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

2.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的精彩語言

3.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數民族同胞的特有風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賞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學設計

導入:雲南的民俗介紹

雲南是個多民族地區,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傾訴愛情,激起勞動的熱情,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對婚姻的祝福,抒發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傳授知識的工具。據説,解放前雲南一些少數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一個高明的歌手常常會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特別的尊重。

今天我們就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來領略一下雲南民歌的風采。

默讀課文,疏通字詞

主要是落實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問題導讀,整體感知

1.通過課前預習閲讀本文,想一想:跟你聽過、看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什麼特點?

(提示:可從歌唱的人、地點、內容、環境氣氛等方面進行比較)

演唱會所受的拘束較多。而少數民族同胞們在藍天白雲、在樹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歌唱者淳樸自然,歌會氣勢壯觀。

2.你認為作者為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提示: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文字來共同探討雲南歌會的迷人之處。)

作者極愛這種淳樸自然的民間文化。因此文章的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讚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個場面的內容及特點

1.作者寫了雲南歌會的三個場面,請你概括一下它們的內容及特點。

第一部分:山野對歌。生面別開、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襯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以環境襯人。

第三部分:金滿鬥會。民歌的展覽大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點面結合。

2.對於三個唱歌的場面,作者描寫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先自讀,然後與小組夥伴交流意見,最後派代表在班上發言)

山野對歌部分主要寫唱歌人,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寫人的哪個部位?哪個方面?寫出了什麼特點?由人能體會出什麼樣的對歌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則着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而在這樣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美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為什麼花很多的筆墨寫環境、鳥兒?哪句話是這段話的中心句?)

全滿鬥會部分既有全局描繪,也有細部刻畫,宛如電影畫面中的全景和特寫。(寫熱鬧的場面作者怎麼寫?)

自由質疑

學生可能會對村寨傳歌的目的不太理解,對一些句子的含義存在疑問,可自由質疑,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預習:

完成課後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賞析文章優美抒情的語言。

教學設計

導入

沈從文是有名的文學大師,他作品的語言向來為人們所稱道,這節課我們就來賞析一下他那優美抒情的語言。

自讀課文,畫出文中你最喜歡的文句,並説明理由

以下內容若學生沒有提及,可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人物及環境描寫)

1.學生齊讀課文:“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遊自在,若無其事!”思考、討論:你覺得作者筆下的雲南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作者是用什麼描寫方法來寫出人物的這些特徵的?

提示:作者寫雲南婦女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第三段)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細緻,如在眼前。

2.閲讀課後練習二中另一段人物描寫,思考: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麼樣的特徵?作者採用什麼樣的描寫方法來寫?

提示:這一段作者着重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感情傾向。為了寫出人物的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3.學生探討:你喜歡哪一種描寫人物的方法?為什麼?

4.練習:使用自己喜歡的人物描寫方法為班上的一位同學或老師做畫像。(應視時間多少而選擇是否進行)

(教師可選擇一兩位同學的作品在班上朗讀,與學生共同品評)

5.齊讀文章第四段,請學生稍做準備,然後將自己當作“趕馬女孩子”,説一説路上的旖旎風光。思考:作者着力描寫美麗的山野風光,其目的是什麼呢?

提示:此處的環境描寫,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與聽覺的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山坡樹林、寫花、寫鳥、寫人,描繪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來。這圖給“趕馬女孩的歌唱”創造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瞭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另外,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思考

我們身邊有沒有如此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要怎樣才能像作者一樣感受民俗文化的美?

  作業

閲讀自讀課文中的相關文章,寫寫自己的感受。或者查閲資料、調查實踐,寫一篇介紹當地民俗節日的文章。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2

知識與能力: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教學重點、難點:

1、 散文特點、結構。

2、 探討本文的描寫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室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諱(hui4) 酬(chou2)和 鐵箍(gu1) 熹(xi1)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人 ’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1日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樸

即物起興 引經據典 悠遊自在 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着、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陝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附: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山野對歌---才情智力大比拼

山路漫歌---發自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教學後記: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掌握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能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對課文的詞語也掌握得比較好。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的濃郁的民情民風。

2、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揣摩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場景,體會內容和寫法上的差異。

2、領略文中的優美意境,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朗讀法。

3、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雲南的歌會》,去感受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2、表情朗讀、要求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語調抑揚,讀出感情。

3、教師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雲南濃濃的民族風情。

4、學生齊讀課文,放飛想象,感受雲南歌會淳樸自然,渾大壯觀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旨趣

1、提問: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這三種場合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提問:雲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麼特色?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四、賞析品味,揣摩語言

1、請同學們説説,自己讀後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麼?

