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來源:文萃谷 2.3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從實到虛的説明順序,並瞭解其作用。

2、領會本文準確地運用語言和引用古代詩文加強説明效果。

3、瞭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結構方式

2、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荔枝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史傳楊貴妃最愛吃鮮荔。詩人杜牧就曾作詩記之,“長安回望秀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對荔枝的評價:

1、“一果上市,百果讓路”

2、“飢食荔枝,飽食黃皮”

3、果中皇后──荔枝

4、荔枝的營養豐富,是一種高級滋補果品,有養血、消腫、開胃、益脾的藥用價值。

二、整體閲讀

1、荔枝是我們平時常見且喜食的水果,課文對它也介紹得最詳盡,課文介紹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明確:課文介紹詳盡到有關荔枝果實的各個方面:外殼的形態,外殼的顏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實的大小及重量,殼內的果膜,果肉(假種皮),荔枝的貯藏,荔枝的果核(種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課文還連帶介紹了荔枝的花。

課文還介紹了荔枝的產地分佈,古代講荔枝的專著(書譜),荔枝的生長習性和生長的北限、(地區限制)以及提出“應該大力發展荔枝的生產”“逐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議

2、與前面介紹荔枝的果實相比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體,為什麼?

明確:很顯然,介紹荔枝的果實的部分是全文的主體。因為它是有關荔枝知識的重點,同時也是一般讀者最感興趣、最樂於瞭解的知識,因此作者寫作時,把它作為主體,進行詳細介紹。這再一次説明作為科普作品,在對某種事物進行介紹説明時,要依據所要説明的事物的自身特點和讀者的認知需求,來合理安排文章內容的主次和詳略。

3、那麼課文的第一小節有何作用?

明確:用幼年時對荔枝的疑問引出説明的對象,提出要説明的問題,是全文展開説明的總綱。

小結:課文結構順序圖如下:

(一)從對國小時學過的《荔枝圖序》質疑寫起,引出下文。介紹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殼、膜、肉、漿”(總挈全文)

(二)主要説明荔枝果實的形態特點。(2-10)

1.荔枝的果

①荔枝的外部形態(2-5)

a荔枝外殼構造;外殼龜裂片、片峯(粗糙)表

b荔枝外殼的'顏色;顏色深紅色或紫色

c荔枝的形狀;心臟形、卵圓形、圓形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大小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②荔枝的內部構造(6-9)

a荔枝的殼膜;白色

b荔枝的果肉;裏

c荔枝的貯藏;不耐貯藏(與果實關係密切,附帶介紹)

d荔枝的果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綠色

2.荔枝的花(10)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三)主要介紹有關荔枝的生產情況(11-14)

1.荔枝的產地分佈:中國南部

2.古代的荔枝書譜共3頁,當前第1頁123

3.荔枝的生長習性及生長北限

4.提出建議:大力發展荔枝生產,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本文的説明順序為先主(荔枝的形態特點)後次(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及建議),而介紹荔枝的形態特點時是按由表(外部形態)及裏(內部構造)的順序。在説明荔枝的外部形態時,則按殼面的構造——色澤——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而介紹內部構造時又是按殼膜--果肉--果核從外到內的順序。

這樣來寫,條理清晰,內容全面、主次鮮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徵,又介紹了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

知識鏈接

説明文

種類:事物説明文事理説明文

特點: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説明

方法: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畫圖表作引用

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語言:平實性生動性

常見説明順序

一.時間順序——即按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次序來説明

二.空間順序——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説明

三.邏輯順序——依據事物之間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來説明。

如:一般——個別主要——次要

原因——結果現象——本質

三、文本分析

文章在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時,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舉例説明,並體會其作用。

(一)1.舉例子(板書)

來自現實的,如“廣東產的‘三月紅’和‘桂綠’等”;“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些稀奇的品種,如……‘龍牙’,……‘珍珠’。”等。

來自調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廣東調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

來自史籍和科學專著的,如“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楊貴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產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説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説大的重六十克”等。

2.打比方(板書)

直接比喻説明,如説明荔枝殼面形態時,説“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鋭如刺”;説明荔枝的果形時説“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介紹優良的荔枝的種子時説“形狀很小,有似丁香”;在説明荔枝外殼的色澤時説“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詩文作喻,如“至於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使人易於理解生動,有文學情趣)

3.數字説明(板書)

在介紹荔枝的成熟期,果實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貯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數與結實數,我國栽培荔枝的歷史,古籍中所載的荔枝的品種時,都運用了數字。

如:通常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三十天左右。(作用:準確、客觀、具體……)

4.引用説明(板書)

古代詩文、文獻資材、諺語等本文引用達十餘處之多。這樣既豐富了文章內容,擴大了知識面,加強了説明效果,同時又使文字生動活潑,富於變化,具有較強的文學韻味,因而也更能引發讀者的閲讀興趣--既能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又能獲得一種文學享受。共3頁,當前第2頁123

文章雖屬於説明文,卻以詩句“南州六月荔枝丹”為題,遠比諸如“荔枝”、“説説荔枝”之類的題目生動活潑富於形象感。文章開頭引白居易《荔枝圖序》中的句子進行質疑,自然引出對荔枝的説明介紹。文中引用詩句,或介紹荔枝林的景觀,或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或印證荔枝的生長北限,或藉以表達應大力發展荔枝生產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願望與建議,都極富文學情趣。

(作用:確鑿可信……既擴大了文章的知識內容,又增強了思想性,還增加了文學情趣。)

5.作比較:“優良的荔枝,種子發育不全,有似丁香。”

6.分類別:“廣東有雙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7.下定義:“荔枝殼表面……特稱龜裂片。”、“兩側……有一條溝,叫做縫合線。”

(作用:準確、科學……)

(二)大量引用詩文:

詩文作用

《荔枝圖序》説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説明荔枝的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2掌故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文徵明説顧氏種活荔枝事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四、課文總結

五、佈置課後作業共3頁,當前第3頁12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