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賞析

來源:文萃谷 1.17W

《漁歌子》

《漁歌子》賞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箸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重點字詞解析

①漁歌於:一名《魚父詞》。⑦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西。白鷺,亦稱白鷺鴛、小白鷺,好羣居,春夏多活動於潮沼岸邊或水田中,主食小魚等水生動物。③鱖魚:即桂魚,大口細鱗,青黃色。④箸笠:用箸竹的葉子編製成的斗笠。箸,竹的一種,高約一米,細杆,葉片很大。⑤蓑衣:草制的雨衣。

這是一篇為張志和贏得詞史地位的作品。 起首兩句是一幅關於自然的圖景:高處是翩然飛翔的白鷺,低處有漂浮着嬌豔桃花的歡然流水,流水中有恰然遊動的肥嫩鱖魚。“白鷺”與“桃花”色調上一冷一暖,對比明麗,構成了一幅充滿生機的春景圖。讀者從中不難體會到“萬物正得其時”的盎然與勃發。如果説這是一幅更多地顯示了動感的圖畫,那緊接着的則是一幅更多顯示了靜態的圖畫,“青箸笠”、“綠蓑衣”是佇立在“斜風細雨”中的“漁父”形象。“青”、“綠”相鄰,充滿了和諧安寧。這裏,詞人只寫漁父的穿着,對其容顏未做一筆描繪,可漁父的神態已畢見,那種忘情,那種物我相融的超曠,都叫人不勝嚮往。眼前這些或濃或談的景物,又都置於“斜風細雨”之中,這就沖淡了它們固有的色調,更適宜於體現江南春天那種特有的煙水迷濛的`景象。 這首詞以流動而精約的語言、獲取並凝固了—個如山水畫般的優美意境。在這個意境中所展示的決不是俚俗,甚至也不是一般隱居文人以求靜求閒淡為終極目標的那種怡然自得,而是一種在絕然出世、高蹈遠塵的同時,又渴望生命的感情和思想,顯示了詞人對道家“靜中含動,動靜相濟”思想的參悟。因而,這首詞深得後人喜歡,劉熙載説:“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闕,風流千古。東坡嘗以其成句用人《鷓鴣天》,又用於《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猶未若原詞之妙通造化也。黃山谷亦嘗以其詞增為《浣溪沙》,且誦之有矜色焉”(《藝概·詞曲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