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4篇

來源:文萃谷 1.1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4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遊戲活動反覆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

4.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隻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遊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遊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對手指遊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遊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遊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遊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後,教師追問:你怎麼猜得這麼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遊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説:你們會玩這個遊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遊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麼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遊戲。

(由“藏起”的遊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 “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繫,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遊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後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覆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後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麼回答?

(2)結合情境小結“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後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後面的數字又是什麼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麼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麼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並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小結: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遊戲取個名字,你説是什麼遊戲? (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中班數學綜合活動《水果豐收》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鞏固對7以內數字的認識。

2、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

3、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1、果園(果樹上貼有若干背面有1—7的圓點的不同水果)。

2、貼有1—7數字的立體汽車。

3、花片若干籃。

活動過程:

一、複習1—7:

1、(出示小猴指偶)今天老師為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誰來了?小猴家裏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裏種了很多果樹。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裏去參觀,你們想不想去?

2、對號入座:每個小朋友身上都有一個數字,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門票,悄悄地告訴你的好朋友,你的門票上是數字幾。果園裏的每個座位上也有數字,請小朋友輕輕地走進果園,找到和你身上一親數字的位置坐下來。

3、看,果園裏還有好幾輛小貨車呢,我們來幫它數數。這七輛小貨車的顏色都不一樣,小朋友來説説看,你最喜歡哪個顏色的車?車上還有個數字寶寶,你認識嗎?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説説。

二、摘水果:

1、秋天到了,小猴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樹上有些什麼水果?

2、呀,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得把它們收下來,可樹上這麼多水果,小猴可忙不過來,我們一起來幫助小猴把這些水果摘下來,好嗎?請小朋友摘一個你最喜歡的水果。

3、小猴可細心啦,它在每個水果娃娃上面作了記號,你發現了嗎?數一數你摘的水果是幾個圓點的?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三、送水果。

1、小朋友摘了這麼多水果,我們把它們送到車上去吧!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數一數你的水果是幾個圓點,應該乘幾號車呢?

(幼兒討論)

2、送水果:請小朋友把水果送到和圓點一樣多的數字的汽車上。(老師巡查,輔導)

四、:摘水果、送水果繼續進行一次。

1、呀!樹上還有那麼多的水果,我們把它們都摘下來運出去,好嗎?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個水果,也可以摘兩個水果

2、提問:你這次摘的是什麼水果?上面有幾個圓點?用數字幾來表示?它應該到哪輛車上去呢?

3、請小朋友將水果送到相應的汽車上去,並説一句好聽的話:幾個圓點的什麼水果我送你乘幾號車。(請小朋友檢查)

五、吃餅乾:

1、小朋友們真能幹,幫助小猴送了那麼多水果,小猴要謝謝你們呢!看,它給我們小朋友送來了好吃的餅乾,五顏六色的餅乾真漂亮,你們想吃嗎?

2、我們每次到和自己數字一樣的餅乾箱裏數餅乾,你想吃幾塊就數幾塊,數好後放在自己位置上。要求:數的時候要一塊塊認真地點數,放的時候也要一塊塊地點數着放,可不能糊里糊塗的數錯了。

六、活動延伸:運水果。

1、吃飽了,我們也該把汽車上的水果運回去了,誰願意來做1(2、3、4、5、6、7)號車上的司機?

2、我們也該乘車回家了,你想乘幾號車,就和司機對暗號。可以用拍手、拍肩或是跺跺腳等,比如乘五號車的小朋友就拍五下手。小朋友趕快上車吧!(檢查是否乘錯車)

3、“嘀嘀嘀,汽車出發了“(幼兒開着汽車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設計二等分的數學活動要注重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實現認知的平衡,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

⒈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理解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⒉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材料:各種形狀的紙(圓、正方形、長方形)、吸管、剪刀

花生10顆、透明水杯2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狐狸分餅》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撿到一個香噴噴的麪包。大黑和小黑都想吃,可是隻有一個麪包,怎麼辦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鬧着,狐狸大嬸來了,幫他們把麪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狐狸大嬸説:“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哥兒倆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就這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麪包。

問題一:大黑和小黑拿着剩下的麪包,納悶了怎麼就只有這麼一點拉。他們非常不滿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問題二:狐狸是怎麼分的?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討論:應該怎麼分,小熊才會滿意呢?

2、請小朋友拿出圓形的麪包,幫兩隻小熊分一下,讓他們都滿意。

問題一:哪位小朋友願意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引出對摺)

他分成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兩份重合就説明是一樣大的)

(在黑板上貼上一個完整的圓,和分成二等份的圓)

3、小朋友真棒。大黑和小黑還想請小朋友幫他們把東西分一分,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問題一:小朋友,你們看看籃子裏都有什麼東西呀?

4、下面請小朋友每樣拿出一件,幫小熊分一下。(每樣東西都分過一次的小朋友,可以再嘗試對正方形和長方形分出不同的形狀)

問題一:哪位小朋友願意告訴大家你分的是什麼?怎麼分的?

(把原圖和分割後的圖都展示在黑板上)

問題二:(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份與原來比,誰大?誰小?上面的一個圖形分成了下面的幾個圖形?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就叫二等分,分出來的份小,原來的大,分出的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3、小熊送禮物,探索二等分的不同方法。

小熊很感謝大家,他們也給小朋友送來了禮物,你們看看是什麼?不過小熊也想考考大家,請小朋友把水和花生米也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問題一:哪位小朋友願意告訴大家你分的是什麼?怎麼分的?

