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三的題型考察特點分析

來源:文萃谷 2.39W

考研數學三題型一般有填空、選擇、證明及綜合應用題,每種題型的考察特點各不相同。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數學三的題型參考資料,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考研數學三的題型考察特點分析

  考研數學三4類題型的考察特點分析

一、填空及選擇題

實際上相當於一些簡單的計算題,用於考察“三基”及數學性質。選擇題大致可分為三類:計算性的、概念性的與推理性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數學概念、數學性質的理解,並能進行簡單的推理、判定和比較。

二、證明題

對於數三來説高等數學證明題的範圍大致有:極限存在性、不等式,零點的存在性、定積分的不等式、級數斂散性的論證。線性代數有矩陣可逆與否的討論、向量組線性無關與相關的論證、線性方程組無解、唯一解、無窮多解的論證,矩陣可否對角化的論證,矩陣正定性的論證,關於秩的大小並用它來論證有關問題等等,可以説線代的證明題的範圍比較廣。至於概率統計證明題通常集中於隨機變量的不相關性和獨立性,估計的無偏性等。

三、綜合以及應用題

綜合題考查的是知識之間的有機結合,此類題難度一般為中等難度。同樣每一試卷中都有一至二道應用題,前幾年研究生考試中就考察了一道有關於經濟類利息率的應用題,而合併後數三的應用題更會涉及經濟方面,所以考生在平時一定要加強對經濟類應用題的複習。

  考研數學複習堅持做好的箴言

1、夯實基礎

要具備牢固紮實的基礎知識。數學,最需要強調的是基礎。很多同學不重視基礎的學習,反而只是忙着做題,做難題,就想通過題海戰術取勝,這是不行的,就像是不會走路的孩子總想直接跑步一樣。當然,這裏並不是説不用多做題,做題量也是要保證的,這點在下面會説到。

分析一下數學試卷就會發現,80%的題目都是基礎題目,真正需要冥思苦想的偏題、難題只是少數。回憶一下你做題時,暫不談解題方法,題目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是否清楚的瞭解了?要用到的公式、定理是否提筆就能寫出來?這一點做不到,怎麼能進入下一步尋找解題方法並寫出完整的解題過程呢?事實上,我問過很多同學,大部分同學的回答是還需要去翻書查找,要知道,考場上是沒有課本的。所以,一定要先打好紮實的基礎,再進行解題能力和解題速度的訓練。

具體來説,數學基礎的掌握,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把數學複習全書上總結好的知識點認真掌握住。一般不同版本的複習全書上的知識點講解都很全面、詳細,還有例題講解當中總結出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推導出的公式、定理,都要重點記憶。

(2)數學也要做筆記。由於複習全書上的知識點過於詳細,在以後的第二、三輪複習中,就沒有時間去系統的看了,而且可能其中大部分你已經掌握了。這就需要你把其中精華的地方和自己掌握的不好的地方以及考試的常考知識點總結在一個本子上,這樣再複習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看這個本子,會節省下很多時間,提高效率。而且複習間歇,可以隨時拿出來記一記、背一背。

(3)這些基礎知識如果一段時間不看就會有些生疏,用的時候拿不準。所以,要每天都攜帶在身上,就像英語單詞小冊子一樣,要經常温習。

2、勤于思考

要勤于思考,多動腦。很多同學學數學就喜歡看例題,看別人做好的題目,分析別人總結好的解題方法、步驟。只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只是一味的被動的接受別人的東西,就永遠也變不成自己的東西。第一遍複習可以只看題,但以後就必須自己試着做了,先不看答案,完全通過自己的能力做着試試,不管能做到什麼程度,起碼你自己先思考了,只有啟動自己的大腦,才會使知識更深入的得到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也才會具有獨立的解題能力。在做題時不要太輕易的選擇放棄,想一會兒沒有思路就去看答案,一定要仔細開動腦筋想過之後,實在不行再求助於外力。我在學數學的過程中,很少去問別人這道題該怎麼做,就想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不輕易認輸,希望大家也不要省略掉這一認真思考過程,要勇於挑戰自己,不要輕易投降。