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反覆品味其精妙。

提問: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寫上有什麼特點?請閲讀沈從文《邊城》中描寫翠翠的有關片段,試着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段?為什麼?

教師點撥:第一段重寫實,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牙齒、衣飾,細緻生動,如在面前。

第二段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描寫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顯得飄忽靈秀,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

兩段文字各有千秋,代表兩種不同的寫法。

提問:作者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與“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3、學生齊讀這兩段文字,背誦,增加語言積累。

五、課堂小結

沈從文先生以明淨、瀟灑、隨意的文字為我們勾勒了雲南特有的風景、風物、民情、民風,這些文字展示了雲南特有的淳樸自然的風俗人情,以一種抒情詩所特有的含蓄與優美的筆調熱情吟唱,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都源於沈從文先生對生活、人生的摯愛。讓我們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鄉的山歌吧。

六、延伸拓展,溝通課堂內外

教師提示;課文中有“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或見景生情,即物起興,用各種豐富譬喻,比賽機智才能。

七、佈置作業

1、課外選讀沈從文的其他散文。

2、學唱二三首民歌,並在同學面前表演。

板書設計

山歌對唱

雲南的歌會山路漫歌

山寨傳歌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品味言語情味;發掘作家情思;反觀現實生活;滋養學生心靈。

  二、整體思路

以“意思”為主線,以“生命”為重心,以“活”為切口,以“言語”為立足點。

  三、教學流程

1、發現“意思”:

⑴ 整體感知全文。

⑵ 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2、沒“意思”:

⑶ 從文簡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尊敬的沈老:

你的《雲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為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此為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4、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説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雲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雲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後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顯然,這裏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為,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麼,為什麼不以“意思”為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於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裏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

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為作家認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為“意思”在於“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後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後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

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後反思

此課例獲浙江省國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文章語言。

探究有關描寫的方法。

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民歌《蝴蝶泉邊》後,老師:同學們,這是一首雲南民歌,雲南是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總是聚在一起,即興歌唱,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祝福。雲南的歌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今天,讓我們走進《雲南的歌會》,來感受一下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檢查預習:

1、認識下列字的讀音:

蹲踞酬和熹微淳樸龍吟鳳噦

2、解釋下列詞語:

酬和

譬喻

引經據典

三、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熟悉內容,思考幾個問題:

1、文章以富有表現力的文字,描繪了三種形式的歌會,各有什麼不同?

2、請用簡潔的話給三種形式的歌會擬一個小標題

3、歌會有什麼特點?

明確:山野對歌

山路漫歌

村寨傳歌

雲南的歌會自然、淳樸、自由、氣勢壯觀,有濃郁的民族風情。

(二)跳讀課文,探究寫法

三種形式的歌會在描寫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歌會?談談你喜歡的理由,並富有感情地讀一讀。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出示:

描寫方法:

山野對歌工筆寫人

山路漫歌以景襯人

村寨傳歌點面結合

(三)質疑探究

學習這篇文章,你肯定有不少疑問或新的發現!小組探究交流、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在班上交流解決,我們共同分享收穫的喜悦!

相信我能行!

(四)體驗運用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也有着美麗濃郁的風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寫方法説給大家聽嗎?

學生交流:如: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等;清明節盪鞦韆;元宵賞花燈等。

師小結:沈從文先生以瀟灑而隨意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雲南的民風、民俗、風景、風物,展示出雲南特有的純樸自然的風俗人情,如詩一般含蓄優美,令人回味無窮。

(五)佈置作業:

課後收集民歌民謠,將其歸類,看哪些是“即物起興”,哪些是“提問式”的。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多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

2、賞析精彩的環境描寫,體味其襯托的作用;

3、學習場面描寫點面結合的方法。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重點: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難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介紹東北二人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小河淌水》動畫)

師:同學們現在所聽到的曲子是《小河淌水》,素來被稱為東方小夜曲,是根據雲南傣族的民歌曲調改編而成的。在雲南,這樣的好歌真是數不勝數,因為那裏聚居了我國最多的少數民族,而我們的少數民族同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歌善舞。在那裏民歌滲透到了他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表達男女間的相互愛慕,激發勞動的熱情;以歌唱來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及對婚姻的祝福;以歌唱來表達勝利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那麼今天就讓咱們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一起走進《雲南的歌會》。

二、複習上節課內容

(師提問,生搶答,多媒體顯示覆習內容。)

三、學習新課

1、學習山野對歌:

生聽讀課文,思考:

⑴ 這部分交代了什麼?

