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1.4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再次翻開這本書——《三國演義》,裏面栩栩如生的各個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現在我面前——曹操的陰險狡詐,劉備的意氣風發,關羽的堅貞不離,諸葛亮的機智勇敢……他們都曾經手握大權,都為了國家而戰,可我們也不難看出,裏面的每個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區別。

正所謂“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年也只是一個小官,可他靠的是愛民之心是仁義之心。就從這一點便可看出劉備強。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壓百姓,用懷疑的目光看着每一個人,讓人見了他就覺得害怕,於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復返了。

可曹操並不也全是缺點,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發現最終還是曹操贏得了勝利,這又是為什麼?答案就是——正是奸詐,幫助了他奪得權位。因為他曾在幾年的奮戰中攻下過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許多的人都信他,這就為今後的魏國打下了創建的基礎,之後,他又用計謀得到了當時皇帝的信賴,這更有助於他與其他兩國對抗,。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獲得了許多勇士,形成猛將如雲的氣勢。

大家都知道火燒赤壁這個故事吧,當年魏國氣勢如虹,卻錯殺了自己國的大將,可只用了幾年時間,又像鹹魚翻身,一下子打倒了其它二國,所以他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只是方法不是正路,他的廣闊的胸襟同時讓我們無比敬佩!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是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劉備字玄德,以賣鞋為生。他遇見了張飛、關羽,大家一見如故,相識恨晚,於是他們在張飛家的桃園結拜為兄弟。劉備大哥,關羽比張飛大一點,做二哥,張飛做三弟。然後他們收兵買馬,創建了蜀國,故事發生了。

三國也有一些故事:如空城計、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我在這裏向大家介紹草船借箭。話説劉備把諸葛亮調到東吳孫權的,周瑜看不起諸葛亮,他想一計。對諸葛亮説:“你要在三天之內湊齊十萬支箭,不然按軍法處治。”前兩天他就喝酒,他準備二十隻船,每隻船十個稻草人。他預測第三天會起大霧。魯肅擔心諸葛亮會被殺掉,但諸葛亮不動於衷。第三天果然起了大霧。諸葛亮的船往曹操陣營開去,曹操命令放箭,等船的兩邊的稻草人滿了,就回去。這次諸葛亮憑藉淵博的知識和過人的智慧,輕而易舉地借得了有十萬餘隻箭。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厲害,真是令我很佩服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因為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儘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説,書中共有四百多人物,主要人物性格非常鮮明。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風等章節,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章更是非常精彩。

年輕有為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的軍令狀,這更讓人覺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誰能想到,精於天文地理,瞭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着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不得不傷心苦歎:“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麼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命清高,更不應該有妒忌之心,在這方面周瑜應該像曹操學習。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着:“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明星隕落

風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啟迪。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講述了20xx年前,在長江兩岸發生的關於“魏”、“蜀”、“吳”三國之爭的故事。

我從五歲開始就對《三國演義》有了興趣,讓媽媽給我買了《三國演義》的連環畫和漫畫,我看得愛不釋手;九歲的時候看了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對故事和人物有了大概的瞭解;從去年開始我又看了好幾遍原著,對人物的認識更加全面了。

作者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仁善的劉備、忠心耿耿的關羽、所向無敵的張飛、龍膽將軍趙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隨機應變,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一生中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大擺空城計、罵死三朗、智取華容道、以木偶退司馬懿……這些都是我們所想不到的。他還很忠誠,他跟着劉備出山之後就認定了劉備為主公,沒有因為其他國家的勢力大而投靠別人,一心幫劉備打天下,做到了“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對他非常佩服。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大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每讀一遍都能從中學到新的知識,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中華民族智慧之花結出的碩果,書中不少計謀、語彙婦孺皆知,吟詠如流。

其中,幾個小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三顧茅廬》便是其中之一。劉備聽聞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慧非凡,於是三請諸葛,怎料諸葛亮執意不肯。最後,劉備的誠意打動諸葛亮,諸葛亮懷才下山。劉備真是謙虛呀!故事中,劉備的誠意和耐心,讓我深深佩服。身為一國之主,跌下身份,去跟一個平民談心,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呀!同時也在告訴人們:不要仗着自己身份高,就瞧不起身份低的人。另一方面,諸葛亮的謙虛和謹慎也讓我折服,一個滿懷才氣的大才子,不高傲,寧願隱居深山,也要與世無爭。他是一個值得我們敬佩的偉人!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諸葛亮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另一個故事,讓我對他的才氣,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草船借箭》是諸葛亮的一個典型計謀,小肚雞腸的周瑜嫉妒諸葛亮,想害他。便讓他三天之內,拿出十萬支箭。諸葛亮不但沒有恨他,而且還成功的來了個草船借箭,如期完成了任務。這説明,做事小氣的人,肯定會失敗。而做事大度的人,一定會成功!而在危急時刻,只要冷靜思考,就能化險為夷!

