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2篇)

來源:文萃谷 1.62W

《出殼了》是一節美術課,老師們,大家在授課後發現有什麼問題或者收穫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一起來學習吧!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一節繪畫課,學生對這一節興趣很大,都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小動物是從殼裏出生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奧祕,來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表達母親對孩子的愛。

上課開始用圖片導入,讓孩子猜這枚蛋是什麼小動物,他怎麼樣破殼而出,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然後告知學生本節的學習目標,在自學階段,通過設置多種問題,讓學生了解出殼的基本知識,加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欣賞書上大量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知道可以用襯托的方法來畫,教師演示重難點,邊演示邊講解,大部分學生繪畫很好,有個別學生態度不認真,以後的教學要多加教育。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2

《出殼了》一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我讓學生在觀察蛋孵化的情景中導入,通過動物出殼這一情景,以動物作為媒介來表達學生自己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及母子間的感情。

本課的重點是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討論問題,“這隻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小雞寶寶它心裏會想什麼呢?它們的爸媽會説什麼呢?”讓學生充分想象小雞出殼後各階段的動態及心情和來到這美麗的世界的情景,還有見到爸媽時的感受,充分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場面。利用遊戲打開學生思路,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在感知的基礎上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作業反映出這個環節的設置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通過欣賞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其他的小動物出殼的情景。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使學生明確構圖、遮擋關係的表現方法,利用豐富的兒童語言講解,使學生從色彩、構圖、情趣三方面得到不同的啟示。從而解決本課的難點。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3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生命伊始的奧祕,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的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愛生物出殼時候的情景。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以講故事導入,為雞媽媽找蛋,“你們猜誰會從蛋殼裏鑽出來?”引導學生探索神祕的生命世界,從感知、認知到思索、表現、創造,多層面的拓展學生的創造領域。生命對於孩子來説,一直是一個神祕的話題,他們想知道是怎樣出生的。通過觀察,懂得珍愛生命,熱愛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的

生動瞬間,表現不同的感受。同學們在創作作品時大多能創作出一幅幅精彩、生動、美麗的畫面。

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們展示作品的環節,一是因為時間關係不能讓每個同學都到前面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我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一語帶過了,學生們展示作品的時候,沒畫完的同學就沒有積極參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4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説起這一課勾起我的一次送教回憶。當時我還是剛接手美術學科,對本學科處於摸索階段,儘管當時送去的一節課很算成功了,但是與現在相比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沒有多媒體,沒有供學生只管觀看的視頻和圖片,學生在我自制的圖片和打印的幾張彩色圖片中輕鬆地積極地興趣地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和實踐要求。今天我是在這個支教的學校,時隔幾年,無論在硬件和學生的整體素質上,以及我對教學的把握上都有一個不小的變化。

一、理念的變化

教學中,我不可能再以灌輸式的方法講授,首先是讓他們説出哪些動物是卵生動物,接着是卵生動物是如何從卵裏生出來的,最後是本課重點知識即卵生動物出殼後的心情及周圍環境是什麼養的,孩子們真的知道不少,隨着我的問題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我僅在重難點處加了讓他們體驗出殼的小遊戲並簡單示範了出殼的小動物的動態及環境啟發,沒想到他們表現的出殼小動物各不相同,個個稚拙有趣,興趣是關鍵的,我的理念改變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二、方法的改進

除了理念改變恐怕就是教學手段的更新,多媒體中的圖片色彩鮮豔,小動物動態活潑可愛,視頻中的小動物更能讓他們和小動物有零距離的接觸,所以也是興趣激發的關鍵,這樣也減輕了自制教具的費時耗力,同時孩子們在課前的佈置預習準備中也讓他們提前知道了很多本課知識,大大提高了我的課堂效力。

三、效果的提升

正因為以上兩點的改變,在本課教學中我花的時間少但效果卻大增,關鍵是孩子們學的開心快樂。

教育在改革中前行,我也在教學效果的提升中享受着這種進步的樂趣。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5

《出殼了》一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教學目標是 探索生命伊始的奧祕,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地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愛的卵生動物出殼時候的情景,通過觀察、體驗與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和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

生命對於孩子們來説是一個神祕的話題,他們想知道生命是怎麼產生的,是從哪裏來的? 本節課通過情景的創設及擬人化的表現形式,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觀察、模仿動物出殼這一情景, 捕捉感人美麗的生動瞬間,表現不同的感受,以動物作為媒介來表達學生自己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熱愛大自然及母子間的感情。

