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來源:文萃谷 1.14W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通用10篇)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1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系列,通過教學讓學生加強與生活的聯繫,使之將學到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製作之中,達到提高審美素養,培養設計能力與創造能力的目的。

在本課的教學環節時,我以“欣賞古代筆筒”,走進“現代筆筒”,走進“廢舊材料做成”三個部分展開,讓學生了解筆筒在我國古代除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欣賞了極具現代氣息的筆筒,看了老師和學生用廢舊材料做成的筆筒,並進一步認識到功能與形象之間的關係,達到能夠運用創造意識,製作出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的筆筒。

通過《做筆筒》的教學實踐,並結合我的課堂教學實踐展開教學反思:

一、音樂輔助教學

美術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兩這是不可觸摸的。音樂有極其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它能調動人們的情緒反映,在這節美術教學中我適當運用音樂,如欣賞古代瓶子時節奏舒緩的音樂,欣賞現代瓶子時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及學生在製作過程中的音樂播放,都是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

二、將藝術作品的美觀性充分展現給學生

在教學中,我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大量圖片,包括歷史上不同材質、造型的筆筒,現代生活中功能各異、材料獨特的筆筒,學生對這些筆筒充滿好奇和驚歎,接着通過學生小組欣賞和評述,進一步感受廢舊材料做成的作品中所體現的造型美、色彩美、創意美,讓學生意識到,在廢舊材料不經意的利用中,我們還享受到了筆筒的藝術美。學生結合自己已掌握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在創作中充分發揮自己想象,製作除了很多有趣的筆筒,有可愛的動物造型、人的臉部造型、還有極具裝飾性的盾牌、面具造型等,這些都體現學生對美的認識和理解,表達着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

三、將“造型表現”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做筆筒》教學內容十分貼近生活,這讓學生對本課的教學充滿興趣。其實,在生活中處處是製作,自古到今,人類的`生活與製作緊密相關。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多選擇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聯繫社會,加強趣味性、實用性,就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作慾望,同時也將美術課堂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的聯繫起來。

新課程,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想象;新課程,要注意學習內容的目標取向。有時操作起來會顧此失彼,但只要教者心中有清晰的目標指向,有靈活的教學策略調控,就不會成為問題。當然,要做到遊刃有餘,我們還得好好修行。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2

我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能自由的接受教師所帶來的知識,不管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歡聲笑語中掌握知識,體會課堂中的綠意,本課不足之處是在作業展評中,很多同學都嘗試了點線面的裝飾方法,但很少注意了“線的粗細排列”和“點的疏密排列”,所以我可以從這方面點評,以增加作品的美感。學生作品以形象裝飾的筆筒居多,主要原因是老師親自示範了這個環節,學生受到一定的限制,老師應該告知學生:“老師只是示範了一個過程,請小朋友設計製作一個與眾不同的筆筒。”引導學生設計創意獨特的筆筒造型。

另外我認為最滿意的環節是設計為學生提供大量筆筒範做,出示教師的作品並以小組研究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帶着問題研究筆筒的製作方法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解決教學重點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信息,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我在巡視指導中不斷地提供信息,啟發思路,介紹方法和線索,成為了學生交流信息的組織者。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學生通過手腦並用,不但在作品設計和製作步驟上千差萬別,而且在具體部件的製作中,發現了許多好的方法。學生在操作學習過程中,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形成技術意識,培養技術思維,提高技術能力,培養勞動態度和習慣,真正體現“在動手和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這一新的理念。

一堂課下來看着孩子們的作品,鮮豔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別緻的設計……讓我感歎孩子們的創意如此豐富。有收穫也有困惑,在個別學生的製作指導上,在課堂展示講評環節我還心存疑惑,評價時全班同學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如果評選出最優秀的小組,這樣就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要紮紮實實去研究讓每一節課都能高質量的上好。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3

這是一堂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的課,要求學生變廢為寶,使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塑料瓶、紙盒、牛奶盒、易拉罐等筒狀材料製作裝飾實用的筆筒。此課也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積累的製作經驗,圍繞筆筒的用途、所選擇廢舊材料的外形等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

上課伊始,首先組織學生欣賞古代不同材質、造型的筆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種筆筒資料,説説生活中還發現有哪些樣子的筆筒,讓學生了解筆筒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了學生的製作興趣。

