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1.01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當我認真讀完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的內心被她燃燒了一個多世紀的的心靈之光照耀得豁然開朗。

小海倫19個月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看、聽、説的能力,由此她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最直接的溝通。這個幼小的生命從此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變得古怪、粗暴、無禮。直到莎莉文老師走進她的生活,教她認字、讀書、算術和做人。海倫沐浴在莎莉文老師的愛心裏,她的粗暴和任性像冬日的殘冰抵不住暖暖春日,漸漸化解流去。海倫這才張開心靈的眼睛,與人快樂地溝通。她意識到只有知識才是唯一通往光明的道路。於是,她便對知識有了強烈的渴求。她如飢似渴地摸讀盲文,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通過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還學會了説話和德語、法語、拉丁語等多國語言

1900年,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經過4年的努力奮鬥,海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這個大學。大學畢業後,她像莎莉文老師那樣,把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殘疾人。海倫説:假如我擁有三天光明,將把第一天獻給親朋好友,第二天獻給大千世界,第三天過常人生活。多麼簡單的要求啊!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一切,才能擁有這一切!

我放下書靜靜地思考:如果我是海倫,我能做到嗎?她雖然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裏,但通過知識看到了光明,並且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最後取得了成功,名垂千古!而我身為一個健全人卻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奮鬥目標。現在的生活學習條件是那麼的好,我也不知道珍惜我現在擁有的條件來好好學習。想到這些,我感到深深的慚愧。從此每當我因為各種原因不專心學習時,耳畔總會響起海倫一直銘記的那句諄諄教誨:“老師可不喜歡你這個樣子哦。”這句話好像好像一記響鞭讓我驚醒,這句話更像一條細流滋潤着我乾涸的心靈,讓我重新拾起對知識的渴求。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越發努力。海倫的故事將成為我前進的動力,激勵着我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取得成功。 時隔100多年,當我們穿過悠長的時光隧道,回眸凝視這位度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堅強的“弱”女子,我們便會不由得驚歎:生命的奇蹟就是這樣誕生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後,我的心如同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馬克吐温説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人一個是拿破崙,而另一個就是是海倫凱勒。因為她煩躁的心被梳理,我重新學會感謝生活。

海倫凱勒,19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世界。可以説生理上她是個弱女子,但在精神上,她絕對是個巨人。“聾,啞,盲”的生理缺陷註定她要付出比常人多幾百倍的汗水去面對生活,可以説生活對她是不公平的,但是她沒有憎恨生活,而是用顆真摯的心去感謝生活。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正是她坎坷人生的寫照。

她的生活雖然坎坷,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了。有過傷心,有過憤怒,有過氣餒。但她的生命還是隻能用堅強,努力,倔強來簡短的陳述。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看看人類那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第三天: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悦,因為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生活自己主宰,在遇到困難和磨難時,我們為什麼不能向海倫凱勒那樣堅強、樂觀地去面對,去挑戰呢?生活中確實有着許多的無奈,但是我們可以去努力的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像海倫凱勒那樣,勇敢、堅強、樂觀地去面對各種困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在寒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這本書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書中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文老師及其他老師的關愛和幫助下,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在她黑暗無聲的世界裏,她堅定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把我所有的朋友都叫來,凝視他們的臉,仔細觀察這個世界;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白天去參觀博物館,晚上則觀看戲劇;

第三天,我要在這個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海倫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她不幸,因為她的世界是黑暗無聲的;她幸運,因為她樂觀向上,努力地汲取知識,努力地爬上那璀璨的雲端。她的精神使我自愧不如。讀後,我時常想:如果我是她,我能像她這樣不屈奮鬥嗎?我想,我做不到。

一個盲聾人,便是如此堅強,那我們呢?我們有比她更好的環境,更好的老師,更好的條件,但卻並不珍惜,難道,我們只有失去了,才會珍惜嗎?

有時,我因為一些小小的困難,想堅持的事情就放棄了,假如海倫像我一樣,因為一些小小的困難便輕言放棄,她還會有今天的成就嗎?

