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9.04K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首先,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注意老師的停頓。(老師範讀課文)

2、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把《謝中書書》自由的朗讀三遍。(學生自由讀課文)

3、請兩位學生讀課文。(讀錯的地方大家一起糾正)

4、全班齊讀課文。

二、解題: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謝中書即謝徵,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後一個書的意思是“書信”,古人的書信也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陶弘景:南朝梁人,因看透渾濁的人世,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都前往諮詢,被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三、翻譯。(重點字詞落實)

1、山川之美:山與河流。

2、古來共談:皆,都。

3、高峯入雲:聳入雲霄。

4、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5、青林翠竹:用於竹林,指深綠色。

6、四時俱備:四時:四季。俱備:都齊全。

7、曉霧將歇:曉:早晨。歇:消散。

8、猿鳥亂鳴:此起彼伏的叫。

9、夕日欲頹:夕:傍晚。頹:墮落。

10、沉鱗競躍:鱗:魚。競:爭相。

11、實是欲界之仙都:人間。

1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未復:不再。與:欣賞。其:它的,指山川。奇:奇麗之處。

一詞多義:

欲:夕日欲頹:(將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名詞,指人間。)

與:念無與為樂者:(一起)

相與步於中庭:(一起)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欣賞)

選賢與能(通“舉”)

  四、全班齊讀課文。

  五、結構分析:

1、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

第二部分:寫景。先寫四季常景色,寫四季常景又分為幾個角度,仰視(高峯入雲),俯視(清流見底),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分“曉”和“夕”兩層來寫。

第三部分:以感歎總結全文(欲界之仙都)。(板書略)

2、分析好結構,全班同學看着板書齊背課文,並想象文中的畫面。

五、體會意境美。

明確:

山水相映之美:“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高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映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色彩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葱的林木,翠綠的主叢,四季長存。

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仙都: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和

2、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字裏行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七:寫作目的:(為什麼在給朋友的信裏大量的寫景呢?)

南北朝時,政局動盪,矛盾尖鋭,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脱。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一點與《記承天寺夜遊》是一樣的,陶文是欣賞美景,蘇文是欣賞月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