的小女孩已經很虛弱了,這一整把火柴發生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為樣高大,這樣美麗。趕緊讀這段話,邊讀邊想,怎麼理解這句話。

出示:

“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習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説理解師引導讀文。

預設——

生:這句話是説小女孩已經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凍死、餓死的。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談體會。體會到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飢餓與痛苦。

6、你們都説小女孩可憐,可是安徒生爺爺卻在課文中結尾中寫道,小女孩曾經很快樂,很幸福的。請同學們快速找出這句話來,讀一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

(教師是幫扶兼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幻想,並反思幻想的原因,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再通過集體的反饋,大膽地交流自己讀文的見解,達到自由表達感悟、集體求同存異、真正理會文本內涵的目的。同時,教師狠抓朗讀,學生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充滿了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師出示:

“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這裏有兩個幸福,同學們,你們怎麼理解小女孩曾經的那些幸福呢?生再次談小女孩四次幻想。

●師:小女孩當初是多麼幸福呀,假如你就是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這樣一個幸福的天堂裏去生活,你怎麼讀,讀出這幸福生活的心情?

(重點品讀環節,引導學生找出小女孩前面產生幻想的語句,進一步感受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師運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女孩的內心,品讀這句話。)

●師:可是,現實中的小女孩有這種幸福嗎?你怎樣理解第二個幸福?

預設——

生:這裏是説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幸福,她只有跟着奶奶去了天堂,才能獲得幸福,才能得到快樂。

生:我認為這裏的幸福是説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脱,才能擺脱悲慘的命運,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設計意圖〕

(師運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説體會——→讀句子——→評價——→再讀句子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

1、師小結: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會怎樣對待她?將你們的打算寫下來吧。

2、師:同學們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願用一顆愛心去幫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圍,人們是怎樣對待她的?你從中可以看出什麼?(學生圍繞冷漠、無情、社會的不公平)

3、讓我們把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牢牢地記在心裏,課後再去讀讀安徒生爺爺的其它童話吧。

附: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渴望現實

(幸福)(不幸)

爐————————寒冷

烤鵝————————飢餓

聖誕樹———————孤獨

奶奶————————無疼愛

飛走————————痛苦幸福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遭遇,深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的句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課件播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導入。

二、播放課件,簡介作者。

三、學習生字詞

課件播出,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請學生讀生字詞。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課文主要説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按故事情節的變化把課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五、講解第一段(1—4自然段)

請四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1—4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在萬家團圓的大年夜,小女孩卻要在街上賣火柴,忍受着寒冷與飢餓的煎熬,你們覺得她可憐嗎?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憐?把這些句子用“——”劃出來。再把這些句子分成四類,填入表格。看看哪些句子分別説明小女孩的寒冷、飢餓、貧窮、沒人疼愛?

寒冷

飢餓

貧窮

沒人疼愛

3、指導感情朗讀1—4自然段,體會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深深體會到了賣火柴小女孩的不幸。接下來,還有什麼事情將會發生在我們可憐的小女孩身上呢?

七、作業設置

預習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現了什麼的幻象?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回憶鞏固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大段,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二、深入品讀,反思幸福,感悟不幸

(一)體會幸福

瀏覽課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現了什麼幻象?

展示多媒體圖片和描寫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領悟不幸

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爐、香噴噴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都是真實的嗎?

小組討論,為什麼幻象中會出現“大火爐”、“烤鵝”、“聖誕樹”、“疼愛她的奶奶”而不出現其他事物呢?作者的這些想象合理嗎?這些事物的出現説明了小女孩怎樣的渴望?

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第一次 大火爐 温暖

第二次 烤鵝 渴望 食物

幸福? 第三次 聖誕樹 歡樂 不幸!

第四次 奶奶 疼愛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飛走 幸福

(三)解讀重點句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課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一句説明了什麼?表現了小女孩怎樣的心情?

2、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她從一開始不敢擦一根火柴到一根又一根地擦燃,最後竟一下子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這些變化説明了什麼?

3、課文第六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你是怎樣理解”厚”和“冷”這兩個字的?

4、第8自然中小女孩説:“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這句話預示着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5、如何理解: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五)揭示主題,情感昇華

(一)揭示主題

小女孩死了,她還沒能看到新年的太陽就死了。第二天當人們發現小女孩的屍體時,他們的反應是怎樣?面對如此慘劇,為什麼人們只是輕描淡寫地説呢?