教學設計時,我考慮得很多。什麼樣的動物能破殼而出呢?產的卵有硬硬的殼(我們一般稱之為蛋)的卵生動物能破殼而出,我利用圖片打開同學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卵生動物的蛋有各種顏色的。

大膽表現和體驗是解決本課教學難點的重要環節,卵生動物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它們是那麼的弱小,那麼的微不足道,這個過程卻藴含着生命的不屈和偉大,於是我播放了一段小動物出殼的錄像,並以小雞出殼為例,創設有趣的情境, 讓學生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模仿小雞出殼,體會小雞出殼是需要自己用嘴巴、腳等掙破蛋殼的包裹的,從而顯示生命的力量,使同學們在情景中真實的去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艱辛和快樂。在此,我抓住機會教學破殼的畫法,讓孩子直觀瞭解破殼用折線來畫(請幾個學生到前面來演示,讓其他的孩子們自行在卡紙上畫,其目地是為下面內容做鋪墊,同時也給學生以嘗試創作的機會)。接着我利用小雞出殼過程的圖片,使學生明確構圖,遮擋關係的表現方法。

展示其它卵生寶寶出殼後的圖片進一步瞭解其他的小動物出殼的情景,讓學生親眼去看、去感受,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就是那個寶寶,破殼而出的那一刻有什麼感受,會看到些什麼?做些什麼?通過教師適當的啟發,讓學生角色扮演,利用看,説,遊戲等體驗,來感受,認識,瞭解小動物出殼前,出殼時,出殼後各階段的動態及心情和來到這美麗的世界的情景,還有見到爸爸媽媽時的感受。

通過欣賞一些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直觀瞭解,畫面內容的佈局,怎樣構圖更合理,幫助學生分析問題,促進發揮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 利用豐富的兒童語言講解,使學生從構圖,色彩,情境三方面得到不同的啟示。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創作激情,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表現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使同學們在創作作品時能創作出一幅幅精彩、生動、美麗的畫面,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創作空間,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德育與美育並重。通過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感受母子情深,培養孝敬父母的品德情操。通過觀賞其他藝術形式的出殼作品,讓學生充滿好奇與想象,體會創造可以讓生活更美!

本節課的環節清晰,每個環節有一定的針對性,不足之處:一是沒有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表現,如剪貼、用橡皮泥等;二是學生們展示作品的環節,因為時間關係不能讓每個同學都到前面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我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一語帶過了,應該把沒有展示的學生的作品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就更好了;三是我的語言雖有親和力,但不夠精煉,還要進一步提煉自己的語言。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地研究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一節繪畫課,學生對這一節興趣很大,都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小動物是從殼裏出生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奧祕,來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表達母親對孩子的愛。

上課開始用圖片導入,讓孩子猜這枚蛋是什麼小動物,他怎麼樣破殼而出,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然後告知學生本節的學習目標,在自學階段,通過設置多種問題,讓學生了解出殼的.基本知識,加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欣賞書上大量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知道可以用襯托的方法來畫,教師演示重難點。最後學生的作品都很豐富很有愛,但是其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畫面的安排,主次不夠分明,主體不夠突出。這一點我認為下節課還需進行強調。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7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出殼了》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從破殼而出的小動物入手,引導學生探索神祕生命的世界,從感知、認知到思索、表現、創造多層面的拓展學生創造的領域。

説起小動物,孩子們會特別的開心,他們喜歡小動物,但是孩子們可能很少會去刻意觀察或瞭解這些生命伊始的奧祕,而這節課的目的就在於讓孩子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地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歡的生物出殼時的情景。在課堂上孩子們通過觀察、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與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在不經意間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生命奧祕的激情和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想到啟發的良好品質。

我採用啟發引導法,使學生逐步瞭解卵生的動物都有哪些,為創作提供了素材。對於蛇、小鱷魚等小動物出殼學生比較陌生,我採取講授法,讓學生了解新知識,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其他小動物出殼的情景。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簡單的構圖知識,我採用了演示法。為了讓學生感受小動物出殼的神情,使之可以在畫面上表現自己的感受,運用比較法和體驗法,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欣賞,以拓展思路,運用練習法達到學以致用,培養他們的表現力。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學生表現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還不夠明確,應該多通過一些作品欣賞分析、鼓勵引導的方法解決。教學之路,任重道遠,還要繼續努力!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8

