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生活化戰略分析

來源:文萃谷 2.22W

一、依託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

國小數學生活化戰略分析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般應用題時,筆者這樣重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課一開始就請學生描述學校周邊道路環境狀況。二是選擇信息。在學生所列舉的眾多信息中選擇出一條“為綠化道路環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三是自主探究。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很多是學生已知領域,讓學生自己解決。四是教師引導。告訴同學們“這批樹木的成活率是98%”,從而提問“成活率”和“98%”的含義,讓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討論。這樣重組,貼近學生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學習材料來自師生熟知的信息,體現了生活數學的現實性。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死知識”適應“對話教學”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營養”。要讓教學根植於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髮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關注日常生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數學問題。對國小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讓學生在數學知識之前儘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釐米、米等長度單位時,可以從比高矮實際事例入手,使學生明白長度單位對於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後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平伸兩臂的長度,給爸爸媽媽測量坐高,測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

這些知識是學生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原來數學就自己的身邊,身邊就有數學,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的親和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瞭解知識的價值,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後,筆者安排了這樣的課外作業:“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後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這樣的作業學生極有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覆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此次活動還可以是對學生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和育人的統一。這樣聯繫實際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實施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於實踐,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學習變得通俗、有趣、生動,使數學教學實踐變得更有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