小女孩死了,但是她的表情怎樣?課文最後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的兩個“幸福”含義一樣嗎?它們分別指代什麼?

2、理解思想內涵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二)情感昇華

全班齊讀最後兩段,讀出對小女孩命運的同情和對社會的控訴的強烈感情。

課件播放《火柴天堂》音樂,使學生在悽美動人的音樂中產生共鳴。

聯繫實際談談自己學習本課後的體會。

2、思維拓展:假如小女孩來到了我們面前,你最想跟她説些什麼?

3、知識延伸:走近安徒生,介紹安徒生作品及影響,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六、作業設置

1、把你想跟小女孩説的話寫下來。

2、你還看過安徒生的哪些童話?把你看過的一個童話的主要內容講給同學或家長聽。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教與學的共振效應,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閲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緊扣“由憐生愛,由愛生憤“的情感脈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昇華情感。從大年夜小女孩凍死街頭還會面帶微笑悽美的畫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體會沙皇統治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安徒生給予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聯繫實際,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心存感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

在讀悟的過程中,我抓住文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出現的幻景和章最後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讓學生聯繫上文對句中的兩個“幸福”談談自己的理解,再從整篇文章想開去,小女孩一次次點燃火柴,其實是在點燃心中的希望,點燃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的年代不同,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飢餓、痛苦時,還要讓學生想想小女孩心裏是怎麼想的?從而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的。我們更應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顆愛心,關心和同情一些貧困者與弱勢羣體等。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它講了在一個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讓學生通過學習,喚起他們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對學習語文有濃厚興趣,學習主動性強。農村國小校的教學設備雖然簡陋,遠不如城市學校,但是他們已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和訓練,已經積累了許多學習方法和經驗。沒有先進的輔助教學設備,對學生學習本課的效果沒有什麼影響。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設計,我根據這一理念,擺正老師的主導地位,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和開放的學習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語文課程實施》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本課的設計,遵循這一理念,以讀為本,放手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體驗,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個性得以張揚,凸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瞭解作者合理開展想象的方法和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讀懂課文內容,瞭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加深對社會主義的感情,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體會小女孩的的悲慘生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1、指名説説:經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

2、 師: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能捱過這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嗎?她的命運會是怎樣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 把學生的思緒拉到那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學習“擦火柴”這部份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現什麼幻象?

2、自由讀第一次擦火些的課文內容,思考:

(1)為什麼出現的幻象是火爐?你有什麼感受?

(2)還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3)齊讀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處境。

(4)小組討論學法,教師幫助歸納。

(讀——思考——釋疑——再讀體會)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生大膽質疑、主動積極地探究;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學習方向;讓學生總結學法,豐富學生的經驗積累過程,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3、同法分小組學習小女孩後面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用學習“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學習後面幾次擦火柴的內容的交流彙報。

(2)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獲得的學習方法,進行閲讀實踐,實現學法遷移。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小女孩小女孩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齊讀 (2)分組賽讀 (3)指名讀

(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內容的理解和感情體驗,與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分小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後,交流、彙報。

2、各組的代表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節,教師致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開放的學習空間,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情和情感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內化情感體驗,與文本產生共鳴。)

三、小組討論寫法,教師幫助整理歸納:

想象豐富符合實際、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使所學形成系統)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小女孩的命運是多麼悲慘啊!誰讀了這篇課文會不深受感動呢?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像小女孩帝樣的窮人是不計其數的。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裏,過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該怎麼做呢?請説説你的想法。

(該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小孩及所有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加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感情,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五、課外活動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第二題。

(進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內涵,讓學生從文本內涵想開去,聯繫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爐——冷

2、燒鵝——餓

賣火柴 擦亮火柴 3、聖誕樹——沒有歡樂 凍死街頭

(可憐) (渴望幸福) 4、5、奶奶——沒有幸福 (悲慘結局)

飛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評價】

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興趣很濃,教學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兩點:

其一、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或是讓學生自讀感悟,或是讓分組合作探究,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和多元反應,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二、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讀中體驗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的那些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悲慘命運,愛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不足之外;在引導學生總結寫法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有少許學生對這一塊理解不透徹。

  點評

本節課,王長振老師是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設計,有機地整合了三維目標。其優點主要表現在如下這些方面:

一是閲讀教學中,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教學“擦火柴”這部分時,教師並未做分析,只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自讀感悟,討論交流。