⑵ 其中對哪方面的描寫最多?

生思考回答,師明確:

⑴ 地點、內容、方式、唱歌人。

⑵ 唱歌人(外貌、衣着、性格、動作、神態等)。

小結:山野對歌主寫人,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欣賞電影《劉三姐》對歌片段(多媒體放映)。

2、學習山路漫歌:

指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你喜歡的好詞好句,與同學一起分享。

(生隨意發表感想。)

師引導生分析,所找句子屬於那方面描寫。(環境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生髮表自己見解。)

小結:山路漫歌力畫環境,這是以優美的環境來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

3、學習村寨傳歌:

齊讀課文,思考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有什麼不同?

生思考回答,師明確:

場面盛況空前:表現為:

⑴ 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的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⑵ 時間長: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

⑶ 盛粧;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

師提問:

這些特點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也就是説這部分側重對哪方面的描寫?

生思考回答。

(場面描寫)

場面描寫有什麼特點?

生思考回答。(既有全局描寫,又有局部特寫。)

小結:村寨傳歌重繪盛況,既有全景描繪,又有局部特寫,描繪出熱鬧的場景。

總結:雲南真不愧是詩歌的家鄉,到處都有動聽的歌聲。生活中有歌就有美,有歌就有歡樂,真的希望有時間咱們一起去雲南看一看。同學們,你們通過這篇文章學到了什麼?請大家總結一下。

生談收穫。

同學們説得真好,雲南以民歌聞名全國,咱們東北以什麼享有盛譽呢?(二人轉。)

四、作業:

利用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給大家介紹咱們東北的二人轉。

【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沈從文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的特點,來輔助教學。使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比教師乾巴巴的講授好得多。但也不可否認,有些同學不理解這種方式的實際意義,上課只顧看熱鬧,結果上課雖然也在聽講,可下課卻收穫甚微。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先向學生明確這節課的意義,調整好學生心態,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的教學感受,諸多不足,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讀音字形,並能學以致用(造句)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4、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標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過程與方法:

學生充分預習,合作、探究,

討論法、點撥法、幻燈片演示法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的美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寫。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課前聽到一首用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突然有一種衝動,我想到雲南去,同學們想不想去?既然這樣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到雲南去,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感受雲 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板書課題

師:在學習本節課之前,我想讓同學們瞭解一下雲南的民歌,以便於我們更好的學習本課。(多媒體展示)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指名朗讀。其餘學生聽讀、熟悉課文,注意字音。

(師:示範朗讀1-2段學生推薦學生朗讀 師指名學生朗讀 集體朗讀 )

2、朗讀評價(師生評價指導:學習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細節和用詞)

3、多媒體展示字詞(抽查學生預習情況,並對引經據典、滾瓜爛熟、別開生面等成語進行造句,全體學生對每個字詞讀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問(多媒體展示)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那麼同學們能不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為每一個歌會場面擬一個恰當的小標題呢?

(提示:地點+方式或內容)

( 師 板 書 )1、山野對歌2、山路漫歌3、山寨傳歌

2、説説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給大家有感情的讀一讀段中的精彩語句,並且簡單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訓練:補説句子“我最喜歡其中的 場景,因為 。”

提示:

1、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並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A:在寫山野對歌時,作者側重於寫什麼?(唱歌的人)

B:你能用詞語形容一下這裏的人嗎?

(提示:淳樸、熱情、靈秀)

2、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並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路漫歌時,作者側重於寫什麼?(環境)

(3)齊聲朗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同學分享。

例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

??

3、山寨傳歌――民歌傳承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並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寨傳歌時,作者側重於寫什麼?(場面)

(1)你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寨傳歌的場面嗎?(盛)

(2)“盛”體現在哪些方面?(人多、時間長、服飾如同過節)

(設計目的: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四、小結:

雲南歌會我們學到現在,大家覺得雲南的歌會美嗎?如果美,沒在哪裏?(學生能夠圍繞話題,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小結:學了《雲南的歌會》,我們不僅要了解到雲南歌會的獨特之處,瞭解我們中華民族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藴,更主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業佈置:

作為一名商南人,如果讓你給外地遊客介紹一種商南的民俗文化,你會介紹什麼?寫一段簡單的介紹詞。

六、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沈從文

山野對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環境美

山寨傳歌――場面盛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三種不同的場面的民歌演唱會的方法。

2、利用學習本文的機會學會觀察民俗、民風,體驗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

3、引導朗讀,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來,在讀中品味。

4、學習本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一、預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回味家鄉的風俗。

2、討論民歌是一種怎麼樣的藝術形式?