接着,出示一組優秀習作,讓學生帶着問題組內成員觀察交流、研究筆筒的形狀、顏色搭配、圖案設計、製作方法等,回憶哪些方法教師不教我們已經會了,在之前的節節蟲、和吊飾製作、紙盒變餐具、頭飾設計等等都使用過了,比如基本的對摺剪重複紋樣、對稱粘貼、龍鬚捲紙插接粘貼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解決教學重點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學生提出的沒看懂的地方,比如卷椎體、組合式筆筒(兩個以上廢舊瓶子組合而成),則出示了詳細的製作方法,就如何組合做演示。

課堂上,學生通過交流,相互啟發,開闊了思路,小組合作探究得出製作材料、製作過程、製作方法,信心百倍的開始製作。我也做到了能放手時就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看着學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合理的色彩組合、外形各異的造型、別緻有特點的圖案設計,我和孩子們一同收穫着成功的快樂。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4

在執教這一課時,課前我很擔心學生做的沒有好的作品。因為學生雖然經常聽説,但各式各樣的筆筒學生接觸的並不多。上完課以後感覺還是不錯的。課堂上結合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會學生用廢舊塑料瓶、紙盒、易拉罐等筒狀材料製作裝飾實用的筆筒使學生將日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製作,這樣的`設計充滿情趣也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先展示我課前做的筆筒,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着問題研究筆筒的製作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解決教學重點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

一堂課下來看着孩子們的作品,鮮豔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別緻的設計.讓我感歎孩子們的創意如此豐富,有收穫也有缺憾。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也不願意動手操作,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以後要多關注這些學生,讓他們也動起來。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5

愛美是人的天性,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有個性。人們不惜花大價錢去裝飾美化自己的生活,然而有時美好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包括扔掉的各種廢棄物。只要你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雙樂於創造的勤巧的手,幾隻廢塑料袋,一個可樂瓶,轉眼變成讓人愛不釋手的工藝品,能不説是一件開心的事嗎?

廢棄物造型不僅僅是環保教育,還為學生展現了一種新的綜合性美術創作思路,傳達一種生活情趣。美術課中的創作是充分展示個性的重要環節,美術教育家羅恩費德認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以異於他人的方式表達其獨特的思想和情感,並以此樹立起自我表現的信心”。本課的目的`就是根據不同的材質,選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和創作。教科書中選取用廢鐵製作的雕塑《駝鳥》,用洗髮水瓶子製作的《奶牛》,綜合材料組成的房子、人物等,這些造型生動、設計巧妙、富有創意的作品,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在“製作步驟”中選用廢塑料袋,棉花、縐紙製作的小娃娃,簡潔明瞭,一看就懂,便於學生的臨摹和借鑑。在“想一想”和“提示”部分提供了較多孩子生活中經常丟棄的牛奶瓶、紙盒子、塑料袋、隨手可得的樹葉、廢紙等做成的小玩意,以多變的創意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想象。

本課最具挑戰和創意的是開放式的學習活動。在積極發揮兒童的藝術直覺,強調尊重個性和創造力,自由獨特發揮的同時,選擇合適的美術工具、材料、技巧、表現手法,達到有機的統一,製作出新穎別緻的作品。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6

反思一:孩子給我的印象

美術課向來都是輕鬆愉快的課,在一節美術課上,孩子的畫都是雜亂無序,亂七八糟。大人看了,往往都會搖搖頭,但仔細一看,在無序中又會發現兒童天然的童真,爛漫稚拙的雕琢,豐富多彩的心理世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就是這些點點滴滴都足以讓大人相信,孩子所擁有的優點,是很多大人所不能比的。所以對每個小孩子,我都非常喜歡和尊重他們的畫。

反思二:課堂教學

一節美術課的時間很短,似乎一説就過去了,我很珍惜上課的時間。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都放在美術教學上。有時在課堂的組織上難免會出現無序性的'矛盾。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對於這樣的情況我都會有機的抑制一下他們。但也不會很強硬的要求他們端端正正,規規矩矩的坐在那裏自己畫自己,有時課堂的太過有秩序往往會讓他們交上來的畫“大眾化”。