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合作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情感的體驗,對文章思想的體會,老師讓學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張揚了學生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是以讀為本。“讀” 是閲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動,本節課以“讀”貫穿始終。讀的形式多樣,如齊讀、自讀、小組賽讀。讓學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以讀加深情感體驗,以讀獲得思想啟迪。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1

我説的是第十二冊第五組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的教學構想,這一課時是我在第七週年段活動時上的一節教研課:

一、教材分析:

十二冊是國小階段的最後的學期,本冊教材編者的指導思想是:“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冊課文分六組,安排了二個重點訓練點,其中第二組課文安排了“注意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第四組課文安排了“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每組教學都緊緊圍繞重點訓練進行,各訓練點聯繫密切,讀寫對應,循序漸進,系統進行,而第五駔課文正是對這兩個訓練點的承接和運用。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敍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想;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安徒生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指導思想;

課標指出:“精讀課文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閲讀感悟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在自讀實踐蠅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師要善於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有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閲讀思考,善於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講座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善於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讀”是閲讀教學的基本手段,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會思想,表達情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精讀課文較長。

如何將這篇課文在有限的兩課時讓學生消化,我將教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課時,突出一個“讀”字,抓住學生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這一點,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查字典,掃清“讀”的障礙,結合課文前的預習提示,讓學生多讀,反覆讀,將長文讀短,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使學生明白課文講了“賣火柴,擦火柴,被凍死”這三部分內容,為本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突出從宏觀到微觀到客觀的教學思路。

通過近一年來的語文教學,我對語文課堂教學有這樣三點認識:一是激活思維,二是讀寫互進,三是注重實際,關於激發學生的思維是基於教師教的出發點而言,我認為時下倡導的,要激發學生興趣,要鼓勵學生多質疑,教師要啟發性提問,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要多合作討論,要多鼓勵少批評,要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要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即為激活學生的思維服務,讓學生動腦,動心;關於讀寫互進是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而言,我簡單的認為寫作是閲讀的逆運算,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與習作不恰當的結合或是孤立的開展閲讀教學是不完整的語文教學,閲讀為寫作服務,而寫作反過來作用於閲讀,讀寫不能分家,因此教學中要注重讀寫的結合點;關於注重實際,是教師的操作而言,即教學中結合農村國小這一根本實際,我們針對的農村學生,面對的是農村這個大環境,擁有的是農村國小的教學資源和農村家庭教育,所以對於時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擇其而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應地而選,不能簡單的一哄而上。

基於以上的思考作支撐,在本節課的設計沒有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僅是結合教材,學生等情況,對以上三種觀點略有體現。

三、目標設計

學習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教學圍繞目標而展開,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目標一是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這一目標文道統一,包含了兩個層次的要求;一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是對作者感情的體會,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生活的熱愛,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目標二:領悟作者基本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第四組訓練點是讓學生充分想象,那麼第五組課文便是體會和應用。這一目標的提出是鞏固銜接前一訓練點,意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目標三,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童話故事本是學生喜歡的讀物,但這篇童話是丹麥作家的作品,文中的部分句子國小生很難體會,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體會句子的方法,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學法指導

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國小高年級是為學生上國中打基礎,自學能力及習慣差是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自主閲讀的方法便愈顯重要,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儘可能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只作相應點撥,只作宏觀調控教學進程,讓學生運用“處讀交流——收集體會——質疑問難——想象習作”四步新聞記者自學法來學習課文,這四類自學方法既相互獨立,又連為一體,在教學中逐步滲透,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

五、教法選擇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我採用“導讀——導思——導疑——導遷”等輔導法,力求少講,教師輔導引路,學生積極自學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並結合本課內容,堅持聯繫與發展的觀點,力求遷移,發散,延展課堂教學,使教學有一定的深度。