3、歸納總結

學會總結,善於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善於總結也是我要十分強調的一點。因為很多同學做題的過程就到對過答案或是糾正過錯誤就結束了,一套題的價值也就到此為止了。我建議大家在糾正完錯誤之後,再把這套試題從頭看一遍,總結一下自己都在哪些方面出錯了,原因是什麼,這套題中有沒有出現我不知道的新的方法、思路,新推導出的定理、公式等,並把這些有用的知識全都寫到你的筆記本上,以便隨時查看和重點記憶。對於大題的解題方法,要仔細想一想,都涉及到哪些科目和章節了,這些知識點之間有哪些聯繫等,從而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系統化,以達到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使你做過的題目實現其最大的價值,也才算是你真正做懂了一套題。如果你能夠這樣做了,那麼做過的題在以後的複習中如果沒有時間了,就不用再拿出來重新看了,因為你已經把要掌握的精華總結好了,只需看你的筆記本就OK了。

4、適度練習

保證做題量,還要有一定的普及性。可以説,題海戰術在一定意義上還是很有道理和必要性的。對於數學考試來説,就是解題,理論再好也要應用於實踐,要運用自如。因此,在打好基本功以後,就要開始不斷的做題了。首先,題目的選擇上,要廣泛一些,各個名師的模擬題、複習題等都涉及一些。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出題思路是一定的,重點偏向及難易程度也差不多,做不同人編的題,有助於題型的廣泛攝取和把握,只有題型見得多了,思路才能拓展開,而且各種難度的題目也都嘗試過了,見到考試卷時才不會有太多措手不及的感覺,這就是我説的普及性。其次,做題的數量上,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大量練習,但不必太多,尤其是到了最後衝刺階段,主要精力應放在政治和專業課上面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做數學題了。但也一定不要就把數學放鴿子了,因為數學不做就會手生,找不到感覺,所以,要給自己安排好一個做題計劃,比如説兩天一套題或三天一套題,根據自己其他科目的複習情況以及此門課程的複習情況來定。最後,留一兩套題在考前作為熱身訓練,不過不用在意那時做題打出的成績,因為就要上考場了,好壞都沒有多大的意義了,關鍵是用它來找找做題的感覺。

5、避免粗心

養成做題仔細、謹慎的習慣。粗心大意也是許多同學的一大難題。你想,題目明明會做,可答案偏偏不對,大題還好些,還能給你一些步驟分,小題就慘了,是一分不得的。所以,這一點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我觀察了一下,一般來説有這個問題的同學有一個共性,就是在草稿紙上演算時,比較潦草,紙上經常是亂七八糟,想回過頭查找一下某道題的計算過程,是很難的一件事。還有就是演算的時候不認真。建議這種同學在使用草稿紙的時候,把紙利用的整齊一些,寫的也規整一些,書寫認真一些,慢慢就能減少錯誤率了。

  考研數學複習避免走入6個誤區

1、心態消極,患得患失

考研難,考研數學更難。這種説法在考研人中間經常聽到。不少考生尚未了解考試內容和題型,就已經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這就直接導致在複習中消極應付,而非積極準備,只求過線就行。還有考生總是喜歡與其他人比,一發現有差距就開始變得焦慮。很多人糾結於諸如人家已經複習那麼多,我是不是太慢,時間夠不夠用,能不能複習完等此類問題,結果學習效率更低。

因此,要想考出高分,首先要克服懼怕心理,樹立必勝信心,化消極被動為主動,才能在學習和解題中體會到真正的樂趣。另外,每個人學習能力不同,吸收能力不同,複習計劃也不同,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學習進度等基本沒有可比性。只要按部就班腳踏實地,認真完成複習計劃,確保每一天有進步,最終肯定會達成複習目標取的.好成績。

