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環境保護知識

來源:文萃谷 2.17W

重視環境保護,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熱點,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趨高漲。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在漫天的浮塵中召開。開幕式上,從黃色沙塵中走來的國務院總理温爺爺的開場白振聾發聵。温總理提醒代表們: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集中出現。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塵暴損失480億美元,我國損失也達65億美元。如果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與時俱進,加強對中學生的環保教育,則能讓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改善我國公民環境意識較差這一現狀,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環保知識呢?下面淺談一下本人的看法。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環境保護知識

  一、課堂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環保教育

中學化學教材中潛在環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學中要把它科學地、巧妙地滲透各章節的教學之中。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明白,為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由於初、高中學生化學儲備知識不一樣,所以進行環保教育要有針對性,不可一視同仁。 對於高中的學生,教學上應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在各知識點的講解中引入環境科學領域中新信息,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並注意把知識性教育與環保共寓一體,學生的環保意識就會點點積累,逐步深化。如講述高中化學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時,列舉一些事例比如國外的海灣戰爭、倫敦煙霧事件等。為了引起學生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關注,又列舉80年代以來我國南方重慶、貴陽等工業城市大面積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慶市連續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並趁熱打鐵與學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學生甚至自發地尋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學就提出改農村的分散取暖為集體取暖。最後採用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中有關“酸雨”的題目,在測試題中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化學教材中還有很多知識點可跟環保教育緊密結合,如:氮的氧化物、電鍍、電解、金屬的冶煉等。抓住時機把環保教育穿插於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前因後果及相應的解決辦法,關注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

  二、環保教育應與化學實驗有機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應重視環保教育。據瞭解,按教學大綱要求,中學需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其中有毒的實驗佔一半。而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廢水回收裝置,所以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則顯得優為重要。

國中學生剛接觸化學,必須指導學生要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雖然所做實驗毒性不大,但為了加深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沒有廢水回收流程這一前提下,每次學生實驗都提供一個回收儀器,對收集的廢液稍作處理後再行排放。實驗結束後把儀器洗滌乾淨放回原處,擦洗乾淨實驗枱面。這樣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強調硫的用量並在集氣瓶中事先放入少量鹼液教材在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同時,也注意改進實驗裝置,以吸收實驗中所產生的有毒氣體。例如,改進銅片與硝酸反應的.實驗,改銅片為銅絲,採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來吸收反應所產生的SO2等有毒氣體,使這些氣體儘量不外逸,以改善學生實驗的外部環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充分利用課外科技活動,推進學生的環保行動

課堂教學固然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一環。但課外科技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所以為了進行環保教育還應開展課外活動。比如把環保實驗(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讓學生從自我構思、設計環保實驗,蒐集材料書寫小論文。既可補充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又可使學生從接受環保教育階段上升到動手保護環境的自覺境界。開展環境保護講座,也是施行環保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比如從學生自身生活考慮,講解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粧品污染。有些學生感受到自己有時也在不知不覺地破壞環境,紛紛表示要從自身做起改造環境,刻苦學習化學知識。

當然教無定法,我們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在學生的學習領域中滲透環保教育,使學生清醒的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憂患意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學生成為未來環保的主人,以造福於子孫後代。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年12月

〔2〕 高級中學《化學第一冊教學參考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