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1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司的力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司的力量讀後感

用了兩天的時間快速讀完《公司的力量》這本書,猶如匆匆淌過一條近500年的歷史長河,河岸有着風格不一、烙印鮮明地域和時代特徵的“經濟大廈”,代表一時之文明,彷彿讓我與各領風騷數十年的經濟風雲人物對話。收穫良多,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深刻認識到市場為公司繁衍生息的必備母體,感受到每一個成功公司的存立、壯大,直至巨大到“餘皆望其項背,而其不能自視己足端”的程度,然後是尋求“金蟬脱殼”、“化繭成蝶”般的轉型和超越,其軌跡背後有一重要法則就是“永遠追逐王者之道”。

王道之一:適者生存。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創業經歷充分説明,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競爭是永遠不變的主題。從小即承擔艱難養家責任的洛克菲勒,養成了每日記帳的良好習慣。在他日後管理的公司中“提煉一加侖原油的成本被計算到一分錢的千分之一”,洛克菲勒甚至會親自追問汽油桶上塞子的去向。這種近乎吝嗇的成本控制,使得美孚公司較其它煉油公司更具市場競爭力,在市場每加侖汽油價格從88美分下降到5美分後,美孚仍可盈利。洛氏公司的強大生命力還在於對公司戰略發展的超前思考,和對市場空間精準的判斷。“商場如同戰場”,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鋼鐵大王”卡內基在談判桌前坐下,達成洛氏不涉足鋼鐵行業,卡氏買下洛氏公司囤積的全部鐵礦石和允諾自己公司全部鐵礦石由洛氏公司的鐵路、船舶承運的“雙贏”協議時,是否應該更加肯定視野開闊、主動作為、防守自如的洛氏。《標準石油公司的歷史》一文詳細披露了“洛克菲勒如何打敗一個個競爭對手,又如何毫不留情地吞噬他們的資產,其中包括洛克菲勒的同胞弟弟弗蘭克。”以至於後來出現“進入石油行業的人,要麼與洛克菲勒競爭,要麼被擠出這個行業。”從洛克菲勒的公司發展理念中,我們看到了“市場競爭無情,但不滿足的強者永佔一席之地”。

王道之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創新可以讓一個公司迅速掘得首桶金而立世,創新還可以為公司每一步擴張注入強大動力。該點讓我認識最深的是德國西門子公司和美國杜邦公司的成長案例。1843年,維爾納·西門子成功發明了電鍍技術,並把它推銷到英國,經過7年的打拼,到31歲時,他已擁有好幾項發明專利,不過,他並沒有滿足。1847年10月12日,維爾納·西門子和哈爾斯克合作成立公司,20年後維維爾納·西門子的發明成功地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公司邁上了電氣化發展道路。為了持久維繫創新推進企業發展的動力,後來的西門子公司率先設立了工業實驗室,並不斷在電氣工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0多年綿延壯大的杜邦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家,它從自主研發創新中得到豐厚回報。1928年時,已涉足化工、汽車等多個領域的杜邦,開始實施一項新計劃,即“啟動一個只做研究,純科學的基礎研究項目”。公司花巨薪請來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萊士·卡羅瑟斯博士,投入2700萬美元、用了7年時間,研發出了世紀材料——尼龍,造就了尼龍製品無處不在的輝煌時代。

王道之三:市場無界。亞當·斯密説“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歷史可能和語言一樣老。”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商品交易,及至以後的大型的貿易。隨着貿易和流通的發展,市場抵達和衝破的邊界有部落族界、州省界、國界,再大到跨越大洋的洲界。“當地理大發現一點點勾勒出世界的全貌,公司率先出發了。”“哪裏成本低,哪裏有需求,公司就會千方百計去哪裏,這是一個直到今天都沒有改變的簡單邏輯。”一直都很欣賞全球最大化粧品公司歐萊雅集團的全球化經營戰略。100年前,歐萊雅只是化學家尤金·許勒爾走街串巷、向美容師推銷的一種染髮劑,100年裏它一步步走出巴黎的街道,今天的歐萊雅在全球擁有65家分公司,旗下23個品牌在33個國家均有銷售,歐萊雅90%以上的營業收入是來自發源地法國之外,50%以上來自歐洲之外。每一個優雅的品牌背後,都是歐萊雅精確定位的一個市場。福特公司進軍意識形態迥異的.前蘇聯市場,IBM公司推進了跨國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轉變,諾基亞公司調整荷蘭本國股權降低到只有9%,可口可了公司退出和再進印度市場……所有的一切都説明——一個渴望強大的公司要時刻做好步入無界市場的準備。

王道之四:尊重無價。從公司管理的角度來説,就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要眼中不僅有物,更要有人。物是產品、商品,或者物化的成本、利潤,人是公司的員工、普通消費者。隨着公司逐利的慾望不斷增強,作為財富階層的公司所有者和作為貧困階層的工人矛盾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公司被罷工、勞資糾紛等問題所困擾,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清醒認識到員工保險和公司福利存在的重要性。早在1836年,德國企業家艾爾弗雷德.克虜伯就以自己的公司為基礎,為員工和家屬提供了應對生病和死亡的保險。杜邦公司是美國第一個向員工支付加班費和夜班費的公司,也是第一個為員工開設儲蓄帳户的公司。現代公司逐步樹立起的社會責任感,推行的必要的勞工保護為公司的持續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更多的有遠見的公司看到了公司文化和公司精神的培植、鍛造,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説:“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説:“必須利用本民族文化的優長才能從事世界性的經濟活動”,當時,也許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松下幸之助此言的深意,直到日本公司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人們發現,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益的新來源。道義、情感、人際關係,還有信任感、親密性,這些維繫人類社會數千年生存的基本要素都可以轉化成生產力,日本公司向世界傳遞出一種新的信息。

公司更當注重對產品消費者的尊重。“顧客是上帝”,沒有消費者認可的公司是難以存世的。在大阪,16歲的松下幸之助為電燈公司當學徒,他從船場商人那裏學到了不少經商的理念,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三方得利”,意思是説做買賣要讓買方得利、賣方得利、還要社會得利,掙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持續地掙錢,這一點讓松下幸之助受益匪淺,也成為他日後經營公司堅持的重要原則。

作為中國企業的一名普通管理員工,我有幸拜讀了詮釋公司演繹歷史和豐富內涵的書籍——《公司的力量》,以上收穫將在我的工作中銘記心間,並結合企業實際,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為公司攀向更高峯奉獻智慧和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