中華的名著,令人回味;中華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的明天,一定燦爛輝煌!

《三國演義》讀後感6

讀三國的時候,覺得人物形象很生動鮮明,有很多讓我覺得喜歡的人物,其中有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備。關羽……但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和曹操。

被稱為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尖絕"曹操是個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藝術典型家,作為一個陰謀家,他具有無窮的權勢和貪慾,與"仁義"的劉備形成鮮明的對照。他交織在陰險。奸詐。暴虐。多疑的性格中,大權在握,則為所欲為,與諸葛等人的形象是鮮明的反叛,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汗獻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對手罵為"名為漢將,實為漢賊"。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雖不為人喜愛,但也深刻的體現出當時的歷史環境!

《三國演義》讀後感7

20xx年的寒假是個既特別又非常有意義的假期。雖然無法出門與朋友們玩耍,但是我在家裏也同樣找到了不少的樂趣。

比如讀《三國演義》。一翻開它,我立刻被書裏的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是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孤高自傲又忠心義膽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莽撞的張飛……等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歷史人物。

這些人物的身上不僅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徵,而且還有着令人敬佩的品質。就説諸葛亮吧!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率領的軍隊沒費一糧一草,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

其中有一個環節我最喜歡。諸葛亮請魯肅坐船同去取箭,孔明拉着魯肅在船內對飲。不一會兒曹營萬箭齊發,等到霧散返回時,已得十幾萬支箭,直氣的曹軍大呼上當!讀到這裏簡直是大快人心啊!

除了《草船借箭》,讓我讀得酣暢淋漓外,還有趙雲救阿斗的一節,更是讓我對趙雲佩服得五體投地。趙雲懷抱阿斗憑藉過人的膽量和超羣的武藝,一路拼殺衝出重圍,安全的把阿斗交給了劉備。

劉備愛惜自己的大將,子龍哭着拜倒在地,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

看到這裏時,我的眼圈不由得紅起來,這是多麼的中賢義良的人啊!

“自古英雄多磨難”。凡是作成大事的英雄豪傑,都是經歷過很多磨難的。因為處在亂世,朝廷的腐敗,宦官專權,才有了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這才有了《三國演義》的出現。

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喜歡裏面的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是羅貫中的畢生心血,裏面有不少教育意義。

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其實有時伯樂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沒有伯樂,一個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與劉備讓許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只有遇到一個合適的伯樂,才能讓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願每一個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樂。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明朝大作家羅貫中所著,名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它主要講述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細緻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政治鬥爭。塑造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最後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心胸太狹窄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而諸葛亮恰恰利用了周瑜的這個弱點,才把他置於死地。如果周瑜心胸開闊一點,結果就不是這個樣子了。我們做人不能像周瑜那樣嫉妒別人、動不動就發火,應該相互體諒、互相寬容。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諸葛亮七擒孟獲》、《諸葛亮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這些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讓我們看到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成為國家的棟樑。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們明白很多道理,難怪人們常説:讀三國,明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儘管有小説的演義成分,但羅貫中還是將曹操和劉備這兩個形象以最大的真實化還原出來,一方面是一個自小出身官宦世家的豪強子弟,一方面是一個自幼貧窮的織蓆販履之徒,兩者從一開始的起點就是天差地別,可最後都成就了各自的王霸之業。

曹操從一開始便給人以奸雄的形象,“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幾乎貫穿了曹操自始至終的人生,隨着自身實力的慢慢壯大,也頗有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感,雖是人臣,卻實為帝王,在完成了官渡戰役的勝利後,在之後的歷次出征中,他均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面對對手。

反觀劉備,羅貫中則是將他的人設幾乎拉到了絕對完美的境界,“仁”這一字便可以足夠概括劉備的為人處世,一生顛沛流離,也有多次險些喪命的經歷,使得劉備對於民間疾苦有着極為深刻的體會,這也是他能夠得到天下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創業之路多有坎坷,可他始終不改自己的為人根本,最終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縱觀那樣的一個時代,兩人的價值觀與處世觀並沒有對錯之分,歷史向來都是成王敗寇,仁與暴也向來都是梟雄必備的特點,凡為王者,必有其一,缺一則不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