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雲南民歌簡介: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之間互相愛慕,以歌唱激發生產鬥爭中的勞動熱情,一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快樂。

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淵博、閲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敍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羣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

4、沈從文簡介。

5、讀課文: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蹲踞 凹處 譬喻 應和 下墜 淳樸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別開生面 啞口無言 若無其事 引經據典 扶搖直上

6、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描寫了三個場面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欣賞課文

教學過程

1、學生朗讀課文:

其他學生以“我最喜歡 場面,這裏 ”為句式寫話。

學生展示自己寫的話語,教師總結

分析文章三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側重寫什麼?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寫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於情,自然成趣,側重寫唱歌人所處的自然環境。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個場面在寫唱歌的盛況。

研討文章的字裏行間洋溢着怎樣的情感?

洋溢着作者對民歌的熱愛。

對民歌喜愛

對雲南的嚮往,對幸福生活的熱愛。

對美好自然的熱愛。

總結:也就是洋溢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和讚賞。

2、品味語言:

⑴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是指什麼?

⑵ 課文第四段,用了許多筆墨描寫了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花的小山坡”“各種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3、比較賞析:

課後練習第二題

仿寫訓練

1、以另一種動物開頭,寫一句話:

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面前不遠的草叢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唱着歌向碧藍的天空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

2、學習文中對賽歌婦女的描寫,寫一個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經仔細觀察過的人。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揣摩品味文章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朗讀,品味,賞析,感受文章濃厚的鄉土氣息

3、情感目標:探尋並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

揣摩品味文章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朗讀品味賞析

揣摩品味文章的描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通讀全文,預習文章的生字詞

2、瞭解雲南的地方風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xx年,中國大地上出現了第一個“世界黃金月”,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紛紛湧入中國,有些人是因為奧運來到中國,藉此瞭解了中國;有些人是因為好奇中國,藉着奧運這一契機更深地瞭解中國。他們不僅僅通過北京瞭解中國,也可能通過其他的地方瞭解中國,比如從西藏,從杭州,從中國的其他角落了解中國,今天呢,沈從文先生要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少數民族繁多的地方——雲南,這裏的山青,綠水,歌聲更是美麗,他們把歌唱當作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歌唱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種民俗文化,走進《雲南的歌會》,把這種民俗文化介紹給國人,讓我們記住這樣美麗的文化。

二、作者簡介

沈從文,中篇小説《邊城》於1934年問世,標誌着他的小説的成熟。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八駿圖》、《月下小景》。他是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今天成為了我們的導遊先生,我們要好好地領略一番中國的民俗文化。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圈畫批註文章的生字詞,疏解生字詞,標示段序

2、同桌互動,思考交流:

沈先生介紹給我們認識了雲南的歌會哪幾種形式?

教師點撥:帶到了山野,帶過了山路,走進了山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歌會形式。

明確:

①山野對歌(2—3)

②山路漫歌(4)

③村寨傳歌(5)

四、研讀品味“山野對歌”

1、指名朗讀課文第2—3段

2、學生練習表情朗讀,要求讀音正確,語調抑揚,讀出感情

3、小組交流討論,思考:第2—3段沈先生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學生自由作答)

教師點撥明確:對歌的地點和內容

描寫對歌中的年輕女子(動作、神態、外貌)

對歌的性質:對抗賽性質,才智大比拼

五、質疑探究

文中外貌描寫採用了什麼樣的方法?

1、請同學來説一説外貌描寫方法分為哪幾種?

明確:外貌描寫四法

①白描式描寫。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的詞藻,而以簡練單純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來。

②漫畫式描寫。在人物描寫中需要強調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徵,可以採用誇張的手法。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人的外貌就是漫畫式描寫。

③工筆式描寫。工筆描寫指對人物多用筆墨作細緻入微的刻畫。猶如電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寫或繪畫中的工筆肖像畫,人物的外貌特徵、服飾、穿戴以及細微的表情,都能讓讀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

④間接式描寫。就是作者不直接寫出人物的外貌特徵,而是通過寫周圍人物的反應來表現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雋永,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

2、描寫年輕女子採用了什麼手法進行描寫及作用?

教師點撥:根據外貌描寫四法,套用便可發現其描寫手法

明確:工筆式描寫,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細緻,如在眼前。

3、自由作答,作者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人物神韻氣度。

六、拓展延伸

你們覺得“山野對歌”跟我們所看到的“玉米演唱會”,“五月天演唱會”、“同一首歌”等等這些大型的演唱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根據你們所瞭解的,説説其中的差別在哪裏?

