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69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世同堂》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

四世同堂浩浩蕩蕩百萬字,它沒有很空洞的説、大家站起來反抗。我感覺更像是一本人們該如何反抗的指導手冊。老舍彷彿是在猜想,那些沒有去抗戰的人們都有一些什麼樣的原因?什麼樣的魔力,控制着他們苟且偷生?或許是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或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或許是短暫的紙醉金迷;或許是生活的壓力又或是種種。老舍在文中,用極其細膩的描述,給我們敍述了各行各業的人們,他們的生活、職業,他們的無可奈何、他們的關切,他們在戰爭中採取的對日策略,以及各種策略最後的結局。他設想了一些人物,分析這些人走出去反抗的可能,提供瞭如何解決後顧之憂的個人意見。

很顯然,老舍是想説、那些窩在家裏,不出去反抗的人們,對壓迫、掠奪,選擇沉默、忍受的人,並沒有因為他們是“順民”就得到了好的結局。那些不同情他人、殘害同胞,目光短淺、麻木不仁的人,更是不得善終。那些走出去,主動對侵略説不,為戰宣傳和反抗的人們,或許還有生的希望。他們的反抗不僅僅給自己的人生開闢了可能,更給了所有人一個燦爛的`明天。老舍通過設立的日本老婦人的形象將日本人軍國主義罪行和日本人民區分開,我們該痛恨的是日本軍國主義,而日本人民是我們的朋友,他這招是高明的,也給我們現在如何對待日本人,對待那段慘痛的歷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如果有朋友想了解一下日本人侵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這本書是個很好的切入點,高清還原、身臨其境,看完也不那麼壓抑,因為老舍將全書的基調定義為沉痛和悲壯。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2

《四世同堂》把我帶入硝煙瀰漫的北平感受戰亂背景下人的本性。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麼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衚衕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在經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小説帶我經歷了震驚、憤怒、喜悦,最後仍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的結局。結局給我們傳遞的是善意的力量,讓我們相信在逆境中,人的堅持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3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4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衝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裏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着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説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裏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着恨;但他們死,人們看着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裏,只是後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説,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祕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着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歎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着的光明的未來。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5

《四世同堂》這本書,是去年大概6月這時候結束的一本書,至今可能裏面詳細的情節慢慢地從腦海中褪去,可是裏面鮮活的人物形象時常浮此刻腦海深處。在此,回顧之前的讀後感,又增添了一年之後此時的所思所想,僅以此文作為記錄!

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我彷彿有種自我與那個時代隔離的恍惚感。

北平起風了,可是這風卻依舊讓人感到瘮得慌。沒有緣由,勝利的喜悦在長久的壓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臉上絲毫看不到,依舊過得戰戰兢兢,似乎從被侵略、被壓榨的陰影中還沒有走出來。看着日本使館的摧毀,看着日本人一點點地撤離,他們彷彿才有了一絲絲的知覺:中國勝利了。

在北平淪陷的日子中,並沒有經過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將歷史的故事娓娓道來,而是透過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鮮明特色的人物,將一段歷史呈此刻眼前,反襯出一個時代的變遷。

在細細品讀的`過程中,你彷彿經歷了許多,你常常難以去想象,那個受屈辱的時代,那些老一輩的人究竟有些多麼堅強的毅力,從那個艱苦的年代中是怎樣熬過來的。

你會感歎,我們身處此刻的時代,是有多麼地幸福,和那時相比,此刻的生活充滿太多可供讓我們享受的東西,你能夠週末攜兩三好友去看場電影,你能夠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去學習閲讀,你能夠自由表達自我的觀點,你能夠去你喜歡的地方旅行...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於當今和平的年代,在那個戰火瀰漫人們愚昧的年代,一切都變得那麼奢侈!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6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説名著,全書分小羊圈、偷生、事在為人三部。小説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描述了日本人佔領北平,侵略中國期間人們經歷的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

小説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户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看完全書,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志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活動那段歷史,一種憤怒感與一種愛國感油然而生,我為漢奸們所做的一切感到憤怒與惋惜,為國家的災難所感到悲痛,但是,當看到有人為國家做事,反抗敵人時,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拜,感到要愛護自己的國家,要在國家危難的時刻去盡力做,使我們的祖國不受侮辱和侵略。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7