最近我組織了一節律動《小雞出殼》,音樂的情景是:雞媽媽生了許多蛋,小雞們躲在蛋殼裏睡着了。過了幾天,小雞醒了,它們揉揉眼睛,伸伸懶腰,終於頂破蛋殼鑽出來。餓了許多天的小雞跟着媽媽在草地上邊走邊學着找食吃。從上面的情景就可以看出《小雞出殼》是一節很有趣的音樂律動。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確定為:探索小雞在殼裏睡覺、揉眼睛和破殼而出的動作;嘗試跟着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過程。

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一張雞蛋圖片,讓幼兒猜猜小雞在蛋殼裏幹什麼?在我的引導下幼兒開始猜測(小雞在蛋殼裏睡覺,小雞在裏面玩),在猜測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大膽的用動作來表現小雞睡覺的樣子,此時播放《小雞出殼》的音樂,讓幼兒在做動作時感受音樂的節奏.小雞睡醒了,它醒來了會幹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於是我加以引導並讓幼兒嘗試做小雞揉眼睛的動作,在我的帶領下,幼兒隨着音樂有節奏地做動作.接下來的環節重點引導幼兒討論:小雞如何出殼?大部分幼兒都回答:用尖尖的嘴巴啄,為了擴展幼兒經驗,我引導幼兒想象用身體的某一部位來弄破蛋殼,這樣一引導,幼兒的思維突然開闊了,説出了自己的想法(用翅膀推,用腳跺)……

我所準備的圖片,從一個完整的蛋----裂開的蛋----小雞從蛋殼裏出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幼兒很快能跟着我的引導説一説小雞出殼的順序,加深了幼兒的印象。接着請幼兒跟着我做,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小雞,在蛋殼裏和出殼後的一些動作,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模仿能力也很強,一會就能跟着我做一做這些簡單的律動。

整個活動開展的比較順利,幼兒對律動很感興趣,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我在給幼兒看圖片的時候,其實可以用一段視頻來代替,生動的視頻能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小雞出殼的過程,這樣也更為科學。又如律動中,雖然我有讓幼兒自己想象小雞出殼的動作,但我的示範可能限制了幼兒的發揮,幼兒大多數是做我做的動作,這點還有待改善。在今後活動中我將更加註重幼兒主動性的發揮,讓幼兒融入活動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9

我設計了小雞出殼過程的圖片展示,讓學生親眼去看、去感受,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就是那隻雞寶寶,破殼而出的那一刻有什麼感受,會看到些什麼?讓學生角色扮演,設計這些環節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喜悦。課堂上,學生們的表現也令我滿意,基本都能很好地投入學習。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一沒有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表現,如剪貼、用橡皮泥等;二我沒有展示課外的優秀作品,欣賞只侷限在書本上;三我的語言有親和力,但是還要進一步提煉自己的語言。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研究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10

這節課的目標是要讓幼兒瞭解小雞出殼及出殼後的生長過程以及嘗試跟着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過程。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一隻剛出生的小雞的圖片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後,我開始慢慢引導並提問“你知道小雞是怎麼孵出來的嗎?”幼兒開始的熱烈的討論,答案五花八門,很有意思,這時我開始出示一幅幅圖片,從母雞下蛋、孵小雞到小雞出殼的一系列動作等等,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幼兒很快能跟着我的引導説一説小雞出殼的順序。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觀察、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這部分的互動進行的時間並不長,因為互動的主要內容還是音樂律動。在本次活動中音樂是已經配好的音樂,樂曲歡快,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比較好做動作。在律動這環節,我首先讓幼兒傾聽音樂,反覆聽了兩邊之後,再以口頭解釋啟發幼兒嘗試着自己創編動作,我從幼兒之中尋找表演好的幼兒,把他們的動作進行整合;讓幼兒自己表演幾次,讓幼兒仔細觀察我做了些什麼動作,同時加上一些有趣的動作;當我做這些動作的時候幼兒覺得很好玩很有趣,他們隨着我的示範也開始模仿着動起來的了,於是我邊做邊説了小雞出殼的順序,加深了幼兒的印象。接着請幼兒跟着我做,把自己想像成一隻小雞,在蛋殼裏和出殼後的一些動作,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模仿能力也很強,一會就能跟着我做一做這些簡單的律動。但是小班的幼兒思想集中的時間維持不久,到了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出現做小動作的現象;為此,我在後面出示小雞頭飾,分組進行表演,這樣一來幼兒的興趣有被我調動起來了;他們很認真地等待機會能戴上頭飾進行表演,連平時不夠認真的丁經偉、鄧家全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來。