七、佈置作業

1、預習5—6段

2、複習今天的內容以及識記描寫四法中的白描和工筆式描寫

附: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0

文本簡介:

《雲南的歌會》是沈從文先生的描寫雲南歌會風俗的經典散文。在雲南少數民族聚居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含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這篇極富情趣的散文,通過對“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三種不同場面的描寫,生動地表現了雲南人民的多才多藝以及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讀來讓人倍受鼓舞。

著名作家汪曾祺筆下的沈從文:

汪先生在《自報家門──汪曾祺自傳》中,寫到沈從文,讀來既覺真實生動,又令人油然心生可親可敬之情:“不能説我在報考志願書上填了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是衝着沈從文去的,我當時有點恍恍惚惚,缺乏任何強烈的意志。但是沈從文是對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過的。沈先生一共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中國小説史,我都選了。沈先生很欣賞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説是得意高徒。”

沈先生實在不大會講課。講話聲音小,湘西口音很重,很不好懂。他講課沒有講義,不成系統,只是即興的漫談。他教創作,反反覆覆,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要貼到人物來寫。很多學生都不大理解這是什麼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説裏,人物是主要的,主導的,其餘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貼近,富同情,共哀樂。什麼時候作者的筆貼不住人物,就會虛假。寫景,是製造人物生活的環境。寫景處即是寫人,景和人不能遊離。常見有的小説寫景極美,但只是作者眼中之景,與人物無關。這樣有時會使人物疏遠。即作者的敍述語言也須和人物相協調,不能用知識分子的語言去寫農民。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對的。這也許不是寫小説惟一的原則(有的小説不着重寫人,也可以有的小説只是作者在那裏發議論),但是是重要的原則。至少在現實主義的小説裏,這是重要原則。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散文特點、結構。

2、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字注音。

迤()西譬()喻糯()米蹲()踞

忌諱()酬()和鐵箍()熹()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人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讚賞。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評議優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並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後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

瞭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雲南歌會,表現了雲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並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

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着、本領。)

(三)討論第四段內容

1、本段屬於什麼描寫?

(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重寫什麼?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雲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境:樹林、山坡、花。

側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容:

寫“金滿鬥會”。

2、發起、處所、人數、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陝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對字詞的積累,和對文章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的精彩語言。

 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情感與態度:感受作家筆下的美好生活。瞭解祖國各地的風俗。讓學生更愛我們的祖國文化。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覆的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

 教學的重點:欣賞文中人物的基礎上學習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對雲南的風情並不瞭解。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視頻片段“蝴蝶泉邊”。

在我們國家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輕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教師請學生讀課文。

分為三種形式代表三個場面。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請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角度,用”雲南的歌會是一個_____的歌會”這個句子説一句話。

給學生鼓勵。

2.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雲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有哪些不同?有什麼特點?

3.假如你作為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為什麼?

教師教唱幾句《劉三姐》對歌中的幾句。

  三、賞析品讀

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歌會,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一)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請同學們説一説,自己讀後最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麼?

教師點評。

(二)剛才我們知道了對歌的形式下面我們

精讀“山路漫歌”

1.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2.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3.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大家分享。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教師小結。

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4.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麼樣的歌?

(三)運用精讀“山路漫歌”的閲讀方法,閲讀“山野對歌”和“村寨傳歌”。

  四、借鑑運用,品味描寫

“彩雲之南遊賞罷,踏花歸來馬蹄香”。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讓我們也撿拾起那些本就存活於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靈魂鮮活起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你能説給大家聽嗎?(視頻展示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等圖片)

(五)佈置作業

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學生首尾接龍回答問題。

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通過搶答的形式。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説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合唱。

學生各抒己見。

(結合語段相關內容回答)

學生互讀課文。

小組的形式。

學生擇其精要,探討品味,分析這些語段的作用和寫法。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朗讀,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

[學生聽錄音“這條路……接着起飛”]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學生説出自己感受表達的要清晰。

學生説出你對這段內容學到了什麼?

找同學用對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説的?你想問的。

學生自主閲讀,小組質疑。

小組討論並回答。

例如: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

“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

“金滿鬥會”呢?這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

從哪裏可以看出歌會盛大?