發思三:教學內容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美術課,因為美術課比較好上,其實不然。現在的兒童給美術老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太難的畫他們不懂畫,太容易的畫他們又不想畫,傳統的訓練又枯燥無味。這其中就需要美術老師對自己的繪畫手法進行另一個層次的轉變。比如在一節《公園的一角》繪畫課上,在一個班示範時,學生説很難。結果學生問題多多,效果也不好。回去後我思考了一番,換了一種簡單的手法--畫“雞蛋”法,結果簡單的手法畫出效果顯著的畫,學生很喜歡,教學成果也容易出。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7

1. 創造新型的師生雙邊活動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針對低段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國小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2. 豐富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為忌諱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上大膽放手,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

這些就是我的教學心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使它們更加完善。國小美術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這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去選擇和指導,國小生的美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8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説:“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簡單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簡單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潛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三、發展學生的感知潛力和形象思維潛力;

四、構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構成和全面發展。

就應説,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到達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向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資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思考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那裏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齊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能夠畫在桌子上,能夠“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務必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思考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就應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9

美術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能讓同學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事;能培育同學的綜合力量,發揮同學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同學感受美;能使同學喜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老師在上面畫,同學在下面畫。素養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同學為主體,使同學成為課堂的僕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意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同學學得輕鬆、學得歡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同學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簡單。不論是課前的細心預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行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索、推敲。

一、課前的預備

美術課的預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預備那麼簡潔,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預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預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學問、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需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許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化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始終在思索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同學自由創作可能會消失的無序性的衝突。全部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老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法規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同學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晰陽刻與陰刻的區分,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老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嬉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同學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同學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愛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確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需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寧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進展的共性,限制孩子的製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老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納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同學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同學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老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學問。能讓同學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把握學問、學到學問。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獵取學問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特別滿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同學主動學習的力量以及在生活中發覺美、表現美的力量。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美術做筆筒教學反思 10

上學期低年級的美術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為主。主要方式是塗色、添畫。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繪畫水平都有了必須的提高。本學期我是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以指導為主,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並與其他教師在交流中要多瞭解孩子,主動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景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為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學生藉助畫畫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但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控制力差,繪畫水平低,正處於塗鴉期,我覺得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方式引導是激發學生美術活動興趣的關鍵。

1、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

春天,它藴藏着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所以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我儘可能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讓孩子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孩子觀察、欣賞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細緻的觀察,使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清晰豐富的印象,幫忙孩子們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孩子們想畫、愛畫的慾望。如:在進行繪畫“小蝸牛”前,我們經過讓家長先帶孩子們一起去觀察小蝸牛,先對蝸牛有個初步的瞭解,從它的形態、形狀,身體上的紋路。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且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蝸牛的感性認識,為繪畫“小蝸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把它表此刻畫面中。

2、適當的示範。

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啟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為了避免學生對範例的機械模仿,所以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經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忙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

3、恰當地指導。

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坐不住,繪畫活動中總喜歡自言自語,任我多次提醒、控制,但還是鬧哄哄、始終難以安靜下來,他們的繪畫水平也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在作畫時,我總是鼓勵孩子邊説邊畫,盡情地釋放孩子自己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為此我改變以前的這種做法,相反地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學生放心地邊畫邊説,如:在繪畫在畫小朋友的身體時。學生邊畫邊説:“一條線是媽媽,一條線是爸爸,再畫一條線手拉手,”邊畫邊説,孩子們既掌握了繪畫的技能,他們自己的感受又能得到釋放,乍一看,活動室有點亂哄哄,仔細瞧,孩子們十分投入,一幅幅生動趣味的畫完成了。所以説,在指導學生作畫時引導學生“説”比較可行,每一次美術活動,我都允許他們繪畫的結束後與同伴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孩子經過説,掌握了繪畫的技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起到了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在指導學生畫毛毛蟲的不一樣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讓自己的毛毛蟲從不一樣

的方向爬過過來。經過多次的示範、指導、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孩子們都能從不一樣的方位變出自己想象中的毛毛蟲。所以在繪畫中對孩子們要求要高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一樣程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究,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將努力探索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進取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經驗和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一樣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下學期我將讓孩子們嘗試了其他不一樣的畫法,如滾畫,吹畫,染紙畫、刮畫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以學生為本,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