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圓柱教案(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1.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圓柱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圓柱教案(通用11篇)

數學圓柱教案 篇1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圓柱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r或C=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説説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説説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説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數學圓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靈活應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V=Sh。

2、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後,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6題求體積部分,並指名板演。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三第4題。

學生獨立練習,強調選取有用信息,培養認真審題習慣。

2、練習三第5題。

(1)指導學生變換公式:因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學生選擇喜愛的方法解答這道題目。

3、練習三第10題。

指名説説解答第10題的思路:根據兩個圓柱的底面積相等這一條件,先求出其中一個圓柱的底面積。利用這個底面積再求出另一個圓柱的體積。

4、練習三第8題。

(1)學生讀題後,指名説説對題意的理解:求減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門所佔的空間,而月亮門所佔的空間是一個底面直徑為2米,高為0.25米的圓柱。

(2)在充分理解題意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9題

(1)學生獨立審題後完成。

評講:要怎樣才能判斷出800ml的果汁夠倒三杯嗎?必須先求出什麼?怎麼求?(需先求出圓柱形玻璃杯的容積,用公式V=Sh)

5、練習三第11題。

此題既可以用外圓柱體積減內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圓環的面積乘高。

(3)三、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中未做完的習題

數學圓柱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5——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根據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關係,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活動一:複習舊知,鞏固學過的公式。

1、一個直徑是100毫米的圓,求周長。

2、一個半徑3釐米的圓,求周長和麪積。

3、一個長為3米,寬為2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

4、出示圓柱體的模型,説説它有什麼特徵?

活動二;探究新知。

1、做一個圓柱形紙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紙板?(接口處不計)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求什麼?

2、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部分?

3、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關鍵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呢?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可以捲成圓柱形。

2)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寬與這個圓柱有什麼關係?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呢?

3)師;圓柱的側面積就是求長方形的面積。用長乘寬。

4)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5)請你來總結一下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6)圓柱的側面積用2∏rh,求圓柱的'表面積要用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

活動三:新知識的運用。

1、求底面半徑是10釐米,高30釐米的圓柱的表面積。

2、教師板書:

側面積:2╳3.14╳10╳30=1884(平方釐米)

底面積:3.14╳10╳10=314(平方釐米)

表面積:1884+314╳2=2512(平方釐米)

要求按步驟進行書寫。

2、試一試。

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圍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積。

這道題要注意什麼?無蓋就只算一個底面。這種題如果求整數,一般用進一法。

3、練一練。書第6頁第1題。

3個小題:已知底面直徑或底面周長和高,求圓柱的表面積。重點討論:已知底面周長,求表面積。

數學圓柱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主動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 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説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 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 教具準備: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蔔、粉筆 、小刀、磁帶、錄音機。

2. 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主題數學練習、筆。

3. 環境創設:

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

③ 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薯片筒若干、廢衞生紙筒、廢舊蛋糕盒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 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 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覆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祕密。

1. 玩一玩、想一想--引導幼兒第一次遊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 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 啟發提問:A、你玩的是什麼?它象什麼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麼祕密?

③ 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説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 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裏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 量一量,説一説--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① 啟發嘗試: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麼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麼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 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 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 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 疊一疊,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 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 啟發提問:A、你知道硬幣是什麼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 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象什麼?

③ 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象圓柱體。

2. 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 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 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説出原因。

③ 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蔔變得象圓柱體?

④ 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蔔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

想一想,説一説: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找出圓柱體幼兒進行練習活動(主題數學練習)

數學圓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設計理念:

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在學生已瞭解了圓柱體的特徵、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後面學習圓錐體積的基礎。因此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把教學設計定位在通過對圓柱體積知識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數學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圓柱的體積這節課我儘量使其體現達到化,因此為了突破重難點,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出以下的幾個特點:

1、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

2、直觀教學,先利用教具演示讓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

3、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具準備: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水槽水體積不同的圓柱體直尺細繩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了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然後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並讓學生觀察:會發生什麼情況?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麼?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説説什麼是圓柱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設計觀察活動,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得出圓柱體積的.定義,進一步加深對體積概念的理解,併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比較大小、探究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

(1)、先出示了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體讓學生判斷哪個體積大?