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題,寫一篇隨筆。

  教學反思:

在今天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我們周圍充滿了誘惑,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同時包括我自己。感謝沈從文!是他,讓我們停下腳步,去體味這些鄉野間自在優美的生命;是他,讓我們回望來路,去揀拾那些本就存活於我們生命中自然鮮活的基因。在民間感受着美好。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識記“迤西”“譬喻”等生字詞。

2.學習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的方法。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4.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激發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學習難點

領會三種場合唱歌的不同場景,欣賞寫法上的差異。

知識鏈接

1、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省份,這裏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們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以歌唱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總之。雲南的歌聲可以説是他們生命的組成部分,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1)讀準下列字音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

鳳噦()迤西()糯米()忌諱()

酬和()鐵箍()柞木()

(2)識記並理解下列詞語。

酬和引經據典別開生面悠遊自在

忌諱若無其事龍吟鳳噦即物起興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閲讀課文,思考:

(1)雲南歌會帶給你的總體感受是。

(2)作者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儘量用四字短語回答)側重點各是什麼?

第一種形式:山野

第二種形式:漫歌

第三種形式:村寨

2、帶着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文段,並能説出理由。

三、精讀課文,探究質疑。

1、説歌會: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形式,對有關文段深入閲讀,然後用自己的話説説喜歡的原因。(有不同意見可以展開辯論)

温馨提示:我喜歡的是第種歌會形式,因為

2、品歌會:體味雲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

温馨提示:請同學們結合文章中所做的標註和提示反覆研讀課文後,進行回答。

(1)文章第四段對雲南優美的自然風光有精彩的描寫,請同學們認真研讀後作答,這裏寫出了雲南的美。

(2)文中寫了三種類型的人,年輕婦女表現了美;趕馬的女孩子表現了美;吹鼓手(歌庫)表現了美。

(3)從演唱內容與特點方面看,第一種歌會形式美在

第二種歌會形式美在

第三種歌會形式美在

集中體現了雲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藝術美、文化美。

3、讚歌會: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拓展遷移,放飛思想。

1、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本民族本地區的風土人情,你能説説你所知道的嗎?找出一兩個,寫在下面。

2、為了中國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請擬一條宣傳的標語,或提幾條建議。

五、課堂檢測,查缺補漏。

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1.你認為從描寫的筆法看這是中國畫中的水墨畫還是工筆畫?

2.這裏是一段人物的________描寫,寫了人物的面容、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為這段描寫好在哪裏?

4.請你學習這一段的寫法,給你身邊熟悉的人寫一段肖像描寫。(1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山野

漫歌

村寨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

2、體會雲南歌會的美。

3、體會“山路漫歌”的立體美。

教學重點:

1、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

2、深入理解雲南歌會所藴含的美。

教學難點:

品味體會“山路漫歌”這個片斷的立體美。

教學方法:

本文所寫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文章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使學生深入體會雲南歌會的美,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56個)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怎樣呢?(能歌善舞)。哪個省(雲南省)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數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幾乎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雲南的民歌,這就是——《雲南的歌會》。)板書課題、作者名。

釋題:什麼叫“歌會”?(所謂歌會就是聚在一起唱歌)

【承轉】本文寫了誰在唱歌呢?他們都在哪些地方唱歌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讀完課文後能説出自己通過本文對雲南的歌會有了哪些瞭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通讀(泛讀,大概讀一下)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並提出問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本文描繪了幾個場合中的唱歌的情景?(板書關鍵詞)

學生通過初步的閲讀思考,歸納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這三個場合中的唱歌的情景。

(三)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作者又是如何描繪這幾個場合中的唱歌的情景的?

通過討論、分析、歸納明確:(板書關鍵詞)

山野對歌(第2、3段):具有對抗賽的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寫唱歌人,在外貌,神態等方面對演唱者進行工筆描繪,雲南女子的獨特服飾,高超的打鞦韆本領,顯示了她們開朗、活潑和充滿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會更美!通過外貌和神態的刻畫,突出人物美;

山路漫歌(第4段):是即興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而在這樣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通過對花、鳥、人的刻畫突出的是環境美;)

村寨傳歌(第5段):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參加者來自各行各業,不論男女老幼,全都熱情高漲,六人圍坐一桌,足足有三十來桌。傳歌的地點是住處院子的兩樓和長長的屋廊下,人們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傳歌的目的是老一輩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作者寫傳歌的場面,有全局描繪,有細部刻畫,點面結合,生動精妙的向我們展示了雲南的民風民俗,讓我們領略到一種獨特的地域美。(突出的是傳歌的場面、特點和目的,展示的是雲南的風俗美。)

【承轉】人也唱鳥也唱,真是自然的大合唱;山野山路山寨,怎一個“歌”字了得。那我們不妨再來仔細研讀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從細節、語句中去品味,別忘了在你有感覺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

2、請同學們精讀(精讀説的就是在閲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含義,對文章的結構、邏輯關係、用詞乃至標點符號等的使用都做一一分析,達到不放過每個細節,吸收其精髓的目的)“山路漫歌”這個片斷並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山路漫歌”這個片斷幾乎沒有寫所唱的歌,寫了些什麼內容?