馬克吐温稱讚她是與拿破崙齊名的傑出人物,因為她所付出的艱辛比常人多上許多,使常人難以想象。

她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獎項;被推選為世界十大傑出婦女之一

一個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海倫凱勒做到了,這不讓我們欽佩嗎?這一切,我想都是因為海倫信心強大,堅持不懈。

海倫凱勒説過:“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讓我們向海倫學習,用信心主宰命運、改變生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如果我是一個盲人,一個不知所措的盲人,那我會怎麼辦?如果我是一個白痴,一個呆呆傻傻的白痴,我怎麼辦?如果我是一個孤兒,一個飢寒交錯的孤兒,我會怎麼辦?或許,我會自暴自棄,或許我會怨天尤人,也或許我會孤獨離去,但有一個人,一定不會這麼做,她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悲慘而又不悲慘的一生蟲1880年開始了,之所以悲慘,是因為19個月後她生了一場大病,從此又聾又瞎,幸運的,上帝為她關上一道門,就有打開了一道窗,幾年後,那改變她一生的安妮·莎莉文老師出現了。

莎莉文老師在海倫·凱勒的心目中是一位嚴厲而且慈祥的老師,她糾正了凱勒父母嬌生慣養的毛病,有些時候甚至還打過她,從此凱勒有了良好的習慣。並耐心教導她各種知識,帶她去外面玩耍,認識許多新奇的事物。也就是這樣,凱勒開始積極向上,認真做人。

凱勒開始如飢似渴的學習,學習能學習的一切。她自強不息地在十歲那年學會了説話;她和她的家人一起去了波士頓,領略了其他地方的風采,學會了交往;她感受了大自然;參觀了世博會;從《霜王》事件中對生活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考上了哈佛大學;跟着莎莉文老師演講……

這都讓她品味了生活。

挫折並不可怕,戰勝挫折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戰勝挫折的信念是否堅定。

海倫·凱勒做到了,莎莉文也做到了。

你要明確你的目標,不能漫無目的的無所事事,在遇到挫折時,你要想“我一定要……我一定要……”這樣的話,挫折就會變得脆弱,而自己會變得堅強。

譬如莎莉文的目標是把海倫·凱勒教導好,讓她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社會的負擔,莎莉文頑強而又堅定的走了下去,這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有信念。

挫折並不算什麼,它只是很簡單很簡單的檢驗我們信念與目標時候合格,當你真真正正地闖過這一關時,你就成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體驗生活,學習黑暗中不能學習的東西,然後轉過頭來,不留餘力地擊碎面前的挫折,讓世人為我作證,我是一個有用的人!

海倫·凱勒説“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我説“定準目標,堅定信念,創造未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主要記敍海倫。凱勒出生在一個小城鎮,在她出生的第十九個月因一次猩紅熱病被迫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從此她成了一位殘疾人,她的世界裏只有黑暗一片!因為安妮。沙利文的出現才將她從黑暗中解救出來,使她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去克服因生理缺陷造成的精神痛苦。

海倫的故事如果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有可能會自暴自棄,但海倫卻有幸得到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使她戰勝了病魔,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學會了五國語言。這個‘禁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脆弱女子,24歲時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揚名全世界的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簡直可以稱為是生命的奇蹟。

她曾經説過:“如果蒼天給我三天的光明,我一定好好充分利用,第一天,我要領略人世間的善良;第二天,我要看滿整世界、看人類進步的奇觀;第三天,我要體驗城市的繁華。”也許三天的時間對我們平常人來説並不算什麼,每天悠閒悠閒,時光一會兒就過去了,三天也只是一瞬間而已,而海倫卻不賒求她只渴望三天的光明,而且她還想把三天時間都去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要對患有殘疾的人説:”無論多辛苦,你們都要向海倫學習,學她那樣堅強,不要向困難低頭,只要堅持不懈,夢想就一定會實現。”與此同時,我也向跟健康的人説:“我們沒有殘疾,是一個活力十足的健康人,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我們的人生中多做一些有意義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並且戰勝它!”