六、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關鍵在“流”字,“流”即“順暢”各環節環環相扣,自然而然。本節課的教學分四步進行。第一步:“自學生疑。”,教學一開始我採用變序教學法,直奔課文的第二部分——擦火柴的幻覺。師談話小結上節課內容,幫助學生回顧舊知後進入課文重點部分,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麼?”學生圍繞問題自讀勾劃後,學生同桌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撥,板書五次看到的事物,針對第五次看到的事物不太容易判斷,而引出難以體會的句子。“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抓住學生的反覆讀及重點問“飛”等進行體會,讓學生領悟到小女孩死時的快樂和死後對痛苦的擺脱。接着鋒迴路轉,師發問:“小女孩看到的是真的嗎?”那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幻覺呢?“這給學生留下懸念,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第二步,“嘗試排疑”,針對前邊的兩個問題,教師抓着這一時機,讓學生讀第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收集小女孩現實生活的信息資料,以此來強本冊書中第一個訓練點——“讓學生收集資料”學生通過收集的信息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產生幻覺的真正原因。教師作板書,此時,師引導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對比板書,來體會安徒生寫該童話故事採用的表達方法——“基於現實的合理想象。”便是水到渠成,隨之師問“死對常人來説是不幸的,那麼死對於女孩來説又是否是不幸呢?”學生帶着疑問讀第三部分。第三步:“質疑內化”。學生讀後,師鼓勵學生結合這部分內容大膽質疑,積極發問,然後討論解答。在這讀、問、議的過程中,學生順利成章體會結尾難點句中兩個“幸福”的含義。這時,師概括全篇談話:“小女孩活着是痛苦的,死前的幻覺是美好的,而死去卻是幸福的。”這樣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第四步:“拓展強化”。在學生領悟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後,緊接發問:“假如小女孩已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合理想象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學生在暢談寫作中再一次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七、板書設計

板書分為三部分,中間部分為主板書,反映課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目的,較簡潔,左右為副板書。左面為小女孩現實生活與幻覺的對比,意在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右為難點句子的體會,顯得零亂一些。這三部分板書緊緊圍繞本節課的三個目標而設計。

附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現實 幻覺 賣火柴

冷——火

餓——烤鵝

小女孩 擦火柴

無歡樂——聖誕樹

無疼愛——奶奶 死去

無幸福——飛走 安徒生:對窮人的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裏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的合理想象。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謝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想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

3、學習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學文,體會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愛讀童話故事嗎?你們都讀過那些童話故事呢?

2、學生自由説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丹麥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學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讀後想一想,你想用什麼樣的句子來評價小女孩的命運?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3、讀後彙報。

(1)檢查自讀情況:讀一讀你覺得最難讀的句子,然後選一兩句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説:讀了這篇課文,你想用什麼樣的句子來評價小女孩的命運?

4、師提煉:小女孩處境可憐,命運悲慘。

[ 以讀為主線,提綱挈領,強調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為分組探究設下伏筆。]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具體的語句來説明自己的觀點。

(2)畫出句子後,試着把這些句子讀好。

2、學生自由研讀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3、分組合作,彙報交流。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彙報。在此環節中,不硬性規定內容,學生暢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運很悲慘”,“小女孩很可憐”“小女孩也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學生能夠結合文中的語句,比較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長短不限。把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討論場”“表現場”。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彙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2)全班交流:把你認為最能體現小女孩命運的語句讀給大家聽,並説明理由。

四、引發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説小女孩的命運悲慘,但是課文中最後三節卻寫到了她的快樂和幸福,這是為什麼呢?請大家把課文最後三節默讀一遍,想一想這個問題。

2、學生自讀,思考。

3、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師巡迴指導,適時點撥。

4、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結果。

[ “矛盾處見真知”,利用矛盾性問題,以疑促讀,讀中解惑,使學生在讀、悟、議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

五、回顧全文,昇華情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感人的故事。(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錄像片段)

[ 用播放錄像的方式回顧全文,給學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間,促進學生情感的昇華。]

六、質疑問難。

1、剛才大家欣賞了這篇精彩的童話,現在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的嗎?

2、學生自由提問,全班合作解決。(有價值的且無法馬上解決的,師予以歸納,留待下一節課討論)

[ 讓學生的共同合作來解決剩餘的疑難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佈置課外作業。

1、從文中摘抄你喜歡的好詞好句。

2、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 促進學生的閲讀積累,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上一節課留下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導學生髮揮合理想象,以現代社會為背景改寫課文結尾。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釋疑解難。

1、出示上一節課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問題。

2、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彙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3、小組派代表彙報,進行全班交流。

[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最終目的。]

二、研讀課文,體會寫法。

1、佈置學習任務

(1)請你把你認為文中寫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來,認真讀一讀。

(2)自己讀完後,再讀給你的同桌聽,並説説你為什麼認為這個部分寫得好。

2、學生按要求學習,師巡迴指導朗讀。

3、指名讀課文精彩部分。

4、根據學生的朗讀,教師相機引導:小女孩為什麼會看到那麼多美好的東西?