這個片斷重在描寫景物:藍藍的天,成片的樹林,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和藍天相呼應的粉藍色報春花,着重寫了兩種鳥:一種是喜歡獨唱的戴勝鳥,另一種是喜歡羣唱的雲雀。這些景物構成了雲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環境。

(2)、作者寫這些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調動多種感覺器官,繪形、繪聲、繪色,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描寫:藍天白雲、葱翠的樹林、山花爛漫的小山坡是靜態的,是色彩斑讕的;戴勝鳥和雲雀邊飛邊唱,嬉戲鳴叫是動態的,它們的歌唱是歡快悦耳的。

作者運用動靜結合、聲色相融的手法,使這幅立體自然畫卷真得是美不勝收。趕馬女孩子面對如此美景,心中充滿喜悦,為之陶醉,情動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縱情歌唱呢?

(3)、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麼樣的歌?結合自己的日常積累,主要是歌曲積累,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創設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A、[鈴兒響叮噹]雖然不是描繪我的家鄉的美景/但讓我看到了北國風光的魅力和聖誕節的氣氛

B、《萬泉河水清又清》,描繪了海南島瓊海市萬泉河的美麗景色,更勾起了很多朋友對自己家鄉山河的美好回憶,

C、《跑馬溜溜的山上》通過這首歌所描繪的意境,更深切地知道了民歌的確是從生活實際中來的,它既是對生活的真實敍述,又是對理想的生動描畫,既樸實貼切又美麗飄渺,就像活靈活現地展開在我眼前的康定城。

【承轉】景物美、人物美、風俗美、歌聲美,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簡直妙不可言,我想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朗讀,大家最想聽誰的朗讀?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來感受這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四)鞏固運用

課堂口頭作文:讓學生介紹一種自己瞭解的民俗,並試着分析這種民俗形成的原因。

1、“四月八”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農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預定的地點跳鼓舞、對山歌、上刀梯、表演刀槍箭術,以表對先烈的懷念和繼承先烈遺志的決心。傳説遠古時,鳳凰縣龍塘河跳花溝每逢四月八日,都要舉辦盛大歌舞會,苗族男女你唱我和,相伴而舞,自由戀愛。後來有一年,官家派人前來搶親選美,拆散了對對戀人,糟踏了許多美貌少女。第二年的“四月八”,苗家青年早作準備,在官家派人搶親時,奮起反抗,殺死了官家兵丁,但遭官府血腥鎮壓,苗家勇士全部戰死。從此後,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民都要舉行盛大活動以祭祀四月八殉難的先烈。

2、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3、六月六的來歷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節日。鳳凰苗區有苗族青年天靈射殺皇帝的傳説,這個傳説與《苗族文學史》中的《田螺相公》內容完全相符。

傳説苗族英雄天靈,經三年苦練,一箭可射到京城皇帝的寶座上,功夫到家那天,為養精蓄鋭,天靈早早就睡了,囑咐母親雞叫頭遍時叫醒他。誰知老母半夜後簸米,不經意拍響簸具,“拍拍”之聲引起雞叫,天靈聽見雞叫後急忙爬上將軍山(山在貴州鬆桃、銅仁、湖南鳳凰的交界處),彎弓對準京城方向就射。箭射中了皇帝的寶座,但皇帝尚未登殿。天靈因此被害,據説被害這天是六月六日。於是,每逢此日,苗胞便雲集鳳凰山下,吹哨吶、唱苗歌、跳鼓舞,祭奠先烈,祈禱吉祥,祈禱幸福,祈禱未來和希望。

(五)歸納小結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也激起了我們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六)佈置作業:

1、1、課外閲讀:《沈從文散文選》或《邊城》

2、寫一篇介紹家鄉民俗的作文。

(七)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山野對歌:才智外貌神態人物美

山路漫歌:花鳥人環境美

村寨傳歌:場面特點目的風俗美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1分鐘)

二、預習檢測:(5分鐘)

1、本文作者: 。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諱( ) 酬( )和 鐵箍( ) 熹( )微

(學生書寫1分鐘,教師訂正2分鐘)

3、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回答2分鐘)

三、默讀課文,思考問題:(15分鐘)

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的唱歌情景,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並劃出來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1、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劃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並填寫(10分鐘)