我想海倫如果那時向病魔低頭的話,那就少了一位美國女作家、教育家,也不會有今時今日因她以身作則所帶給我們領悟的道理,正因為她的頑強意志與毅力最後使她成為盲聾名人及所有人的榜樣。她令我們學會了:時刻牢記“堅持”兩個字,在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會令你奔向夢想,實現理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對苦難的不同態度往往導致了我們不同命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正確的人生理想,會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海倫.凱勒被稱為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她是不幸的,出生年僅19個月就被病魔奪走了光明和聲音。但是堅強的她並沒有因疾病而放棄對生命的熱愛,也正是因為如此在1933年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散文,這本書震撼了全世界億萬讀者心靈,改變了萬千人生。

海倫的父母十分的愛她,於是父母想盡一切方法把海倫的眼睛治好,但他們並沒有成功,是莎莉文老師不斷幫助她克服困難,並讓她有了自信,老師的訓練使她學會了讀書和説話並開始與人溝通。海倫.凱勒一直渴望自己生命中能有三天的光明時間,不是三個月,更不是三年,僅是三天,第一天她奉獻給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第二天看到人與自然的歷史;第三天她進入城市,來到了為生活人們常奔忙的地方;把自己活的每一天當生命最後一天來看,而且她並不像有些人一樣渾渾噩噩的虛度年華,而是十分珍惜每一天,珍惜身邊的一切。

與她比起來,我要幸福的多,父母給了我健康的身體,讓我在美麗的校園裏與同學一起學習那些沒接觸到的新知識,看到湛藍的天空,聽着悦耳的音樂,可是她能享受這一切嗎?不,她生活中沒有光明,但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了著名作家,而我們呢?在家的時候飯開張口,衣來伸手,理所應當,讓父母像寶貝一樣呵護,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在學習生活上只要一點困難就被打敗,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被困難狠狠地打倒,怨天尤人,還悲天憫人,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平,正如海倫所説。"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而比起海倫,這些困難就像小巫見大巫一樣,並不值得一提,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去奮鬥呢?

看完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不管遇到多大困難,我們永不放棄,珍惜身邊一切,向海倫學習,要對生活報以樂觀的態度,走出困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要正確地對待困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退縮,而要想方設法地將困難克服。

二、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説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説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恆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如果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

我有這三條啟示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充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

1880年27日,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海倫.凱勒。剛出生的她對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可是她哪裏知道,她只能在有聲音和光明的日子裏“活”19個月,以後,她將只能在無邊的黑暗和無聲的世界裏。家裏對此悲憤不已,小海倫也曾苦惱過,可是她沒有放棄,經常用手摸一些物體,時間長了,她就能明白它是幹什麼的了。

在她6歲零9個月時,也就是1887年3月3日,海倫的老師,安妮.莎利文來到了她身邊,於是海倫的命運出現了轉折點。在莎利文來的第二天,老師帶海倫來到了池塘邊,把她的小手放入水中。啊!小海倫臉上洋溢出興奮的神情。啊!這就是水,是水喚醒了小海倫的靈魂,並給予了她希望、光明、快樂、和自由。從此,小海倫在莎利文老師的教育下,漸漸地學會了口語。最後,憑着她驚人的毅力和精神,終於畢業於哈佛大學。海倫.凱勒創造了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考驗,她用愛心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去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有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看看海倫.凱勒,想想自己,我和周圍的許多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寶貴年華,但每次學期一結束,我總結自己學習成績時,總是近乎於驚奇的發現,我所得到的知識是那麼少。100多天也是很長的時間了,每天除了八九個小時外,其餘那麼多的時間都在幹什麼呢!

