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國小生

來源:文萃谷 1.0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國小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國小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國小生1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整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每當我回想起故事內容,我就感慨萬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從一週歲開始就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女孩——海倫凱勒。

海倫失明之後,父母對她百依百順、任她擺佈,海倫在這種特殊待遇下變得自私、任性。她的父母沒辦法,給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小姐的嚴格教育下,海倫改掉了壞習慣,喜歡上了學習。為了能與海倫溝通、交流,莎莉文小姐在海倫的手掌上教會了她認字、寫字,並且教會了她如何使用盲人課本讀書。

另外,因為海倫聽不見聲音,便漸漸喪失了説話能力。但她並不自卑,而是樂觀面對現實,她一刻不停地努力學習,幾個月就掌握了所有的語法。可她不能説話,學會這些語法後,她更加想要説話,於是她見了富勒小姐,富勒小姐讓海倫把手放在她臉上,感受她的舌頭和嘴脣是怎麼動的,海倫認真地模仿她的動作,在上了十一節課後,海倫學會了説話。

後來,在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海倫成功在劍橋女子中學畢業,考上了她理想中的哈佛大學,走遍了美國以及世界各國。但她在那些國度並不是遊玩,而是為殘疾人演講、捐款。

海倫凱勒,一個多麼頑強的名字啊!這本書生動地體現出了海倫凱勒勇敢、樂觀、積極進取、勤奮好學等這些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精神。今後,我要更加刻苦地學習,永不放棄夢想,做一個不輸給海倫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國小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了這本書,我最佩服的就是海倫·凱勒那身殘志堅的精神。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叫海倫·凱勒的小女身殘志堅的故事,她19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種叫猩紅熱的病,變成了聾盲人。剛開始時,海倫對自己的生活是厭煩、暴躁,常常發脾氣,對生活感到失望。在父母的陪伴下,海倫找到了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耐心的老師成了海倫新生活的引導者,使海倫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倫學認字。海倫是盲人,學認字要比正常人困難得多,老師把字打成盲文,教海倫用手來摸。雖然海倫在學認字的時候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但她並沒有放棄,她反覆觸摸,不厭其煩,自己的辛苦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看到這裏我很佩服海倫堅持不懈的精神。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常常遇到困難就退縮,特別是在做數學作業時,培優闖關題,稍微有點難度,就不願動腦筋選擇放棄,和海倫比起來,想想都慚愧。我決心要迎難而上,不讓數學拖學習的後退。

這本書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不可能鎖住一顆嚮往偉大的心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國小生3

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要靠心靈去體會。海倫凱勒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精神之美。她把無聲無影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燦爛輝煌,她的名字成了不屈不撓鬥爭精神的象徵。

出生九個月時,一場大病無情的奪走了小海倫的視力和聽力,她永遠與黑暗和寂靜作伴,她仿徨而無助。莎莉文老師改變了這個盲聾女孩的命運。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在親人的關懷下,在朋友的鼓勵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

她為了這個“成功”付出了很多,為了學習知識,她拼命摸讀盲文,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為了能開口説話,她夜以繼日的高聲朗讀;聽到母親去世的噩耗,她強忍悲痛,仍然上台演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説話,並且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四年大學,成了一位掌握五種文字的的作家。她靠着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對幸福的追求,最終衝破了黑暗與孤寂,她用頑強的毅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從海倫那兒我們學到了什麼?學到了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知識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以傑出的成就顯示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和海倫的經歷相比,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都是那麼的渺小和無足輕重,只要用點心,努力點,堅持一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