5、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6、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成果。

7、齊讀課文五次劃燃火柴的部分。

8、師小結:想象源於現實,只有源於現實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 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體會想象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我們也來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現在來到我們身邊你會怎麼幫助她呢?

2、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

3、師引導:是啊,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能來到現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獨,因為有一大羣愛她的小夥伴。讓我們想象一下,她來到我們身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大家自己動筆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4、學生試編故事。

[ 創設新的學習情境,表達學生自己的內心感受,使語言積累和運用得到有機結合。]

四、佈置作業。

1、繼續編寫小故事。

2、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 指導學生的課外閲讀。]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為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擺脱了“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讓“讀”貫穿教學始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從根本上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

2、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感受小女孩幾次擦亮火柴時的幸福心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出示小女孩畫像,引入課題。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這是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小女孩,這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播放課件

現在,我們聽到了呼呼颳着的寒風,我們看到了簌簌而落的雪花,就在這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裏,就在這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衣衫破爛,赤着腳,蜷縮在牆角,身體在瑟瑟發抖。

二、變序學文

(一)導讀第三部分(出示小女孩含笑而去的畫面)

第二天早晨,雪止風停,太陽出來了,可是小女孩的命運如何?

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啊!大家看,小女孩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然而卻被活活地凍死了。打開課本,伴着音樂,讓小女孩在我們的朗讀中,充滿無限同情的朗讀中安息吧!(師生齊讀)

對小女孩的死,冷漠的人是怎麼説的?

然而這暖和的陽光下悲慘的一幕卻深深地觸動了安徒生爺爺,他由此產生了美好的想象。

(二)展開研讀擦火柴部分

1、朗讀學習

(1)教師指導理解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

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五至十一自然段,看文中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麼?

能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嗎?

第一次是“她終於抽出了一根火柴”。

第二次是“她又擦了一根”。

第三次是“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四次是“她在牆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五次是“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麼?用--劃出(火爐),這一次的幻想給人什麼感覺?(温暖)

(2)指導朗讀,體會含義,表達感情(出示課件)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同情)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猶豫)

多麼温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驚喜)

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滿足)

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失望)

她坐在那兒,手裏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遺憾)

(3)學生自主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剛才老師指導你們學習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請你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並填寫手中的表格)

(4)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什麼變化?

我們一起學習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填寫表格的內容。

2、自由讀

3、指名比賽讀

(三)迴歸第三部分

小女孩被凍死了,此時此刻,站在丹麥冰冷的街頭,望着含笑九泉的小女孩,我們能説些什麼呢?

三、品讀課文,揭示主題

聯繫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小女孩心中的“幸福”是什麼?文中兩次出現“幸福”這個詞,“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四、拓展延伸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對她説些什麼?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4

一、教學內容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圍繞“同情弱者”的這個單元主體,描寫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聖誕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反映了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揭露了尖鋭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作者對窮苦大眾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凍僵”等詞語。

2、理解文中重點詞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有感情地讀、圈畫詞句等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激起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遭遇的同情。

2、通過感受小女孩的痛苦和不幸,渴望幸福,來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體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與現實對比,體會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從整體入手,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合作探究,感悟想象,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領悟能力。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間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家一定看過《安徒生童話》吧!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情節生動。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走入那風雪交加的大年夜,去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痛苦和不幸。

2、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研讀探究,理解感悟

1、瞭解人物處境,感知小女孩可憐

(1)默讀1-4自然段,畫出具體描寫小女孩可憐的有關詞句,思考知道了什麼?

①抓重點句子理解。(課件出示)

A“在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腳在街上走着。”

B小女孩只好光着腳走路,寒冷的雪將她的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

C她又冷雙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D好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

從哪些詞看出小女孩可憐。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詞語,讀出可憐。同情的語氣

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啊,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點燃來取暖嗎?

(2)幻景現實對比,理解小女孩的悲慘。自由讀5-11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擦了幾次火柴,各出現什麼幻景對應現實是什麼?小女孩渴望什麼?讀後小組交流。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學生填手中的表)

第幾次擦火柴幻景現實渴望什麼

小結:因為寒冷,才幻想有火爐;因為飢餓,才幻想有烤鵝;因為孤獨,才幻想有聖誕樹;因為痛苦,才幻想奶奶。現實和幻想有如此大的區別,幻想越美好,小女孩的命運越悲慘。

(3)抓住不幸結局,體會作者的情感。

小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①輕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②想:這個小女孩後來怎麼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麼意思?