整個活動開展的比較順利,幼兒對於音樂律動很感興趣,其實平時很多音樂課我們都會讓幼兒配上一些動作來學習,那樣學唱歌曲的效果也比較好。而這次律動活動正好符合幼兒的興趣,並且活動內容適合小班幼兒,比較簡單。因此活動的效果也是不錯的。

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我在給幼兒看圖片的時候,其實可以用一段視頻來代替,生動的視頻能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小雞出殼的過程,這樣也更為科學。又如律動中,雖然我有讓幼兒自己想象小雞出殼的動作,但我一示範可能限制了幼兒的發揮,幼兒大多數是做我做的動作,這點還有待改善。

希望今後上類似的課的時候能更加註重幼兒主動性的發揮,而我就作為一個引導者來讓幼兒融入活動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11

前兩天開展的小班音樂集體教學活動《小雞出殼》。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在音樂的背景下,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小雞出殼的動作。在小班年齡段的孩子這嘗試,凸顯的是情趣和快樂,所以選擇了小雞這個比較親近孩子的小動物作為載體。小班的孩子有首歌叫《小小蛋兒把門開》這個活動就是根據這首歌曲進行改編的。讓孩子在肢體方面也能夠擴散性地表現小雞出殼的各種動態和姿態。

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裏用了魔術變變變的遊戲,讓孩子通過聽、通過摸、通過猜,來得出今天的寶寶是一個雞蛋。這樣就把孩子的注意力提升起來了。在這個基礎上模仿小雞蛋是怎麼滾的,左滾右滾,這個環節是讓孩子在活動之前,有一個角色定位。把自己和雞蛋寶寶和小雞寶寶的角色進行深刻的認識和體驗。有了興趣和角色扮演的意識之後,第二個環節就是今天的重點部分,怎麼讓孩子自己探索性的表達表現小雞出殼的各種動態。這裏我用媒體和孩子進行互動。媒體的一開始出現的是雞蛋,雞蛋上面出現裂縫,後來雞蛋殼慢慢打開。一步一步激發孩子不斷探索新的動作,鼓勵孩子讓雞蛋最終打破。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孩子用自己的翅膀拍一拍,孩子的動作是小小的,簡單的,但解決的問題是最基礎的音樂節奏的問題。

接下來第二個環節是用小腳來踢,一開始孩子只是站立着用腳往上踢,這樣他們的動作會不穩,而且姿態也不美。所以在後來的師幼互動當中,通過讓孩子看媒體,讓他們自己發現雞蛋殼裏的小雞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方位來踢雞蛋殼的。所以就有了地面的動作和地上的動作,有站立的往下踏的動作,也有在地面往上踢腿往各個方位踢腿的動作。最後把孩子們的翅膀,小雞的腿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讓孩子再拓伸一下,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打破雞蛋殼?這個時候孩子就自由的想象,因為有了之前的基礎,他們用頭頂,用屁股頂,用嘴巴啄,這些動作都自然而然地跟着音樂發散開來。所以整個活動是在和音樂與情景媒體的互動當中來完成的。比較適合小班孩子自主表現的年齡特點。最後老師帶着孩子把《小雞出殼》舞蹈,聽着好聽的音樂完整得進行表演,從草地上啄蟲,結束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我也發現,在韻律教學中,教師需要進一步關注和考慮教學中的常規問題。有時候,教師在設計活動的中會比較多地考慮到環節內容的精彩,而忽視了教學常規的要求。比如:如何聽音樂信號出列、如何站位、如何在動作表現時互不干擾、如何再表現時保持一定的空間位置等等,這都是教學中教師需要思考的。只有整個活動有序、有規則,才能將教師設計的活動要求和內容完美地表達出來,才能讓整個活動更精彩。

出殼了美術教學反思 篇12

《出殼了》一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教學目標是探索生命伊始的奧祕,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的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愛生物出殼時候的情景,通過觀察、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美麗生命的不屈和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

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殼了的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穫,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練習,使學生髮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因此,在本課的教授中,我運用了引領學生反覆地遞進式觀察、探究的方法,和創作環節緊密相扣,強調學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畫”,從而為能夠使學生更為大膽自由進行表現奠定了基礎。

教學中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就是那隻雞寶寶,破殼而出的那一刻有什麼感受,會看到些什麼?讓學生角色扮演,設計這些環節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喜悦。課堂上,學生們的表現也令我滿意,基本都能很好地投入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