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教學活動

來源:文萃谷 5.21K

在上一個主題中我們通過案例分析瞭解了品德與社會學科主要的教學策略。《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以下是“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教學活動”,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教學活動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麼樣的教學設計,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諸多因素。“如果孩子沒有願望的話,我們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由此可見,教學策略的選擇應立足於學生,服務於學生。接下來第三個主題我們就來談一談“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從以往單純的備教案到今天的教學設計,這一變化讓老師認識到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徵及其他有關方面。依據學生的差異特點,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能得到發展。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被動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學,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學生應該起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教學知識。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經歷、感受、體驗,不僅獲得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基。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做到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好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努力尋找學生喜歡的、身邊發生的且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活動,以幫助學生學習。老師們,你們認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應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

  一、認真分析教材,正確理解教材。

為了準確把握課時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單元知識結構進行深入分析,確定知識點,明確課時內容與單元教學內容間的結構關係揭示學習內容各部分之間的聯繫。

例如:《走出緊缺的年代》一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是這樣分析教學內容的。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騰飛的祖國》是這一單元主題,下設四個話題:《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日益富強的祖國》、《告別貧困奔小康》、《打開國門走向世界》,這四個話題都突出了今昔的比較,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比較、餐桌上食品的比較、工農業產品從無到有的比較、生活用品從緊缺到高度豐富的比較、對外開放的比較……通過一系列事物的縱向比較,讓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產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祖國發展的關注,促進學生從小樹立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走出緊缺的年代”這一課是通過了解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進行今昔生活對比,感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從中體會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得來的。可見正確理解教材、分析教學內容,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做好首要的基礎工作,這一步極其重要。

  二、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

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就如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對學生做的學情分析,它與正確理解教材一同作為基礎,不可忽略。

例如:在執教《書的演變》這一課時老師對學生是這樣進行分析的。

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教師在仔細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深入瞭解了學生的特點,首先在課前對所教的37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如下:

▲你知道書的演變歷程嗎?

非常瞭解(3人)、知道一些(30人)、不知道(4人)

▲面對“書的演變”這一話題你最想了解哪些內容?學生們寫到:

最早的書是什麼樣子的、書演變的過程是怎樣的、從古代的書到現代的書中間有哪些發明、是誰發現可以用紙做書的、書是如何從竹子做的到紙做的、造紙的時候用什麼東西。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知識水平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渴望瞭解古人的發明創造和祖國燦爛的文化。書是學生每天都要接觸到,而且離不開的,但學生並沒有認真思考過書是怎麼來的,對於書的演變過程是比較陌生的。而這部分知識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這就需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讓他們站在發明者的角度,探究為什麼要發明紙,有了紙為什麼要發明印刷技術,這兩項發明創造對今天人們的學習生活起到了什麼作用,讓學生自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感受到書的一步步發展演變過程與人們的社會生活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凝聚了古人的聰明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

  心理因素分析:

本話題的學習內容有的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十分密切,有的則非常遙遠,學生對千百年前的古老書籍以及書的發展過程有比較強的陌生感,因此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經驗設計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尤為重要。

  社會因素分析:

當今社會弘揚、保護、發展中華文化的意識有待提高,學生也會受到一些負面的影響,本話題的內容正是側重於歷史文化內容的學習,它不是歷史知識的學習和記憶,而是通過歷史文化內容的學習,豐富一個人的德行,從小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着中國人靈魂、有着中國歷史文化素養的、有着民族自尊心的中國人;從小培養學生做一個具有中國文化之魂的地道的中國人。(幻燈)

事實證明,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積極瞭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積極瞭解學生目前的知識積累程度與掌握程度,積極分析學生對將要學的知識有一個怎樣的感覺傾向與領略底藴,積極做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角度,預測與設計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三、確定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設計怎樣的課堂活動,採用怎樣的教學手段,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思考。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清晰、恰當的課時目標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清晰地確定與表述課時目標是設計教學活動的根本依據。確定課時教學目標要分三步走:研讀課標、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確定教學目標是設計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過程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評價教學活動的好壞重點看這個活動是否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很好的作用。

剛才我們談了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構建,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着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可以説,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係,是本次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將教學的重心完全置與學生身上,着眼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下面我就來談談老師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幾點做法。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倡導“問題討論,學會合作”的學習方式。

為了使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形式,倡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小組合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感覺“合作學習”的樂趣。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積極,主動有效的討論,由學生自由結合,自由選擇問題的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課堂,思維都在跳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例如:《地球的奉獻》一課教師是這樣設計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的。

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瞭解了地球為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水、森林、石油、礦產、動物、植物、土地等各種資源。