我不敢讀老舍先生的這部作品,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恰恰是因為寫得真是,動心,動情,將歷史的、現實的故事寫出來,將真實的人性寫出來,一草一木皆有情,我常常不敢看關於那段戰爭的文字,每每以淚結束,我常常不敢看剖析人性的故事,每每以血的代價結束,這不僅僅是藝術的創作,恰恰是真實的人生。所以,看老舍的文章,需要勇氣,需要耐心,需要博愛的胸膛,需要冷靜的沉思。今天,就以一點點筆觸,説説《四世同堂》給我的感受。

在《四世同堂》裏,我們看到了像祁老大爺這樣正直,懂得民族大義與國家榮辱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我們看到了不屈不撓、深明大義的祁瑞宣;也看到了賣國求榮、貪圖安逸的祁瑞豐;更看到了熱血青年祁瑞全。一切不一樣人物的描述都深刻地反映出了那個動盪年代下的人物、社會的縮影,或英勇不屈、忠貞報國,或苟且偷生、賣國求榮。在《四世同堂》裏發生的一切,作者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遇怎樣的結局。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裏看到的一個道理。小羊圈衚衕的每個人都是一類人的代表,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祁老一家是一類,錢老,李四等等,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就是我們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祁老太爺家四代人,三個兒子,一個隱忍,一個背叛,一個改變,敢於奮鬥,就是典型的戰爭背景下人物的命運!天佑用生命書寫清白,未嘗不是一種氣節,瑞宣有痛苦,卻始終不忘記國家,瑞全去改變!在苟且的生活裏,老舍先生給了希望!

四世同堂本來説一個家族的興盛於榮耀,而在老舍的筆下,它成為國家命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家族的覆滅,因為有戰爭的發生,戰爭則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國家,百家筆記網()"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只有把個人的榮辱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齊,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

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我的國家、出賣自我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應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

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所以,年輕的一代覺醒,開始奮鬥,這是他們的選擇與付出,他們是愛國的一代人。這也是老舍在小説裏給我們的希望,不僅僅是生活的苟且,還有希望,還有詩和遠方。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再讓我説一句俗話吧,我們是年輕的一代,我們教育的是年輕的一代,讓我們和我們教育的這些孩子們,都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和平年代!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8

在這和平的時代,戰爭的痛已經遠離我們,硝煙瀰漫的社會我們已經無法體會,但通過老舍筆下的四世同堂,我們可以領略那個與今日截然不同的世間。

本部小説在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為主線,描繪了小羊圈衚衕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物的榮辱浮沉、生存死亡,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作品記敍了日寇統治下人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與惶惑,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英勇無畏、憤而反抗的愛國精神。用爐火純青的技藝刻畫了那個時代北平的生活畫卷,讓人彷彿置身於其中。

在戰爭的歲月裏,如何生存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在奪去這、截去那——每一點事都會被管束的生活裏,心中正確的信念與希望的火光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人心惶惶的時間,眼前的利益時最大的毒藥,是思想的控制器;而至於不可泯滅的.希望,衝出過去才是最大的障礙——惋惜不能改變的過去,後悔已經定格的一切,倒不如踏實於現在,讓改變從今日起航。不能因忘記明天的希望,從而墜落在“昨日”與回憶之中;更不能忘記,我們追溯過去,是為了從中反思,取得經驗,不能因此終日尋找記憶中的那天!一切,因為——希望永存!

這部小説中瑞全的形象,是抗戰中“勇敢”、“頑強”、“希望”的匯聚。相比那些在抗戰前線的英雄們,他的付出——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努力,看似要小許多,可是正是這些地下工作者們,為人民的心中,建立起頑強的橋樑,點亮了每一個人的心,讓他們為生命與世界註上新一番的詮釋,讓點點滴滴的力量變成復興中華的力量,飛向遙遠未來的翅膀……

自然是源頭,聽從它的教誨,讓純潔像陽光般在心中折射,從而走向心中聖潔的聚集地,讓硝煙瀰漫的天空重返蔚藍與陽光。讓似聖光的希望,快速而永久地穿梭在心中,成為高揚的旗幟,不滅的火光……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9