他分成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你是怎麼知道的?(強調數數和目測的方法)

小結:對於不同的東西,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二等分。我們可以用摺疊的方法、可以用目測的方法,也可以用數數的方法。

5、延伸活動

剛剛小朋友們都非常棒,可以把水、花生和各種圖形都分成相等的兩份。放學後請小朋友把這些花生帶回家,一份給爸爸媽媽,一份給自己,讓他們和你一起分享,好嗎?

在生活中,我們除了把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還可以分成相等的幾份呢?(幼兒説)

那我們回去試試看,是不是和我們説的一樣,可以分成相等的3份、4份、5份……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商量確定水果的價格,並黏貼價格標籤。

2、引導幼兒學習運用5以內數的組成進行買水果的遊戲。

活動準備:

一張大的表格;水果圖片8張(蘋果、香蕉、橘子、梨、葡萄、桃子、楊桃和芒果);價格標籤8張(1元、2元、3元、4元各兩張);一張大的5元的價格標籤;若干價格標籤,許多水果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去過水果店、水果超市買東西?(有)

師:那在水果店裏你們買過些什麼水果呢?(請小部分幼兒來説説)

幼:我買過蘋果、梨、西瓜、香蕉……

師:水果店裏的水果真多啊,我也想和你們一起去水果店裏逛逛。

師:這樣今天我們就在這裏來開個水果店的遊戲吧。

二、遊戲:水果店。

1、師:秋天到了,陽光水果店新進了不少的水果,你們看貨架上都擺了些什麼水果呢?(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水果圖片)

幼:我看到有紅紅的蘋果、大大的香蕉、還有紫色的葡萄、黃蹬蹬的梨……

若出現:哈密瓜(引導:哈密瓜是什麼樣的?大大的、橢圓形的。貨架上有沒有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2、師:哇,這裏的水果可真新鮮,我好想去買一些。可我不知道多少錢一

個。

師:這樣吧老闆那麼忙,我們來幫幫忙吧,先幫水果定一下價格吧。

師:我這裏有一些價格標籤。(教師逐一出示價格標籤——有1元的、2元

的、3元、4元、1元……幼兒跟着一起念)

3、討論水果價錢。

師:請你想一想根據現在這個季節,你覺得哪些水果會比較便宜?

幼:我覺得橘子、梨、蘋果、香蕉。

師:這些便宜的水果可以定為幾元一個?(1元)

幼:可是我只有2張1元的價格標籤,所以只能有2種水果可以定為1元的,那橘子1元一個你們同不同意啊?(同意)我也同意的,橘子現在正是上市的時候,所以他又多又便宜。還有一個1元的給誰呢?給它、給它還是給它呢,你來説吧。

幼:給……

師:好不好啊?(好)

(出現爭議現象引導:同意香蕉1元錢一個的舉手,同意梨1元錢一個的舉手)

師:那這兩種便宜的水果我們就定得比他們稍微貴一點,看看可以定幾元一個?(2元一個)

師:剩下的這些水果都比較貴,那哪些可以定為4元一個?哪些可以定為3元一個呢?

幼:芒果、楊桃、葡萄……(不同意見)

師:楊桃、芒果是哪裏生產的?(熱帶的水果)。

師:楊桃、芒果都是南方熱帶地區的水果,它運費就很貴的,所以可以定得貴一點,幾元錢一個?

幼:4元錢一個。

師:那這兩種水果就稍微便宜點吧,幾元一個啊?(3元)

4、幫水果貼上價格標籤。

(1)師:我們已經把每種水果的價格商量好了,接下來請你們按照我們剛

才商量好的價格把這些水果的價格標籤做好貼上去。

(2)檢查貨架。

請兩個小朋友檢查貨架。

5、買水果。

(1)師:水果店的價格商量好了,價格標籤也做好了,水果店就可以開張

啦。你們想不想去買水果,那去買水果之前要準備什麼?

幼:籃子。(引導師:象籃子、塑料袋水果店裏有沒有有啊?去買水果什麼

東西不能忘啊?)

幼:錢。

(2)師:今天,我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5元錢。請你們用這5元錢買兩個水果,記住這兩個水果的價錢合起來一定要正好是5元,一分錢也不能剩奧。

(3)幼兒操作。

(先回來的孩子)師:你是不是買了兩個水果?你用掉的錢是不是正好5元。

(4)師:你用5元錢買了什麼水果?

幼:我用5元錢買了一個××和一個××。

師:那一個××是幾元錢,一個××是幾元錢?

師:那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把你買的水果説清楚?

幼:我用5元錢買了一個2元的××和一個3元的××。

師:恩,我來把他記下來。他用5元錢買了一個2的××和一個3元的××。合起來是不是正好5元。

師:誰也想用清楚的話來向大家介紹你用5元錢買了什麼水果?

師:有誰買的是不一樣價錢的水果。

(5)互相交流檢查。

師:接下來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看看你買的兩個水果是不是

正好用掉5元錢。

師:都買對了嗎?

6、再次買水果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用5元錢都買了兩個水果,接下來我要請你們還要用5

元錢去買水果,那你能不能用這5元錢買到3個或者更多的水果呢?記住只有5元錢,而且要全部用完。

引導(師:有的小朋友很聰明,知道要把剛才買的水果還掉再買。)

(1)幼兒介紹。

師:誰能用清楚的話來向大家介紹,你用5元錢買了什麼水果。

幼:我用5元錢買了一個橘子和一個香蕉和一個蘋果。

師:4元怎麼辦(把香蕉換桃子)

活動延伸:

師:如果只買1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5元錢用得完嗎?(用不完)

這裏最貴的水果是幾元?(4元)

師:那營業員要怎麼樣啊?(要找錢)

師:那我們呆會兒在遊戲中來玩這個找錢的遊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