(2)、提問:“要比較兩個圓柱體的體積你有什麼好辦法?”學生想到將圓柱體放進水中,比較哪個水面升得高。

(3)、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己比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兩組圓柱的體積,並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報告1中。(課件出示)

(4)、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彙報結論:當底等時,圓柱越高體積越大;當高等時,圓柱底面越大體積越大。即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找出決定圓柱體積的兩個因素,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膽猜想,感知體積公式,確定探究目標。

(1)、再次設疑:如果要準確的知道哪個圓柱的體積大,大多少,你有什麼好辦法?學生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

(2)、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讓學生思考: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依據學過的知識,你可以做出怎樣的假設?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並彙報:圓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體後應該也能夠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5)、讓學生依據假設結論分組測量圓柱C和圓柱D的有關數據,用計算器計算體積,並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接着通過設計猜想的過程,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回憶了學習長方體體積時的實踐方法和將圓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學生在如此豐富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數,猜想的膽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強。)

4、確定方法,探究實驗,驗證體積公式。

(1)、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工具,自主商討確定研究方法。

(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了兩種驗證方案。

方案一:將圓柱C放入水中,驗證圓柱C的體積。

方案二:將學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塊的圓柱D拆拼成新的形體,計算新形體的體積,驗證圓柱D的體積。

(3)、學生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案動手實驗,並記錄有關數據,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4)、實驗後讓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用實驗的方法得出的數據與實驗前假想計算的數據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5)、學生彙報:實驗的結果與猜想的結果基本相同。

(6)、教師用課件演示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向學生明確圓柱的體積確實可以像計算長方體體積那樣,用底面積乘以高。(課件出示)

(7)、小結:

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8)、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

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v=sh(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採用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數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完成從操作→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得到結論。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自主實驗探究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鞏固發展

1、課件出示例4,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説説這樣列式的依據是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2、鞏固反饋

填表

底面積(㎡)高(m)圓柱體積(m3)

63

0.58

8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基礎知識)

3、完成第9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的兩道題。

(“練一練”只列式,不計算)

集體訂正,説一説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怎樣算?

(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一個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釐米,高是15釐米,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2/3,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安排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存在於自己的身邊。)

5、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説明理由。(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一個底面直徑是20釐米的圓柱形容器裏,放進一個不規則的鑄鐵零件後,容器裏的水面升高4釐米,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安排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數學對於瞭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四、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數學圓柱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圓柱體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進一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用具: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複述回顧,導入新課

以2人小組回顧下列內容:(要求1題組員給組長説,組長補充。2題同桌互説。説完後坐好。)

1、説一説:(1)什麼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2)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 )用字母表示( )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只説出解題思路,不計算。)

(1)r=1釐米;(2)d=4分米;(3)C=6.28米。

(二)揭示課題

你想知道課本第8頁左上方“柱子的體積”嗎?你想知道“一個圓柱形杯子能裝多少水”嗎?今天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設問導讀

請仔細閲讀課本第8-9頁的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一)以小組合作完成1、2題。

1、猜一猜,圓柱的體積可能等於( )×( )

2、我們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指出:把一個圓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圓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説的那樣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切、拼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如課本第8頁右下圖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學具進行切、拼)觀察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之間的關係

(1)圓柱的底面積變成了長方體的( )。

(2)圓柱的高變成了長方體的( )。

(3)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後,體積沒變。因為長方體的體積=( )×( ),所以圓柱的`體積=( )×( )。如果用字母V代表圓柱的體積,S代表底面積,h代表高,那麼圓柱的體積公式可用字母表示為( )

[彙報交流,教師用教具演示講解2題]

(二)獨立完成3、4題。

3、如果已知課本第8頁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徑為0.4米,高5米,怎樣計算柱子的體積?

先求底面積,列式計算( )

再求體積,列式計算( )

綜合算式( )

4、要想知道“一個圓柱形杯子能裝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 )×( )”(杯子厚度忽略不計)

【要求:完成之後以小組互查,有爭議之處四人大組討論。】

教師根據學生做題情況挑選一些小組進行彙報、交流,並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三、自我檢測

1、課本9頁試一試

2、課本9頁練一練1題(只列式,不計算)

【要求:完成後小組互查,教師評價】

四、鞏固練習

課本練一練的2、3、4題

【要求:組長先給組員講解題思路,然後小組內共同完成】

教師進行錯例分析。

五、拓展練習

1、課本練一練的5題

2、有一條圍糧的席子,長6.28米,寬2.5米,把它圍成一個筒狀的糧食囤,怎樣圍盛的糧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糧食?

【要求:先組內討論確定解題思路,再完成】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總結:這節我們利用轉化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長方體來推導其體積公式,切記用“底面積×高”來求圓柱的體積。

2、作業:課本練一練6題

數學圓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夠初步地學會運用體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夠初步地學會運用體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圓柱切割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什麼是體積?(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方體的體積該怎樣計算?歸納到底面積乘高上來。

3、圓的面積怎樣計算?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計算圓的面積時,是把圓面積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進行計算的,能不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

(啟發學生思考。)

2、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後把圓柱沿高切開,可能會拼成怎樣的圖形?教師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3、思考:

(1)圓柱切開後可以拼成一個什麼形體?(長方體)

(2)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實驗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討論後,整理出來,再進行彙報。

(拼成的近似長方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底面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近似長方形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在推導過程中,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所以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

板書: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徑為0.4米,高為5米。你能算出它的體積嗎?

三、鞏固應用練習。

1、一個圓柱形水桶,從桶內量得底面直徑是3分米,高是4分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升?説明:求水桶的容積,就是求水桶的體積。想一想先求什麼?