教師: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會用到這些資源呢?在課下我們開展了“我是地球資源小專家”的活動,同學們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組成了五個“地球資源研究小組”,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看看他們分別用到了哪些資源?下面就請我們每個專家小組向大家彙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幻燈:活動建議(1.每個研究小組派一名小專家代表彙報研究成果,聲音洪亮。2. 聽的同學要踴躍參與,積極思考。3.為認真調查研究的專家小組頒發“地球資源成果獎”。)

學生:分組彙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孩子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對羽絨服、紅豆燒、房屋、家用汽車和鉛筆進行了小組合作研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國小生都喜歡做遊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朋友之間》一課,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小遊戲。

小遊戲“朋友過河”。

(1)教師:到底什麼是朋友?怎麼維護朋友間的友誼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

活動要求:

①請你邀請一位好朋友和你一起參加活動。

②先在地上鋪上報紙作為河中的石橋,一個同學蒙上眼睛,然後在自己的朋友指點的情況下走完全程。

③同學們注意指揮的朋友説了什麼?觀察蒙上眼的朋友怎麼過河的?

(2)談談自己的感受:

朋友——當你被蒙上眼睛後,你最想得到的是什麼?心裏有什麼感受?

引導者——當你看到朋友被蒙上眼睛什麼也看不到,手足無措時,你心裏什麼感受?

旁觀者——聽指揮的人説了什麼?看朋友怎麼過河的?你有什麼感受?

通過小遊戲讓學生感受朋友給彼此帶來的快樂和幫助,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學會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 。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空間。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佈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

以三年級學生為例,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從二年級剛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習,怎麼進行社會調查呢?我從最基本的調查自己的家庭住址開始。開學的第一節課,學生自我介紹,我問他們的家庭住址,當時有40%的同學能準確説出來,有40%的同學説不全,還有20%的同學説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家的住址。我給同學們留一個家庭作業:將你家的住址寫在品德與社會書上。第二次上課我叫到每一位同學,他們都準確説出自己的家庭住址。我問他們是怎麼知道的?有的同學説問的家長,有的同學説是看的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我告訴他們通過詢問、觀察等方法瞭解自己想知道的情況就是調查,我們同學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自己的家庭住址,走出了調查的第一步。

隨着學習的繼續,學生的調查範圍不斷擴大,由家庭進入到學校、社區進而走向社會,我也一步步告訴同學們一些調查方法:

(一)確定調查主題:

主題不確定,就會陷入調查的盲目性。結果時間花了,收效不大。因此,主題的確定是搞好社會調查的關鍵。一般學生調查的主題是由老師結合教育內容來確定。

(二)確定調查對象:

主題確定後,就應確定調查對象,即向誰調查。對象的確定要慎重考慮,要選擇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而且調查對象還應根據班級的人數多少確定若干個。比如:調查學校工作人員時,全班30人,分成6個組,確定的調查對象為校長、大隊輔導員、總務主任、教學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傳達室的叔叔、阿姨。

(三)組織好調查小組:

根據要調查的主題確定好調查的對象,學生單獨一人或幾人就共同的興趣問題組成調查小組。一般來講,可將全班分成若干個調查小組,每組可側重一個調查內容。小組不宜分得太大或過小,應以5人為宜。每組除了要選好正組長負責組織等各項事宜外,還應注意小組成員的配備。最好是各種各樣的學生(包括男女生) 都應搭配編組。

(四)設計調查提綱:

根據要調查的主題確定好調查的對象,組成好調查小組,接着就是設計調查提綱。這個調查提綱要反映主題,在調查形式上,可以是採訪,個別談話,問卷調查等,同時還要告訴同學們在採訪他人時要有禮貌。如:調查老師是怎樣工作的?這是同學們設計的調查提綱:

您每天幾點從家出來? 晚上幾點回家?

您每天要上多少節課?要站多長時間?

您每週要上多少節課?要站多長時間?

您每天要判多少本作業?每週一共要判多少本作業?

這個調查提綱就很突出調查主題:老師是怎樣工作的。

(五)作好調查記錄:

在調查過程中,不論是觀察、採訪或查找資料都要求學生圍繞調查主題作好記錄。不能只聽一聽,看一看就算了。只看只聽而不將所見到聽到的有重點的記錄下來,不能算是調查,或者只能説是一種很不完全的調查活動。因此要做好調查記錄。

(六)寫好調查結果:

調查結束後,每個學生要將調查結果書面形式呈現。這是調查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具體分析問題的過程。通過寫出調查結果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一些飛躍和昇華,鞏固調查中的收穫。調查結果的呈現方式:書上提供調查表的,就在書上解決。書上沒有提供調查表的,有的是老師提供,有的是學生自己設計。

(七)課上交流彙報調查結果

同學在課上將調查結果進行交流,這樣互相受到啟發,使每個同學對整個社會調查都有一個全貌的瞭解。

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社會調查帶給他們的快樂的同時,開展社會調查還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參與精神和參與能力,使學生自己的活動能力得到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