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來源:文萃谷 1.35W

非常幸運能讀到佐藤學先生的這本書,同時被書中那些日本教師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態度所感動。雖然寫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卻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把我們的新課程改革看作是一場革命,它就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

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從《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現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通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如,他在書中談到:要實施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應當以在教室裏構築一種新型關係為出發點,即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即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具體地説: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的東西用作品表現出來與同伴共享,互相欣賞的活動的學習。也就是説,就是從個體出發,經過與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個體的學習。令我吃驚的是,他居然通過自己的實踐,將這種理想在學校的實施變成了現實,並取得豐富的經驗。我可以説,這是我讀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專著。在這本書中,佐藤學先生憑着豐富的深入學校的經驗,巧妙的將教育理念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對於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新課程改革的基層教育研究人員來説,他工作的方法與作風是那樣令人肅然起敬;他提供的經驗是那樣的豐富和及時;他對問題的剖析是那樣的深入和透徹;他提出觀點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樣的發人深省!

“靜悄悄的革命”是對教育從業者“心靈的革命”,雖然來勢並不兇猛,卻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革命的'力量。如果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擔負着百年大業的教育者,如能被書中對教育的熱誠點燃,則教育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將福澤我們的下一代。而教師的角色是“反思性實踐者”,教師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在課程中獲得解放。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與學生進行思想的碰撞和火花的捕捉,這是最有價值的!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自主性”、“主題性”,旨在培育每一個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學力觀。觀察是教師工作中一項比較重要的能力,教師要走近學生、走進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更多的傾聽學生、更多的跟隨學生。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要經常聆聽學生,共同分享學生的快樂。讓我們解讀孩子,讓我們讀懂孩子。

本書前言裏,小林班上的學生,對於“學校不快樂”的呼聲,對我很有觸動。而對佐藤學教授提到自責的情緒和自厭的念頭我也感同身受。坦白的説,我現在就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受。

無論是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容易焦慮。總覺得這樣也有問題,那樣也有問題。尤其是在課堂上,倘若出現一時的沉默或者學生無法説到自己預設的內容,總是擔心完不成教案,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覺得那是教學工作的失敗。然後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學生提示甚至答案,偶爾有幾次,還會因此對學生髮脾氣。然後學生們雖端端正正坐着,卻一言不發。

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之後,發現自己仍然在以學生的“發言”為中心瞭解他們的看法,而不是在認真仔細地對待“傾聽”,還沒有向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方式轉變。我甚

至像佐藤學教授所説的一樣,很多次在學生的備忘錄上寫“更加積極地發言吧!”反思這兩年多來的教學,從一年級時候開始,班中就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上課舉手發言最積極的學生,恰恰是幾個作業拖拉,考試成績落後的學生。進入二三年級以後,又發現了新的情況,這部分同學的發言語言組織混亂,常常詞不達意。如今再看,這中間,的確有一部分學生不善於傾聽,常常是草率發言,對於這些學生,我卻忽略了培養他們傾聽的能力,其實反過來想,真該在他們的備忘錄上寫上“要注意仔細地傾聽噢!”同樣,正如書中所説,有不會傾聽的學生,是因為有不會傾聽的老師。我自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在學生還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不斷地再想,接下來的環節是什麼呢。看似在聽學生的回答,其實已經忽略了他們的回答,以及回答背後所傳遞的信息,包括他們思想的起伏波動。

看來,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讓自己和學生學會傾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學會了傾聽別人的訴説,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因為只有傾聽是一種理解,在努力聽懂、理解之後,才能做出積極的反應,給予正確的評價。只有建立了這種誰都能安心地表現自我、相互學習的環境,自己才能擺脱焦慮,學生也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不快樂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