2、一根圓柱形鐵棒,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長是10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先求底面半徑再求底面積,最後求體積。已知底面周長對解決問題有什麼幫助嗎?必須先求出什麼?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教材第9頁,練一練第1、3、4、題

數學圓柱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xx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裏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着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數學圓柱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使學生懂得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形狀,理解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係。

3、使學生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重點:

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展開圖(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係。

教學關鍵:

利用學具充分演示,使學生自主感悟。

教具準備:

圓柱實物,側面展開教具,長方形小旗等。

教學方法:

情景引入法、講解法等。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1、呈現課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徵。

問:你見過這些形狀的物體嗎?這類物體的名稱叫什麼?

2、揭示並板書課題。(圓柱體)

3、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電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學例1.

(1)觀察圓柱體實物。

問:圓柱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師介紹:底面、側面、高。

c、利用實物指出底面、側面、高。

(2)觀察立體圖形。

a、教師現場作畫。

b、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底面、側面、高,教師板書註明。

(3)圓柱的特徵。

問:圓柱有什麼特徵?

(學生觀察、討論、彙報、)

(4)演示學具。

a、猜一猜,轉動長方形小旗後,會是什麼形狀?

b、學生演示學具。

c、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其他同學演示的結果和你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

2、教學例2.

(1)猜一猜,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形狀?

(2)教具演示。

a、側面剪開,展開成長方形。

b、把長方形圍起來,形成圓柱。

(3)説一説: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

(學生再操作、觀察、討論、彙報、)

3、“做一做”。

完成課本第11、12頁的“做一做”。

4、課堂。

結合教具、學具説一説對圓柱的認識。

鞏固練習完成練習2的第1~4題。

第1題。

(1)指出圓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説一説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物體?

第2題。

(1)判斷哪些是圓柱。

(2)説想法。

第3題。

(1)觀察圖形,想象能折成什麼形狀的物體。

(2)折一折。

第4題。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佈置作業完成補充練習。

數學圓柱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並掌握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係。

1.2過程與方法 :

1.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概況、抽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徵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

2.2 教學難點

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創設情境。

1、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麼圖形?

生:長方體。

師: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

生:正方體。

師: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生: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生: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師:正方體有什麼特點?

生: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相等。

生:正方體有12條稜,稜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

師:正方體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長方體。

引入新課。

2、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物體。

師:這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

生:不是。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

老師多媒體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師:那麼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的物體?

生:分別回答。

(設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知識來源於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一方面感受圓柱在生活中的美,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師:那麼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麼?

②、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並驗證:兩個底面有什麼關係?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麼特點?

(2)、小組彙報:

(設計意圖: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説説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

(學生彙報,教師相機質疑)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2)、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徵。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3)、圓柱的高。

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

師:圓柱的高什麼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小結: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學生動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師: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

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説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説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説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於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為以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4)、小試牛刀:實踐應用,發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圖形哪些是圓柱?

②、做一做: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

師: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師: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猜一猜會形成什麼樣的圖形呢?自己轉轉看?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後,彙報結果:

生:轉動起來像一個圓柱。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旋轉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聯繫和旋轉。

2、教學例2

例2、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裏,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得出結果:

師: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小結: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3、探究圓柱的底面與側面的關係

師: 側面是曲面,如何轉化為平面?利用你手中的材料,剪一剪、 畫一畫、捲一捲、滾一滾。轉化後的平面圖形與底面有怎樣的關係?

師:小組合作,先想好並説説怎樣操作,組長分好工後,再開始操作。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斜着剪側面展開後得到的是什麼圖形?

生: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當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沿着圓柱的一條高剪,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形狀?

生:正方形。

三、鞏固練習(課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都是( 圓)形,它們的面積都( 相等 )。

(2).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 )形,它的長等於圓柱(底面周長),

寬等於圓柱的( 高 )。

(3).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設計意圖:總結回顧,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麼圖形?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後指名彙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

3、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圓柱體的高只有一條。 ( × )

②上下兩個底面相等的圓形物體一 定是圓柱體。 ( × )

③圓柱體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 √ )

4、你能把這張紙做成什麼樣的圓柱?

學生動手做一做,然後彙報交流。

四、你知道嗎:

師:為什麼樹幹都是圓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幹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着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幹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幹沒有稜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捲着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衝擊的傷害。因此,樹幹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數學圓柱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並掌握它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圓柱的模型茶葉桶等圓柱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學生自行看課本。

1、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

2、圓柱有幾個底面?幾個側面?幾條高?

3、你能説出圓柱的`特徵嗎?

4、長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條邊旋轉會形成不同的圓柱體,不妨自己一試。

(二)同桌互説P11做一做。

(三)找一個圓柱

1.感觸一下圓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麼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麼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2.明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組共同互説:

1、圓柱側面展開是什麼樣?

2、圓柱有何特徵?詳細説一下。

三、彙報釋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練習二4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練習二1----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