有些老師經常會對我説:“抓緊時間,好好利用你的生命吧!”我也是不以為然的,我們都知道自己始終是要死的,但有以為它是遙遠的事。如果誰一説“生命”,都認為那是嚇人的話,我們這樣年輕,死是難以想象的,於是久違區區小事而奔波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老死。我們這樣做,實際就是看輕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着,待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發出被傷的歎息,豈不是晚了嗎?失明瞭才知道眼睛的寶貴,就應該在眼亮時好好利用它。垂老了才知道生命的可愛,就應該在年輕時珍惜它。啊!同學們,如果再過三天我們就會死去,那麼我們就會作業做的很認真,不拖拉,什麼事情都保證不出錯,做事井井有條利索乾脆……

“忘我就是快樂!”我永遠記住海倫.凱勒説的這句話,讓我們記住她海倫.凱勒——人類永遠的驕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我在假期裏讀的,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深受感動。作者海倫凱勒是多麼的可憐,她在小的時候就得了病,導致她兩耳失聰,雙目失明,海倫凱勒在之前是很自卑的,但是她在她的老師的幫助下,考上一個好大學。

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這三天假如真的給了她,她這三天分別都要做什麼,雖然她寫的地方不算多,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海倫凱勒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想去,可能三天還不夠。但是海倫凱勒可以認為有三天光明的時間已經夠了,如果海倫凱勒能像我們正常人一樣生活,那麼會是多麼開心。

假如我是海倫凱勒,我可能會受不了,因為我現在聽得見看得見,如果突然兩耳失聰,雙目失明,我會不習慣,就算是一分鐘我也可能受不了,而且我還沒有這樣的準備但是我真的兩耳失聰,雙目失明,而且還不能恢復,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不可能會像海倫凱勒那個樣子,我會恐懼,自卑,傷感。

假如我是海倫凱勒,我將會看不到我的姐姐,我的父母,我的親人以及那些。我之前認識的如今和她們非常親近的人,假如我是海倫。凱勒,我就不會看到親人對我的愛,她們的樣子我也將不知道會讓我的心很痛,這將是別人無法感受到的傷,假如我是海倫凱勒,我將不會擁有我現在所獲得的知識,我將是人們口中的文盲。

假如我失明瞭,我將在每時每刻都有一種被關在小黑屋子裏的感覺,假如我走在大路上。我會感覺到處都是人,到處是車輛,走在大路中央,好多車來車往,讓我不得不害怕。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也將會很興奮,海倫凱勒渴望能給她帶來三天的光明,讓她享受三天的時間,給她帶來了快樂時光,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光明美好的世界裏,天天享受着親人、老師、同學的愛,我們要感謝父母給了我們一雙明亮的眼睛。

海倫凱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海倫凱勒失聰、失明瞭,還那麼優秀。我們既沒有失明,也沒有失聰。為什麼還沒有比海倫凱勒更優秀,讓我們好好學習,爭取追上海倫凱勒。也是她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努力學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一句在再熟悉不過的詩句。我早已將它背的滾瓜爛熟了。

偶然的一天,我看了美國女作家——以為震驚了全世界的女作家——海倫·凱勒,寫的鉅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才徹底領悟了這句詩的含義。

海倫的一生,也許註定要坎坷曲折。

她出生十九個月後,便因得了猩紅熱而失去了聽力、視力,成了一位聾啞人。但她卻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依舊對生活保持着樂觀、熱愛,並用她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這些困難,還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下了散文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真實地記錄了她艱辛的一生,把她對光明的渴望、對幸福的嚮往和對人生的感慨,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依稀記得文中寫着這樣一句話:“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那樣就能更加體現出生命的價值……”

回顧我的學習和生活,不也該如此嗎?時間看起來是無限的,猶如滾滾江水般源源不斷。也許有人會覺得,反正人的一生那麼漫長,時間那麼多,浪費一點又有何不可呢?呵呵,但是你錯了。人生雖長,但可以利用的時間卻不多,要知道,人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睡夢中度過的呀。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去幹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端坐在電腦桌前,敲敲鍵盤,點點鼠標,打打遊戲,玩玩電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啊,時間如流水,稍縱即逝,我們應當合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千萬不要任時間悄悄溜走。

這本書令我深有感觸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我多麼渴望看看這一切,如果憑我的觸覺能得到如此大的樂趣,那麼能讓我親眼目睹一下該有多好。可奇怪的是明眼人對這一切都如此淡漠!……”

是啊,人們何嘗不是這樣呢?

