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朗讀者觀後感10篇

來源:文萃谷 1.7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朗讀者觀後感10篇

朗讀者觀後感1

起每週六、週日晚8點在CCTV—1和CCTV—3聯合播出大型情感文化類節目《朗讀者》,主持人董卿首任製作人兼主持人,集結柳傳志、斯琴高娃、濮存昕、喬榛等朗讀者,帶給觀眾一場關於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

《朗讀者》用文字、聲音加故事的三位一體文藝表現形式,旨在打造一檔“慢綜藝”節目。為了讓《朗讀者》能擁有獨特的氣質,董卿更邀請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中國青年報原總編輯陳小川、作家劉震雲、導演陸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劃。節目每期以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

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節目不僅僅是傳遞文字的温度,還巧妙地將人的故事融入其中。而當文字在朗讀人的二次加工下帶着自身的情感再次傳遞出來時,對於觀眾將更具有震撼心靈的力量。

朗讀者觀後感2

一開始看到《朗讀者》介紹,想起前不久才結束的同為董卿主持的詩詞大會,心裏念着這一定又會掀起收視狂潮。看到第一期前半部分,才想起了類似的節目《見字如面》。

今天不談節目內容,談現象。一股腦出現了一系列文化類節目讓我們看到的是電視人在試圖拯救現在趨近於數典忘祖的年青一代。不幸的是這個出發點本身隱藏的文化流逝之痛,而幸運的是從頗高的評價中看出這些電視人的努力沒有白費。

用那句很老但很經典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之於電視人和中國文化均是如此。當你看到滿屏的真人秀和鮮肉,真的不會覺得被娛樂和綜藝侵佔太久的電視行業是在和互聯網新媒體的博弈中垂死掙扎。是時候換換口味了,於是我們看到了《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

我們該被其包含的多樣文化性而折服。

朗讀者觀後感3

葉嘉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後師從於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後,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後於多所世界著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

葉嘉瑩曾説過:“我以為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着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對於吟誦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目中,這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併為中華文化而吟誦。

朗讀者觀後感4

陪伴,讓青春綻放。

悠悠夜空,月亮有了星星的陪伴;高山流水,伯牙有了鍾子期的陪伴;青衣古燈,沙彌有了佛祖的陪伴;同窗六年,一個學生有了集體的陪伴。

陪伴友誼,攜手歡樂與苦惱。

陪伴競爭,感受壓力與成就。

陪伴青春,收穫成長與回憶。

那六年,熟悉的.教室裏,熟悉的老師,熟悉的同學,熟悉的黑板與課桌,他們陪伴每一個學生走過了一段美麗的回憶,也曾喜,也曾惱,也曾分享,也曾憂傷。

不記得,令人傷心的分數;不記得,你多少的淚珠兒;不記得,多少的吵鬧糾紛;不記得,曾經的太多。撫摸着漆黑的鐵欄,輕輕踮起腳尖眺望老師桌子上還沒有處理完的作業,還沒來得及蓋蓋兒的紅油筆,六年,老師累了,我們也累了,我們畢業了,老師沒有。

陪伴,走過了幾度春雨,幾抹秋霜,分到羊腸,留下甘甜,收穫。

陪伴,讓我們每個人,成長。

陪伴,讓青春綻放。

朗讀者觀後感5

知名演員李亞鵬,本期節目也走進了《朗讀者》的現場。他是《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青春偶像,是《射鵰英雄傳》裏的郭大俠,他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父親。對他來説,女兒李嫣是上天給他的最好的禮物。女兒的到來甚至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十幾年時間,嫣兒撕掉了脣顎裂兒童的標籤,成長為了一個陽光自信的女孩兒。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父親的李亞鵬都做了些什麼?為何令董卿發出“如果拼爹的話,嫣兒贏了”的讚歎?李亞鵬坦言,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愛,一切方法都是教條。”除了分享與女兒的故事,李亞鵬還在節目中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朗讀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文字。

朗讀者觀後感6

國家一級導演、董卿的好友婁乃鳴在看過節目之後説:“用兩個字來形容第一觀感就是‘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裏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評價節目稱:“滿電視都是明星玩遊戲,央視的《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節目播出後,再次引發微博和朋友圈的熱烈轉發。嘉賓的人生感悟也令眾多觀眾感慨萬千:“我等《朗讀者》等了整整一年,《朗讀者》,重點落在了‘者’上,以人為本,解釋的還是人。片頭看得我熱淚盈眶,讀到了優美的語錄,讀到了精彩的人生,看到了河山大好,看到了愛”;“在《朗讀者》你可以遇見多年前的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己,和未來希望的自己。在文字中放飛想象,在朗誦中感悟人生”。

朗讀者觀後感7

上週《朗讀者》將迎來第三期的播出,這次的主題是“選擇”。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才女徐靜蕾此次選擇分享的故事關於一份特殊的感情,與觀眾分享“選擇”的故事。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為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雖然節目尚未開播,不過從目前流出的一些片段,已經引起了網友們非常大的興趣了,有網友表示很期待再有一檔“爆款”節目。

朗讀者觀後感8

看完每一期的《朗讀者》,心中都有一種感慨,原先綜藝也能夠這樣“非同尋常”!或許是隨着年齡增長的緣故,對於那些“整人”的綜藝,總覺得異常“假”,異常“作”。

開學第一週的週末,我無意間在網上發現了這個節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相對於那些“整人”節目,我更傾向於內心的表達,因為它能真實地反映我們生活的世界。每次看節目,每個人物背後的故事,無不都深深地打動了我。與其説節目煽情,更不如説它真實。不是拼“明星”,笑得“前仰後合”才叫綜藝。《朗讀者》它告訴我,有時候,觸動內心的世界也是不失為一種“精神食糧”。無聲的文字,有聲的傾訴。《朗讀者》絕對值得一看!

朗讀者觀後感9

朗讀者理查德.希爾斯,一個熱愛漢字的美國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漢字叔叔。

他對漢字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用了十年的時間來學習漢語,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漢字庫。為此,他傾盡所有,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他給大家朗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用以獻給他20xx年逝去的媽媽。他的中文水平,他的執着的追求,他的偉大成績讓中國人汗顏;他的選擇,令人尊敬,令人膜拜。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是啊!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和擁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擁有深厚的學識,和崇高的思想道德。

朗讀者觀後感10

上週末首播的《朗讀者》,以“遇見”為核心線索。在各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來到現場,與董卿圍繞“遇見”對談,分享人生故事,並傾情朗讀一段打動自己的經典美文。

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朗讀的是他在兒子婚禮上的致辭。當他大聲讀出這段情真意切的致辭時,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的複雜情感是來自他最真實的內心,引得觀眾掌聲不斷;世界小姐張梓琳與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親角色的轉變,世界小姐帶給她的是驚喜,而作為一位母親則是更多感性和感動。也正如她在節目中給孩子朗讀的《願你慢慢長大》:“願你被許多人愛,如果沒有就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夠睡到自然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