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革命》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靜悄悄革命》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1

“在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教室裏,能看到身體放鬆、輕鬆愉快、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感情的學生和傾耳靜聽學生輕言細語的教師。而在沉悶的教室裏,看到的是學生筆直端坐着,面無表情,教師也是用生硬的姿勢、硬邦邦的語言控制着整個教室。教師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講課上,很少去關注聽課過程中學生思想的起伏或學生的想像產生共鳴。而相互學習關係的建立恰恰需要從教師用心傾聽學生身體所發出的無聲的語言開始。”這是書中的一段話,它引發我的思考:傾聽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學校獨生子女居多,生活條件優越,即便是下崗的雙職工家庭裏,他們也會努力為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些孩子在家裏往往是自己説了算,平時也見多識廣,在人面前好表現,生怕比別人差。課堂上往往是老師一提出問題,他們不假思索就舉手,於是常常答非所問,或者是別人才説一半,他就插進來,別的同學發言他不聽,一門心事爭發言,全然不顧別人的回答,而大多數是他們自己有時都不知道要説些什麼。這樣不僅自己沒學到知識,同時也影響了別的同學的思考。

書中有一些話讓我感觸頗深:“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能生動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師在對學生羣體講話時,能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而不是以羣體為對象進行談話。而且教師邊與每個學生談話,邊傾耳靜聽每個學生尚未説出的話語,在對話的過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感去與學生的身體動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這些話讓我感到:針對當前國小教師互動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應把握國小生在師生互動中的特點,充分發揮國小生在互動中的主體作用,建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關係,才能達到促進國小生真正全面和諧的發展。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2

時間過得真快。我無意識地工作了13年。作為一名初級班的班主任,我忙而雜。它很難讀或寫。因為“我工作很忙”,我的罪惡感逐漸消失了。我很慶幸自己在專業研究上沒有取得進步。慢慢地,我未來教學事業的完美理想似乎離我越來越遠了。然而,這個暑假,就在我靜悄悄地意識到佐藤先生的“安靜革命”之後,佐藤先生的教學研究精神卻深深震撼了我幾十年。作為一名“行動研究者”,佐藤先生數十年來走訪了日本各地的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和維修學校,與一線教師一道,嘗試從學校內部改革教育研究和學校管理。他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回顧自己的工作,我開始為自己自豪人民教師充滿無數的完美幻想未來,現在他們正逐漸被日益複雜的日常工作,這是缺乏教育的不懈追求和理想,佐藤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

在序言——教師改變教學中,佐藤先生寫道,小林先生決心改變從一個老師每年一次由法國菜一位老師一日三餐詢問柴火、大米、油和鹽,並可能使美味的菜餚;他下定決心要把原本期望學生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持續培養學生的教學模式。在後來的研究活動中,小林老師帶來的視頻震撼了每一位參與研究的老師,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師在當時所做改變的正確性和價值。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和必要的改變啊。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安於現狀的老師。有時他們甚至會被暫時的成就和困難所矇蔽。他們會失去改變的動力和勇氣。佐藤先生用他豐富的經驗、執着的追求和成功再次提醒我們。要改變教育,我們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3

在網上我認真拜讀了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作為一個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學博士,他為了研究教學,走訪了全日本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和養護學校,他往返於無數個學校的校園、站在一個個教室前的窗口邊,坐在一間間教室裏,以他敏鋭的目光,洞察着發生在教室中的靜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進了七千多間教室,始終把自己融入到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與教室裏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於教師與學校之中,與教師交流、探討,共同嘗試從內部對各類學校進行改革。在細細地品讀中,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認真紮實的研究態度,敬佩他持之以恆的敬業精神;敬佩他講究實效的教研作風。

這本書沒有大哲理,沒有大理論,書中用最樸實的語言,用最生動的案例闡述着“靜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內涵。所謂“靜悄悄的革命”,即是通過和事物對話、靜悄悄的革命讀書筆記 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文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作為日本名牌大學教授的佐藤學先生一直在積極地推進這一“靜悄悄地革命”。因為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傾聽能力欠缺,我非常注意這方面經驗:這本書中首先從傾聽開始抓起文中的許多觀點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淺。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4

這一段時間讀了佐藤學教授的靜悄悄的革命,剛拿到這本書時,翻了前言沒有看懂,覺得這本書很有難度,反覆看了前言幾遍還是一知半解,現在雖然看完了這本書,但是很多內容還沒來得急細細消化,不過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書中提到的:我們的課堂教學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當我看到這一內容時,我心中的疑問豁然開朗:為什麼我不缺一節課但是教學效果卻總是一般般?原來我的課堂缺少傾聽,尤其是缺少用心的傾聽。

每節新授課前我會根據內容的安排要求學生課前或者是課上預習,班級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理解能力強、接受能力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接受能力慢一些,於是課堂就變成了優生的課堂,他們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只想着自己的見解,並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對於那些接受慢的學生,由於課堂節奏太快,他們聽是聽了但是沒有時間好好的消化,就和我一樣,書是看了但是沒來得及細細消化,因此學習效果就大打折扣。反思我的課堂教學,我認為要想改變現狀,那必須讓課堂變成用心傾聽的課堂,不光是要學生學會相互傾聽,我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他們的最佳聽眾。對於學生的錯誤回答,要用委婉的語氣,適當的開導與糾正。同時,讓每個學生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打開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接下來我還要再仔細研讀這本書,結合書中的許多理論和案例,改變我落後的觀念。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5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倍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般“靜悄悄”,毫不張揚。輕輕打開書本,靜靜地閲讀,更感覺平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穫頗豐。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裏的風景——向創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中國小的實踐”五部分構成。佐藤學博士從觀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區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總結和介紹,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和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也很契合。當今社會大環境的急劇變化正在引發着日本的教育的 “靜悄悄的革命”。 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讀了這些話,我理解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認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別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的觀點。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6