許多事情只有在失去後才會知道那有多麼可貴,那有多麼值得珍惜。

當你生病時,才會留戀健康時的歡聲笑語;當你考試失敗時,才會覺得當時講過的知識多麼重要;當你視力下降後,才會愛惜曾經那雙明亮的眼睛;當你離開父母時,才會認為他們的叮嚀又多麼温馨………

當你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你擁有它時,卻從沒想過要珍惜。

沐浴在幸福中的人卻總是感受不到自己所擁有的那份珍貴的、來之不易的幸福。正所謂: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時刻銘記着: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讀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我已經擁有了十三年的光明世界,而現在,我也找到了我心中那份真正的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題目。聽了以後,不免會產生很多遐想。這是一位盲人嗎?她叫什麼名字?給她三天光明,她會去做什麼呢?這一連串的問題會浮於腦海。我無法回答那麼,因為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但是,在書中我看過的每一篇文章,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時候都的海倫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説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週歲就會走路了。

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飛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靈鳥和百靈鳥的悦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夏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説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説,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幹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勵,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晴,又冷又濕的心。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着,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結束算了。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醫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且,正式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於美國哈弗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

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海倫可以創造這常人無法想象的奇蹟,全靠她有着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猶豫地介紹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一一伸向了全世界!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了舉世聞名的作家,經歷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去戰勝它,跨過它。

一個遊俠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説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上成功之路。我們沒一個人時刻都在描繪着自己的人生畫卷,只有奮鬥,只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卷才會閃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一個女人,她是一個生活了88個春夏秋冬,卻度過了87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説不出話的殘酷日子……也許,對我們來説,攤上這麼一項就夠不幸的了,但是她卻因一場大病失去了所有的陽光。所有的聲音。所有與人交流的機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了海倫對光明那熱切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感慨,讓讀過這本書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書字裏行間,無不洋溢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該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盡世界的一切景觀。

海倫·凱勒想看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夢。“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説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無非是在漫無目的地遊玩着。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説,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明白了一定要珍惜時間,時間是寶貴的,它就像一根蠟燭,隨着它的身軀的縮短,時間便一點點地消失了。人的生命與時間是連在一起的,時間流失,意味着生命的丟失。

有的人説海倫凱勒是個弱女子但是骨子裏卻滿是毅力和堅強。我很同意這種説法,因為她畢竟是個聾啞人,但是她卻跨入了大學的校門和寫出一本世界名著,不要説是聾啞人了,就是我們正常人也很難寫一本世界名著啊。可是,這位偉大的'聾啞人卻做到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跡象啊!

現在我們能看見燦爛的太陽,碧綠的草地,繁忙的都市,恬靜的田園,我們為何不去珍惜它們。“珍惜在你身邊的每一件事物。”這是要海倫凱勒告訴我們的,因為她知道失去那些事件多麼痛苦的事。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每天都抱着追求,希望,懷着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精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李若瑤。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併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温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讀後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李若瑤》。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海倫的三天就如此僅僅有條,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對我們來説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説,並不缺乏完善的身體組織,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

為善為惡在一念之間,生命中的奇蹟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有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我們從今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是的,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應該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4

記得拿破崙曾經説過一句話: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温。

對的,在僅有1年時間的光明和87年時間沒有光明孤獨的歲月裏,她——海倫,對生活並沒有灰頭喪氣,反而十分樂觀。克服重重困難,在哈拂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了業。她建起了一家又一家的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受體會,是她,讓我對生活重起希望,也看到了生活的另一方面——樂趣。讓我心中更加充滿了勇敢去克服困難,挑戰生活。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莎莉文老師,經歷了各種災難,但她卻還是頑強不屈的走到了最後,並當上了小海倫的老師。