記得以前學老舍的文章的時候,老師介紹老舍被稱為“人民藝術家”,並且跟我們説,被稱為這個的作家並不多,是一個很高的榮譽,也因為老舍的文章都是描寫老百姓的生活。

看了《四世同堂》,我明白了,什麼叫做“人民藝術家”,通過描寫老百姓真真切切的'生活,來反應抗戰8年中,北平老百姓的生活,反應形形色色的中國人民對待侵略的態度和反侵略的鬥爭,激起了我對日本民族的仇恨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節。不可否認樸實中透露出來的強大。也反應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我看的是電視,我只能感受到故事情節和一些思想內容,或許看小説本身,更能體會到老舍先生文字的魅力和沉浸在其中深深的體味和思考吧。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0

去年生日同學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過後,有點慚愧,才看了一部!開始看時,就想着到時候看完了能寫篇讀後感,就像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候常寫的讀後感。此刻擺在自我的牀頭,卻總有些原因,讓你靜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寫寫感受,看後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豐、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樣的性格,走着不一樣的道路。

記得當時看到瑞宣的一段獨白時,自我就發了一個動態,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寫道:瑞宣認識他自我,他覺得他的才力,智慧,氣魄,全沒有什麼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儘可能地對事對人盡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壞習氣減少他的石子的堅硬與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間,他的盡心盡力的結果與影響差不多等於把一個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並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地藏在懷中,或隨便地擲在一汪兒臭水裏。

當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狀態。可是就像瑞宣認識了他自我一樣,我彷彿也看到了自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夠細心謹慎,也沒多大的智慧與才氣,從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長是什麼?最怕問你擅長什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卻總有那麼一股勁,堅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還能做點什麼,我至少還能夠改變點什麼,我覺得,人就是要這樣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連你都不覺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過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或許,就是因為大多都是這樣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個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未來,此刻我的`眼裏,我們的眼裏,大多都是完美。

瑞宣,在那個時代,代表着大多數的人。應對國家一點一點地被日本侵佔,期望能投身到反抗中,哪怕為戰爭獻出自我的生命。但作為兄長,背後一個家庭需要他支撐,祖父病了,母親常年多病體弱,二弟心中根本無家國之痛,反而為日本人做事,三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戰中,做了他想做的事。而他,就成了整個家庭的頂樑柱。他矛盾、痛苦、無奈,滿腔的熱情只能藏於心中,盡力壓制。我想,即使時代在變化,瑞宣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縮影,一個代表,揹負着很多,不能放手去做自我想做的事,一方面來自於外界多方面的壓力,一方面來自於自身。

或許之後他主動踏出了那一步,帶着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或許那個時代逼迫着他不得不邁出了這一步,艱難困苦地行走着,或許我相信,瑞宣的初心都不會變。

我們只願心懷清歡,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1

一口氣看完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是在血染時代的北平古城小羊圈裏。齊白石謹慎持家的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温柔略帶惆悵的瑞鉉,由隱逸詩人蜕變為革命鬥士的錢,奮發圖強的大嫂,熱血青年瑞荃,忠厚率真的常先生,狡黠老實的白探長,樂於助人的李四小姐,無趣無恥的瑞豐,關曉和,殘忍的大池保,藍東陽,胖阿加莎高易、我也對睿宣和睿全印象深刻。我覺得他們很像巴金老師《家》裏的覺新和覺慧。睿宣是齊父親的孫子。雖然他和瑞全一樣希望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但瑞全不一樣。他敢於思考,大膽行動,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初戀——做特務的弟弟。把新一代有志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這本書的另一個重點是叛徒。看完之後,他們忍不住咬牙切齒地抱怨自己的行為,卻無法為自己的死感到開心。他們的出生和死亡都是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即使他們死了,這些叛徒仍然頑固不化。在監獄裏,大赤寶還是讓別人叫她冠軍,冠軍。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會一直對日本人畢恭畢敬。直到他死了,當日本的人想活埋他的時候,他沒有異議。甚至當日本官方客人查看他的檔案時,這些對他的態度也被稱為“好公民”。瑞奇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字,便至人於死地!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

老舍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日本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裏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後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2

小羊圈就是整個北平的縮影,各類型人,各層次人,各年齡段人,通過不同家庭組合在一起。他們中所發生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北平被日本人控制下的遭遇,他們的無奈,他們的變化,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最終爆發。小羊圈不時有人死去,每家似乎都是出悲劇。