2、只重技巧,不重理解

有的同學在複習過程中特別注重技巧,總是在尋找有什麼好辦法可以速成。這完全是一種投機心理。殊不知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自己對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的基礎上的。基礎不牢固,再好的方法和技巧也發揮不出效果。另外,每一種方法和技巧都有它特定的適用範圍和使用前提,基礎不紮實,不可能靈活應用。

在複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放棄投機心理,踏踏實實打好基礎。然後再透徹理解每一個方法的來龍去脈,不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單純的模仿是絕對行不通的。否則在正式考試中,很可能還是感覺似曾相識,但是就是不會靈活應用。

3、只看題不做題

有的同學每天下大力氣“看”厚厚的習題集,感覺自己啥都會,但考試依然得不到好成績甚至不及格。這就是因為不動筆計算,就不可能真正提高運算能力。數學成績高低唯一的評判標準是你的答題試卷。頭腦中哪怕思路萬千,如若不能按照要求寫到試卷上,結果都是零。一句話就是眼高手低!

因此考生在複習備考中,不論多簡單的題目,多熟悉的步驟,都不要跳過,一定要動手做。眼看十遍不如手寫一遍!三個小時做這麼多題,本身就是對計算能力和熟練程度的考察。也只有通過動手練習,才能提高解題和運算的熟練度。同時,閲卷都是分步給分,怎麼作答才能獲得最多分數,其中的訣竅都要通過不斷動手練習來體會。

4、專做難題,不注重基礎

有的同學喜歡在難題、怪題上狠下功夫,誤以為難題都會做了,容易的題目自然也會迎刃而解。事實上,基礎題佔到70%,客觀題的絕大多數和主觀題的多數都屬於中等難度及中等難度以下的試題。另外30%的所謂難題,只不過是簡單題目的進一步綜合。如果你在某個問題卡住了,必定是因為對於某一個知識點理解不夠,或者是對一個簡單問題的思路模糊。

有一句話説得好,考研數學以難題新題分高下,以基礎定輸贏。如果能把基礎題都掌握,把該拿的分都抓住的話,總分是相當可觀的。相反,如果你把大量的時間耗在了那些難題上,無疑是丟了西瓜去撿芝麻,肯定得不到好成績。即使在衝刺複習階段,數學複習仍然是以基礎為重。在此基礎之上,適量的擴展研究一下新難題才是最佳複習戰略。

5、搞題海戰術,不歸納總結

數學學習離不開作題,但從來不等於作題。在複習過程中,我們通過作題,發散開來對抽象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深入理解,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要忘了我們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對知識點進行理解,進而歸納總結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有機的知識結構。再做題的基礎之上不斷進行歸納總結,才能提高的更快。

因此我們作題的思路,必然應該是從理解到作題歸納再回到理解。除此之外,再做一些題目增加熟練度是有必要的。如果超出了這個限度。讓作題成為一種機械化勞動,這就違背了學習的初衷。要記住,目標明確、深入思考多總結才是提高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關鍵。

6、邊做題邊翻書,公式概念記不牢

許多同學還有這種習慣,公式沒記牢,作題的時候看書找公式,查完了作完了也就完了。這樣下去真的就完了!據統計數據顯示,前期不注重記憶公式、定理的考生,最後的數學成績都不很理想。正式考試時間本就已經很緊張,沒有牢記公式將嚴重影響思考速度和做題效率。跟重要的是,上了考場豈能有機會再翻看查找公式?

記不牢公式其實就是沒打好基礎。然而,記憶公式確實很頭疼,特別是專門抽出時間去背誦記憶公式概念很容易遺忘和產生差錯。因此,從一開始就要從最基礎的公式和定理展開,在看教材與複習大全等參考書的過程中熟悉他們的使用範圍。複習後期,還要在做題過程中進一步強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