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分別寫了海倫假如有這三天光明,她會如何度過。看完後,我也想了一想,假如我也只有三天的光明,我會如何利用。這個問題也真的讓我足夠想了好長的時間,因為我有着一雙完好無損的眼睛,也無法體會盲人的感受,也許這就是我們健康人的缺點吧,美好的東西就在你眼前,你卻放着不要;那些你追逐不到的東西,你卻偏偏要。

假如我只有三天的光明,第一天我也會像海倫那樣把我所有的親朋好友叫過來,好好看他們的臉,眼睛,因為也許以後再也看不到他們了;也要將我的目光駐留在一個新生兒身上,以便我能獲得一個熱切渴望的純美的視覺;同時,也不能忘了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也是我最親愛的——狗,我要看它那忠誠的眼睛,它陪伴了我整整一個童年,以及現在。

第二天,我要看我所有讀過的書,用過的東西,也許以後再也看不見他們是什麼樣的,也無法直接看見書上的字,那一筆一劃,竟是如此的優美;也要看我的家,那個整整陪伴了我20xx年的家,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它,永遠記得它。

第三天,我要早早起牀,去看那大自然,日出的神祕,日落的悽美。去看大自然創造出來的奇蹟,去看夏日可以乘涼的樹林,看看它是有多麼的愜意。

試問,假如你也只有三天的光明,你會如何利用呢?請不要浪費上天賜予我們的這些寶貴的天賦,要知道,那些已經失去了這些天賦的人們有時多們的渴望在擁有一次,好好的利用它們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

暑假裏清亮的一個早晨,我臨窗而坐,懷着崇敬的心情,拜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海倫一生對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把我給打動了。

海倫·凱勒原本瑞士籍人,但由於祖父原因,而出生在了美國南部。十九個月大時,因一場大病導致海倫成了既瞎又聾啞的不幸者。童年時期,在母親和家庭教師的幫助下,進入了盲人學校學習。十六歲,海倫·凱勒進入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院學習。二十歲那年,她正式進入哈佛,從此她開始創造。海倫·凱勒的一生,充滿了艱辛和榮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通過海倫的自述,折射出了她艱辛的一生,同時體會到了她對生活無比的熱愛,我們應珍惜面前所有的一切。

當我看到書中海倫希望自己能擁有三天光明,能讓自己好好地去感受世界,熟悉身邊的一切時,我內心慚愧不已。是的!三天光明,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説,不過是人生裏短暫的一瞬。而於聾、啞、瞎集於一體的海倫而言,那是可望又不可及的。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擁有着健康的身體,完好的五官,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大把大把的時間。可我們當中的太多同學,卻不知道珍惜擁有的幸福,整天埋怨老天沒有給自己一個聰明的頭腦,責備老師和家長給的作業太多,學習生活太累太繁重。甚至有些人,明明很幸福的家庭生活,他卻自尋煩惱,非製造出一些毫無意義的事端。這樣的我們和海倫·凱勒相比,叫人怎不慚愧呢?

要説讀此書之前是崇敬的心,如今讀後,我更是萬分地對她敬佩。雙目失明的海倫,竟然能以艱難的毅力寫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此舉世聞名的書。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的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當下幸福,不努力去創造未來呢?

今後,無論我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境遇,我都不會輕易逃避,而是以樂觀的心態,堅強與自信地努力,去實現我的夢想,為祖國獻出我的一份力量!

【點評】

這篇讀後感構思巧妙,從海倫·凱勒身世談起,告訴讀者海倫.凱勒一生艱辛,但她敢於向命運挑戰,對生活無比地熱愛,我們應珍惜面前所有的一切。接着,作者談了自己的一些真實感受:無論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境遇,都不會輕易逃避,而是以樂觀的心態,堅強與自信地努力,去實現夢想,為祖國獻出我的一份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