百姓是那樣無奈的活着,更無能扭轉整個戰爭的進程。每個人在戰時選擇了自己不同的活法,有的沉淪,有的出賣,有的反抗……他們要活着,他們要吃飯,他們要養家餬口,他們要接受教育,他們要出門做小買賣,繼續生活的現實有時不得不讓他們低頭。

戰爭使他們失去了平靜的生活,失去了親人,失去工作,失去糧食,失去自由。老三和錢先生跳出了自己,他們使自己選擇了另外的活法,他們想的不是小我,而是想到了國家,他們的'爆發、反抗也點燃了整個小羊圈裏還有那麼點良知的人。妞子的死去讓我在最後快要看到曙光的時候很傷心。以一個母親的身份深深體會到了日本侵略的殘酷和無情。對他們挑起的侵略和對我們的戰爭深惡痛絕,並嚮往成為戰鬥中的一員。書中有幾個人物刻畫的相當喜歡相當精彩,大赤包、祁老人、錢先生、冠曉荷。喜歡這本書並推薦給沒看過的人。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3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於那戰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敍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羣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本站看見了北平被日軍佔領後的人間百態: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佔領北平後,客觀地説,並沒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着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歎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4

最近讀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不得不説,真是一部寫人的傑作。

小説寫了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下淪陷的北平人民所遭受的奴役和迫害,表達了北平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痛恨和對危難中祖國的熱愛,同時對當時湧現出的一大批各色人物做了生動的刻畫,可以説人物的描寫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沒有特定的主角,沒有所謂的英雄好漢,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但每個人物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他的位置,也代表了一類人。

時勢造英雄不假,時勢又何嘗不出漢奸。當時的北平,就像浮在驚濤駭浪上失去舵的大船,沒有人有能力改變他的淪陷,但每個人都想為自己做點什麼,不同的人做着不一樣的事,也就有了各色各樣的人,好的,壞的,忠的,奸的,有骨氣的,軟骨頭的。世道被攪渾,渣滓自然翻上來,它們輕浮,骯髒,無聊,勢利,這些人就是漢奸。

祁老人

幾乎一生都生活在戰亂中的他,有他自己的一套避難辦法。他家裏永遠儲備着三個月的糧食和鹹菜,每當戰亂來臨,他總是命令家裏人用破缸裝上石頭把門頂住,他認為再長的戰亂不會超過三個月。

他,像我們的祖輩,恪守忠厚傳家遠的古訓,教育兒孫老老實實做人做事。他是整條衚衕的老人星,可以説德高望重。

他,並不很關心時事,可能是他經歷的太多的戰亂。他覺得,戰亂歸戰亂,只要是家裏人都好,有飯吃,日子照樣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可他失算了,本來預計不超過三個月的戰亂,一下子就是數年之久。他不欺負別人,可他的長子,二孫子相繼死去,他不關心時事,可日本鬼子打到家門口,要了他兒孫的命。終於,他憤怒了,一輩子老實本分的他開始咬牙切齒了。

祁瑞宣

他是祁老人的長孫,有學識,有抱負,有正義感,有愛國心。可他是家裏的長孫,是家裏的主心骨。在忠與孝的兩難中,他不得不委屈求全。面對北平的淪陷,自己成為亡國奴的苦悶讓他整日鬱鬱寡歡。他痛恨漢奸,他的心是清白的,可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他不得不忍辱與外界周旋。

一個傳統的儒雅青年的形象,他本可以自己決定很多事情,但他太考慮家裏人的感受,比如她的婚事,正如他自己説在他的.骨子裏有那麼一絲軟弱,但這種軟弱是善良的,不是自私,軟弱的可愛。

錢默吟

從一個詩人,變成一個單槍匹馬抗擊日本人的革命鬥士,經歷了從肉體到靈魂的脱胎換骨,這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也是一個偉大的人。當他聽到自己的二兒子摔死一車日本人,他為兒子感到自豪,悲痛之餘不時的説着:&“死得好,死得好&”。中國正是因有千千萬萬像錢老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冠曉荷