這三個場景可以概括為:

(1)

(2)

(3)

2、學生回答(3分鐘)

3、教師總結(2分鐘)

四、研讀課文,品析語言(15分鐘)

1、學生朗讀第四段中自己劃出的重點句子(5分鐘)

2、按照示例,賞析句子。(5分鐘)

示例: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的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運用了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

3、學生展示(5分鐘)

五、教師總結(4分鐘)

六、作業:

從文中摘錄你喜歡的句子並點評在閲讀記錄本上。

參考:沒有這樣的環境,就不會有這樣的歌聲。沈從文從來就沒有懷疑過自己在文章中使用大量環境描寫是錯誤的。因為在他心中,有一種哲學的觀念支撐着他,那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這種哲學觀念具有多重含義,它至少應該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趕馬女孩觸目是山花爛漫,側耳是鳥鳴悠悠,在這樣的環境里長期耳濡目染,當然會出口自然,充滿了淳樸本色美。所以,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從不吝嗇自己的筆墨,他就是要對原生環境自然還原。

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

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以景襯人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5

  前言:

語文的元素何其多兮,語文的內涵何其博兮。

一堂語文課,在執教者眼裏,總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承載語文學科的元素和內涵,而一篇精美的,久經歷史洗禮的語文課文,無疑又為這一課堂理想提供了多種的可能和方向。

《雲南的歌會》就是這樣一篇內涵豐厚的美文。

手捧這樣的一篇美文,該從哪個角度去解讀品味呢?我選擇了“風俗文化”,用“風俗文化”作為課堂的切入口,用“風俗文化”統領、涵蓋、貫穿全課,用“風俗文化”激發課堂的語文情趣,就將這作為本堂課最核心的一項設計。

  教學目標:

1、發掘文本,讓學生充分感受雲南歌舞民族的文化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

2、學習本文進行場景描寫時,點面結合、烘托渲染的寫作手法。

3、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濃郁的歌舞民族文化的氛圍中,體驗語文的情趣,增長語文的素養。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從文章對“雲南的歌會”的描述中,感受雲南歌舞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樹立熱愛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

2、難點在於讓學生認識文章點面結合、烘托渲染的寫法。

  教學構想:

1、從以上設置的目標可看出,本堂課學生感受的東西可能比認知的東西要多。那麼本堂課究竟想要收穫些什麼呢?那就是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和語文課堂的人文情趣,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文化情趣的浸潤中得以潛移默化。而這正是本堂課所要努力追求的。

2、用語文活動貫穿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環環相扣的語文活動中,感受文本,品味語文,以體現“動感課堂”的理念。

  教學過程:

一、第一板塊 引入“文化”

1、師生話談“民族標誌”。

2、師生欣賞視頻,由“民族標誌”猜測“民族名稱”。

3、師生走進雲南,引出課題。

二、第二板塊 品味“文化”

1、讀一讀,整體感受雲南的天地給你的第一印象。請以一個遊客的身份表達你的第一感受。

2、想一想,雲南的大地上,處處都有歌聲,作者對歌聲的描繪也是貫穿文章始終,可是我們並不覺得重複,厭煩,相反,我們卻覺得一路下來新鮮不斷,稀奇不斷,這原因何在呢?

3、品一品,雲南的妹子怎麼樣?

賞一賞,雲南的風光屬第幾?

悟一悟,雲南的妹子、雲南的風光與雲南的歌會有什麼聯繫?

三、第三板塊 演繹“文化”

1、能有這一趟美麗的文化之旅、風情遊,得感謝文化大師沈從文,簡介沈從文。

2、請同學們也來做一回文化使者,根據課文內容,以一位導遊的身份介紹一下你的旅遊產品:“雲南風情X日遊”;模擬一位當地“趕馬小子”或“趕馬小女孩”,展示一下美妙異常的“雲南風情”。

四、第四板塊 比較探究“文化”

1、對比課文第⑤段內容與港台演唱會的視頻。

2、出示探究話題:

①對比雲南的歌會與港台的演唱會,二者有什麼異同點?

②面對某個明星火熱的演唱會和古老的雲南歌會,你能為雲南的歌會説幾句公道話嗎?

五、第五板塊 課外搜尋“文化”

課外多一點留心,加一點留意,我們的身邊就有不少的文化現象,關注它們,熱愛它們,發掘它們,正是點點滴滴的它們,才積澱成了奔流五千年不息的華夏文明。

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沈從文

美麗的雲南

山野對歌——人物美(點)

山路漫歌——風光美(渲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