在網上我認真拜讀了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作為一個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學博士,他為了研究教學,走訪了全日本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和養護學校,他往返於無數個學校的校園、站在一個個教室前的窗口邊,坐在一間間教室裏,以他敏鋭的目光,洞察着發生在教室中的靜悄悄的革命。在二十多年中,他走進了七千多間教室,始終把自己融入到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與教室裏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於教師與學校之中,與教師交流、探討,共同嘗試從內部對各類學校進行改革。在細細地品讀中,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認真紮實的研究態度,敬佩他持之以恆的敬業精神;敬佩他講究實效的教研作風。

這本書沒有大哲理,沒有大理論,書中用最樸實的語言,用最生動的案例闡述着“靜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內涵。所謂“靜悄悄的革命”,即是透過和事物對話、

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文中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作為日本名牌大學教授的佐藤學先生一向在用心地推進這一“靜悄悄地革命”。正因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傾聽潛質欠缺,我十分注意這方面經驗:這本書中首先從傾聽開始抓起文中的許多觀點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淺。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7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倍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般“靜悄悄”,毫不張揚。輕輕打開書本,靜靜地閲讀,更感覺平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穫頗豐。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裏的風景——向創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中國小的實踐”五部分構成。佐藤學博士從觀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區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總結和説,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和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也很契合。當今社會大環境的急劇變化正在引發着日本的教育的“靜悄悄的革命”。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裏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正因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讀了這些話,我明白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認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個性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的觀點。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8

現代教育家斯賓塞説:“教育應該使人幸福,一切教育都應該有樂趣。”中文是所有學科中最具創造性和激情的學科。如果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有良好的期望,對學生的行為給予肯定、讚揚和鼓勵。當學生受到鼓勵時,他們會對老師產生更真誠的信任和尊重,並有信心和決心取得進步。這樣的良性循環會產生教師所期望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平易近人,與孩子建立融洽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將有助於營造簡單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樹立自信和主動性。可以説,學生滿意的課堂就是“快樂的課堂”。在“快樂課堂”裏,有很多書、觀點和感受。

Sato先生還説,“學校應該成為學習社區,實現積極、合作、反思的學習”。也就是説,與對象和教材、學生和教師、自我和自我對話是教學的中心。具體來説,就是通過任務、小組活動以及學生通過作品與同學分享、欣賞自己的東西的活動的學習來組織和指導學習。也就是説,從個體開始,通過與同伴的合作,然後回到個體學習。”

當我讀到這些句子時,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課堂上,孩子們是幾個人一組的。他們是輕鬆的,氣氛是簡單的,他們表達自己的深度或淺,或對或錯的想法沒有任何考慮。其他學生在聽後會自然地討論、決定、修改、整合,最後達成一致。因此,我們要關愛學生,用同樣的目光與每一個學生交換眼神,互相交流,互相交流,實現距離相等、高度相等、愛相等,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愛的温暖和關懷。“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們交談”、“學會和學生交朋友”、“學會欣賞你的學生”、“學會向他們請教”等等。我認為這些是一個成功教師的教學的法寶。

《靜悄悄革命》讀後感9

佐藤學先生在《靜悄悄的革命》中提到了“潤澤”的教室,聽上去好像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就是教室裏的氣氛要恰到好處,可要是仔細琢磨,卻沒那麼簡單就可以達成的效果。一個潤澤的教室,如走進一個周圍環繞着柔和的輕音樂,到處擺放着古樸、典雅的傢俱的咖啡屋,人坐在那裏,再火熱的心情也會平靜下來。沉浸在一個心情舒暢的氣氛中,學生和老師都超越了“主體性”神話,可以自由地發展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使課堂教學變為大家主動性的課堂。這時候,課堂上上的對話也會加深每位學生的印象。課堂上的傾聽也會如願地實現。如果老師能蹲下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和他們平起平坐,用一個平視的目光來打量學生,那麼和他們的溝通也會暢通無阻,這就要求老師要學會傾聽,聽學生的,聽自己的,聽課堂的。學生的內心在想什麼,老師自己是不是在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氣氛如何等等,都在傾聽中得以釋然。

在《靜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學先生以一種務實的精神,從老師到學生,到學校行政整個流程都注入了自己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書中的每個觀點都是精華,有些觀念不是第一眼看上去就能馬上理解,但經過多次琢磨後會發現是你在教學中確實的那些內容。打開自己的課堂,走入別的老師的課堂,和同事之間開展合作,在共同的成長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看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彷彿置身於一個教育花園的夢幻世界裏,到處都是思想的芳香裊裊升起,醉人心脾。現在説是讀完了,那是囫圇吞棗,書中的很多精闢論述只是被舌尖觸摸了一下,有一點點的味道,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味道,還需要細嚼慢嚥地細細體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