這個人物在本書中最鮮活。有這麼一段評論,很是精彩,摘錄如下。

冠曉荷是中國文化中最庸俗的那一部分的精髓,良心呢?有一點點壞,對朋友呢?有一點點不忠,對女人呢?有一點點不純情。反正什麼都離至正至大缺一點點。這一點點,既是自私,也是油滑,他書讀過一點點,美食懂一點點,皮黃懂一點點,大鼓還會唱兩句,這種人到今天還沒死絕,而且越來越多,越來越受歡迎。

這個人物是小説中最優秀的人物,超過大赤包。因為老舍先生把大赤包寫成漫畫了,但是冠曉荷確實是活生生的,今天社會裏最多的就是他。

和平時期和這種人打交道,確實如沐春風,因為他沒有好到讓我們大家羨慕,也壞到正好讓我們認同,他就是個絕對沒有原則,但絕對讓人舒服的人。當了官也是小貪污,給他槍也不會變殺手。他是精緻文化裏的寄生蟲,寄生蟲是不講原則的,舒服就好。他也把這個生活態度推而廣之到別人身上。他做過小官,摟過錢,現下賦閒在家,也搞點文人退隱養生的一套,功名心很熱,但自制力比較好,不像藍東陽那麼無恥。這個人物難就難在分寸感要拿捏得很準,好一點,就變成小文了,他沒小文那麼清高,差一點,就變成藍東陽了,窮酸一點,就變成瑞豐了。蠻橫一點,就變成李空山了。而他是正正好好,正好到做漢奸就是順理成章,又毫無良心責備的狀態。老舍寫的極有分寸,這份拿捏的火候,讓他成為中國文學的經典人物。

大赤包

很搶眼的女漢奸一號。她兇狠,惡毒,殘忍,貪婪,勢利。卻又敢作敢當,幹練,算是個女中丈夫。

《四世同堂》讀書心得15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於1944年初開始創作。全書包括《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是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小説以抗日戰爭時淪陷後的北平為背景,經過住在西城一條偏僻的小衚衕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興衰沉浮,描繪了日偽統治下北平社會的廣闊畫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慘的生活情景,歌頌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勇敢的抗爭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兇殘和漢奸走狗們的罪惡,同時對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像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沉浮,生死存亡。作品記敍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事態。《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衚衕祁家祖孫四代的人物形象,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衚衕的人家。北平淪陷後,小羊圈衚衕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變化。老舍先生經過小羊圈一羣人的性格,生活,心態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淪陷後整個北平人的動態過程。

一箇中國式的`四世同堂,也是當時中國人既傳統又在變化中的寫照。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與民國之間的,她還保留着一些老的規矩,可是也擋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是民國人的,他與祖父雖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在日寇的統治下,瑞宣寧可冒着風險在夜晚走十幾里路,去友人家聽南京的廣播。“南京的聲音教他心中温暖,不管消息好壞,只要是中央電台播放的,都使他相信國家不但沒有滅亡,並且是沒有忘了他這個國民——國家的語聲就在他的耳邊!”,“南京的聲音足以使他興奮,狂笑或落淚。”

瑞宣以自我的方式關心着、分析着國際和國內形勢。小順兒和小妞子是將來的人。書中最讓我欽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韻梅,和詩人錢默吟。韻梅即會持家又懂規矩,還為祁老太爺生了一雙重孫,深得老太爺的喜歡,婆婆又病弱,韻梅理所當然的擔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家庭職責感任感,促使她任勞任怨的照顧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極盡所能的讓全家人過得順心。北平淪陷,抗日戰爭爆發,動盪的社會,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一個純粹的家庭婦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裏不再僅有小家,而是國家。她們雖然不能象男人一樣親臨戰地,但她們的勇敢和堅定,是對家人和親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這麼多人物中,我最感動的是錢先生。在衚衕裏的人看來,錢詩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測。在沉默中爆發的錢詩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裏,進取做着抗日的工作,他勸説年輕人離開北平,參與到抗戰的隊伍中,他的行動感染着更多的人。錢詩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萬萬知識分子,由只喜自我閒情逸志,到主動參與抗日,能夠説由被動變為主動的轉型。他的家人接二連三的被日本人傷害,連自我也被日本人打得奄奄一息,但這些卻沒有使他絲毫的退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