③“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有感情地朗讀語句

(三)、總結全文。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眾多童話作品中的一篇,這位舉世無雙的童話大師,他的童話優美、活潑,充滿綺麗的幻想,富有哲理而引人入勝。如醜小鴨怎樣變成了白天鵝,拇指姑娘怎樣邂逅了天使王子,你們想知道嗎?請大家課後去讀安徒生的童話吧。一個月後我們上讀書彙報課。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一篇傑作。以虛實結合的方法,記敍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裏,極度寒冷、飢餓、冷落的情況下,一次次劃燃火柴,出現了不同的幻想,最後凍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從賣火柴到燃火柴,最後拿着燃後的火柴梗,帶着美好的幻想幸福地死去。課文以美好的幻想和細節描寫映襯出小女孩悲慘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設計理念:

細微處的點撥與指導,讓語文學習變得富有情趣,讓學生的朗讀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找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用心揣摩與體會。在引領的前提下,沒有忘記放手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在學生談感受以前,給學生充分自由朗讀的空間。在指導朗讀以後,讓學生能夠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課堂不再是教師展示自己風采的地方,也不是展示教師解讀能力的場所,課堂成了教師和學生互相幫助,共同發展的地方。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瞭解現實與幻想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5、激發學生閲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齊讀。

3、關於作者,你瞭解多少?

學生交流。出示資料:

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話作家。因家境貧寒,安徒生幼年未進過正規學校,十四歲時獨自去哥本哈根,在劇院裏打雜。後來在一些藝術家的幫助下才正式上學。他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了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海的女兒》《拇指姑娘》《醜小鴨》《皇帝的新裝》等。

寫作背景:《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讓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當安徒生的母親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被趕出家門到街上求乞,但她不願求乞,又不敢回家,於是她就躲在城裏的一座橋下坐着。沒有鞋穿,她只好用雙手抱着雙腳取暖,安徒生就是懷着對母親深切的同情及對世道的不平,創作出了這篇童話故事。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快速瀏覽課文,出示閲讀提示:

1、簡單地説一説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表揚,從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會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

三、創設情境,體會小女孩的可伶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品讀1—4段,邊讀邊劃出小女孩可伶的句子,並寫出自己的想法,完成後小組交流。(教師來回指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彙報(非常寒冷;非常飢餓-—光着頭赤着腳;只好赤着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着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師:小女孩“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

生: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髮,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為飢餓與寒冷使小女孩顧不了自己的美麗,她更需要的是温暖與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小結: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賣火柴,要為家裏掙一點兒錢來維持生活。這是一個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錢人家窗户裏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着街上飄着的烤鵝香味。這段描寫流露出作者對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4、痛苦、無助的小女孩!

她實在太孤獨,太難過了,她要點燃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她一共點燃了幾次?(答:五次。引導説出分別看到的景象:温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

那第四和第五次呢?(第四、五次點燃火柴,她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奶奶。)

儘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滅了。要知道這可是令人們歡樂無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

儘管小女孩穿着那雙沒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過馬路的時候——

(兩輛馬車飛快地衝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隻怎麼也找不着,另一隻呢——

(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他説將來他有了孩子的時候可以拿它當搖籃。)

本來應當贏得人們的同情與幫助,但是——

(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本來應當受到父母的那些深深的關愛,但她卻——

(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她不敢回家,因為爸爸一定會打他的……)

小女孩本來想點燃火柴,獲得温暖與快樂,然而——火柴又一次熄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高的牆……

這寒冷,這飢餓,這恐懼,這孤獨,當我們把這些散亂四處的句子規整一起,整體閲讀的時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感?

四、合作交流,重點探究

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麼景象?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認真讀書,填表格。(填完後小組交流)

讓我們先來走進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來,請你來讀。(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大屏幕上“多麼温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兒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着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變成紅色。)

為什麼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見大火爐?生(因為太冷,渴望得到温暖)

指導朗讀。

學生速讀,交流。師完善板書。

五、練筆拓展

“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夜——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小女孩是怎樣賣火柴的,作者並沒有詳細地描寫。但我們可以想象到這一整天小女孩會有什麼樣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啊!根據你的想象從一個小方面補充一個細節。

六、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火爐温暖

飢餓烤鵝滿足

痛苦聖誕樹渴望快樂

孤獨奶奶疼愛

悲慘奶奶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