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5W

DNA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閲讀借鑑。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分析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課程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中第3章第1節的內容。本節首先是以“問題探討”的形式呈現了曾經在科學界爭議了很長的問題:“ DNA 和蛋白質究竟誰是遺傳物質?”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接着介紹了20世紀早期人們對於遺傳物質的推測,在此基礎之上教材詳細講述了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引導學生重温科學家的探究歷程,領悟科學的過程和方法,最終得出科學的結論。本節是從分子層面上認識遺傳物質的本質,為學習DNA的複製,基因的表達和基因突變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策略

由“問題探討”所呈現的曾經在科學界爭論很長時間的問題­──“DNA和蛋白質究竟哪個是遺傳物質?”引入新課,讓學生思考如何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瞭解科學家當年的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興趣。通過重温科學家的探究歷程,領會實驗選材的巧妙、思維的嚴謹和實驗方法的科學;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總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2)分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實驗設計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過程與方法:

(1)領悟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探討實驗技術在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驗科學探索的艱辛過程;

(2)認同人類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認同科學與技術的關係。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肺炎雙球菌轉化的實驗原理和過程;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原理和過程。

(3)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的關鍵設計思路。

2、難點:

(1)肺炎雙球菌轉化的實驗原理和過程;

(2)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的關鍵設計思路。

 五、教學設計流程

設疑導入 → 問題引導呈現探究 → 討論實驗結果 → 歸納總結 → 拓展延伸

 六、課堂實施

教學環節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舊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設疑提問:

1.性狀是受什麼控制的?基因和染色體的關係是怎樣的?

2.染色體是由哪兩種化合物組成的,作為遺傳物質的應該是哪一種物質?

3.你認為作為遺傳物質可能具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思考回答相關問題,總結遺傳物質的特點:能夠自我複製,結構比較穩定,具有儲存遺傳信息的能力。

尋找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以“問題”引入新課,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探究慾望。

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

指導學生讀教材思考:

1.在20世紀早期人們普遍認為遺傳物質是DNA還是蛋白質?

2.為什麼會有這種認識?

講述:限於當時的認識水平,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觀點處於主導地位。

分析當時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原因: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種而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有20種,蛋白質的多樣性很容易和生物的多樣性相聯繫。

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遺傳物質認識的研究

DNA是遺傳物質的的證據I

科學家是如何認識DNA是遺傳物質的呢,讓我們重温科學家對遺傳物質的.認識過程吧。

I、肺炎雙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

1、講述並投影兩種菌落的比較;

菌落

莢膜

毒性

R型菌落

粗糙

無莢膜

無毒

S型菌落

光滑

有莢膜

有毒

2、投影細菌轉化實驗的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分析以下問題:

(1)、為什麼加熱殺死的S菌和活的R菌混合可以導致小鼠死亡?導致小鼠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2)、促進活的R菌轉變為S菌的因素是什麼?是否有可能是蛋白質? (3)、本實驗藴含了那些科學實驗方法,能得出什麼結論?

認真觀察實驗的演示過程,思考回答所提問題,得出以下結論:

1、加熱殺死的S菌能夠促使活的R菌轉變為活的S菌,即加熱殺死的S菌中含有促使這一轉化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

2、這一轉化因子不可能是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經過高温作用會變性失活。

3、藴含的實驗方法有分組對照和對變量進行一定的控制。

引導學生重温科學探究歷程,親身體驗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的態度和合作精神。體驗科學探索的艱辛,學習科學精神,養成科學態度。

DNA是遺傳物質的的證據Ⅱ

設疑:

這種轉化因子究竟是什麼物質呢?S菌的化學成分很多,要找到轉化因子,最關鍵的思路是什麼?如果讓你來設計實驗來進一步探究“轉化因子”是什麼物質,你將如何設計實驗?

Ⅱ、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

講述並投影:

思考:

1、 該實驗的巧妙之處是什麼?藴含了哪些實驗設計原則?

2、

3、 能夠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把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觀察這兩種物質的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展示學習成果:

1、 控制變量原則,將多個變量分解為單個變量進行研究;對照性原則。

2、

3、 結論:DNA是轉化因子即遺傳物質。

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及創新意識。

DNA是遺傳物質的的證據Ⅲ

講述:

艾弗裏的實驗中提取的DNA純度最高時也還有少量的蛋白質,當時仍然有學者認為是這少量的蛋白質在起作用,不願接受DNA是轉化因子的結論。這種懷疑有道理嗎?

Ⅲ、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講述並投影:

1、T2 噬菌體的結構模式圖,説明其結構特點、物質(元素)組成、寄生和繁殖方式,演示其侵染細菌的動態變化。

2、投影分別用不同放射性元素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

思考:

1、為什麼選擇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

2、為什麼要用32P和35S分別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如何標記?

3、實驗結果是怎樣的,根據實驗結果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4、上述實驗運用了哪些技術手段?

總結:以上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觀察課件的演示過程,明確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DNA進入了細菌細胞內,而蛋白質外殼停留在細胞外。

分析、討論相關問題,展示學習成果:1、DNA是在親子代之間發生連續性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2、採用了放射性標記技術、分離提純技術、離心技術等技術手段

讓學生認識到一個正確的結論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得。

認同人類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認同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設疑: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呢?

投影並講述:展示幾種常見的RNA病毒,由於這些病毒只由RNA和蛋白質構成,所以這類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而不是DNA.

總結上述探究活動,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進一步明確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原因。

課堂小結

投影總結: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和大多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即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加深理解、鞏固、深化所學知識。

拓展延伸

1997年美國科學家Prusiner發現了一種新型生物­­──朊病毒,是一組至今沒有查到任何核酸的蛋白質顆粒,它是導致瘋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的病原體。你能推測改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麼嗎?

學生思考討論:認識到對遺傳物質的探究是不斷深化和發展的。

形成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新的探索慾望。

  七、教後反思

通過對本節3個經典實驗的學習,引導學生重温科學家的探究歷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科學知識──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實驗讓學生掌握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重點對學生進行了科學方法訓練;由於本節實驗內容較為抽象,上課時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