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隆中對》教案

來源:文萃谷 1.06W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隆中對》教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最新《隆中對》教案

  《隆中對》教案【一】

  一、導入新課:

《三國演義》開篇有一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夕陽依舊,英雄生命已逝,但卻活在後世人的記憶裏,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今天我們要通過《隆中對》這篇文章來了解他,在學習之前,問一問學生,瞭解哪些關於諸葛亮的詞語、對聯、詩歌、故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二、檢查預習,學生齊讀課文,弄準字音。

隴畝(lǒng) 傾頹(tuí) 猖蹶(chāng 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胄(zhîu) 殆(dài) 沔(miǎn) 詣(yì)

三、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學生討論回答: 亮、管仲、樂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劉備)、董卓、曹操、袁紹、孫權、高祖、劉邦、劉表、劉璋、張魯、關羽、張飛

 四、如此眾多的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他們的身份、地位是怎樣?請同學們分成四人小組,探討這個問題,記得提供原文根據。

諸葛亮:隱居隆中,種田人。(“亮躬耕隴畝”)

管仲、樂毅:春秋戰國有名的將相,輔佐國君成霸業,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諸葛亮的朋友(“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先主(劉備):是帝室的後代,其父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以光復漢室為由屯兵新野,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為什麼?請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撅,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董卓:殺死東漢少帝劉辯,獨掌大權,導致天下大亂。(“自董卓以來„„不可勝數) 曹操:開始沒有名聲,兵力也弱,現在有百萬軍隊,挾持皇帝號令諸侯。(“曹操比於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

袁紹:漢末冀州牧,幾十萬軍隊與幾萬人作戰,大敗(老師補充官渡之戰)。 孫權:繼承父兄之業佔據江東,是江東之主。(“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 劉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劉璋闇弱”)

張魯:在益州的北面,國富民強卻不知愛惜。(“張魯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關羽、張飛:師補充:是劉備的手下。(“關羽、張飛等不悦„„羽、飛乃止”)

 五、利用課文註釋或《教材全解》弄清課文大意。

 六、再次朗讀體會。

七、作業:將自學或抽查中重點的字詞解釋在作業本上。

  《隆中對》教案【二】

  一、 歌詞導入,營造氣氛

《三國演義》開篇有一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夕陽依舊,英雄生命已逝,但卻活在後世人的記憶裏„„英雄的諸葛亮成功預測了天下三分,並造就了劉備以一個極弱現實實現最終與曹魏、孫吳分庭抗禮的建國神話,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古今戰略決策經典。

欣賞MP3《滾滾長江東逝水》。

二、 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讀課文(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薰染)

2、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還解決不了,稍後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詞句。(形式:學生提出,學生解答,最後老師點評。)

4、老師提出重點字詞,要求學生作答。(可以當堂提問,也可以出示幻燈片)

三、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的“文眼”是哪句話?為什麼?

2.趣味感知隆中方略。教師出示古三國軍事地圖,要求學生轉變角色充當諸葛亮為台下的劉備(由同學們充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策略應對

1.“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為全文的綱,全文就是圍繞着這一句來寫的。這樣的句子是好找的,但是怎樣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呢,學生可能無從下手了,這時,老師應適時點撥。隆中對前,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庶卻“謂為信然”,為文章的“蓄勢”內容; 隆中對時,

諸葛亮分析透徹,邏輯嚴密,語言暢達,從中可以想像到諸葛亮講話時意氣風發的神態,對策本身那不容置疑的力量更足以證明諸葛亮自比管、樂並非妄説,此段仍扣緊“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一句 ;隆中對後,關、張對劉備和諸葛亮的“情好日密”卻“不悦”,劉備便對他們解釋説:“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一反一正,猶如高潮之後的餘波,把諸葛亮的形象映襯得更加光彩奪目。?

2.學生對照地圖解説的時候,要啟發學生説出諸葛亮那種意氣風發的神采,説出諸葛亮那種酣暢淋漓的氣勢,還要注意説話的層次性和邏輯性。

( 四人小組在台下練習,然後派幾個代表上台説,同學們結合課文點評代表們的優劣所在。)

四、 品讀課文,揣摩妙點

同學們精讀課文,就文章的結構、條理、語言、詳略、戰略思想等方面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下品讀僅供參考:

A.結構:蓄勢——高潮——餘波

B.條理:隆中對話的條理性,不可爭、不可圖——可爭、可圖——“爭”與“圖”的具體步驟和規劃(按照這個條理指導背誦)

C.詳略:隆中對話正面詳寫突出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側面略寫他人的評論、語言、行為烘托諸葛亮的形象。。

D.語言:(要引導學生品味言簡而意豐的特點)

1.“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僅僅用22個字,就把諸葛亮的生活狀況、思想狀貌、體軀外貌以及生平抱負勾畫出來。

2.再如諸葛亮對策後寫劉備的反響,只用一個“善”字

把劉備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和他此時此刻的心境寫了出來。

3.“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生動形象地道盡了他們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係。

E.思想: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兩點是最可貴的,實事求是和強調人的因素。曹操的實力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諸葛亮認為“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語氣側重在“人謀”的正確。這裏,諸葛亮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

從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的實際情況出發,諸葛亮制定了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的方案。在制定這一方案時,主要也是從人的因素來考慮的。

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孫權的情況以後指出:劉備只能在曹操、孫權的勢力範圍之外謀出路——首先奪荊州這個“用武之國”和“沃野千里”的益州。諸葛亮制定這一方案時,更充分地考慮到人的因素:荊州的劉表“不能守”;益州的劉璋又“闇弱”;漢中的張魯不知愛撫人民,有本領的人都不想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這就提供了奪取荊、益的客觀條件。

“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只有“人和”,才能成就霸業,這樣的思想表現了諸葛亮作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五、 虛擬對話,思接千載

由精通三國的同學演繹諸葛亮(也可把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們可根據課文提煉有趣話題,虛擬對話,古今碰撞,更深刻領會課文內容和古人情懷。

熱門標籤