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聲原文翻譯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3.08W
賣花聲原文翻譯及賞析1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賣花聲原文翻譯及賞析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翻譯

衰敗的楊柳圍繞着建康城,潮水打着建康清涼山的石頭,早成了個空城,只得寂寞的返回。城南有條名叫小長乾的古巷,連接着大長幹古巷,唱歌按節拍的鼓扳。酒旗到處飄揚,往日多麼繁華。可如今已經零落盡了,只剩下垂釣的魚竿。

六朝建都的南京,如今一片衰敗荒寒,從前天花降落的地方,而今只留下空蕩蕩的壇台。獨自一人在此處憑欄遠眺。燕子在斜陽裏翩翩飛舞,歸來又飛去,江山卻是依舊如此。

註釋

雨花台:在南京中華門(舊稱聚寶門)外聚寶山上。相傳樑雲光法師在這裏講經,感天雨花,故稱雨花台。雨,降落。

白門灣:南京臨江地方。白門,本古建康城的外門,後指代南京。

城:這裏指古石頭城,在今南京清涼山一帶。小長幹、

大長幹: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寒:荒涼。

燕子斜陽: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詩意。

原詩是:“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賞析

詞的上片一開頭,作者便調動讀者的視覺與聽覺,讓人們看到的是“衰柳”,聽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着空城而退去聲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寫景,而實際上就像傳感系統一樣,作者非常敏鋭地從“衰柳”上,從冷潮中,感到了蒼涼冷落,並且把自己這種深沉的感慨,透露和傳導給了讀者。

接着,作者舉目遠眺:“小長幹接大長幹。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放眼望去,小巷大街依舊,而歌板聲卻零零落落,以至子聽不到了;酒帘子稀稀疏疏,以至於看不見了,只有孤寂的漁人在垂釣寒江。寫街巷不着筆於市鷹、鋪面、人煙,而以“歌板酒旗”來點染。看上去,作者好像信手拈來似的,而實際上是從大量的事物中提煉出來的.,是從前人的詩句中鍛鑄出來的。朱彝尊把“歌板酒旗”集中起來,先之以“零落”來描寫,繼之以“盡”字來述説:寥寥幾筆便抹去了古都金陵昔日的歌舞昇平,而造成一個蕭條幽僻的境界,手法多麼簡煉、自然。

詞的下片以“秋草”起筆,點出了時序,這也與上片的“衰柳”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凋零衰敗的畫面。作者由眼前所見,回溯金陵的往昔。“六朝”的繁華不復存在了,就像那“秋草”一樣枯萎了。“六朝寒”,凝練地概括了漫長的興衰史,一個“寒”字,把視覺與感覺勾通起來,透露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歎哨之情。寫雨花台而着一“空”字,進而又寫“空”到了“更無人”的地步。這就是説,此時此地,除了自己,再也沒有別的人了。然而,作者就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獨自倚着欄杆眺望的。

接下去,一筆陡轉,在“斜陽”裏倏地飛來了“燕子”,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覺得似乎有了生機。然而,遺憾的是這燕子卻是“來又去”了。看來,連燕子都感到雨花台衰敗荒涼,到了不堪棲息的地步了,何況是人呢。這真是在絕無寫處又生出了妙筆。最後,作者以“如此江山”直抒胸臆,把全部感慨着落在這四個字上。

該詞字字深含興亡交替的感慨,句句流露世事變遷的歎息,全篇意境深遠渾厚,情思憂戚纏綿。可以説全篇整體寫景,又是整體抒情,景含情深,情以景出。筆力遒勁而醇雅,化用前人舊句,自然和諧,殊不見斧鑿痕。

賣花聲原文翻譯及賞析2

賣花聲(木葉下君山)原文

【賣花聲】

木葉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 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 天淡雲閒。 何人此路得生還? 回首夕陽紅盡處, 應是長安。

詞句註釋

⑴賣花聲: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⑵斂芳顏:收斂容顏,肅敬的樣子。

⑶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曲《陽關三疊》,又名《陽關曲》,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引申譜曲,增添詞句,抒寫離情別緒。因曲分三段,原詩三反,故稱“三疊”。

⑷危:高。

⑸長安:此指汴京。

白話譯文

秋風裏萬木凋零,君山上落葉紛飛;洞庭湖水與長天一色,浩浩蕩蕩。歌女斟滿一杯酒,斂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別歌。我不是當年王維在渭城送別西去的客人,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悲傷的《陽關》。

酒醉後,手扶樓上的欄杆舉目遠望,天空清遠,白雲悠然。被貶的南行囚客有幾人能從這條路上生還呢?回望處,夕陽映紅了天邊,那裏應該是我離開的京都長安。

賞析:

此詞道出了謫貶失意的心情,是題詠岳陽樓的詞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詞沉鬱悲壯,扣人心絃。

上片起首二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時的悲涼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意。第三句詞筆轉向樓內。此時詞人正樓內飲宴,因為他的身份是謫降官,又將離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氣氛顯得沉悶。“十分斟酒斂芳顏”,説明歌妓給他斟上了滿滿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臉上沒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滿,也説明滿杯敬意。“斂芳顏”,即斂眉、斂容。寫女子之動情,可謂極宛極真,深得其妙。 四、五兩句,悽愴之情,溢於言外;百端愁緒,紛至沓來。《陽關曲》本是唐代王維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入樂府時名《渭城曲》,又名《陽關曲》,送別時歌唱。其辭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寫情景,與此刻岳陽樓上的餞別有某些相似之處。聯繫作者的身世來看,他因寫了一些所謂反戰的“謗詩”,被從與西夏作戰的前線撤了下來;此時他不但不能西出陽關,反而南遷郴州。這兩句熔自我解嘲與譏諷當局於一爐,正話反説,語直意婉,抒發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過片承“酒”而來,將視界再度收回樓前,寫詞人帶着醉意憑欄獨立。仰望天空,只見天淡雲閒;回首長安,又覺情牽意縈。濃烈的抒情中插入這筆寫景,使感情更為頓宕,深得迴旋紆迴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極工。不言醉臉、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飾代人,是一個非常形象的修辭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們的想象,更易產生美感。從結構來講,“醉袖”也與前面的“十分斟酒”緊相呼應,針線亦甚綿密。“天淡雲閒”四字以淡語、閒語間之,使全詞做到了有張有弛,疾徐有致。由於感情上如此一鬆,下面一句突然揚起,便能激動人心。“何人此路得生還”,完全是口語,但卻比人工鍛鍊的語言更富有表現力。它概括了古往今來多少遷客的命運,也傾吐了詞人壓胸底的心聲,具有悠久的歷史感和深刻的現實性,負載着無盡的悲哀與痛楚。 結尾兩句筆鋒一轉,又揭示內心深處的矛盾。這裏的結句用的是宋人獨創的脱胎換骨法。費袞説此詩用白樂天《題岳陽樓》詩“換骨”。所謂換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換之“(釋惠洪《天廚禁臠》)。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詞人對故鄉的眷戀,對遭貶的怨憤,對君王的期待,和盤托出,意藴深厚。 這首詞在內容層次上有很大的跳躍,但結構安排自然得體,了無痕跡。全詞起伏跌宕,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內心複雜的感情,深沉真切,動人心魄。這是一首格調很高、有較強感染力的好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